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镇地图
清溪镇相关地区地图:
基础设施
2002年业产业化基地,以清溪、洪溪、永乐、桥南、大桥等村为主的3000亩蔬菜生产基地;以青路、枫树、罗山、黄泥、镜塘、洪溪、红光等村为主的4000亩烤烟生产基地以洪溪、红星、红光等村为主的1500亩药材生产基地;以清溪、永乐、桥南等村为主的16000亩优质稻生产基地。全镇共种植烤烟1400亩,收购烤烟3400担,产值200多万元。永乐村彭忠德集中连片种植优质稻140亩,成为全县的种粮大户。新建沼气池68口,大桥、桥南、清溪等3个村新修水泥路6.7公里。修复水渠1800米,修复洪毁山塘3口,帮助全倒户和危房户63户重新建房。2002年开发顺利完成一期工程,开始进入开发建设阶段。
清溪美食
1、清溪一绝――宋羊肉:羊肉汤是集传统保健功效与现代人色香味美的饮食要求为一体的美食,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清溪宋羊肉”经过二十余年精研细琢,已成为清溪一绝,在县内外闻名遐迩。“宋羊肉”的独特得益于来自马边、屏山、沐川等地的土山羊。有专家趣言土山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以此作为主要原料的“宋羊肉”,自然汤鲜味美,活色生香,被称为“绿色羊肉汤”当之无愧。“宋羊肉”不仅羊肉汤和羊杂汤堪称一绝,其羊蹄、炒羊肝、卤羊肉、粉蒸羊肉以及其自制的油糍粑,更是别有一番风味,让人回味无穷。虽然各地都能吃到羊肉汤,但犍为、五通、乐山等地专门驱车前往清溪品尝正宗“宋羊肉”的还是大有人在,冬天更是络绎不绝。2、石黎鱼火锅,石黎鱼火锅的鱼来自污染很少的马边河,其鱼火锅的特点是麻辣鲜香,醇和厚道,食之口齿生津,久食不腻,回味悠长,乃绿色、健康、养生之佳肴。3、清溪叶儿粑,清溪叶儿粑的制作选料考究,工艺精细,甜的是用糯米细粉做包皮,内用白糖、花生、核桃、豆沙、芝麻等合制成的馅,咸的则以鲜肉、芽菜等为原料,经过制皮、做馅、成型、上笼等工序蒸制成独具风味的叶儿粑,特色是清香滋润,味道鲜美,皮薄馅足不沾叶,滋润爽口不粘牙,是清溪传统名小吃之一。4、杨包谷粑,清溪镇人杨正明,选用金黄色上等干包谷,加石灰水煮熟,用青水淘洗数次,洗去包谷表皮和胚芽,石磨细磨研茸。包谷粑馅用上等芽菜,拌以香葱和鲜肉颗,将包谷粑置于平锅内,用猪油煎制成扁平圆形,再放炉内反复烘烤,包谷粑烤熟后,表皮呈金黄色,食之酥脆香馨,里层细嫩、绵软、滋润,香酥爽口,食者都赞不绝口。
文化
文化范畴,分为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一般认为;清溪镇居民以客家人为主,故官方将客家文化视作传统文化。客家文化源自中原文化,客家先民纵使经数千年的由北至南的迁徙,然而依旧继承着传统文化。宗祠是其维系客家凝聚力、弘扬传统的一大媒介,宗祠此建筑的作用;其一为祭祀用途,先宗之灵位及骨灰安放以此;每至清民节,客家人以本姓或本村为单位,组织盛大的祭祀活动。其二为弘扬传统用途,祠内的文献、碑文中,可以了解到先民;来自何方、迁徙经过、定居于此的缘由、处世格言等。客家人又以族谱为纽带维系着代代后裔。遗憾的是;宗祠的职能及系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成为了破除迷信运动的打击对象,大部分宗祠在此期间遭大肆破坏,祠中壁画皆被涂鸦或损毁、古籍文献遭焚毁,族谱从此绝后、先宗之灵位及骨灰亦难逃厄运。当今所见的宗祠,一般为重建所成。客家传统文化中;民间艺术具有悠久的群众基础,如舞麒麟、唱山歌。此民间艺术由于缺乏创新而且千篇一律,难成民间活动的主流。值得庆幸的是;舞麒麟活动由于政府的推动及保护,近来逐渐复兴中,2007年更至澳大利亚演出。唱山歌虽亦有政府支持,但从近年来看,未见有大的活跃。而属岭南文化的本地族群,占该镇人口比例不大,文化传统长期受忽视。坊间至今仍保留一些传统习俗,如重阳祭祀等。两族群间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一方为中原文化、一方为岭南文化。但经历了近千年的相互磨合及同化,今日看来若非刻意作区分,否则两者间不会有意识上的隔阂。
人口数据
截止2002年底清溪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2397男21727女20670家庭户户数12667家庭户总人口(总)42002家庭户男21475家庭户女205270-14岁(总)93300-14岁男48870-14岁女444315-64岁(总)2944715-64岁男1513015-64岁女1431765岁及以上(总)362065岁及以上男171065岁及以上女1910户口本地住在本地40634
人口
该镇户籍人口约3万人,2003年非户籍人口约35万人。户籍清溪人由有两大族群组成,其一为以客家话为母语的客家族群,其溯源较为认同的是;800多年前其先民逐由惠阳逐迁徙至此而成。另一为以本地话(属粤语的一分支)为母语之本地族群,其溯源一般认同的是;其先民较客家先民为早至此。客家族群居民常以客家人自称,而本地族群居民罕以本地人自称。本地人一词有广义、狭义区分,狭义上只包括本地族群,广义上包括本地族群及客家族群,倘若属狭义的与属广义的两者相论时,坊间习惯上,会在本地族群的称谓后;男子加上“佬”字、女子加上“嫲”字,如“本地佬”“本地嫲”。该镇21村(社区)中,除大埔村、土桥村、长山头村、谢坑村、荔横村的居民多为本地族群聚居外,其余17村(社区)的居民大多为客家族群聚居。2005年。该镇约3万居民中约有2.5万以客家话为母语,占居民总数8成以上。
行政区划
清溪镇下辖村:筒车村胭脂村百箩村三山村洛阳村洛江村踏水村灌引村沉犀村渠成村龙门村天山村丁家村南岸村永星村盐坪村新乐村龙兴村康加村祗园村永安村保安村七一村上游村五龙村和平村
地理
清溪镇位于东莞市东南部,与深圳市、惠州市接壤。镇府驻地距市城区及深圳均约为48公里。2003年。总面积143平方公里。该镇地势四周环山中间为盆地,历史上对外交通相对闭塞。“打开山门”不过是近20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