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省电子地图 > 荆州市地图 > 监利县地图 >
上车湾镇地图
上车湾镇相关地区地图:

相关报道

上车湾镇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鄂教发〔2010〕3号)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监政办发〔2010〕3号)精神,为做好上车湾镇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在科学谋划基础上指导和推进“十二五”期间上车湾镇教育事业全面持续发展,现就上车湾镇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如下:一、上车湾镇教育概况
1、学校与学生情况:上车湾镇现有中小学校6所,其中初中1所,小学5所(其中教学点5所)。全镇初中在校796人;小学在校2484人;学前幼儿在校1196人。2009年全镇小学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初中入学率96.84%,巩固率98.99%,初升高比例76.14%,普职比例1:1.02。学前幼儿入园率93.25%,全镇十五年教育普及率94.12%。
2、教师情况:全镇教职工334人(其中公办教师244人,代课教师48人,内退代课教师2人,离退休教师40人)。小学专任教师123人,合格学率达98.95%,大专以上学历占92%;初中专任教师76人,合格学率达98.9%,本科以上学历占82.2%。全镇教师具有中级职称104人,助理级职称108人。
3、优质教育资源情况:全镇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5所。名师名校长队伍不断壮大,有省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8人,县骨干、县名师、县名校长共10人,县教坛新秀28人。二、上车湾镇教育十一五回顾,十一五期间,全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教育改革,不断强化教育管理,着力破解教育难题,在夯实教育基础、提高教育质量、保障教育公平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实施乡镇中心校战略和初中发展联盟战略,积极组建区域发展共同体,努力改造薄弱学校,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目前全镇有小学5所,初中1所,校均规模均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全镇教育总投入1200万元,其中基建工程投入800万元,全镇新增教育用地50亩,新增建筑面积8700平方米,基本完成危旧校舍改造。
——师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加强教师培训,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开展校本研训。进一步健全优秀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切实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全镇公办教师全部实行绩效工资。十一五期间,我镇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优质教育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优质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师资仍然紧缺,满足不了群众“读好书”的强烈要求,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特别是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学校内涵不够丰富。与硬件设施相比,学校内涵建设明显滞后,管理水平和教师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办学风格、办学特色不够明显,校园文化气息普遍不浓。三是学前教育发展滞后。我镇学前教育布局零乱,条件简陋,基本属于私人办学,是我镇基础教育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四是教育投入总量不足。王塘中学、太平小学和村级学校债务负担沉重,全镇学校共负债89万元,化解债的压力十分巨大。三、上车湾镇教育十二五规划
(一)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十二五期间,坚持把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总战略,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让广大群众共享教育发展成果。通过整合全镇初中教育资源,集中办好一所初级中学—上车湾镇初级中学。优先办好完全小学,通过完全小学辐射教学点。“十二五”期间,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校园环境改造工程,建设生态校园。二是以上车小学为龙头,加强“五个一工程”读书活动,努力创建书香型校园。三是以分洪口小学为试点,警校共建,努力打造和谐平安校园。四是以上车中学为重点,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五是加强各中小学电子政务信息平台建设,努力推动全镇学校信息校园建设工作。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将我镇中心保留学校建设成为标准化校园。
(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质量的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民的期盼,是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坚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积极探索推动我镇教育质量持续提升的体制、机制,努力形成校园建设和教育质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1、德育工作。坚持德育首位原则,大力实施融安全、法制、心理健康、品德素养等为一体的生命教育工程,引导学生认识、欣赏、珍爱和发展生命,加强团队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探索并构建中小学纵向衔接、学校家庭社会横向沟通的现代德育体系。
2、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广泛开展“第二课堂”,办好素质培训中心。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继续推进新课程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努力做好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3、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培训,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挂职锻炼和帮扶支教活动,切实提高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加强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名校长及特级教师等不同层次的人才梯队建设,积极搭建优秀教师成长平台,努力培养一批在省、市、县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型教师和学习型校长。
4、现代教育装备。根据教育发展需要,添置或更新现代教育装备。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基本建成具有上车湾镇特色、符合新课程要求、满足全镇教育教学需求的新课程资源库和教师专业交流平台,继续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书香校园工程。
(三)实施一批重大项目
1、新建上车湾镇初级中学食堂。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启动上车湾镇初级中学食堂120万元新建项目。
2、创建两所窗口学校。集中财力、按照规划建设好上车湾镇初级中学和上车湾镇分洪口小学。将这两所学校按标准化学校建成上车湾镇的窗口学校。
3、实施教师周转房和经济适用房工程。按照省定标准,加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力争上车湾镇中心小学、太平小学都建有基本满足全校教师需求的教师周转房,上车湾镇初级中学集资建经济适用房,分洪口小学、上车湾镇王塘小学改造原有住房,进一步改善农村教师的住宿条件。
4、新建寄宿生食宿工程。按照省定标准,加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的同时,力争上车湾镇初级中学建一栋女生公寓,上车小学新建一栋寄宿生宿舍楼,太平小学新建一栋学生食堂,王塘小学加强旧房改造,改建成师生宿舍。
4、推进学前教育改革。重新编制全镇幼儿园布局规划。重点建设好上车湾镇中心幼儿园,努力做到独立校园、独立法人、独立管理和独立建帐设户。创新办园模式,鼓励示范性幼儿园采取集团化、连锁化模式办园,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上等级幼儿园。

