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岗镇地图
鄢岗镇相关地区地图:
林业
鄢岗镇原有山林主要分布在杨桥、长冲、李楼、山坎、冯寨、余寨、祁楼等村,总面积约667公顷,主要分布地点有:杨桥村集中连片约53.3公顷,主要树种为火炬松;李楼村以柯营组为中心,连片约6.7公顷,主要树种为火炬松;余寨村松树集中连片约5.3公顷,冯寨村火炬松集中连片约20公顷;山坎村火炬松、板栗连片约13.3公顷,祁楼村松树连片约13.5公顷。2001年以来共退耕还林1000公顷。其中连片较大的有:周寨、长冲、肖寨、尹岗四村沿灌河连片栽植速生杨160公顷;长冲、李楼两村连片栽植国槐53.4公顷;徐寨村栽植速生杨63.3公顷;汪寨村栽植速生杨53.3公顷。
地形
鄢岗镇属丘陵垄岗区。地势中西部高,东部低,呈“海”形。最高点冯寨墩子山,海拔90.75米,最低点徐寨闰老宅子,海拔48.8米。
电力
1998年至2003年,经分批进行农网整改后,鄢岗镇电管所管辖10KV线路55公里,0.4KV线路76公里,配电变压器由整改前的45台,增加至整改后的78台。全镇22个村、297个居民组全部通电并使用电力进行农副产品加工。
邮电
改革开放大大促进了邮电事业的发展。1996年由过去的单一邮政发展为邮政、电信综合性事业。全镇邮政网点涵盖22个行政村,邮路总长150公里。2002年,报刊杂志年流转额10万元,收寄信件、包裹、特快专递20000件,发行报刊杂志3500份,邮政汇兑总额150万元。电信方面,有5个固定电话交换网点,安装电话4100部,电信线路250公里。移动通讯方面,建通讯信号基转站1处,拥有手机6850部。
劳务输出
劳务输出是鄢岗镇富余劳动力从业的生财门路。自1980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就有少数农民外出务工,此后,在这些人的带动下,富余劳动力纷纷走出家门。90年代以来,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产业来抓,注重完善服务机构,健全管理措施,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在具体工作上,一是建立了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档案,搞好跟踪管理和全程服务;二是加强与输入地联系,积极倡导建设家乡,服务家乡的理念,建立稳固的劳务人员创业基地;三是强化维权工作,以外建支部为依托,以工会为载体,切实维护农民工的根本利益。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全镇劳务输出不断增加。据各村统计,从1997-2002年,外出务工人数大致稳定在9000人左右,约占全镇人口总数的20%。2002年,全镇外出务工人数为9600人(其中省外务工的为7900人左右),所从事的工种大多是建筑业、商业、服务业、制砖业等,年务工收入4500万元,务工带(寄)回现金3500万元。
水利
鄢岗镇水利设施较为配套。鲢鱼山水库的中干渠、西干渠穿境而过,98条支、斗、毛渠延伸到全镇各个村、组。近年来,加强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990年,在肖寨村完成了133公顷的田间工程;1997年,在崔楼村完成了200公顷的粮食自给工程;1999年,又在曹寨、鄢岗、高台、崔楼、汪寨等村内完成了1000公顷的农业开发工程。截止2002年底,全镇共有塘堰2044处,小型二类水库5座(周寨老塘、山坎水库、祁楼九龙寺水库、汪寨杨楼水库、阮岗霸子塘),蓄水能力为1000万立方米,共建有大、小电灌站24座。
集镇建设
近年来,鄢岗镇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开发,集镇建设日新月异,功能逐步完善。全镇形成了一点三线八个集镇,即以鄢岗为中心,鄢岗—冯寨、大岗—鄢岗—砂岗、鄢岗—周寨三条线,大岗、杨桥、周寨、李集、徐寨、崔楼、高台、阮岗八个小集镇。镇政府所在地的鄢岗街中心集镇已发展到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00人。其中政府前街1100米,政府后街1000米,东关街700米,西关街300米,东站路300米,文化路500米,府右街300米。五街两路五大市场布局合理,街道路面全部铺油硬化,电力、供排水、路灯、霓虹灯、公厕、绿化等一应俱全,5000部程控电话、32套节目的有线电视全部开通。1996年,鄢岗被信阳地委、地区行署命名为“文明集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