下初镇地图
下初镇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
下初镇下辖村:西泊村、北芦头村、下草埠村、辛庄村、上草埠村、东马台石村、下初村、簸箕掌村、辛家疃村、三甲村、单家疃村、西庄村、耩南头村、河南村、初家沟村、山前庄村、胡家口村、张家沟村、下洼村、史家疃村、北东庄村、南东庄村、古初村、西马台石村、垒中前村、巫山村、外庄村、日照庄村、里庄村、葛格庄村、皂地村、车家夼村、山南头村、英格庄村、段家村、上初村、黄格庄村
特色农业
下初镇强化服务意识,通过推广经验、拓展市场、扶持协会等方式,促使特色农业不断发展壮大,从事特色种养业的专业户、专业村纷纷涌现,近万名农民从中受益。对各村出现的亮点,下初镇及时总结,积极向全镇推广。辛家疃村为把蛋鸡养殖这一主导产业发展好,在村北划出40亩荒地,规划为“养殖小区”,由集体平整后拉电通水,按照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和“谁进入、谁建舍、谁受益”的原则,前三年不收任何费用,第四年起每平方米仅收5角钱。此举对全村的养殖户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目前“养殖小区”内的所有业户均实现了集机器配料、喂料、刮粪、喷水为遗体的自动化养殖,极大地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目前该村养鸡户已经发展到150多个,鸡存栏20余万只,年产蛋80万公斤,销售收入突破300万元。该镇对这一做法进行了全面推广,河南村等村也建起了“养殖小区”,全镇养鸡的集约化程度大大提高。围绕发展特色农业,下初镇主动帮助拓展产品市场,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2002年,该镇的酿酒葡萄刚刚起步,很多群众心怀疑虑,担心种了无处可卖。了解到群众的想法后,镇里积极招商引资,与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建立了一处占地40余亩的发酵站,每年收购大量酿酒葡萄。一时间,全镇的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由100余亩增加到了7000多亩,西泊、下初、英格庄等许多村的群众因此致富。今年3月,该镇经过申请,创建了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协调上级有关部门对农户进行全方位指导,何时种植、何时施肥、何时浇水、葡萄间距大小,一切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秋天,人们惊喜地发现,葡萄不仅个大饱满而且质量均衡,市场竞争力增强。去年以来,该镇肉食鸡显著增加,销售成了大问题。在此情况下,镇里主动充当“红娘”,促使30多个饲养户与牟平外贸公司攀上了亲戚,过上了养销无忧的日子。养殖户们高兴地说:“镇上给我们做‘媒人’我们销售轻松多了。”,下初镇还十分注意放手让农业协会去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河南村“葡萄大王”曹玉波成立的葡萄研究协会,已发展本市会员4860多人,帮助许多农民走上了富裕路。今年7月,该镇又牵头组织了酿酒葡萄协会和奶牛协会,为特色农业的发展再添一把火。虽然成立只有4个月的时间,但两个协会的带动作用已经充分显现。对此,养殖户宋文玲深有体会。她养了30头奶牛,以前经常遇到技术难题,还要把不少心思花在牛奶的销路上。现在,奶牛协会提供一条龙服务,她再也不用为这些事费心了,只需要把精力用在饲养上,因而高兴不已。特色农业强了一方经济,富了一方百姓。河南村虽然位置偏僻,但由于种植养殖业发达,群众生活富裕,经济水平居全镇前列。走在这个村里,但见整齐的房屋鳞次栉比,不少是高档次的两层小楼,简直觉不出是在山村。
工业概况
近几年来,下初镇党委、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现已发展工业企业十余家,主要从事机械加工、酿酒、化工、塑料制品、工艺品、饲料、建筑、矿产等14个行业体系。其中威海恒邦化工有限公司是由烟台恒邦冶炼集团投资兴建,项目总投资3.5亿元,占地面积550亩。规划分三期工程进行:2005年春至2006年底,投资2亿元进行第一期工程,建设年产10万吨硫酸、10万吨复合肥、10万吨磷铵和3吨黄金项目。2007年5月至2008年底投资8000万元进行第二期工程,建设年产合成氨8万吨、甲醇2万吨、尿素11万吨及2万吨碳酸氢铵项目。2009年至2010年,投资7000万元进行第三期工程,建设拥有2台6000kwh机组的热电厂。全部建成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12亿元,利税过亿元。威海市昊安汽车配件厂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开发出以奥迪、丰田、尼桑、别克、本田、福特、桑塔纳、大宇、现代、夏利等为代表的六十余个品种的轿车制动盘(毂),产品出口欧美,国内以上海、广州、深圳、哈尔滨、长春等为主要销售市场,年加工能力达到50万套,实现销售收入700余万元,利税150万元。由威海昊安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与上海嘉隆汽配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投资800万元人民币成立的乳山市捷安汽配制造厂于2004年3月份动工,目前已完成投资660万元,厂房6000平方米已基本完工,部分设备到位并已试投产。该项目完工后,年可生产各种汽车配件5000吨,完成产值1800万元,利税250万元。镇建筑工程安装公司为国家丙级资质企业,年作业面积均达到20000余平米,实现建安产值1200余万元,利税100多万元。
畜牧业发展
