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镇地图
三阳镇相关地区地图: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三阳镇
海门市三阳镇地处海门市东部,滨江临海,交通便利,距海门市区30公里,至南通机场60公里,至南通港50公里。东与启东市王鲍镇交界,西与悦来镇接壤,南与临江镇相连,北与刘浩镇毗邻。宁—启(东)铁路过境在建,宁—启(东)高速公路过境,十四匡河、十八匡河、廿匡河、通启河,海门河纵横境内,水陆交通便利。地势以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为主,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无霜期长,适宜种植稻、麦、棉花、玉米、油菜、蔬菜、果树等多种植物。全镇总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万亩,水面面积0.5万亩,常住人口3.3万人。我镇的农业资源丰富,农业以蚕桑、大蒜、香芋、花卉、大棚蔬菜、露地蔬菜等为主要特色。建成了百亩花木苗圃,百亩果园,千亩大棚蔬菜生产培育基地和千亩露地蔬菜基地。淡水可利用面积5000亩,提水养殖1200亩,大中棚栽培2740亩,“四青”作物全年累计种植1.85万亩,露地蔬菜以秋番茄、秋刀豆、雪菜为主要特色,同时我镇的油料作物资源也非常丰富,全镇养殖业也正在异军突起。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三阳镇
全国板栗第一镇:三阳镇位于湖北省中部,荆门市东北边陲,壤接随州市、附靠江汉屋脊许家寨,依傍汉江源头富水河,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镇。因境内有太阳山、太阳寺、太阳石而得名。全镇国土总面积233.8平方公里,折合35.07万亩。其中山地山林面积24.78万亩,占总面积的70.8%,耕地面积2.9万亩,占7.8%,水面3.39万亩,占9.7%。全镇辖30个行政村,一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2万。三阳是国家级大洪山风景旅游景区名胜重镇,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在鄂中山区。这里是西汉末年“绿林起义”发源地,自然条件越,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湿,四季宜人,山水明丽,物阜景美、历史山寨、寺庙遗址众多。三阳镇位于京山县城以北48公里,交通四通八达,基础设施完善,省道应(应城)随(随州)公路横穿全境,随(随州)岳(岳阳)高速公路贯穿南北,“坪客”公路横贯东西,距长荆铁路、汉(武汉)十(十堰)高速公路和武(武汉)荆(荆门)高速公路相距不足50公里,开车2小时内可达汉口火车站和天河机场。与汉(武汉)十(十堰)高速公路相距不足50公里。电力、通信设施完善,境内资源丰富,香菇、板栗、玄武石、石灰石、中药材、山野菜等资源品位高、储量大,具有良好的开采价值与经济价值。同时还拥有24.78万亩山林及3.39万亩条件优良的可养水面,森林资源和水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南香菇板栗集散地之一,被誉为“板栗之乡”、“香菇之乡”。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为主,尤以玄武石、石灰石、和硅石储量大,品位高,具有开发价值。三阳玄武岩、灰绿岩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艾河、元潭、小阜、黄玉泉、九峰和屈山一带,呈西北向展布,长约9公里,宽1.5公里,储量达1000多万吨。石灰石资源也异常丰富,屈山、黄玉泉、小阜、段冲、太阳寺等村储量最为丰富,达850多万吨,占全镇储量的87%。光武岭、高马、蒋畈、段冲、太阳寺硅矿床就有6处,含硅量96%——99.8%。尤以光武岭村三元冲一带的硅石品位高,平均品位达99.78%,储量达500万吨,占全镇硅石储量的85%。
水资源:境内有大型水库2处。高关水库库容21240万方,郑家河水库19300万方。刘畈水库为中型水库,库容5628万方。小(一)型水库2处(艾河、祁河)330万方。小(二)型水库6处197.22万方。堰塘2626处,蓄水能力395万方。
