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南省电子地图 > 湘潭市地图 >
韶山市地图
韶山市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韶山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的湘中丘陵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3′52〞-112°38′13〞、北纬27°51′40〞-28°1′53〞。位于湘乡、宁乡、湘潭交界处、距湘潭市40公里,距长沙市120公里,人口10万。相传舜帝南巡到此,见风景优美,遂奏韶乐,引凤来仪,百鸟和鸣,又传“韶氏三女得道于此,有凤鸟衔天书到,女皆仙去。”韶山故此得名。现属湘潭市。湖南省设韶山管理局。韶山,群山环抱,峰峦耸峙,气势磅礴,翠竹苍松,田园俊秀,山川相趣。韶峰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色彩神奇;青年水库融蓝天,映青山,碧波荡漾;慈悦庵的六朝松,神秘的“西方山洞”——滴水洞、虎歇坪、滴水洞八景屏等著名景观,点缀灵秀山川。毛泽东故居、毛氏宗祠、毛泽东纪念馆及新建的毛泽东铜像、毛泽东诗词碑林、韶山烈士陵园等为亿万人敬仰,给韶山增光添彩。
地形地貌:韶山属于湘中低山丘陵区。全市境内地层发育较全,地质构造复杂。山峦起伏,溪水潺潺,冲土段相连。境内地层有板溪群、震旦系、寒武系、下奥陶系、泥盒系、石炭岩系、二迭系、下三迭系、下侏罗系、下第三系;西部有印支期花岗侵入体,地质构造形迹成涡旋状,为韶山——银田寺旋扭构造。地貌基本格局奠定于株罗纪末期的燕山运动。以后随着地壳运动的间歇性缓慢上升与流水下切,形成了韶河溪谷与阶地,以及挺拔的韶峰山脉与丘岗剥蚀面。总的地貌轮廓是以韶峰山脉和韶河、石狮江两水为骨架,构成西部隆起,往东及东南倾斜的地势,山、丘、岗、平原齐备。全市最高点韶峰,海拔518.5米,最低点六亩洲海拔48米;高程差470.5米。其类型分类比例:溪谷平原占31.77%、岗地占31.88%、丘陵占22.35%、山地占14%。韶山市版图形状酷似中国地图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后的形状,有人称韶山可视之为大中国的缩影。韶山山脉由南往北,曲折延伸,于韶山冲内虎踞龙盘,遂构成众多的冲、洞、谷、壑等,成为旅游价值的风景点。韶峰,韶峰,顾名思义,韶山的最高峰,海拔518.9米。韶峰位于韶山西南角,距毛泽东故居约5公里。韶峰是南岳衡山第七十一峰,比第七十二峰的长沙岳麓山高出两百多米。南岳山脉绵延横亘湘中大地,从衡山北行约100公里,至湘潭、湘乡交界处,突然高耸,撑天立地,拔起一座险峰,有如寒光闪闪的利剑,又似巨鲸泅海喷吐的柱。狮子山,横亘于韶山市中部,距韶山冲10里,几来到韶山的人们,未览韶山冲自然美景,先睹狮子吞日雄姿。“吃湘乡,卧湘潭,屙宁乡”,是民间对其山势的真切描绘。狮子头朝西南,尾曳东北。山体逶迤十里,将韶河河谷截为两半。雄狮阴影下又有一母狮,两狮身边为球山,遂构成狮子滚绣球的景观。狮子头犬牙交错,危岩叠生,石壁高3丈;狮背树木参差,俨然发怒时竖起的鬃毛,狮子眼、鼻、嘴唇均十分逼真。狮子山有四景,号称四奇,即、仰面含笑狮子头、金盆蓄水、燕子洞,以及四仙抬宝。
主要河流:韶山河流不多,属于湘江水系,均经涟水入湘江,5公里以上的小河有9条,全长103公里,其中以发源于韶山山脉的韶河最大。韶河原名云湖河,曾经是九曲十八弯,由滴水洞清泉冽出,渐涌渐大,穿山过涧,跳跃跌宕,又有诸溪加入,且从地底阴河汇集蕊珠,水势剧增,便可行舟了。
气候特点:韶山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夏热期长,严寒期短。韶山一年四季都适合旅游,最佳季节是3月—10月。春天,可以欣赏韶山的青山绿树,还有满山的红杜鹃!夏天,滴水洞是避暑纳凉的好地方;秋天,韶山的丰收景色让你陶醉!,年平均气温16.7℃,较四周县市略低,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9.5℃(1963年9月1日)。一月份平均气温为4.4℃,持续5天或5天以上的严寒期78%的年份出现在该月。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8.9℃。韶山年平均降水1358毫米,最多年份达到1719.9毫米。雨季在4月15日前后开始,7月10日前后结束,春夏多雨,秋冬干燥。韶山日照偏多,年日照达1717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39%,分布趋势与气温变化基本一致,即1月—3月日照较少;4月开始,春暖花开,艳阳普照,7月太阳最强,从头顶直泻而下,青山绿树被晒得油光闪亮。9月后,有一段秋雨绵绵天气,但更有秋高气爽的赏菊踏月登高季节。冬天因为山的屏障,显得暖和,一当瑞雪初降,玉树琼花,煞是好看。

