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区地图
顺德区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顺德境内绝大部分的陆地,在远古时期基本上被海水覆盖。距今约2500年到5000年,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杏坛、勒流、龙江逐渐成为陆地。春秋战国时期,居住在今粤北和粤中一带的“南越”人来到了顺德,他们是顺德的第一批居民。公元前217年,秦统一岭南后,大批中原人移居到顺德,带来了中原的重农意识、铁器与牛耕,顺德经济呈现渔猎活动与农业并重的特点。但是,一直到唐宋时期,顺德还是人烟稀少,绝大多数地方湮没在浩荡的珠江水下,而且时常有鳄鱼出没。宋代是顺德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自秦始皇统一岭南,设置郡县,至南北朝,顺德属南海郡番禺县。隋代起,属番禺县分出的南海县,五代南汉时属南海县分出的咸宁县,宋初又重新并入南海县。到明朝初年,顺德的果基鱼塘已具规模,文化昌盛,人口已经超过七万人。顺德建县以前,是南海、新会两县的地方。顺德早在宋朝就已有人定居。南宋末年,民众随同朝廷逃难,使顺德人口快速增长。1452年,在勒流龙眼爆发的黄萧养起义,为了强化统治,促使明王朝在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将南海的东涌、马宁、鼎安、西淋四都37堡和新会的白藤堡(1958年10月复归新会县)划出,设置顺德县,取“顺天明德”之意,以其中的太艮堡为县治,并改名大良。过去民间常把顺德叫作凤城。:顺德建县以后,明、清均属广州府,辛亥革命隶属粤海道,1920年废道,顺德先后隶属国民党政权广东省政府和中区绥靖委员公署、第一行政督察教导员公署。1949年10月28日,顺德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顺德,10月30日,容(奇)艮(大良)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1950年3月20日,顺德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隶属珠江行署。1955年,顺德县人民委员会成立,隶属粤中行署。1958年,顺德和番禺两县合并,改名番顺县,隶属佛山专区。1959年6月,顺德、番禺两县建制恢复,顺德仍隶属佛山专区。1968年,顺德县革命委员会成立,隶属佛山专区。1980年,恢复顺德县人民政府,隶属佛山地区。1983年6月,撤销佛山地区后,隶属佛山市。1992年3月26日,民政部批准顺德撤县建市,4月30日,顺德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顺德历史翻开新的一页。1999年7月27日,广东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复关于确定顺德市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试点市的意见,批复同意在维持顺德市目前县级建制不变的前提下,除党委、纪检、监察、法院、检察院等系统和国家垂直管理部门仍维持现行管理权限由佛山市代管外,其他所有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事务,赋予顺德市行使地级市的管理权限,并直接对省负责。2003年1月8日,并入佛山市,成为佛山的市辖区,关于合并是否正确,是否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一直争论不休。2009年8月17日,广东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佛山市顺德区继续开展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综合改革试验工作。批复同意在维持顺德区目前建制不变的前提下,除党委、纪检、监察、法院、检察院系统及需要全市统一协调管理的事务外,其他所有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事务,赋予顺德区行使地级市管理权限。:2010年4月,经广东省国土、规划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并报请省政府同意,由珠海市横琴新区管委会收回佛山市顺德区在横琴岛中心沟顺德围垦区内的全部国有土地使用权。2011年2月11日下午,广东省编办正式通报,广东省近日正式发文确定佛山市顺德区为广东省首个省直管县试点,由此拉开广东“省直管县”改革序幕。气候简述