生物资源:镇境内有乔、灌、藤、木植物共63个科,142属,235种。其中乔灌树57科134属209种;针叶树3科8属12种。在全镇200多个树种中,属国家一级珍贵树种的有珙桐、银杏(俗称白果)、香果树;属国家二级珍贵树的有刺楸、杜仲、鹅掌楸(马褂木)、楠树、榉树等5种。属省级珍贵树种的有野核桃、黄杨、对节白腊、湖北海棠、蜡梅、香椿树等6种。一般树种主要有马尾松、笔柏(刺柏)、侧柏、栎树(分青刚栎、麻栎、栓皮栎、小叶栎等)化香(花果树)、枫杨(俗称柳树),三角枫、枹桐、槐树、皂角、檀树、椿树、楝树等。药用植物主要有柴胡、射干、桔梗、金银花等。牧草主要有黄茅、白羊草、白茅为主。仅许家寨天然草场就达5000多亩。农作物383种,主要有水稻、小麦、大麦、玉米、蚕豆、棉花等。野生动物主要有野猪、野羊、野兔、果子狸等19种。鸟类主要有麻雀、喜鹊、八哥、雉鸡、松鸦、黑水鸡、夜鹭、乌鸫、家燕等34种。
旅游资源:三阳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属大洪山风景名胜旅游区。人文旅游资源有绿林起义遗址三王台,唐朝年间我国中南地区的著名皇庙太阳寺,明未清初的文昌阁,遮身寺、千佛寺等;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有太阳岛、天生堰及刘畈、高关等水利风景;生态经济旅游资源主要是15万亩板栗及菇耳林。这些旅游资源与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绿林景区和小泉庄景区连成一体,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地理位置:三阳镇地处京山县北部边陲,大洪山南支许家寨东侧,跨东径112°43′—113°29′,北纬30°42′—31°27′东抵郑家河与坪坝镇相望,南临雷家岗与宋河镇交界,西峙许家寨与绿林镇接壤,北与随州市三里岗镇毗邻。东西距17.3公里,南北距31.3公里,版土总面积233.8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三阳店南距县城新市镇50公里。
地形:三阳处于鄂中江汉平原与大洪山脉低山矮山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西北向东、东南倾斜。地形西、西北高,东、东南低。呈阶梯状地貌。从大洪山南麓的许家寨、高家牛、花山向东向南,依次分布着低山、丘陵岗地和冲积扇,以山地丘陵为主。西、西北层峦叠嶂,东、东南丘陵起伏。最高点许家寨海拔884.9米,最低点周家旁,海拔90米。
气候:三阳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寒。据京山县气象局提供的历年气象资料显示,京山年平均气温16.4℃,三阳比京山低1——3℃。中部三阳店月平均气温七月最高,达28℃,一月最低3.1℃。1980年以来,极端最高气温41℃,极端最低气温—10℃。年平均降雨量1059.7毫米。夏季(6——8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45%。降水年际变化较大,据三阳雨量站1980——2006年资料,1980年降水1537.7毫米,而2005年仅为992毫米。南北气候差异大,且1980年至2006年气候变暖,灾害性天气增多,旱、涝灾害同年发生的现象已不罕见。
行政区划:1975年10月,撤区并社,许家寨以西的跃进、厂河、六房并为厂河人民公社(今绿林镇),许家寨以东为三阳人民公社,辖小阜、古井、岔河、三阳4个管理区。原团林改制管理区划给宋河人民公社,1978年又划归三阳人民公社。1983年底,古井管理区撤销,其所辖的5个村中,艾河、石垭、贺畈、划给小阜管理区,金桥村划给岔河管理区,蒋畈划给三阳管理区。1984年3月,设区建乡,三阳人民公社改为三阳区,辖三阳镇(原三阳管理区)、团林乡(原团林管理区)、岔河乡(原岔河管理区)和小阜乡(原小阜管理区)。1987年11月,撤区建镇,三阳区改为三阳镇,镇人民政府驻地三阳店。原三阳镇、团林乡、岔河乡和小阜乡4个小乡镇撤销后成为片,同属三阳镇人民政府管辖。1988年12月,上述4个片恢复管理区建制。1981年,赵关村二组划归县水利局高关渔场管辖,1998年,县民政局下文又将其划归三阳镇政府管辖,但因意见分歧,三阳镇未行使管辖权。1993年11月,镇政府决定成立三阳街道办事处,辖三阳、高马两村和集镇2个居委会。三坪路以北为一居委会,以南为二居委会。1995年2月,三阳街道办事处建制撤销。三阳、高马两村又回归三阳管理区。1998年10月,京山县民政局批准成立三阳街道居民委员会。2000年8月,根据上级机构改革的要求,三阳、团林、岔河、小阜4个管理区建制撤销,镇人民政府直接管辖全镇30个村,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三阳街、三阳、三王城、刘畈、光武岭、段冲、高马、何关、太阳寺、蒋畈、金关、普济寺、石门口、赵关、曹家垱、陈家冲、黄家、屈山、黄玉泉、九峰、、园潭、小阜、艾河、贺畈、石垭、桂花、西川、万关、严家坳、金桥、石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