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乡地图
石龙乡相关地区地图: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石龙乡
石龙乡又名为观音庙,地处四川省大竹县的南部,与童家乡、高滩乡、双河乡接壤。近几年与童家乡合并为一个行政乡。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物产资源,比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是个养老的好地方,2003年,大竹县撤销石龙等15个乡。将原石龙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童家乡,童家乡人民政府驻童家场。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石龙乡
石龙乡位于都匀市西南角,距市区约58公里,东、南邻本市凯口镇,西邻平塘掌布乡、贵定县铁广乡,北与贵定县尧上乡、本市江洲镇接壤,总面积136平方公里,属省级二类贫困乡,乡辖石龙村、塘榜村、甲壤村、摆端村、共和村、蛇昌村、摆开村、谷新村、新龙村9个行政村(其中省级一类贫困村6个,二类贫困村3个),现行政村改革后合并为四个行政村、78个村民组、63个自然村寨,居住着布依、苗等少数民族,全乡人口8971人,少数民族占绝大多数。耕地面积7540余亩,其中,田6340余亩、土1200余亩、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渍菜等传统作物。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石龙乡
基本资料:石龙乡地处乐山城东北19公里,与土主镇、剑峰乡、白马镇、青平镇接壤;境内主要以丘陵为主,兼有少量平坝。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为1439毫米,年日照数1030小时,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全年无霜期315天左右。幅员面积33.66平方公里,耕地7330亩。其中:田6794亩,土536亩,林地面积27402亩。全乡总户数2706户,总人口8842人,其中:乡村人口8602人,非农业人口240人,总劳动力5242个,外出务工1000余人。全乡辖7个行政村,55个经济社。地理位置:石龙乡地处乐山城东北19公里,与土主镇、剑峰乡、白马镇、青平镇接壤;境内主要以丘陵为主,兼有少量平坝。
自然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为1439毫米,年日照数1030小时,年平均气温17℃,全年无霜期315天左右。
幅员面积:幅员面积33.66平方公里,耕地7330亩。其中:田6794亩,土536亩,林地面积27402亩。
人口数据:全乡总户数2706户,总人口8842人,其中:乡村人口8602人,非农业人口240人,总劳动力5242个,外出务工1000余人。
行政区划:该乡辖7个行政村,55个经济社。石龙乡下辖村:乐加村平和村红月村松柏村流村努力村临江村
乡镇企业:现有和乐织布厂、佳美织布厂、菡贝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石龙预制厂、三和铸造厂、宏发铸造厂、石龙鱼种繁殖场、陈坝流水养鱼场、油菜籽加工厂、条石场、石英沙场等企业20余个。
工农业产值:全年工农业总产值完成3136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356.6万元;工业企业总产值780万元,全乡人均纯收入2650元。
财政收支:全年财政收入34.5万元,实现收支平衡。
教育事业:该乡有幼儿园4所,11个班,幼儿249人,幼师16人;小学3所,22个班,学生587人,教师35人;初中1所,5个班,学生185人,教师19人;农校1所,教师1人。全乡共有教师70人,退休教师12人。
医疗卫生:该乡有医院一所,门诊1个,医生10人,病床10张,村级医疗站6个,医生7人,还有一个配方部。
交通运输:乐井公路从西至东横穿全乡四个村,现每个村都基本实现道路碎石化,绝大部分农户能通汽车或摩托车。
水利设施:泥溪河从东北至西南纵穿6个村,全乡有小(二)型水库两座,可蓄水76万立方米;石埝23道,可蓄水51万立方米,其中:中型石埝两道;山坪塘76口,可蓄水62万立方米;溪沟7条。
历史文物:石龙乡现有文物主要是岩墓,有石龙场镇后灯杆山岩墓,临江1组、4组,松柏5组等岩墓,其中:灯杆山岩墓已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该岩墓系隋唐时期所建。
自然景观:自然景观主要是奇石多。有临江6组的石龙、石虎,3组的石狮,4组的石和尚,5组的雷打石,乐加1组的石牛沱中的石牛、乐加5组黑湾儿山梁上的石兔、乐加2组和流村1组隔河相望各一个龙宝、石山,松柏4组鼓山的石鼓,松柏2组的石棺材,红月6组的石印等。
名胜古迹:圆通寺位于石龙场镇1公里处的泥溪河畔,始建于唐朝年间,民间一直广为流传着“先有圆通(寺),后有中岩(寺),再有大佛(寺)”之说,可见其历史之悠久。该寺在文革期间被严重破坏,后经上级批准于2001年又恢复开放,现已建成观音殿。每逢重大佛事活动,都要迎接成千上万的来自全市各地方的信徒和旅游观光客,旅游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人口数据:石龙乡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8168男4147女4021家庭户户数2552家庭户总人口(总)8168家庭户男4147家庭户女40210-14岁(总)15180-14岁男7430-14岁女77515-64岁(总)589015-64岁男304815-64岁女284265岁及以上(总)76065岁及以上男35665岁及以上女404户口本地住在本地8109,-
中小学校:乐山市中区石龙乡初级中学,乐山市中区石龙乡心小学
特色农产品:龙鱼、油菜籽。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石龙乡
