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县地图
商城县相关地区地图:
鲇鱼山水库
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是该县境内的一座大型水库,库内绿水碧波荡漾,两岸群山逶迤。库中大小岛屿风姿各异,较有名的有鸟岛、湖心岛、猴岛等。库面客轮、游船众多,如乘船库中畅游,整个身心都会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十分惬意。商城美景目不暇接,真可谓三步一景五步一观。长竹园风景区、达权店风景区、冯店风景区、三里坪风景区、苏仙石风景区等都各具特色,各领风骚,都为商城秀美山水增添了许多姿色,为国家级生态县浓墨重彩。
经济作物
商城地处江淮吴楚之间,亚热带与暖温带交界之处,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因而动物、植被种类多,物产相当丰富。全县有高等植物140多科,近1800种。除粮作物外,经济作物有红麻、萱麻、棉花、茶叶、蚕桑等;水生植物有藕、荸荠、芡实、菱角等;干鲜果树类有梨、桃、杏、李、枣、柿、樱桃、山楂、猕猴桃、板栗等58种;绿肥作物有紫云英、苕子、田青等13种。花卉观赏植物有菊花、兰草花、梅花、月季、杜鹃、桂花等200余种;纤维及编织植物有山葡萄、构树、葛藤、芦苇、白腊条、紫穗槐等110种;用材林树种有马尾松、黄山松、杉、栎类、枫香、杨树、椿树、泡桐等150余种;经济林有油桐、乌桕、生漆、毛竹等90多种。药用植物有188科,1186种;动物药89科,135种;矿物及其它类药材18种。素有“天然药库”、“豫南药乡”之称。“商桔梗”、“商茯苓”、天麻等久负盛名。“金钗石斛”曾为贡品。其中珍稀名贵动植物有天麻、石斛、贝母、云雾草、八角莲、灵猫、金钱豹、水獭等。属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有银杏、杜仲、厚朴、天竺桂、鹅掌秋、大鲵、小肥鲵、灵猫等20多种。
动物物种
全县有陆栖动物270多种,野生哺乳类170多种,主要有狐、狼、金钱豹、野猪、水獭、貉、刺猬、断板龟、灵猫、草兔等。鸟类200余种,种类和数量居全省之首,主要有长尾雉、环颈雉、石雉、白鹭、杜鹃、啄木鸟、猫头鹰、野鸭、八哥等。万山丛中,茶林葱葱,所产“雀舌”、“银针”,早在唐代《茶经》之中,就奉为上品“土贡”。1914年曾在旧金山“万国商品赛会”展出,博得好评。现茶叶种植面积大,年产量高,优品、新品众多,新品名茶“金刚碧绿”、“金刚毛峰”等享誉于世,属省内外拳头产品。
商城文化
商城文化艺术荟萃,人文环境优越。春秋战国时期,商城处吴楚之地,贯通南北思想,融汇中原和吴楚文化。明清两代,义学、私塾星布四乡,文峰、温泉等书院荟萃。明万历年间,商城在历次会、乡试中,考中进士和举人总数均居河南县级之冠。清代周祖培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参与清廷决策机要。程国仁为进士二甲第一名,金殿传胪,先后为山东、浙江等五省巡抚。杨式谷历任兵部、礼部、史部、刑部侍郎,国史馆副总裁。蒋艮曾为翰林院编修上书房行走。近代,新型教育兴起。新文化、新思想迅速传播至今,广播电视遍及城乡山谷,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全面实行,教育质量逐年提高,山乡涌出了一大批大学生、研究生、出国留学生。商城文化艺术独具地方风格,地方戏剧、曲艺众多,人们喜爱以歌舞表达情感,被誉为“歌舞之乡”。一曲“八月桂花遍地开”使商城全球扬名。共和国成立以来,商城歌舞曾先后多次赴省、3次进京演出。周恩来总理在怀仁堂亲切接见了全体演员。《花伞舞》参加了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并荣获银奖。一批美术、摄影、剪纸作品参加全国和出国展出。
交通
商城交通便利,通讯快捷。交通网络密布,干线直达,快进快出。宁西铁路、叶信高速、312国道、339省道横穿县境东西,216省道纵贯县境南北。固定电话、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全县城乡。
综述
一,商城地处大别山北麓,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东毗安徽省金寨县,南邻湖北省麻城市,西接光山、新县,北连固始、潢川,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东经115°06′—115°37′、北纬31°23′—32°05′方位上。境内有西宁铁路、312国道穿过,沟通武汉、合肥、南京、上海的公路大动脉经县城横贯全境。全县共有22个乡镇,1个管理处,71万人,总面积2130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46.3万亩,山场222万亩,水面19万亩,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2座,称之为“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境内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降水1226毫米,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带,属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商城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定居生息。夏商为诸侯封地。西周属黄国地。春秋战国时先属吴,后属楚。秦属九江郡。西汉置雩娄县。隋开皇初,更名为殷城县。北宋建隆元年改称商城县。清代为直隶光州属县。