顺德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常年温暖湿润,四季如春,景色怡人。夏季自4月中旬至10月下旬,长达半年多。年平均气温21.9度,极端最低气温为1.1度,极端最高气温38.7度。日最高气温≥30度的日数有120天,而≥35度的日数仅有5.5天。年总降雨量为1639mm,降雨日数为147.6天。4~9月是雨季,各月降雨量都在170mm以上,其间的降雨量占总降雨量的83%。5、6月和8月份的降雨量都超过260mm,3个月的降雨量占年总雨量的49%。全年有暴雨日数6.6天,雨季各月平均每月约有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11、12月相对湿度最小,为75%;2~9月相对湿度均在81%以上,其中6月相对湿度最大,达到86%。全年多北风,频率为13%。10月至次年3月以北风为主,4~8月南风或东南风较多。年平均风速为2.5m/s,1~7月平均风速为2.5~2.7m/s,8~12月为2.3~2.5m/s。年平均大风日数为3天。夏秋受台风影响,大风暴雨较多。全年雷暴日数为80天,各月均有雷暴出现,5~8月各月有10天以上,占全年雷暴日数的70%,其中8月最多,达到15天。12月至次年2月,在强寒潮侵袭时,亦有霜冻发生,主要出现于1月份。民俗风情
龙舟竞渡:顺德的龙舟竞渡自古有名。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舟语》载:“顺德龙江,岁五六月斗龙船。斗之日,以江身之不大不小、其水直而不湾环者为龙船场。……斗得全胜还埠,则广召亲朋宴饮,其埠必年丰人乐、贸易以饶云。”实则全县各乡堡都兴行划龙船,现今市博物馆尚存康熙年间杏坛北水村“压尽群龙”石匾。龙舟分“游龙”和“赛龙”两种:“游龙”体积大,装饰美观,称“龙船”,重在游弋展示服饰旗鼓助兴;“赛龙”体积小,称“龙艇”,从三桡至十五桡不等,重在竞划速。“龙舟”说唱:“龙舟”说唱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起源于清代,20世纪50年代前流行于县境及广州方言地区,以顺德腔为正宗。艺人多在茶楼,乡渡和分村大榕树下卖唱。手持一具木雕小龙船作道具,胸前持小锣小鼓。边唱边敲,内容多为谐趣故事及平安祝颂语。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龙舟”被应用于社会宣传,艺人所编写的反清、抗日及控诉“三害”(吸毒、赌博、嫖妓)等长篇唱词,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观音开库: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六日子夜,民间的“观音开库”日,容桂白莲池观音堂、龙江镇锦屏山的紫云阁和龙江镇龙峰山的观音阁前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拜祭庙会。入夜后,两旁摊档吆卖香烛风车等拜祭作品的声音此起彼伏,来自顺德各地和省港澳等地的虔诚香客络绎不绝,如潮水般涌入,把堂前的空地塞得水泄不通,人群手中的风车香烛高高举起,划过道道金色的弧线,观音堂变成了一个热闹的天光墟。
锣鼓柜:锣鼓柜,其实是用花缕木做成的亭轿式可抬动的木柜,上面雕刻着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里面装有用作吹、拉、弹、奏、击的各类乐器,以“柜”为单位组成一个演奏班底。锣鼓柜的演奏盛行于清朝康熙年间,以杏坛、均安两地最为有名。光绪年间,杏坛高赞村的锣鼓柜远赴广西演奏,一举夺得“两粤升魁”锦标。
烧大炮:山上山下沐浴着节日的欢歌,人群中弥漫着幸福的滋味,把快乐和祝愿寄予在喜炮声声中,彩雨飘飘,欢歌悠悠,传统的魅力在古老的民俗中喧腾。在顺德龙江,每年的正月和二月观音庙会--这个当地称之为“烧大炮”的花炮会习俗,依旧在热闹的人潮中年复一年地上演着。
唱粤曲:顺德的乡间曲艺社(俗称“私伙局”)名闻遐迩,其中尤以均安、容桂、大良为盛。据闻几年前中国曲协的专家来顺德考评“中国曲艺之乡”时,更引用了“万家灯火万家弦”来形容顺德的私伙局之盛况。入夜,华灯初上,三三两两的“伙记”们便来到了村口的祠堂,虽说是祠堂,但颇有点现代气息,橱窗内的锦旗奖杯见证了曾经的荣誉。弹琴的,拉二胡的,吹笛的,敲铜锣的,各就各位,没有半点含糊。悠扬的乐韵伴着清脆圆润的唱腔,透过夜空,飘进了万家灯火。
鱼灯:顺德有“元宵春灯”的习俗,在大良元宵节还举办鱼灯赛会。“大良鱼灯”是富于水乡特色的扎作工艺,以竹扎成鱼形骨架,蒙上明纱,绘染鳞鳍,点燃蜡烛,栩栩如生。
武术文化:顺德民间武术历史悠久,明清两代出过武状元和武探花.民国初年,顺德更有武馆数十家,各流派均享有成名.祖籍顺德的国际武术巨星李小龙更将顺德武术文化发扬光大。
舞狮舞龙:舞龙、舞狮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老百姓们喜欢一种民间体育活动,在各种喜庆节日庆典中都可见到,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一种中国传统的舞蹈之一了。舞龙,又称“耍龙灯灯”、“龙灯舞”。起源于汉代,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逢年过节常见的一种文娱活动。
