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宝拉格苏木地图
桑宝拉格苏木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状况
干旱性大陆性气候:桑宝拉格苏木地处内蒙古高原,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古湖盆地上升而形成的层状高平原,属乌兰察布高原,为二连盆地的一部分,海拨在900~1400米之间,最高点红花敖包山1670米。地势南高北低,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南部为阴山山脉北麓,多丘陵,山丘起伏较大,中部地势较平坦,北部海拨在900-1000米之间,素有二连盆地之称。气候属干旱性大陆性气候,平均气温为摄氏4.3℃,最高气温38.7℃,最低气温零下38.8℃,无霜期130天;年降水量平均为170~190㎜,蒸发量平均为2384㎜;全年盛行西北风,风力一般在3~5级,最大9~10级,平均风速5.5米/称,是国内最佳的风能区;平均日照时数为3231.8小时。桑宝拉格苏木位于锡林郭勒盟西部,东部与苏尼特左旗、镶黄旗毗邻,南部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商都县相连,西部与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接壤,北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81㎞,东北角同边境海关城市二连浩特市环接,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国际铁路线贯穿全境,西南经乌兰察布至呼和浩特376㎞,东南经张家口至北京727㎞。地形地貌:地处乌兰察布高平原东侧,阴山山脉之北。地质构造属于古湖盆上升而成的层次剥蚀高平原,海拔900~1400米,最高1670米,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南接阴山山脉北麓,地势最高,海拔1200米以上,山丘起伏较大,河谷侵蚀切割较明显,由变质岩和不同时期的花岗岩组成。其间有大小不等的古湖泊及古河道遗迹,表层大部分以第三组和中生代的红色砂岩、泥岩和沙砾岩为基底,上面覆有不厚的第四组残积物和风积物。
气候:冬季处于蒙古高气压控制下,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点。每当大陆高气压向南扩展时,气温急剧下降,气压增高,出现寒流。夏季因受东南山地阻挡,季风只能达到南部山丘地带即消失,夏季干燥少雨,年均降水量为170~190㎜,年平均蒸发量为2703㎜左右,最大降雨年份1959年,中部地区曾达到393.8㎜,年平均气温4.3℃。
水文:由于深居内陆,地处高原、缺乏各种形态的地表水。有诺尔(即湖泊)30多处,但大多是雨季暂时存水,其它季节多处于干涸状态。南部山谷间虽有些河床,除雨季会出现洪水外,其它时间无水或水少。地下水位深、贮量少,其流向与整个地势相一致,含水层埋藏深度从南向北由深至浅,降水少,地表水贫乏,地下水不稳定,深层水开发困难,在一些地区形成缺水草场。
矿产:已探明的地下资源有石油、天然碱、铁、萤石、芒硝、石膏、石灰、锰、蛇纹岩、花岗岩、硅石、铜、金等。著名的查干诺尔碱矿、朱日和地区铁矿矿点,已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