历史沿革

“韶”乃虞舜时乐名。《书·益稷》曰:“箫韶九成,引凤来仪。”史载:“韶山,相传舜南巡时,奏韶乐于此,因名。”(《湖南省志·地理志》引《嘉庆一统志》卷354)《辞海》据此诠释韶山:“相传古代虞舜南巡时,奏韶乐于此,故名……山有八景,风景优美。虞舜,远古时代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首领。姓尧,号有虞氏,名重生,世称虞舜。他是继尧之后被中华民族世代推崇的又一明君圣主。他为尧所器重,尧不但把盟主的尊位禅让于他,还把两位爱女娥皇、女英许配与他。舜继位之后,为造福人类,开拓疆土,辞别爱侣,甘冒苦辛,渡黄河,涉长江,深入荆楚蛮荒之地,探测山川利弊,规划拓垦宏图。南下途中舜与侍从宿营韶山,侍从们为舜帝载歌载舞,随着优美的音乐舞蹈,山崖翕然,山鸣谷应,声震林木,凤凰闻乐展翅,嘤嘤和鸣。山间胜境,人间盛会,亘古传诵。日久,人们便把舜帝欣赏过的音乐称为韶乐,把他赏韶乐的山岭叫韶山。秦至西汉属湘南县,东汉至晋未变。南齐废湘南县,遂属湘西县。隋开皇九年(589)入衡山县。唐天宝八年(749),改衡山县为湘潭县;自此至宋,属湘潭县。元湘潭县升湘潭州,韶山属相潭州。明代属湘潭县移风乡居义里;清代为湘潭县的第七部。光绪十九年(1893)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于湘潭县七都韶山冲上屋场。民国时期先后属湘潭县的西二区,第九区、清溪乡和银田乡、清田乡。到20世纪30年代末,中共潭湘区委(下辖湘潭、湘乡)为适应对敌斗争需要,决定一分为二,划为韶山和白田两个区委。韶山区委下辖湘潭县清溪乡(即今韶山)和湘乡县湘西乡。1949年8月15日,韶山解放。新中国建立以后,韶山建制曾多有变化。第一阶段:1949年10月—1968年,韶山为湘潭县属区,作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这期间,韶山主要是发展农业经济,工业和旅游业等尚处于初创阶段。1967年底建成的韶山铁路,无疑为韶山的宣传接待、旅游观光提供了极为便利的交通条件。第二阶段:1968—1980年。韶山被升格为湖南省政府直接管辖的地级行政区,简称韶山区。1968年12月,根据湖南省革命委员会有关文件,将原属湘乡县的白田公社祝赞大队划入大坪公社(毛泽东外祖家乡),并使其与原湘潭县的韶山区合并,组成韶山特别行政区,直属湖南省领导。这段时间,国家对韶山给予人、财、物方面的大力支持,使韶山以宣传接待为中心的各项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扩建和兴建了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韶山火车站、韶山宾馆、饭店等大量服务设施,还举办了一些工矿企业和农田水利设施,以毛泽东故居为中心,从清溪镇到韶山冲一线的旅游接待基本格局此时已初步形成。第三阶段:1981—1984年。省辖韶山区被撤销,韶山仍为湘潭县属区。韶山的宣传接待由湖南省韶山管理局专事。从这时起,韶山区开始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轨道上来,农业和乡镇企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第四阶段:1985—1990年。1985年韶山又从湘潭县独立出来,为湘潭市属县级区。为了搞好韶山的宣传接待、旅游服务,1986年8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在韶山召开了现场办公会议,决定韶山进一步开放,并明确规定韶山的性质:既是革命纪念地,又是风景旅游区,同时还决定把滴水洞也对中外游客开放。从此,韶山的宣传接待、旅游服务出现了新的面貌。韶山管理局以宣传教育、纪念地管理、旅游观光和休息度假型的多功能服务,代替了过去单纯的宣传教育模式。1990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湘潭市韶山区,建立县级韶山市,属湖南省辖,由湘潭市代管。时辖6乡2镇:清溪镇、银田镇、大坪乡、永义乡、如意乡、杨林乡、银田乡、韶山乡。1997年10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如意乡升格为建制镇,全市辖5乡3镇。2000年,韶山市辖3个镇、5个乡。2001年底,银田乡与银田镇合并,建立银田镇,全市辖4乡3镇。2004年,韶山市辖3个镇、5个乡。2005年,韶山市辖韶山乡杨林乡大坪乡永义乡清溪镇如意镇银田镇四乡三镇。