桑基鱼塘:桑基鱼塘,是充分利用土地而创造的一种挖深鱼塘,垫高基田,塘基植桑,桑基鱼塘是池中养鱼、池埂种桑的一种综合养鱼方式。桑基鱼塘的发展,既促进了种桑、养蚕及养鱼事业的发展,又带动了缫丝等加工工业的前进,过去蚕桑旺盛时,顺德容奇镇每日有“丝船”运生丝出广州,回程运回白银。故有“一船生丝出,一船白银归”说法。1905—1906年广东生丝输出约值4000多万元,顺德一县占3/4。当时广州、佛山、顺德等地设有汇兑钱庄六十六间,顺德一县占有四十四间,占总数65%,可知当时顺德人的富裕。
自梳女:自梳女产生于清朝后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独有的特殊群体。据《顺德县志》记载:当时,顺德蚕丝业发达,许多女工收入可观,经济独立。她们看到一些姐妹出嫁后,在婆家受气,地位低微,因此不甘受此束缚,情愿终身不嫁,于是产生了自梳女。珠江三角洲其它地区的自梳女情况与顺德相仿。1950年落成的冰玉堂原本是顺德均安镇沙头村自梳女的住所,被称为珠三角地区自梳女历史的重要见证,记录着自梳女这一独特群体的历史和文化。
名人堂
政界:何彤——已故革命家,邓实——已故革命家、文学家,潘兆銮——已故革命家,陈友仁——已故革命家、外交先驱,曾钰成——香港立法会主席,刘千石——香港立法会议员,何钟泰——香港立法会议员,石礼谦——香港立法会议员,陈伟业——香港立法会议员,刘江华——香港立法会议员,谭香文——香港立法会议员,何志平——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简悦强——简东浦之子,香港知名法学家,陈文景——塞舌尔共和国前总统,后又担任在野党主席,苏震西——墨尔本市市长,2006年被评为世界最佳市长,黎子流——广州市前市长,对广州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陈冯富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商界:伍宜孙——香港永隆银行已故创办人,梁球琚——香港恒生银行已故创办人,简东浦——香港东亚银行已故创办人,周君廉——香港周生生集团创办人,梁庆德——世界最大的微波炉生产企业格兰仕集团的创办人、控股人,何享健——中国最大的家电企业之一美的集团的创办人、控股人、首席执行官,黎智英——佐丹奴(GIORDANO)时装店、壹传媒集团、《苹果日报》创办人,薛广森——民国时期著名民族企业家,在1915年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国产柴油机,梁锦松——曾任香港财政司司长、美国摩根大通银行亚太区前任主席、中国工商银行独立董事,郑裕彤——香港新世界发展集团主席,周大福珠宝店创始人,全球华人十大富豪之一,珠宝大王,胡汉辉——已故金融家,在世界金融业方面成就卓著,人称一代奇才,誉满中外,其子胡经昌一直致力于协助祖国大陆的发展,李兆基——香港恒基兆业集团主席,1996和1997年两度被世界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评为全球第四大富豪、亚洲首富,这也是迄今华人在世界富豪排行榜中的最高名次。现为全球华人第二富豪,仅次于李嘉诚,杨国强——广东碧桂园集团创办人,2007年8月27日,其女儿杨惠妍控股的碧桂园股价首次突破10.50港元,个人资产随即超过一千亿港元,在当今华人界仅有李嘉诚及李兆基达到此高度。杨惠妍也因此成为当年大陆首富。
演艺界:马师曾——已故香港粤剧名伶,薛觉先——已故香港粤剧名伶,白驹荣——已故香港粤剧名伶,邓永祥——已故香港粤剧名伶,李小龙——已故国际武打明星,以一己之力把中国武术推向世界,白雪仙——香港粤剧名伶,李香琴——香港粤剧名伶、艺员,罗家宝——著名表演艺术家,罗家英——香港艺员,朱茵——香港艺员,何韵诗——香港歌手,廖碧儿——香港艺员,欧锦棠——香港艺员,汤盈盈——香港艺员,梁静茹——马来西亚艺员、亚洲情歌天后,陈辉权——广东流行乐坛著名音乐人
近古名人:赵伯则——清代画家,佘世亨——明代收藏家,梁耀框——清朝同治年间状元,区适子——一说为《三字经》作者,龙迪猷——清代画家,工画梅竹,间作山水,梁廷枏——精研史学,兼擅诗文戏曲,著有《海国四说》,苏六朋——清代画家,世人称其与苏仁山为“岭南画坛二苏”,严紫芝——清代文人,著有《剑光楼笔记、顺德县志、岭南画徵略》,温子绍——中国现代军工业创始人之一,于清光绪年间自资自制了中国第一艘现代远洋战舰,黄士俊——明朝万历丁未(1607年),殿试第一、状元及第,任修撰,有“鸭蛋状元”的典故,朱可贞——明朝崇祯元年(1628年)武状元,不仅精通武艺,熟习六韬,而且博览群书,写得一手老练的诗文,梁敦彦——1873年、清政府首批留美幼童之一(被挑选出来的30名少年,除梁敦彦,还有詹天佑、唐绍仪、周寿臣等),黄萧养——明朝广东农民运动领袖,领导队伍最多时逾十万人,顺德这一地名是在他的起义军被镇压后才登上历史舞台的,陈邦彦——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陈邦彦弃文从戌,英勇奋起抗清,直至壮烈牺牲。被誉为民族英雄,“岭南三忠”之一,不仅气节盖世,诗文亦饮誉文坛,李文田——清朝咸丰九年(1859)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学问渊博,生平嗜学不倦,工书善画,经史、兵法、天文、地理,无一不晓。公务之余,勤于治学,对元史及本北水地研究尤精。