自然灾害

长江高航道南移和长江河床的萎缩,原无人问津的长江故道外滩竟成了一块“唐僧肉”。东森木业有限公司与监利县芦苇站职工做梦也未想到,请人新植的10万株意杨苗竟被当地村民砍得精光。2008年初,监利县上车湾镇财政局、芦苇管理站就原长江故道外滩自然延伸的滩头的利用与管理问题多次召开各站所、党员和职工代表会,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将位于上车湾镇境内的1500亩长江淤积滩头承包给湖北东森工业有限公司和本站职工徐威新合作开发,芦苇管理站出具了由县国土资源局颁发的《国有土地使用证》和发包面积图,双方遂签订了《开发合同》,并向芦苇管理站支付了8万元保证金。承包方本着“宜芦植芦,宜林植树”的原则,组织劳力调运树苗,对其承包面积进行植树造林。谁料,该镇胡门村村民以此滩头权属不清为由,组织上百名劳力,手握镰刀,于3月21日和3月30日,两次将已经发青的10万株意杨树苗砍得精光。直接经济损失40余万元。东森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东山拿着《国有土地使用证》和《监利县芦苇资源保护管理暂行规定》,承包的是国家土地,村民无权侵占,《规定》第六条明确规定,长江河道变迁淤积而成的洲滩,由芦苇站管理,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占或种植其它作物。

旅游资源

真武祖师庙位于上车湾镇以北,真武祖师庙宇三层,金碧绚灿,山门高耸,经阁巍峨。后殿供祖师神像,这尊神像用72担纯铜九火铸成,身高丈余,披发跣足,垂拱端坐,庄严凝重。座前龟蛇二将,翘首盘旋,栩栩如生。前殿供王灵官铁像,手执钢鞭,足踏火轮、昂首怒目,威欲搏人。庙中诸像,造型逼真,姿态各异,神情自然。从古至今,大江南北数县村民均来此烧香祈福,终年香火弥漫。尤其是八月中秋,更是人山人海,法鼓鸣绕,钟场佛号,响彻云宵。据郑氏族谱载:明万历年间,上车镇郑八湾有郑启蒙者,在朝为官,奉旨赴蜀解木排进京,行至荆江下游,洞庭湖口,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惊涛骇浪,将木排冲散,郑惊惶万状,无计可施,惟遥望武当山,祈祷真武帝君,不久,风浪渐息,所冲散木材后来全部捞回,安全运抵北京。郑进朝面君,奏明此事,蒙旨准于郑氏家乡上车湾建庙立像,特赐名“护国仙山”,俗称“护国山”。此地渐成集镇,后有士人切事即景,冠以“护国仙同”四字题联云:护国良材,江河有幸同千古。仙山胜赏,风月无边共一樽。古庙原建于上车镇上首陶春巷,后因河道北移,堤岸崩裂,迁徙于今上车镇一居委会。日寇侵占上车湾,庙宇被拆毁,倭寇曾几度欲销毁神像,供其铸作枪炮之用,因种种原因没有得逞。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期间,被愚弄得丧失了理性的所谓^造**派将神像零敲细打,变作废铜出卖,这一名胜名迹,终于荡然无存。然而,在改革开放的年代,这一人文胜景,又在呼唤着人们的良知。经过上车湾镇的地方政府和居民多方筹划,真武祖师庙又恢复了往日的香火。

农业发展

上车湾镇现耕地面积58755亩,镇域内工业发达,市属企业:黄河水泥厂、龙新玻璃公司、洛玻砂岩矿;县属重点企业:新安电力集团、万基铝业、新安水泥厂位居我镇;交通四通八达,陇海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横贯东西,工业的发展,反哺和拉动了农业的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始终是上车湾镇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
种植优势:上车湾镇朝天椒种植区域,属于丘陵坡地,轻粘土壤,气候属于干旱型大陆气候,朝天椒耐旱、耐脊薄、适应性强的特征,决定了我镇种植朝天椒,品质好,产量高,没有环境污染,属于天然的无公害蔬菜。该镇椒农拥有种植朝天椒的熟练技术,朝天椒种植主要涉及17个行政村,其中千亩以上重点村5个:蔡东、陈村、杨树洼、薛村村和高庄村,生产实践证明,朝天椒是适宜该镇丘陵旱地种植的富民产业、农业支柱产业。上车湾镇种植朝天椒,为了增强科技含量,全面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种植,2004年被授予河南省无公害辣椒生产基地,并取得产地认证证书,广大椒农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去种植辣椒,这为上车湾镇的朝天椒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种植效益:2006年上车湾镇种植朝天椒12000亩,亩均产干椒400斤以上,上车湾镇所生产的朝天椒色度好、品质好、效益好。农民实实在在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辣椒致富大户数不胜数,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2007年种植面积达到15000亩,种植面积逐步扩大。辣椒生产各项奖励及证书,上车湾辣椒相继获得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证书,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申报注册了“铁丰”牌无公害辣椒商标,2005年上车湾镇被推荐为湖北省名优辣椒之镇,连续几年获新安县产业结构调整先进乡镇,上车湾镇与荆州市农科所合作的“朝天椒引进及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荆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社会效益:上车湾辣椒市场经过几年的培育发展,现已初具规模,2006年县、镇投资在上上车湾镇,车湾镇陈村村建成了辣椒交易专业市场,辣椒收购季节,沿铁磁路沿线8公里,辣椒收购如火如荼、红红火火,全国各地客商慕名而来,旺季时外地进驻上车湾的辣椒收购商最高可达80余家,年辣椒交易量达到3000吨以上,除内销外,有的辣椒由经销商经厦门、贵州等地远销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