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南省电子地图 > 邵阳市地图 > 洞口县地图 >
山门镇地图
山门镇相关地区地图: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0790男10889女9901家庭户户数6280家庭户总人口20503家庭户男10727家庭户女97760-14岁(总)47810-14岁男26360-14岁女214515-64岁(总)1345715-64岁男690615-64岁女655165岁及以上(总)255265岁及以上男134765岁及以上女1205户口本地住本地19093

经济建设

2006年以来,山门镇党委紧紧围绕“举特色旗谱和谐曲,建小康镇”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农业产业化建设为主线,以小城镇建设和旅游开发为重点,以交通为先导,科技为动力,项目为支撑,立足镇情,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积极推进全镇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按照“四三二一”的工作思路:即强化“四个一”工程(即人均种植1亩地膜玉米,户均有1人常年外出搞劳务,户均年出售1头以黄牛为主的商品畜禽。人均栽植1亩以花椒或早熟食核桃),搞好“三大建设”(即以水、田、电、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以退耕还林管护与荒造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商贸旅游为主的小城镇建设),培育两大支柱产业(以优质马铃薯、大麻种植为主的产业和黄牛养殖为主的养殖业),推进“一个移民点工程或一个新农村建设”。2008年,该镇按照全县“6431”农业产业化区域布局开发建设的要求,确定了以早实核桃、大麻生产、马铃薯栽培和畜牧养殖为主的四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2008年种植了4200亩早实丰产核桃、3000亩优质马铃薯、5000亩大麻,并建设了迂通峡6000只散养鸡基地。农业产业化建设势头强劲。

基础设施

四平市山门个体私营经济园区是四平市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园区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齐备。主要街道宽敞明亮,两侧栽花种草、绿树成荫。园区内建有容量为1万千伏安的变电所,可满足十几年发展之需,程控电话容量为1.5万门,中国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在园区内设立了微波站,邮政通讯畅通无阻。

区域概况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山门镇位于清水县东部,地处陇山西南麓,属牛头河上游和长沟河源头地区。距县城27公里,2006年,全镇辖17个行政村,80个村民小组,2210户,10669人,地域面积227平方公里,海拔1537-2144米,年平均气温5-7℃,年降水量620毫米,绝对无霜期130天左右,2007年人均产粮435公斤,人均纯收入1508元,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山光水色,物华天宝,风景怡人。山门因地处进山入林区而得名。

经济建设

2000年来,山门镇牢牢抓住机遇,不断开拓创新,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产业水平全面提高。以红色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平阳县党政干部培训学校主体工程竣工,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园主入口及通道工程开工建设,陈列馆完成方案设计,山门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高效生态农业稳步发展,拥有马蹄笋基地6000多亩,无污染瓜蔬基地4000亩,早香茶基地600多亩。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交通条件不断改善,2000-2005年投资900多万元完成总计27.96公里共7条康庄工程道路建设任务;建成城镇水泥路18条近11万平方米;完成了平阳至文成公路山门段的改建工程。城镇面貌日新月异,投资400多万完成山门一桥二桥小流域治理工程;投资60多万元完成了平西路综合整治;新建了电信、邮政、工商、水利、土地、电力、房管、规划和广播电视等大楼;启动了山门镇小迁建工程。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实施了城镇亮化工程;山顺输变电线路山门段改造完成;山门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开始启动。三是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大力实施了下山脱贫移民工程,2000-2005年建成扶贫小区3个,安置下山脱贫群众630户2584人。开展“十百工程”建设,农村环境逐步改善。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逐步发展。教育创强取得突破性进展,2005年全镇有高中1所、初中1所、小学4所。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推进,“四五”普法顺利通过验收。农村社会保障逐步完善,投入20万元建设了山门镇集中供养院。

文明建设

进入21世纪后,山门镇按照中央经济社会统筹发展要求,在发展经济同时,加强文明创建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经济发展实现新飞跃。2009年,山门镇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9435万元,比上年增长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2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5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2%和6.5%。生态高效农业进一步发展,马蹄笋、早香茶、仿野生甲鱼、无污染瓜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产销态势良好,中药材种植、大棚种植、特种养殖、花木苗圃等高效生态农业基地不断做大做强。新增2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和1家市级扶贫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个,生态品牌效益显著。红色生态旅游稳步推进,完成红军公园陈列馆主体工程。完成闽浙边抗日根据地司令部旧址重建。据不完全统计,山门红色生态休闲游每年接待的游客接近6万人次。来料加工业日益兴盛,悦来、屿边、曙光等村的皮带、宠物食品、葵花盘等家庭来料加工业蓬勃发展,全镇现有来料加工点25家,农民增收途径不断拓宽。房地产业逐步兴起,商品房开发建设得到社会的广泛青睐,土地出让价格和商品房价格是周边同等次乡镇的2至3倍;交通、物流等产业也得到迅速发展,新建的山门永兴农贸市场2010年“十一”投入使用。
(二)城镇面貌呈现新景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完成山门大道美化、亮化工程和梅丰至二桥的路灯建设。建成大楼、高二至南雁和屿边至文平公路两段农村联网道路,现全镇共有联网公路18条,总里程达32.197公里左右。完成悦来段和怀溪流域山门段一、二桥右岸防洪堤建设。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先后完成大屯、屿边、西山、永安、郭岙、水门头等村的市级“十百”整治村建设,完成高一、大岭脚等村省级“十百”整治村建设。完成高一、田中央、大屯、包山、屿边、悦来、溪源等7个村农村改水工程;完成郭岙、永安、屿边、大岭脚村、亭后、西山等村改厕工作。村级文化基础建设不断完善,有线电视和互联网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全面完成农村电气化改造,11个村开展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顺利通过新农村电气化镇验收。完成亭后、悦来、屿边等22个村农村垃圾收集系统建设,建成50多个村级垃圾收集点,城镇卫生“门前三包”制度逐步推行。彻底取缔高墩栲皮、废塑料洗涤、褪色布加工等污染行业。3个村畜禽养殖污染点建成沼气处理池,已有7个村达到污水集中处理排放。
(三)社会和谐出现新风气。平安建设扎实推进。矛盾纠纷和疑难信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2009、2010年,该镇矛盾纠纷排查了85起,成功调处83起,调处成功率达到100%,共接待群众来访26件,较之前几年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偷盗、两抢案件发生率逐步下降。完成山门镇村两级防台防汛体系建设,完善森林消防工作预案,2008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山门镇卫生院门诊综合大楼已竣工,即将投入使用。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合率连年超过100%,超额完成任务。成立平阳单档布袋戏传承基地,截止2010年,该基地共举办150余场的公益演出。该镇建有健身苑点29个,每年都组团参加平阳县全民运动会,成功举办山门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和三八妇女趣味运动会。完成屿边、悦来、下屯村的饮用水工程。加快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发展,2009年以来共落实10户58人的下山脱贫任务。进一步完善农村贫困人口保障机制,2009、2010年全镇共吸纳低保、五保对象19人、重度残疾生活保障13人,发放各类救灾救济款40多万,发放医疗救助款12.8万;不断完善2个供养院,已入住五保和优抚孤老35人,基本上已将全镇所有的五保和优抚孤老集中供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