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乡地图
韶山乡相关地区地图:
名胜古迹
滴水洞:滴水洞位于毛泽东铜像以西约四公里处的狭谷中。洞中碧峰翠岭,茂林修竹,山花野草,舞蝶鸣禽,自然景观清雅绝伦。《毛氏族谱》赞之曰:“一钩流水一拳山,虎踞龙盘在此间;灵秀聚钟人莫识,石桥如锁几重关。”,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来到了滴水洞口的韶山水库游泳,兴之所致,随口对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说:“小舟,在这个山沟里修几间茅房子,我老了来住一住。中南局有些小型会议……”于是有滴水洞别墅之建。别墅始建于1960年,房屋建筑形式与北京中南海房屋的结构相近似。1966年6月,毛泽东南下视察到韶山,在一号楼住了11天。他于这年7月8日在武汉写信称此处为“西方的一个山洞”。1970年,由欧阳海英雄连队在别墅后修建了长100米的防空洞。洞的一侧有防震室、指挥室等军事设施。洞的两端各有厚度近尺,重达几吨的装有自动控制的粗重铁门。即使洞外施放原子弹,也无损洞内指挥系统和洞里人员的安全。“西方山洞”保密管理极严,曾一度十分神秘,知道它的人极少。1986年秋,经湖南省委、省政府批准对外开放。滴水洞景区的三大核心部分:以一号楼为中心的别墅系列;西面以毛泽东祖坟,虎雕、虎亭、滴水清音为主的虎歇坪景观系列;东面以毛泽东曾祖父母坟、龙泉三叠、奔龙泉池、观音远眺为主的龙头山景观系列。滴水洞一号楼(1966年毛泽东在此住了11天)滴水洞景观集造化之神秀,萃人文之盛事,因而蜚声海内外,吸引游人如织,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欣然前往浏览。这颗被人们喻为湖南“山水明珠”的“西方山洞”开放20年来,先后接待国内外游客1500多万人次。著名党史专家冯文彬这样赞誉滴水洞风光:“三湘灵秀地,洞中别有天。”毛泽东故居:毛泽东故居位于韶山乡韶山村土地冲上屋场。这是一幢土木结构,坐南朝北,呈凹字形(俗称一担柴式)的农舍。东边13间小青瓦房为毛泽东家,西边5间茅草房为邻居家,居中堂屋共用,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占地面积566.39平方米。堂屋大门上端挂着邓小平1983年题写的“毛泽东同志故居”贴金木匾。这里依山傍水,枫梓山、象鼻山等山环护周围,青松郁郁,翠竹婆娑,前塘夏季荷花飘香,南岸绿浪层层,整个山冲稻田依依重叠,春夏绿浪滔滔,一派田园景象。毛泽东的曾祖父毛四端(毛祖人)于1878年购置上屋场东边5间半茅草房(堂屋与邻居共用,1917─1918年由毛顺生扩建为13间半瓦房),先由毛泽东的伯祖父毛德臣居住,1888年,祖父毛翼臣(毛恩普)、父毛顺生、母文七妹从东茅塘迁于此。1893年12月26日(农历十一月十九),毛泽东诞生在这里。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1870─1920年),年轻时因家贫外出当兵多年,回乡后种田兼做生意,努力发家,至1905年一家五口(即夫妻俩和儿子泽东、泽民、泽覃),有水田22亩。母亲文七妹(1867─1919年),为人宽厚慈祥,信佛,乐善好施。毛泽东在故居度过了少年时代,1910年秋外出求学。1921年春节,率领弟弟和堂妹外出干革命。1925年,毛泽东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在故居住了半年;1927考察湖南农民运动,1月7日下午回到故居,9日离开。此后一别三十二年,至1959年6月25日才再度回乡,26日到故居。1929年,毛泽东故居被国民党湘潭县政府没收,1937年退还,由毛泽覃之妻周文楠、子毛楚雄等居住。1949年8月由湘潭县人民政府收回。于1951年2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50─60年代,故居作了多次维修。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故居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4月2日,改由邓小平题词。
简介
韶山乡下辖韶山、韶源、韶北、铁皮、竹鸡、韶光、石忠、石山、花园和朝阳村等10个行政村,辖区37.62平方公里,有139个村民组,4291户,14708人,韶山乡有耕地面积9767亩,其中水田8813亩,旱土954亩。2003年,集体经济收入7320万元,农民年均可支配收入3422元。韶山乡有党员580人。乡机关现有干职工42人,其中党员35人。乡政府的直属单位有:计育办、农业办、民政所、财政所、财税所、企业办、司法办和武装部等部门。西北多山,东南较平坦,有韶河流入青年水库。韶山冲群峰矗立,以韶峰(仙顶灵山)最险峻(海拔518.5米)。境内山峰突兀,茂林修竹,山水相依,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境内有毛泽东故居、毛氏宗祠、毛鉴公祠、毛震公祠、南岸、滴水洞一号楼、松山一号楼等革命纪念地和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纪念园以及韶山八景、龙头山、虎歇坪、滴水洞等风景旅游点,是韶山市著名的革命纪念地和风景旅游区。韶山开放以来,宾客络绎不绝,每年都有180万游客。境内有公路通往清溪镇、银田镇,并与湘宁公路、320和107国道连接。韶山铁路从乡境通过。境内经济发达,有工业企业90个,建筑企业7个,商业、饮食、服务业机构491家,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1879万元。有中学2所,小学3所。村有医疗点。乡政府设于新屋湾。基础设施
