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铺乡地图
十里铺乡相关地区地图:
河南省襄城县十里铺乡
十里铺乡位于襄城县西部,全乡辖十里铺村、鲍坡村、余庄村、王庄村、王罗庄村、四里营村、仝庄村、王老虎村、小张庄村、马园村、二甲王村、宋李郭村、盛庄村、井庄内村、井庄外村、双楼宋村、寺后李村、马冢村、鲁堂村、方头村、商庄村、河汊付村、水牛耿村、河汊赵村、大庙冯村、西张庄村、吕庄村、史庄村、单庄村、东姚村、侯村东村、侯村西村、鲁渡内村、鲁渡中村、鲁渡外村、高庄村、韩村内村、韩村外村、二十里铺村、坡张村40个行政村,78个自然村,耕地5.7万亩,人口6.9万人,总面积77平方公里,常年以种植蔬菜、烟叶为主,是个典型的农业大乡。该乡地理位置优越,洛界公路、襄禹公路、平禹铁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境内有马黄河、苇子河、汝河三条河流,水利资源丰富。该乡历史地蕴丰富。境内现存有龙山文化遗址和“青冢愁云”“高桥映月”襄城八大名景以及毛主席视察区,刘邓大军商庄会议遗址等文化历史名迹。该乡经济发展迅速。以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生猪养殖、烟叶种植为突破口。全乡共发展蔬菜种植2.5亩,其中1.5万亩被河南省技术质量监督局确定为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烟叶1.7万亩,生猪年存栏近3万头,发展非公有林业47万株。全乡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2003年底,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亿元,财政收入5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00元以上。相继获得河南省农业结构调整先进乡、市林业工作、畜物业工作、红杯赛等先进乡镇荣誉称号。十里铺乡蔬菜种植情况简介,十里铺乡位于襄城县西部,紧临县城,全乡辖40个行政村,78个自然村,耕地5.7万亩,人口6.9万,总面积77平房公里,常年以种植蔬菜、烟叶为主,是个典型的农业大乡。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做文章,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自然优势,把发展蔬菜生产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着力在规模扩张和品位提高上做文章。通过典型引导,科技推动和市场带动等形式,使全乡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档次明显提高。目前,全乡蔬菜种植面积已达5万亩以上(含复种),蔬菜种类达15大类近40个品种,种植专业村15个,建有豫中南最大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群发蔬菜批发市场和年加工能力为6000吨的蔬菜腌制加工厂,培育筹建了以蔬菜冷藏、保鲜为主的旭日农贸有限公司、诚信冷库、四季春冷库。2003年5月申请获得了蔬菜产品进出口经营业务,使全乡蔬菜生产基本上形成了品种多样化,茬口安排多元化和产销、加贮一体化的格局。产品远销广州、武汉等全国各大中城市,并有一部分蔬菜产品出口到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全乡80%以上的农户依靠种植蔬菜走上富裕路。为进一步提高蔬菜生产档次,乡党委、政府积极实施蔬菜产业开发战略,先后在小张庄、四里营等行政村建成了万亩蔬菜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在侯东、方头等行政村建成了万亩设施蔬菜示范园区,在王老虎、马园、鲁堂等行政村筹建了15000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并于2002年、2003年顺利通过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认证验收,被确定为河南省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申请获得了“群发”牌“叶菜类”无公害蔬菜商标,加入了全国“菜篮子”信息网,使蔬菜生产走上了无害化、信息化、产业化的发展轨道。附:当前该乡主要以中小弓棚蔬菜种植为主,中小弓棚是一种低投入、高收入的蔬菜种植模式。亩均投入1500元左右(塑料可使用4年,弓子、竹杆使用期更长)。种植的蔬菜品种主要有:西葫芦、西红柿、黄瓜、豆角、包菜、茄子等,西葫芦已经采摘上市.河南省新蔡县十里铺乡
简介:十里铺乡位于新蔡县城西5公里处,地处城郊,国道106、省道216和新临路三条主干线贯穿全境。全乡总面积31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293个村民组,耕地5.9万亩,人口4.5万人。十里铺乡地处暖温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境内小洪河、潘港等河流交错,水源充沛;106国道、驻新路、明临路三条主干道贯穿全境,东与京九铁路相接,西与京广铁路、107国道相连,村村通公路,交通便利;市属十一万变电站、长线局、机械化公路养护工区等大型项目及县法院、检察院、畜牧局、良种棉加工厂、畜禽改良站等单位坐落于该乡境内,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农电入户率98.5%,程控电话实现了村村通。该乡民风淳朴,群众开放意识较强,农民农忙时种田,农闲时外出务工。经济发展:2006年,全乡生产总值完成2.5亿元,增长20%。民营经济营业收入为4.4亿元,增长24%。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增长3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7万元。工业用电量997万度,增长33%。农民人均纯收入现已达到2451元,增长11%。同时教育、文化、卫生、精神文明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态势良好。乡党委、政府积极利用地处城郊的地哉优势,积极引进推广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蔬菜、瓜果新品种,努力扩大种植面积,建成以城郊村为重点,以公路沿线为依托的瓜果、蔬菜绿色长廊,完善堤防小杂果开发3000亩,推广果瓜套、果菜套,使全乡瓜、果、菜面积达到农业种植面积的40%以上,成为县城名副其实的“菜盘子”、“果盘子”,落实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逐步形成沟通城乡、辐射周边的市场网络和流通格局,在全乡形成了蔬菜种植、林果开发、畜禽养殖、个体私营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