自然资源

土壤植被:林地,与土壤最接近的是植物,来到韶山,但风一片绿海,松涛阵阵,竹影摇曳,樟树婆娑,杜鹃火红,梧桐伟岸。境内自然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系组成为壳斗科、樟、冬青科、山茶科、蔷薇科、芸香科等,共65科280多种,山林之胜,前人咏为“峰高青碍目,树远翠迷天”。1949年,韶山森林覆盖率达40%,后降至19%,近年又上升至43.7%。1982年调查,共有乔木、灌木25科230种,其中乔木176种,灌木藤类54种,乡土树种180种,引进树种50种;有草场13万余亩。林地资源面积91.61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3.6%。其中:有林地76.94平方公里,未成林造林地4.77平方公里,灌木林地6.74平方公里,疏木林地2.98平方公里,迹地0.09平方公里,苗圃0.09平方公里。草场13万余亩。土壤,亿万年前,伟大的造物主创制了韶山地貌之原型,亿万年之后,又被风雨雷电,植物动物风化剥蚀,形成土壤,韶山的土壤除河谷平原呈肥沃的褐色外,多为红壤,遍及丘岗山麓,此外也有紫色砂页岩、石灰岩发育而成的紫色土、石灰土。园地,园地面积7.08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4%。其中:果园1.04平方公里,茶园2.38平方公里,其它园地3.66平方公里。水域,水域面积14.22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6.8%。其中:河流水面约0.99平方公里,水库水面1.61平方公里,坑塘水面8.85平方公里,沟渠2.31平方公里,水工建筑物平0.46方公里。
动物资源:韶山也曾经是虎豹风生、龙蛇出没之地。滴水洞、虎歇坪、滑油潭、石旗冲历来是藏龙卧虎之地。1949年前后尚有华南虎约10多头,豹多头,1957年后虎渐绝迹,1963年后豹无踪影。野猪、獾、狐狸、麂、花面狸、山羊等在林间潜行,娃娃鱼、龟、鳖、雀、喜鹊、画眉、鹰等共同构成水底与天空的奇观。
土地资源:韶山市的土地总面积为210.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年末实有耕地面积60.28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8.6%。当年增加耕地面积0.07平方公里,其中:新开荒地面积0.07平方公里。当年减少耕地面积0.17平方公里,其中:国家基建占地0.06平方公里;乡村基建0.002平方公里。人均耕地0.89亩。未利用土地,未利用土地面积9.8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7%。其中:荒草地1.99平方公里,裸土地0.14平方公里,裸岩、石砾地0.10平方公里,田坎7.39平方公里,其它0.18平方公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23.62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1.2%。其中:城镇1.12平方公里,独立工矿用地2.60平方公里,农村居民点19.35平方公里,特殊用地0.55平方公里。交通用地,面积3.5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7%。其中:铁路0.44平方公里,公路1.44平方公里,农村道路1.62平方公里。
矿产资源:截止2002年底,韶山市已探明储量和矿产8种。铁、锰:分布于韶山乡花园村、永义乡永义亭附近及杨林乡、永义乡铁矿体出露地表3层,地质贮量为118.188万吨,属小型,中品位。杨林乡谭家冲铁锰矿为火成的淋滤型褐铁锰矿,地质贮量36.23万吨,量少,不集中,矿质高,伴生锌、铅等。锰矿在杨林乡、韶山冲等地分布。煤:分布在银田镇锡丰、凤家、茶园等村,与湘潭县交界,含可采煤2-3层,地质贮量1300万吨,地下水较多,矿区东端为气肥煤,灰分低,热量为7642千卡/公斤,如意乡东部石湖村一带煤矿含煤3-4层,可采两层。矽砂:如意乡杨湖村、韶山乡花园村均有颁。花园村笑天狮山矿区长200米,厚40米。在地表下深25米,储量52万吨,(已采22万吨)。矿石含二氧化碳90.85%。石灰岩:韶山乡朝阳村、如意乡如意村、心村、银田镇余家冲、大坪乡邹家冲均有分布。银田镇锡丰村余家冲石灰岩,地质储量234万吨(已采40万吨),可采厚度为30米;大坪乡邹家冲的石灰石,地质储量84万吨(已采20万吨),可采厚度为30米;大坪乡邹家冲的石灰石,地质储量84万吨(已采20万吨),矿厚35米,含氧气量52%,矿床长300米,厚38米,深25米,容量3.2克/毫升。矿泉水:分布韶山大坪乡村,小型,年生产能力约3万立方米。海泡石:分布于银田镇。砖瓦粘土:银田镇茶园村和青石村,小型,储量32万吨。水泥用灰岩:银田镇余家冲,大坪韶新村,储量120万吨,小型。

