鄯善县地图
鄯善县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
鄯善县辖5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鄯善镇、七克台镇、鄯善火车站镇、连木沁镇、鲁克沁镇、辟展乡、东巴扎回族乡、吐峪沟乡、达朗坎乡、迪坎乡。县人民政府驻鄯善镇。鄯善镇代码:652122100辖8个社区、2个村委会:团结东路社区、鸿雁社区、庭子路社区、卫生路社区、育才路社区、沙园路社区、蒲昌路社区、双水磨社区、巴扎村、铁提尔村。七克台镇代码:652122101辖8个村委会:巴喀村、台孜村、库木坎儿孜村、七克台村、南湖村、热阿运村、黄家坎村、亚喀坎儿孜村。鄯善火车站镇代码:652122102辖4个社区:金椅社区、振兴社区、兴业社区、友好社区。连木沁镇代码:652122103辖10个村委会:连木沁巴扎村、连木沁坎村、连木沁阿斯坦村、库木买里村、尤库日买里村、曲旺尔村、阿克墩村、汗都夏村、苏克协尔村、汗都坎村。鲁克沁镇代码:652122104辖9个村委会:阔纳夏村、三个桥村、吐格曼博依村、托万买里村、阿曼夏村、赛尔克甫村、迪汗苏村、英夏买里村、沙坎村。辟展乡代码:652122200辖11个村委会:东湖村、小东湖村、马场村、乔克塔木村、克其克村、树柏沟村、兰干村、英也尔村、柯柯亚村、库尔干村、卡格托尔村。达朗坎乡代码:652122203辖6个村委会:乔亚村、拜什塔木村、玉旺克尔村、央布拉克村、英坎儿孜村、阿扎提村。吐峪沟乡代码:652122202辖7个村委会:潘家坎儿孜村、洋海村、吐峪沟村、苏贝希夏村、泽日甫坎儿孜村、麻依增坎儿孜村、吐峪沟克尔火焰山村。迪坎乡代码:652122204辖5个村委会:迪坎尔村、坎儿孜库勒村、托特坎儿孜村、玉尔门村、也扎坎儿孜村。东巴扎回族乡代码:652122201辖4个村委会:后梁村、前街村、塔乌村、艾孜拉村。
农业文明
鄯善县境内有众多的坎儿井、葡萄荫房、旧式泥土建筑,这些奇特的人文景观构成了火洲农业文明,是干旱地区生态环境与绿洲农业文明并存的典型。
葡萄干晾房:在吐鲁番地区,凡有葡萄园的地方,都能看到蜂房状的葡萄干晾房,晾房多建在宽敞的山坡高处或屋顶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大异其趣。
坎儿井:坎儿井与雄伟的万里长城、南北大运河一起被誉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坎儿井是绿洲的生命之源。鄯善县共有418道坎儿井,其中有最长的坎儿井红土坎儿孜(全长25公里,位于葡萄开发公司东1.5公里处);有竖井最深的坎儿井努尔买提坎尔孜(井深98米,全长20.7公里,位于吐峪沟乡苏贝希坎村,开凿于1900年)。七克台镇现有的60多道坎儿井,据考证多为林则徐来吐鲁番后新开挖的,当地群众称之为"林公井"。
文物古迹
鄯善县自古以来为东西交通要道,战略位置重要加之境内气候比较干燥,文物古迹众多,从新石器时代到近代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文物古迹都有存留,主要有:七克台镇南湖的唐代赤亭,东巴扎回民大清真寺,鲁克沁唐代柳中城遗址和清代郡王府,吐峪沟元代千佛洞和穆斯林圣地-吐峪沟麻扎,迪坎中石器时代遗址,汉墩阿克墩唐代烽火台,三十里大墩唐代烽火台,二塘沟唐代古塔和苏贝什战国一号古墓群等。其中吐峪沟千佛洞和吐峪沟麻扎是佛教、伊斯兰教两大文化的交汇中心,鄯善的文物古迹可以称得上是西域历史、文化、自然的博物馆。
民族风情
在鄯善这片土地上,历史上有众多的民族在此繁衍生息,上下几千年,形成了独具异彩的浓郁的西域风情。以维吾尔、汉、回为主体的民族音乐、歌舞、习俗、手工艺品,构成了丰富的民俗资源。尤其是长期流传于民间的维吾尔族艺术瑰宝《十二木卡姆》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该县已将它整理出来,鲁克沁镇还享有“艺术之乡”的美誉。
历史沿革