1932年更名赤城县,1937年复名商城县至今。二,商城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沧桑,曾发生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斗争,谱写出一曲曲英雄赞歌。唐末农民大起义时,江淮上下为重要战场。其间农民军王仙芝攻占光州,乡民们参与者众多。宋元之际,张昂招募义军,据金刚台凭险筑寨,坚持抗击金兵20余年。绍兴七年,岳飞受命节制光州,其部将牛皋率军转战大别山区,商城境内民众奋起协同作战,大破金齐联军。元末余思铭在金刚台树旗反元,乡民们从者万人,连营数十里,金戈铁马,气壮山河。民国三年,白朗军入境,乡民群起响应,破县城,杀知县,焚县衙,开仓济民,万众欢腾。大革命初期,商城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革命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早在1925年就成立了中共党支部,1927年成立了中共商城县委,1929年5月6日又爆发了著名的商城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二师,随后开创了以商城为中心的豫东南革命根据地,诞生了河南省第一个县级人民政权——商城苏维埃政府。1934年至1937年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商城县委在金刚台地区坚持艰苦卓绝的斗争,商南游击大队、“金刚台妇女排”、商南便衣队等战斗集体,更是名扬鄂豫皖边区,赢得了“红旗不倒”的崇高赞誉。整个大革命中,商城共有10余万人参加,有8万多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抗日战争时期,商城热血青年组建“商学团”、“青年军团商城队”、“战教团”等抗日团体,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3月,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商城民众夹道欢迎,并有数百名青年参军。同年9月,日军进攻武汉取道商城,国民党军队于学忠部于城东要冲峡口英勇阻击,给日军以重创。1943年1月,国民党八十四军莫树杰部,在苏仙石、汤泉池、长冲口与日军进行殊死血战,使日军伤亡惨重。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商城儿女积极响应,支前参战,为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区取得辉煌胜利作出了贡献。三,悠久的历史,不仅给商城赢得了美名,也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古代遗址和革命纪念地、抗日遗迹等。较著名的古建筑:有县一中校园内明代建筑崇福塔,黄柏山上的明代建筑息影塔等;古遗址:有新石器遗址、战国遗址、殷商遗址等;古城址:有安陂城故址、雩娄城故址等;古寨:有以金刚古寨为代表的古寨群;有云极观、三教古洞、华祖庙、清凉寺、玉龙观等古代寺庙。革命胜地:有商城城关红色革命遗址群、红四军成立纪念地、红一军和红十五军会师地、刘邓大军“前指”旧址、红军洞群(朝阳洞、女人洞等)和为纪念革命先烈建立的商城烈士陵园等。抗日遗址:有商城县忠烈祠及万人坟等。四,商城不仅是红色的纪念地,同时也是“绿色”的旅游地。境内地理、地貌独特,使全县地形呈梯状分布,南高北低,南部山区,中部丘陵,北部平原。形成了既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绿水沃土,又有清静温馨的田园风光;既有名山大川的奇峰秀石,又有瀑飞泉涌的峡谷幽长。秀美的山川,星罗的湖泊不仅为锦绣商城平添了许多迷人的色彩,也使商城这块土地更具魅力。这当中最亮丽的当数汤泉池、黄柏山、金刚台和鲇鱼山水库了。
县域经济
2010年,商城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为统揽,以“让桂花香醉商城”主题理念为引领,坚持“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按照“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要求,深入实施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兴县、城乡一体化和开放带动“五大战略”,扎实推进“四大建设”,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稳健态势、长期向好趋势和昂扬奋发气势。预计全县生产总值实现85.6亿元,同比增长13.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8亿元,增长20.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88.9亿元,增长2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1.8亿元,增长18.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500元,增长7.1%。农民人均纯收入4770元,增长6.9%。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73.0亿元,增长18.9%。农村经济稳健增长。在试验区建设上,商城县以发展为动力、以争先为压力、以创新为推力,围绕“八篇文章”、“六场硬仗”,涌现了一些新典型、创造了一些新经验、取得了一些新成效。