社会事业

科学教育:2006年,该市注重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发展。加快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高新技术产值达2.88亿元,同比增长360%,科技三项经费达到497.9万元,同比增长274.4%,占市本级财政支出的2.7%;新建农村沼气池1000个;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全市中小学校33所,在职教师848人,在校学生11841人,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0.6%,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每期减免人数2800余名,资助城乡低保户子女、特困生1000余人次。全年组织实施科技项目64个,完成专利授权量45件。
文体卫生:文化体育事业日益繁荣。2006年末,全市共有各种形式的群众业余文化团体45个;毛泽东文艺馆已动工兴建;摄影作品《韶山风光》在湖南省艺术节中获得优秀作品奖、湘潭市金奖;成功主办了韶山市腰鼓大赛、少儿音乐舞蹈大赛、庆祝毛主席诞辰113周年的“12·26”大学生健身长跑大赛等群众性比赛;有线电视用户11905户,增加1516户,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48.23%。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6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其他卫生机构1个,至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80人。全市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38人,注册护士100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280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9%。通过省级灭鼠先进市达标验收。
社会保障: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8564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7075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365人,城镇居民纳入政府最低生活保障1184人,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80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15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120人,企业养老保险金发放率达到100%。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2%以内。

经济发展

概况信息:2004年,韶山市全年GDP完成102620万元,同比增长13.5%。其中一产业增加值14332万元,同比增长8.6%,二产业增加值37485万元,同比增长13.2%,三产业增加值50803万元,同比增长14%,比预期目标分别增长4.8、1.2和2.5个百分点。二、三产业的比重继续加大,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14:36:50。实现财政收入(不含基金)5801万元,比上年增长24%。城镇居民人平可支配收入达到8416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54元。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1521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3195万元。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934万元。粮食播种面积14.44万亩,粮食总产量达7.27万吨,粮食亩产纯收入达711元。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达670户,订单农户突破2800户,全年出栏生猪27.12万头。全市外出务工人员达2.97万人,同比增加2000人,劳务收入达19468万元。全市工业总产值131967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630万元,工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0%,拉动全市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据初步测算,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35516万元,同比增长14.1%,其中一产业35821万元,二产业115628万元,三产业84067万元,分别增长5.0%、17.4%和13.2%,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2:49.1:35.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7000万元,同比增长35%;完成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15385万元,同比增长31.5%;实现旅游总收入65314万元,同比增长1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9165.6万元,同比增长17.0%。
农业生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5.2万亩,总产量达到7030万公斤;经济作物面积1.4万亩,实现产值578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争取重点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500万元,全年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总产值5.4亿元,增长25.9%。“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进了万凯源、兆丰年等3家连锁店。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704万元,同比增长8.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802元,同比增长12.7%。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进展顺利。