光绪二十八年设鄯善县。以汉古国名命名。又称“皮羌”,系维吾尔语,意为“马兰草”。也有认为与唐代“蒲昌”一名有关。“必残”、“辟展”都是维吾尔语名“皮羌”的同名异译。西汉时为狐胡国地,东汉时并入车师前国,唐置柳中、蒲昌两县,隶属西州,宋属高昌回鹘王国。元代称作鲁克察克,元末改称柳城,到明代又称作柳陈、鲁陈等,即今鲁克沁。明正统年间并入吐鲁番,称作“必残”。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设辟展办事大臣,并建吐鲁番六城,辟展为六城之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鄯善县,隶吐鲁番直隶厅。现属吐鲁番地区。2000年,鄯善县辖5个镇、5个乡:鄯善镇、七克台镇、连木沁镇、鲁克沁镇、鄯善火车站镇、达朗坎乡、辟展乡、吐峪沟乡、迪坎乡、东巴扎回族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96929人,其中:鄯善镇28235人、七克台镇16046人、鄯善火车站镇15963人、连木沁镇30626人、鲁克沁镇29514人、辟展乡23342人、东巴扎乡4227人、吐峪沟乡22161人、达朗坎乡14222人、迪坎乡6775人、双水磨管理区虚拟乡5818人。
物产丰富
鄯善县属典型的温带大陆干旱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无霜期长,独特的气候条件孕育了闻名世界的哈密瓜、无核白葡萄。在全国果品生产百强县中,鄯善名列第33位。鄯善的瓜果品种多、质量优、风味独特。鄯善县葡萄品种已达550个,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葡萄品种最集中、最齐全的地区。依托瓜果发展特色工业产品,开发出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产品-“楼兰”系列葡萄酒和“丝绸之路”巧克力系列葡萄干。鄯善县是葡萄、哈密瓜的真正故乡,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发展特色旅游农业前景十分光明。哈密瓜也叫厚皮甜瓜,是人们喜食的水果,主要产于新疆,以吐鲁番盆地鄯善县鲁克沁镇沙坎村所产最佳。自古以来鄯善就是新疆哈密瓜的真正故乡。新疆东部的吐鲁番、鄯善、哈密自古就盛产甜瓜。明代陈诚写于十五世纪上半叶的《使西河记》中专门提到“鲁陈广植葡萄、桃、杏……甜瓜。”“鲁陈”就是今鄯善鲁克沁一带。十三世纪未到过中国的欧洲大旅行家马克波罗在其《东方见闻录》中也提到哈密“当地盛产水果”。解放后科学工作者还在吐鲁番的牙尔乡,鄯善东湖都发现甜瓜野生品种。特别是1959年在吐鲁番发掘的阿斯塔那晋代古墓中出土了半个干缩甜瓜,其形状纹络与现在的甜瓜一般无二,这说明早在1600年前这一带已有相当高的甜瓜种植技术。1972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女尸腹中也发现有甜瓜子,可能甜瓜已经传播到内地。新疆甜瓜品种很多,其质量自然高下不等,据《河海昆仑录》记载:“哈密瓜长径尺,形如橄榄,两端锐,外皮清脆,白蒂至脐,白筋密布如织,其脐四围大逾钱,无白筋,剖以利刀,久之乃入肉,色黄明如缎,味甘如蜜,爽脆如哀家梨至滓渣瓜心略溏,与东南香瓜无异子白亦如之。”清代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长篇》中品评说:“哈密瓜……有十数种,绿皮绿瓤而清脆如梨,甘芳似醴者为最上,圆扁如阿浑帽形,白瓤者次之,绿者为上,皮淡白多绿斑点,瓤红黄色者为下,然可运久藏,谓之冬瓜,可收至次年二月,余皆旋摘旋食,不能久留云……”。解放后国家在吐鲁番设立葡萄瓜果研究所,又培育出许多新的优良甜瓜品种,目前全疆十三个地区都种植甜瓜,其中以鄯善、伽师两地所产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