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省电子地图 > 贵阳市地图 > 花溪区地图 >
石板镇地图
石板镇相关地区地图:

详情

该镇山区资源丰富,一是丘陵山区大部分是宜果地带,且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是大力发展“三高”农业的有利条件;二是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瓷土矿、云母石、玄母岩、花岗岩等,具有发展矿产、建材工业的资源优势;三是连片种植的荔枝、龙眼、香蕉等水果已成为发展生态旅游、农产品流通、加工业的资源;四是农村富余大批劳动力资源。该镇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搞“三高”农业,致力兴办工业,实现一、二、三产业同步发展。农业已形成粮食、水果、鱼禽畜、蔬菜四大商品生产基地;工业初步形成了矿产、建材、木器加工、燃料、纺织、手套等六大行业;另外逐步形成以商业、美容、餐饮、娱乐为主体的第三产业。该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圩街排污系统、街道水泥硬底化、自来水、路灯的安装等市政工程,全镇四个小一型水库均已完成除险加固工程,农业水利设施不断完善,通讯、邮政、电力、乡村公路等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实现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公路,部分村公路实现水泥硬底化。

旅游景点

石板镇人杰地灵,自然景观优美。场镇对面的铜钵寺,山势独特,景色秀美,20米高的观音玉像坐落在山顶之上,是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地方。距石板镇9公里,省属金刚煤矿2公里的金刚村,该村新农村建设已初见成效。阳春三月,100多亩的优质梨树、桃树争相开艳,迷人的花香让人陶醉。10余亩的鱼池可让你垂钓,池塘边的休闲亭能让你忘记疲劳,300余亩的森林天然氧吧让人精神焕发。在海拔800多米,树木成荫、山色秀美的金刚村中还有一座三百多年历史佛教文化金刚寺。寺内有前、中、后三殿,互相连接,结构精巧,彩壁雕檐。苍松翠柏掩映四周,寺内塑像壮观宏伟,方圆几百里的善男信女以及观光者络绎不绝,是人们休闲、度假、娱乐的好去处。

自然环境

石板镇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矿产、森林、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坐落在本镇的重庆市近郊最大的马家沟水库—长海生态旅游区紧靠中梁山山脉,占地面积2000余亩,具有重庆市西部供水和旅游两大功能,它将成为石板镇的旅游支柱产业(隆鑫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储量丰富的白云石,石灰石矿能满足重钢50年的炼钢辅料需要,并为建筑市场提供大量优质的建筑材料。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8664男15088女13576家庭户户数7951家庭户总人口(总)28361家庭户男14865家庭户女134960-14岁(总)117100-14岁男66660-14岁女504415-64岁(总)1458915-64岁男725715-64岁女733265岁及以上(总)236565岁及以上男116565岁及以上女1200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8072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8399男9514女8885家庭户户数5900家庭户总人口(总)18376家庭户男9494家庭户女88820-14岁(总)33690-14岁男17260-14岁女164315-64岁(总)1343715-64岁男700215-64岁女643565岁及以上(总)159365岁及以上男78665岁及以上女807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8247

概要

石板镇位于花溪区中心西部,行政区域面积51.6平方公里。辖石板一村、摆勺村、羊龙村、合朋村、花渔井村、云凹村、石板二村、镇山村、隆昌村、茨凹村、盖冗村、花街村、芦荻村13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45个自然村寨,总人口22583(农业人口17820)主要居住汉、苗、布依等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8.3%,2002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332.8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548元。

经济

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该镇大力扶持工业发展,出台各项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服务意识。一方面吸引资金到石板投资办企业;另一方面,抓住仙松线公路改建一级公路的契机,在石板镇动力加油站至镇政府办公楼一段规划建设一个高标准工业园区。目前,全镇企业929家,新上企业9家,技改企业3家,总投资642万元。手套业继续保持迅猛发展势头,全镇手套企业35家,新增8家,经省政府批准为拥有进出口权的公司有2家。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该镇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依靠粮食、水果、鱼禽畜、蔬菜四大农业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格局。全镇粮食总产量10297吨,稳保“吨谷镇”;水果种植面积达6.5万亩,其中荔枝2.86万亩,龙眼2.39万亩,香蕉1.18万亩。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该镇社保费征缴率达100%,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稳步提高,使需要社会援助的特困户及五保老人得到较好的安置。科技事业稳步推进。该镇继续完善镇村农科组织,抓好本地优良品种的繁育和新品种的引进,抓好高产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工业企业一方面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另一方面加强自身技术改造,全镇实施技改企业3家;另外不断扩大信息化技术在全镇的应用范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