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政策,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素质,促进农民增收。全年直补、粮补等政策惠农及社会捐赠总额达到1400万元,减轻农民负担近500万元。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共举办各类培训710期,培训人员达1.2万人次,新增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4000多人。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小康基础进一步夯实。县乡公路、通村公路改造分别完成41.6公里、110公里;新建沼气池1000座;水利建设、土地整理分别投入6000万元、3221万元,完成水利工程960处,整理土地1.6万亩;农村改水解决3200多人的饮水安全;启动了乡村清洁工程和耕地地力提升示范项目建设、第三期农网改造及电气化村项目;移动、联通通讯建设进一步加快,新增9座发射塔,电讯信号覆盖率达到100%。
工业建筑: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加大投入力度,狠抓园区建设、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工业经济后劲明显增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9亿元,同比增长30.1%。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10.8亿元,同比增长37.7%。工业经济实现税收2552万元,增长47.3%。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顺利完成电视机厂、针织厂、物资公司等三家企业的改制。全市完成技改投入1.69亿元,增长16.6%。环球铸造实现产值过亿,税收近千万元;三鑫科技产品获10项专利,并相继通过欧美认证,取得自营进出口权,进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行列;有两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港越、三旺。三旺公司“韶峰牌”分割肉成为该市首个获“湖南名牌”的产品;“毛府”酒获湖南省著名商标;港越食品厂是一家由香港合资的肉食品企业;长盛科技与武汉工程学院合作研发的肝素钠提纯新工艺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列入科技部星火计划。永泉科技园建设进展顺利。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超过8000万元。潭韶高速连接线完成征地拆迁;园区富园路、新杨路完成路基工程,管网等配套工程同步推进,莲花路、沁园路及安置区正在建设中,申报获准企业用地518亩;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主体竣工;苗圃整体搬迁,拓展了园区发展空间。三鑫科技、远东磁电等企业落户园区。
国内贸易:城乡市场协调发展,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有效地带动了消费的发展和升级。200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32亿元,同比增长14.1%。分地域看,市级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430.2万元,县以下1974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5.6%和12.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5735.8万元,同比增长12.2%;餐饮业零售额5789万元,同比增长24%,居各行业增幅之首;其他行业1645万元,同比增长25.9%。
对外经贸: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根据“工业兴市、园区兴工”的总要求,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全年共引进项目76个,内资2.7亿元,到位外资679万美元。对外贸易稳定增长,自营出口额达3434万美元。
财政金融:强化财政收支管理,财政运行平稳。2006年,该市财税工作面对诸多减收因素的影响,坚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则,千方百计挖掘税源,强化非税收入管理,确保应收尽收。全年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完成9213.2万元,同比增长30.3%。坚持依法理财,严格预算管理,压缩一般性支出,科学合理调度资金,增加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和支农资金投入,保证了全市刚性支出以及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财政支出累计完成19072.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支6103万元,同比增长47.1%。存贷款余额稳步增长。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制改革,积极推动银企合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25530万元,比年初增加24856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9087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30090万元,比年初增加1161万元。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269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79万元;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72万元;寿险保费收入2618万元。各项赔款与给付支出1134万元,其中寿险给付709万元,财产险赔款387万元,意外伤害险赔款38万元。

人口状况

2006年末,全市总户数3万1257户,户籍人口10万2975人,其中男性5万2157人,女性5万0818人,男女性别比为103:100;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万5931人,农业人口8万7044人;18岁以下人口2万0064人,18-35岁人口2万6784人,35-60岁人口4万0094人,60岁以上人口1万6033人,2006年全市出生759人,年内死亡41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