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宜宾市地图 > 长宁县地图 >
三元乡地图
三元乡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为了摘掉市贫困乡帽子,该乡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坚持走科教兴农的路子,调整粮、经比例,利用山地优势,大力发展经济林,该乡已栽梨6万株,柚子4.5万株,葡萄5000株,年收入逾100万元。该乡基础建设长足发展,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自力更生,新修公路20多公里,已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程控电话。

规模

总面积45.07平方公里,稻田面积591公顷,旱土66公顷,。辖元堡、川洞、西洛、花果、南北、殷家、中台、双龙、旧寨、石马沟、青岗11个村,3577户,14822人。地势东高西低,最高海拔1005.8米,最低为375米。土壤以黄壤为主,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乡设中学1所,小学13所。

古迹

西月台,西月台位于营山县城北约65公里的三元乡桥顶村一社磨刀岭下,因陡岩悬石脱落后,形成一个直径80米的圆形秃石,坐西朝东酷似月亮,宛如玉兔西下,故名“西月台”。西月台处于悬崖绝壁之中,山之上下,翠柏葱茏,青松挺拔,环境幽静。西月台的左侧岩壁上雕塑有摩崖像窟,高40米,宽30米,有各种佛像1300尊,个个雕刻精湛,尊尊佛像形态各异,形象逼真。西月台右侧的宽阔地清代修建庙宇一座,其庙宇以毁,但高大雄狮子2尊,释迦弥尼佛和观音第子像至今保存完好。1994年11月被南充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营山县三元乡磨刀岭上,有一座天然生成的石桥,当地的人都称它为——天生桥。桥跨度达24米,桥面距离地面高l3米,桥面宽1.5米,厚l.4米,桥体距母体岩石约2米。此桥是在一整片岩石上自然分离而生,外观十分雄伟,实乃大自然的杰作,观者无不称之为“奇绝无双”。“硅木化石”群惊现营山磨刀岭,营山县三元乡的磨刀岭,是蜀汉将军张飞夜过巴州的宿营地,岭下有至今保存完好的唐朝西月台摩崖造像。磨刀岭东侧“硅木化石”群与古绥安县城遗址浑然相连,并同太蓬山森林公园比邻呼应。6月6日,笔者来到此地看到散露在地面上的“硅木化石”,实为罕见(如图)。据专家介绍,硅木化石属古生物化石,是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前的森林深埋于地下,通过硅酸盐的长期浸泡而演变成硅木化石,是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也是研究地理、气候、地球演变、植物生活习性、生态环境的重要实物证据。同时,对研究生物进化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鉴于目前当地群众随意采集,尚未采取保护措施,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保护这难得的自然遗产。

农业发展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该乡在实施农业产业化方面,坚持走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子,充分利用该乡是营山县的生猪和蚕桑基地乡的优势,依托南充市畜牧局对口帮扶的有利条件,组织乡、村干部和种养殖业大户到南充等地参观学习,选择以生猪、小家禽、养蚕、庭院经济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年人平出栏肉猪达到1头,全乡涌现一批养殖大户,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夯实了基础。

基础设施

该乡兴修水利,较好解决了旱山村人畜饮水和生产用水困难。全乡现有水库4处,山平塘146口,石河堰4处,蓄水池120口,新建人工井70口,渠道2公里,场镇居民都用上了自来水。

简介

三元乡地处长宁县西北部,距县城15公里,境内308道公路穿乡而过。全乡幅员面积34平方公里,为浅丘地区,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7.8℃,年降雨量1100毫米,境内土地肥沃。全乡共有12个行政村和1个街村,102个生产小组,总人口17180人,耕地面积13131亩(其中水田面积11688亩),是一个纯农业乡,2001年全乡人均纯收入2429元。境内有小(一)型水库天泉湖,蓄水量256万方。湖边山上为蜀南竹海唯一的对外开放宗教胜地苦竹寺。是国家级风景区蜀南竹海的重要景点,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几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调整结构争一流,集镇建设树形象,财政增收保吃饭,党的建设强保障”的工作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在结构调整等方面有新的建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力地推进了全乡两个文明建设。

发展

目前,全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集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乡内交通方便,有李沙(李端—沙河)、三井(三元—井江)路,东西、南北横贯该乡腹地,至2002年,全乡乡级公路总长134公里,实现98%的社通车。三元乡具有悠久的养鸭、鱼、蚕的历史,是长宁县的畜禽基地和宜宾市蚕桑基地,乡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为畜禽、蚕桑、水果。1995年以来,乡党委、政府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已建成2000亩优质枇杷、2000亩小桑园、年出栏优质竹海肉鸭35万只、三元杂交猪1.8万头为主的三大基地,年产值达2000万元。新兴特种水产养殖“竹海田螺”已达1600亩规模,远销省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