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市电子地图 > 黔江区地图 >
水市乡地图
水市乡相关地区地图:

社会事业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大力实施依法治乡,科技兴乡,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优化农业服务体系,着力提高农副产品和科技含量,促进市场流通和产品效益。有效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努力建设中心校的窗口作用,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切实加强村级医疗站的网络建设,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目前全乡社会稳定,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重点项目顺利进行,农民安居乐业。

劳务输出

水市乡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2500人,收入达700万元。全年共组织农民工培训20次,培训农民工3000人。按照便民高效的原则,该乡与区扶贫办多方协调,共同努力,在重庆聘请了教师,成功举办了一期缝纫培训班,培训学员45名,通过3个月的技术培训,45名学员基本掌握技术,现已有30名学员已到重庆服装厂打工,月收入可达1000多元。在烤烟生产接近尾声时,充分利用农闲时间,政府有效组织农村闲散劳动力,到新疆摘棉花。共组织采棉工30人,月收入达1500元左右,既保证了农户的正常生产,又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入。

行政区划

水市村大山村青龙村新安村,茶园村关里村杨柳村茂溪村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429男2323女2106家庭户户数1377家庭户总人口(总)4429家庭户男2323家庭户女21060-14岁(总)11490-14岁男6090-14岁女54015-64岁(总)290015-64岁男150515-64岁女139565岁及以上(总)38065岁及以上男20965岁及以上女171户口本地住在本地4315

支柱产业

“都说水市风光好,摩托跟着牛羊跑,手机铃声比蟋蟀噪,楼房彩电树上摇”。这几句顺口溜儿说的是今天的水市乡,“树”指的就是烤烟,水市乡就是靠着烤烟这棵摇钱树脱贫致富的。2004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4324万元,人均纯收入2050元,乡财力340万元。
烤烟:水市乡种烟有20多年的历史,2003年水市乡烤烟种植面积首次突破1万亩。2004年,全乡共有8个村42个组1407户种烟,落实面积1.15万亩,全乡实际收购烟叶128.8万公斤,比2001年的83.5万公斤增加了45万公斤;其中上等烟9050担,占35%,比2001年水市乡组建时的14%,增加了21个百分点;上中等烟占77.89%,亩产112公斤,均价8.72元/公斤;烤烟产值1122万元,与2001年比增加了近700万元;亩产值975.68元,户平7974.161元,创税224.41万元,与2001年比,增加了90万元。2005年更是实现了飞跃,烤烟种植面积13000亩,有望实现产量150万公斤,上等烟35%,产值1400万元。2004年,谢保清在组里率先种植地膜烟尝到了甜头:交售烟叶6400公斤,上等烟46%,均价10元/公斤,烤烟收入达到63000元,人平收入15720元。2005年在种烟状元谢保清的带动下,水市乡的地膜烟种植面积达到4200亩,许多外出打工的壮劳力都加入到种烟的行列。据统计,2004年全乡千担村有6个,其中35万公斤以上的村1个,30万公斤以上的村1个,10万公斤以上的村1个;5万公斤以上的村2个;产量在5万至9万公斤以上的组10个,4.5万公斤以上的组2个;烤烟收入万元以上的432户:其中6万元以上1户、5万元以上的1户,3万元以上的4户,2万元以上的46户,1万元以上的380户。涌现出了一大批高产、优质、高效的典型村、典型组、典型户:例如水市村有7个组,374户,1538人,种烟3535亩,交售烟叶38.06万公斤,亩产112.5公斤,上等烟比例34.9%,总产值322万元,亩产值910元,户平8600元人平2091元,均价4.28元/斤;再如青龙村五组,有农户89户,327人,种烟770亩,交售烟叶9.4万公斤,亩产242斤,上等烟30.77%,总产值81万元,亩产值1055元,户平产值9126元,人平产值2484元,均价8.56元/公斤。
畜牧业:水市乡地处高寒山区,地宽人少,草资源丰富,畜牧这个传统的产业发展较好,特别是2000年成立了麒麟天然草场,以山羊为主的草食牲畜发展较快,充分利用退耕还草政策,在水市、大山、核桃一线规划了2000亩的退耕还草项目,建立优质山羊基地,现全乡有存栏猪2.5万多头,存栏羊1.2万多只,每年畜牧产值已达3000多万元。水市乡以雨润集团入驻黔江为契机,大力发展生猪产业,在全乡迅速掀起生猪养殖的热潮。水市乡已饲养母猪的农户有近200户,已购齐5头以上母猪的有50户;圈舍改造了20户;全乡落实了一个二级扩繁场,一个人工授精站。水市乡狠抓畜牧重大疫病的防治工作,以春秋两防和经常性到户补免疫为突破口,严防口蹄疫、猪瘟、禽流感、鸡新城疫等重大疫病的发生,确保全乡清洁无疫。并建立了一个无公害生猪基地。

文物古迹

红军树遗址黔江水市乡水市村南2公里处有1株200余年的皂桷树。水市曾为川黔要道,是个集镇,贺龙两次到此买马,将马拴在皂桷树上。1934年5月,红三军进攻彭水,宿营水市,贺龙在皂桷树下召开大会,部署战斗,次日凌晨,贺龙骑马向皂桷树及乡亲们告别。1997年8月1日,在树下竖“水车坪红军革命纪念地碑”。说来也怪,“文化大革命”中,皂桷树枯萎将死;粉碎“四人帮”后,则逐渐长发嫩枝绿叶,换发青春。人们管叫它名“红军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