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埠镇地图
射埠镇相关地区地图:
科技教育
简介:湘潭县八中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学校位于射埠镇,座落在涓江之滨,潭花公路与韶井公路交汇处,交通便利,生活方便。校园绿树成荫,环境幽雅。学校设施配套齐全,有一栋两千多平方米的集办公和图书阅览、仪器、电教、电脑、实验各室于一体的五层教学综合楼,有两间标的电脑室;语间室和多媒体室,设备正在逐步完善;有教学大数、学生宿舍楼和三栋教职工宿舍楼,拥有标准的体育运动场地;文化长廊和校园美化工程正在建设中。湘潭县八中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全校有93名教职员工,高级教师4人,中级教师35人,省市级骨干教师3人,是求学求知的理想之地,这里培养了数以千计的高等院校学生和造就了许多社会各界精英,学校声名远播,誉满三湘西水。教学成果:一九九八年学校全面恢复普高招生以后,全校师生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务实求真,严谨治教治学,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和月休制,经过8年时间的奋斗拼搏,校风、教风、学风均已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教育教学质量逐步上升,2003届高三学生中,252人参考,一次性上线240人,其中本科70人,重点本科8人,上线率达95%以上,2004届高三学生中,280人参考,第一次上线265人,其中本科80人,重点本科5人,上线率95%,2005届高三学生中,320人参考,一次性上线308人,其中本科83人,重点本科3人,上线率96%,206年高三学生中,410人参考,一次性上线395人,其中本科112人,重点本科29人,上线率96.3%。
荣誉:2002年度被评为工会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2003年度目标管理评估一类单位;2003年12月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湘潭市大中学生文艺汇演获金奖;2003年度普通中学会考优秀考点;2004年度中小学继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市级文明单位;2004年县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度县教育工会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党务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
发展:教职工精心育人,言传身教,同学们遵规守纪、勤学好问,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受到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肯定和好评。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唐新球、副校长唐忠伟、张赤方,工会主席邓迎锋,领导班子高效廉洁,深得人心。县八中全体师生员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牢记“三个代表”,发扬创新精神,以饱满的热情跨入新时代,再创八中辉煌。
特色产业
茶叶:茶叶是射埠镇的传统产业,经过几十年,射埠镇的茶叶产量和产值大幅度增加。茶叶收入已占射埠镇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进一步壮大射埠镇茶叶产业,促使其向规模化、良种化、优质化、机械化和品牌化的方向发展,经镇党委政府研究,现特制定《射埠镇茶叶产业五年规划(2006-2010年)》,内容如下: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积极落实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力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射埠镇的茶叶产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大力提高茶叶产业的附加值,增加茶叶总收入,使茶叶产业真正成为射埠镇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名牌产业和富民产业,使射埠镇农民真正能依茶脱贫、靠茶致富。射埠镇茶业产业发展目标任务是:经射埠镇广大干部群众5年的共同努力,以船形茶场为骨干基地推进茶叶产业项目建设,到2010年,实现“一超两翻番”的目标,即,茶园面积超3000亩,茶叶总产量和总产值分别比2005年翻1.5番。射埠镇新改造低产茶园1000亩,新建无公害茶园800亩。茶叶总产量达145吨,茶叶总产值实现2900万元,茶业加工企业实现盈利870万元,年利税达1300万元,可解决1000余农村劳动力就业,实现年劳动力570多万元,通过企业的不断发展,提高产品质量,打造知名品牌,增强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继续扩大和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茶叶生产,最终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油茶:射埠镇位于湖南省湘潭县中部,总面积171.00平方公里,人口6.3万,山林面积12860亩,油茶面积60180亩,占山林面积将近一半。60180亩油茶分布在射埠镇5个管区50个自然村,最多的村有油茶3000亩,最少的村也在500亩以上,是湘潭县的主要茶油产地。早在民国初年湘潭县的油脂出口南亚诸国,主要是指茶油出口。当时茶油是山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支柱,“家有一山茶,代代有钱花”是当时对山农的写照。解放后的1951年到1955年是射埠发展油茶的最好时期,经过土改的农民分到山地,营造油茶林的积极性高,掀起了开山造油茶的高潮。1955年的农业合作化,由农业合作社集体组织劳力开荒造油茶又是一个高潮。这两个时期共造油茶林两万亩至三万亩之间。1958年,当时东风人民公社鹿鸣大队是湘潭地区的先进产茶油单位,全大队1400亩油茶,亩产茶油30斤以上。以后的大跃进以及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虽对油茶培植管理有所忽视,但对油茶的保护意识还是很强的,不准任何人伐油茶林烧炭便是体现。这个时期的油茶产量在徘徊中有所下降,亩产茶油在14斤至16斤之间。1961年以后国家对农村人民公社核算单位进行了调整,以生产队为单位核算后,对油茶的垦复培植积极性大大提高,基本实行了三年大垦复一次,每年除杂一次,这个时期茶油产量上升,亩产茶油在18斤至20斤之间。油茶树的特性是,适应性强、耐性超群,它具有梭罗、蟠桃树的耐力,可说是百折不挠、树杆坚韧、叶茂、四季常青、常年花果不落。即使被杂林灌木荆刺封杀,隐蔽在阴暗角落里,它仍叶青枝韧,默默的顽强的活着,这就是油茶的特性。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消费层次的提高,对茶油食用价值认识的提升,茶油市价逐年攀升。市场价格原产地在10元左右,加工包装以后可达20元以上,效益极其明显。射埠镇党委、政府乘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冬风,发动射埠镇群众对油茶进行全面垦复、低改,并无偿提供技术指导。现已制订中长期发展目标:油茶产油量达到亩产30斤,由2000年左右的总产3310担达到18000担,产量翻五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