商城县第一个系统地提出了农村的“六化体系”建设,第一个在全市推开了标准化农村综合服务站建设,第一个建成了全省一流、全国少有的温控智能化育秧工厂,第一个在全省推开了农村“六大员”试点。率先在全市全面推开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完成所有乡镇规范化敬老院建设,村级卫生室全部建成使用。用好合作化发展的有力抓手,迅速推进了土地流转,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23家,流转耕地30.73万亩,流转山林99.24万亩,农机的总装备量达到2.69万台(套)。扎实开展农村“五权”确权发证工作,拓宽了农村建设融资渠道。鑫盛小额贷款公司运营良好,信阳银行商城支行挂牌营业,珠江村镇银行成功落户,金融新增存贷比达到80.87%。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完成人工造林3.97万亩。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建成了一批生态园林乡镇、生态文明示范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进,开展了万亩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是全省唯一的全国坡改梯工程试点县。新建茶园基地2.6万亩,实现了红茶开发的新突破,茶叶综合产值达1.6亿元。建成37个“华英农业”富民养殖小区,加快蔬菜基地建设,促进了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的发展。全县粮食总产达7.32亿斤,油料总产达1.06亿斤,被农业部连续三年确定为水稻、油菜高产创建示范县,持续保持农业高产稳产。工业经济阔步前行。商城县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手抓产业集聚区组装建设,一手抓现有骨干企业扶优育强,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县老企业生机焕发,新企业活力充沛。新上中周公司、正大工贸、嘉娜莎、凤鸣服饰、北方实业等一批工业项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5家。山信粮业用三年时间完成从粮油加工到仓储、物流、生产、加工、营销产业化发展的飞跃。建锋水泥实现从水泥粉磨生产到混凝土搅拌、运输、销售的一体化集团式发展。以优质粮油为主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业,以环保机械生产为重点的机械制造业,以外销服装为主的服装加工业,以茶叶、茶油、蜂蜜、甜菊糖等资源为主的特色加工业,进一步显现出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全县工业增加值实现23.4亿元,同比增长15.1%。县产业集聚区作为“工业强县”战略的载体作用进一步显现,园区新落户永固水泥搅拌、兰鑫钢化玻璃、广东惠州中电实业等项目16个,入驻企业达32家,实现工业产值15.5亿元,初步形成了“一粮、二钢、三服装”的主导产业结构。旅游经济蓬勃兴起。着力打造“一园四景”精品景区,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桂花植物博览园花木栽植10万余株,修建园区主道路5公里,成功举办首届桂花文化节。黄柏山景区实施息影塔、法眼寺、李贽书院、人工湖、黄柏新村等10项主体工程建设。金刚台国家地质公园西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新修道路2.5公里,景区大门、停车场初具规模。汤泉池茗阳国际旅游度假中心试营业期间经营红火,观音山景区成功创建3A级景区。以商城炖菜特色餐饮为主的“吃”,以茗阳国际、锦绣迎宾馆和农家饭庄为主的“住”,以旅游干线公路支撑为主的“行”,以领略红色文化和“国”字号景区山水风光为主的“游”,以营销商城民间工艺品、土特产品等八大系列旅游产品为主的“购”,以观赏商城民间歌舞为主的“娱”,旅游产业发展“六要素”进一步完备。全县景区景点游客数量节节攀升,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2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3亿元,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三产迅速提升。城镇建管统筹推进。坚持“三级联动”、“四位一体”,统筹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镇化率达到31.8%。贯通了桂花路,完善了金刚台大道慢车道配套,实施了15条巷道硬化。迁址新建县人民医院,加快大别山综合市场、多功能影剧院建设。华兴家园、崇福家苑、上城·碧云天、新世纪花园、雍华府等高品位住宅小区渐成规模,6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已建设完成。启动了老城区危旧房改造、S216至赤城路主干道建设等工程建设。城区绿化面积进一步扩大,新添了崇福公园、铁佛寺坝下公园、滨河公园等休闲健身新去处,新增城区绿化面积2.1万平方米。积极开展生态园林乡镇创建活动,集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环境条件明显改善,综合承载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达权店、丰集2个乡撤乡建镇。在全市“六城联创”检查评比中,持续保持全市领先位次。