石龙乡地处浅丘,位于中江县南面。距县城65公里,与三台县菊河乡相邻,玉江河穿境而过。辖11个行政村,110个农业合作社,农户5671户,农业人口17532人。幅员面积25平方公里,乡村社公路130公里,林地面积1177公顷,耕地面积1024公顷,粮食产量9912吨,工农业总产值39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47元。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水稻、玉米、红苕、油菜、水果。家禽家畜有肉猪、肉羊、小家禽,蚕茧等。具有地方特色产品有辣椒、蚕茧、肉羊、慈竹等。辣椒:传统地方特色产品,特别是近年来,经过推广地膜栽培技术和更新品种,品质和产量都有所提高,现栽培的“二金条”优质辣椒4000亩,产量达6000吨。水果:传统特色产品,经过品种更新和改良,以优质红橘、枇杷、梨、中江柚为主,产量达621吨。蚕茧:以小蚕共育为基础的饲养体系,以四边桑为主的饲料供应体系,年产茧160吨。肉羊;新发新地方特色项目,以种植优质牧草为突破口,经过两年开发,初具规模,现存栏4000只,年出栏4500只。其主要品种为简阳大耳麻羊和黑山羊。慈竹:农民利用房前屋后闲地栽植,面积5000亩,产品量很大。深度加工有待开发,有关部门正在努力,寻求开发途径。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石龙乡
概况:石龙乡为农业大乡,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等作物。在养殖业方面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三元杂交”优良品种在全乡得到广泛推广。退耕还林3319亩。工业以建材、采矿、酿酒等业为主,近年来民营企业发展较快,现有方兴稀土材料厂、双桥砂石厂、民主砖厂、和平酒厂、南涯石英矿、山川加油站等企业。境内有6所学校,初中1所,村小5所(其中石龙二小和民主小学创办了奖学基金会),设有乡卫生所、计生指导站和村医疗站等医疗卫生机构。2001年顺利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2002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集体;2003年被县人民政府评为道路交通整治先进单位;2004年通过了州人民政府对“两基”工作的检查验收;2005年成功试种烤烟600亩,实现养蚕产茧300担,被县委、县政府评为蚕桑生产先进集体,“两基”工作通过了省州人民政府的检查验收,并发行了《石龙乡志》。经济建设:石龙乡共和村党支部书记胡孝发、党员柏兴荣等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从市长胡晓剑手中接过了红彤彤的荣誉证书和崭新的彩电,他们高兴地表示明年将继续加大种桑养蚕发展力度,力争拿到更大的奖项。石龙乡党委政府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2004和2005两个1号文件精神和都匀市八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的同时,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从广西引进了种桑养蚕项目。开始一些群众认为石龙乡从未种过桑养过蚕,能不能够“得吃”,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都不愿意吃螃蟹。于是乡党委政府组织该乡部分党员和想谋发展的进步青年农民到广西“取经”,大大激发了他们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共和村党支部书记胡孝发不但自己率先带头干,养蚕3.5张,收入2078元,还主动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难题,其中普通农民莫跃昌在乡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的大力帮助下,2005年养蚕种9.25张,总产量为794.5斤,纯收入达6219.5元,成为全乡“种桑养蚕第一户”。获得乡党委、政府奖励29寸的大彩电一台。同时共和、新龙等村涌现出了汤廷勋、柏兴荣、耿文发等一批党员种桑养蚕致富带头人,还成立了石龙乡种桑养蚕协会。目前,该乡试种200多亩,获得了亩均收入1000多元的良好经济效益,为群众找到了一条快速致富的好门路。12月21日,石龙乡党委、政府召开种桑养蚕奖励兑现表彰大会,对全乡93户种桑养蚕户予以了隆重表彰和重奖。为了把该产业做大做强,12月,乡党委政府又组织乡机关全体干部,利用节假日义务为群众育苗80余亩,为700多户农户2500亩桑园免费提供了优质桑苗,为群众节约苗木款近50万元。该乡的目标是08年发展3000亩,明年发展5000亩,后年实现10000亩,力争3年内把石龙乡打造成万亩桑蚕之乡,实现农民年人均增收2000元。在2008年12月21日的全乡种桑养蚕奖励兑现表彰大会上,该乡党委书记王秉明表示: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石龙乡不但要把桑蚕产业做大做强,而且还要继续抢抓西部大开发、新时期的扶贫攻坚、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四大机遇,着力培植以生产蚕茧为龙头的桑蚕产业,以生产板栗为龙头的经果产为到生产仔猪为龙头的畜牧产业等三大产业,力争把石龙打造成“万亩桑蚕之乡”、“万亩板栗之乡”、“仔猪生产大乡”。
相关措施:石龙乡以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为契机,主动适应新形势下的会议需求,着力于从会议纪律、时间、地点、内容、形式等方面推进会风转变,切实增强会议的参与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严肃会议纪律。专门设立会议迟到人员签到册,对迟到会议人员实行考核挂钩、奖惩兑现。二是调整会议时间。对一般性例会,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对较大型的会议,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内,对全乡性大型会议时间不超过3个小时。三是改变会议地点。凡不是必须在乡上召开的会议一律转为到村上召开,了解村上实际存在的问题和群众所急、所需、所想、所盼,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节约村上支出。四是精简会议内容。会议只讲要点、只安排工作、说实话、讲短话、讲有用的话,不讲套话、空话、长话。五是灵活会议形式。实行大会与小会、乡会与村会、现场会与讨论会、不同部门综合会相结合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