下初镇是一个山区镇,发展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畜牧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全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下初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将畜牧业作为全镇基础性产业,常抓不懈,通过不断努力,全镇畜牧业呈现出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截止目前,全镇牛存栏量达到2000多头,其中奶牛700多头;生猪存栏量达到1.1万头;蛋鸡存栏量达到37万只;已发展各类肉食鸡养殖大棚158个,肉食鸡年出栏量达到200多万只。畜牧业总收入达到1.18亿元,占全镇农业总收入的39%,畜牧产业已经成为全镇的主导产业。在发展畜牧业生产中,下初镇立足现实,开拓创新,突破制约瓶颈,实施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推进,主要实现了三个转变:(一)转变养殖方式,以小区养殖促进畜牧业规模化发展。实行小区养殖和规模养殖,有利于集中免疫和生态环境保护,避免零散养殖对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的污染,更能较好的解决养殖户对土地的需求。下初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养殖小区建设,把养殖小区建设作为打造畜牧业基地的着力点,积极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村建立养殖小区。通过科学引导、合理规划,先后扶持了辛家疃、河南村、西庄等三个村在村四周建立起了5个肉食鸡、蛋鸡养殖小区。养殖小区由村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按照“谁入驻、谁建舍、谁受益”的原则,村里负责拉电通水等配套服务,由入驻养殖户根据自己养殖规模建造鸡舍,并实行“放水养鱼”政策,制定优惠收费措施,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养殖户入驻发展。为加强疫病防治、提高养殖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在养殖小区内积极推广网上养殖等先进养殖技术,并实现了机器配料、喂料、刮粪、喷水为一体的自动化养殖。目前,全镇养殖小区共入驻养殖户55户,年可实现收入3500万元。(二)转变销售模式,以合同化生产促进向订单养殖发展。市场是畜牧业链条的终端,只有把市场问题解决好,解除养殖户的后顾之忧,才能带动更多农民从事养殖产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镇党委、政府积极为养殖户排忧解难,不等不靠,主动联系周边县市大型畜牧产品加工企业,要订单,抢市场,经过积极运作,与牟平区的山东仙坛和天华食品两家大型肉食鸡加工企业达成协议,由养殖户同公司签订合同,养殖户按饲养量交纳押金后,公司提供鸡苗、饲料和免疫服务,肉食鸡出栏后全部按最低保护价回收。目前,全镇158个肉食鸡养殖大棚全部实现了合同化订单养殖,年收入达5000多万元。(三)转变发展思路,以示范村和示范养殖小区的建设带动全镇畜牧业快速发展。下初镇的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时间短,广大农户养殖观念落后,生产水平低,缺乏组织化生产,把握市场行情、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为此,镇党委、政府决定将基础较好、发展较快的辛家疃村作为示范村,通过示范村在养殖方式、管理技术、优良品种引进等方面的探索,为其它村在发展畜牧业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辛家疃村是下初镇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畜牧养殖专业村,目前,该村已发展奶牛40多头,生猪存栏量达到2000多头,尤其是蛋鸡产业发展迅速,全村现已发展到30户,蛋鸡存养量达到20万多只,全村畜牧总收入达到340万元。在示范村的带动下,全镇畜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截至目前,全镇又新上蛋鸡养殖户13户,肉鸡棚2个。为推广小区养殖,促进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提高养殖效益,由镇党委、政府牵头,在河南村村西规划建立了一个占地20亩的肉鸡养殖示范小区,投资100多万元,建立了五栋面积各1100平方米、存栏规模达4万余只的高档大棚,全部采用先进的网上饲养技术,出栏率由以前的89%提高到现在的95%以上。养殖示范小区的建成,不仅给小区内的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为养殖小区的标准化建设摸索出了宝贵的经验,带动了下初镇畜牧养殖小区的迅速发展。
矿产资源
下初镇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黄金开采已成规模,黄金年产量达5万两。位于镇西北部方圆30余平方公里的山区,现已探明地下蕴藏丰富的钠长石、钾长石、碳酸钙石资源,总储量初测达到亿万吨以上,钠长石、钾长石现主要出口台湾,销往广东、临沂、淄博、唐山等地,作为生产陶瓷系列产品的主要材料。碳酸钙石及其产品重钙、轻质钙部分销往台湾,用于建材业,余者在国内广泛用于建材、化工、饲养业,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基础条件
下初镇交通发达,通讯便利,水电充足,桃威铁路、309国道横穿全镇东西,牟乳公路纵向南北,距烟台、威海机场、港口均在90公里左右,离青岛机场港口190公里,南距国家二级开放口岸乳山口港口30公里。镇内的下初火车站是周围县市区货运的主要集散地。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全面开通;全市两大河流之一的黄垒河流经全镇,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20万伏变电站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动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