开工建设78个农民新村,新增农村公厕46个、垃圾场102个、垃圾池816个,硬化村组公路303.3公里、绿化243公里,农村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整治,人居环境显著改善。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全县把项目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认真落实三个“三分之一”工作法,坚持“三大、三真、三优”的原则,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以大招商招引大项目。先后参与、举办了上海、深圳及福建长乐推介会,参加了深港澳闽籍企业家访豫洽谈会、豫台经贸合作洽谈会、郑州承接产业转移洽谈会等多种类型、不同范围的招商活动,在“长三角”、“珠三角”、闽台等地开展项目推介。在用好“亲情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等招商方法的同时,选派了30名优秀干部驻外招商,增强了招商工作的针对性。全县签订各类合同项目58个、总投资262.11亿元;已落地开工27个、总投资34.31亿元。全县共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62个,其中续建项目完成投资8.02亿元,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11.93亿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统筹兼顾,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全面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全额、及时兑现各项惠农支农资金2.2亿元。县文体中心、乡镇文化广场、中小学校图书馆等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团体活跃城乡。商城民歌民舞走进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展示了商城歌舞的新辉煌。在信阳市《百花之夜·民歌飞扬》文艺展演活动中,商城专场民歌民舞文艺晚会唱响信阳,盛况空前。民间歌舞《商城火绫子》、民间戏曲《商城花篮戏》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商城剪纸、烙画、根雕、叶雕生产初具规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稳步推进,普通高招本科进线突破5000人大关,实现全市“六连冠”。第二届全民运动会圆满举行。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县”。扩大新型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县、乡、村三级医疗救助水平全面提升。统筹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持续保持稳定的低生育水平。加强饮用水源地管理,实施鲇鱼山水库260平方公里水土综合治理,解决安全饮水6万人。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环境和土地、矿产等资源保护,被列为全国15个国土低碳实验区之一。加强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先进县”。加强“平安商城”建设,认真化解社会矛盾,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4%以上,无重大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发生,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大局和谐稳定。2010年全县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充分说明了商城县指导经济发展的思路是正确的,方法是有效的,措施是得力的;也充分验证了“十一五”初县委、县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是科学的,规划是合理的。通过五年的努力,商城县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确立的目标任务。“十一五”时期,全县生产总值由39.5亿元增加到85.6亿元,增长88.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7500万元增加到1.8亿元,增长140.0%;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29.7亿元增加到73.0亿元,增长14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698元增加到12500元,增长86.8%;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595元增加到4770元,增长82.4%。综合经济实力有了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可以说,“十一五”时期是商城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商城形象明显提升的五年,也是商城县奋发有为,夯实基础的五年,标志着锦绣商城建设进入了蓄势崛起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