为了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优化农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韶山市韶山乡在韶山、韶源、竹鸡三个村围绕以改路、改水、改栏、改厕和改灶,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流,绿化、净化、美化为主要内容的“五改”、“五整”、“三化”新农村建设工作。经过近两个月时间的努力,韶山乡韶山、韶源、竹鸡三个村的新农村建设“五改”、“五整”、“三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韶山、韶源、竹鸡三个村,韶山村已实现水泥路硬化到户,韶源村、竹鸡村水泥路硬化到组。农户大部分家畜、家禽已实行圈养,并逐步向人畜分居的方式发展。在改水、改厕方面,农户全部用上干净卫生的饮用水,大部分农户已使用水冲式厕所。而且大多数农户实现了以煤、液化气作为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生活用电入户率达100%,电视入户率达100%,电话入户率达100%。围绕“体现特色,突出风格”和“绿化、净化、美化”的要求装饰农民住宅,在房前屋后种植花草苗木工作也取得可喜成效。两个月时间里,三个村共改建棚架30多个,房屋外墙装饰或翻新2万多平方米。三个村基本形成了以白色、灰色为主色调的外墙装饰风格。共种植以杜鹃花为主的苗木6万株,绿化面积近四千平方米,并绿化裸地近3000平方米,建成占地2500平方米的村民生态健身中心一处,每户有小花园,出门就是绿地的优质生态居住环境已基本形成。另外,三个村共建公共垃圾池42个,发放到村民家的垃圾桶近千个。社会事业
计生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抓好《计划生育条例》的贯彻,落实好人口计划和各项工作指标。搞好调查研究,当好乡党委、政府的参谋。深入群众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计育服务工作;总结推广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典型经验。抓好乡、村两级服务站、所的建设,培训乡、村计划生育专干。搞好计育协会的组织建设,积极开展活动。加强横向联系,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社会治安:贯彻中央和上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工作指示,研究、拟定本辖区的工作计划、阶段性工作方案和措施,并负责组织实施。掌握、分析辖区内的治安形势和工作动态,及时向上级反馈信息,重大问题提请乡党委、政府研究解决。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解决辖区内突出的治安问题。指导、检查、督促基层党支部、村委会和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协助有关部门,指导治保会、调委会和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的工作。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组织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创建、达标活动。办理上级交办的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其他事项。
农技:负责乡农作物生产的技术指导和推广工作。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改革耕作制度,推广新的生产模式。提供致富信息,培养专业户和科技示范户。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技术推广,举办技术培训班,开展科普集市,开办技术咨询,印发技术资料,走村串户送技术上门,因地制宜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化肥、新农药。负责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引进、供应和调剂工和,对新品种的引进实行先试点示范,后推广普及,确保优质、高产、高效。负责水稻病虫测报工作,定点调查,及进印发病虫情报,提供对口农药,为农民防治病虫害提供科学依据。开展经营服务,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种子、农药、化肥,让利于民,方便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