学术泰斗:杨简——医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李华钟——数学家,何卓琼——文学家,潘乃聪——书法家,吴桢贻——建筑师,岑仲勉——隋唐史研究专家,霍耀池——武术家,近代名医,苏国辉——神经解剖学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溢滔——医学遗传学专家,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马福邦——反应堆工程专家,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颂豪——光学与激光专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叔华——天文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冯忠莲——著名女画家,古画临摹师,现在故宫里面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出自她手,胡菊人——文学家,1967年至1979年任《明报》月刊总编辑,1985年应邀担任香港基本法咨委会委员,后任香港作家协会主席。
饮食文化
顺德乃粤菜主要发源地,善于博取众长,推陈出新,烹饪河鲜和蒸炒各种菜肴以风味清淡香脆驰誉海内外;早在清代,游宦广东的省外人士即称道“顺德乳蜜之乡,言饮食,广州逊其精美”;及至近世,“食在广州,厨出凤城(大良)”的说法,更获得外界普遍公认,广州、香港、澳门和海外粤人聚居地的酒楼餐馆,多喜聘用顺德厨师,以“凤城名厨”以广招徕。烹饪的特色,折射出特定的饮食文化,顺德的烹饪特色强烈地表达了顺德饮食文化丰富的内涵。其核心是享受生活的文化,享受生活中的真善美。顺德地处珠三角,优越的自然条件,加上顺德人的勤劳,转变成物阜民丰的社会环境,“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认真品尝食物,不浪费食物,也是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是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体现,一种极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顺德人在饮食上的求真求美,与他们求真务实,追求完美的文化精神也是一脉相承的。2004年10月1日,顺德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厨师之乡”称号,同获该荣誉的还有安徽绩溪、河南长垣、陕西蓝田,评选专家组皆认为顺德在四个“中国厨师之乡”中餐饮规模、水平最高,名牌最多。政区布局
大良街道:【大良街道】:以第三产业为重点的城市型经济,成为大良的产业主导和经济特色。汽车交易、房地产、商业贸易、金融保险、邮电通信、餐饮、交通运输和仓储业等都达到相当大的规模。信息和科技产业也显现蓬勃发展的势头。消费力强,世界零售业巨头中的沃尔玛、特易购、AEON(吉之岛母公司)、大润发、易初莲花、乐购分批进驻。户籍人口:19.65万常住人口:39.65万。容桂街道:【容桂街道】:全国知名的富镇及工业重镇。家电:如格兰仕、万家乐、万和、科龙、容声、华宝、海信顺德、日本松下、台湾樱花、美国安普、加拿大北方电讯;涂料:如华润涂料;第三产业亦发展迅速;2007年11月28日,“中国家电模具城”称号落户容桂,这标志着容桂模具行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容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个,广东省著名商标22个,中国名牌产品11个,广东省名牌产品17个,形成了“重品牌、重质量”的“容桂现象”。2008年,于北京举行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论坛——创新政府服务践行科学发展观论坛暨中国品牌名镇授牌仪式”上,容桂被授予全国唯一一个“中国品牌名镇”称号,标志着容桂本地的区域品牌经济已逐步建立起来。2009年4月28日,首个“中国盆景名镇”花落容桂.标志着容桂盆景艺术文化以逐步宣传起来.常住人口:45万户籍人口:19.57万。
伦教街道:【伦教街道】:经济支柱为木工机械(华南最大的木工机械基地)行业(如马氏)和电子电脑行业(如神达电脑)等;相继于2006年10月和2007年5月获得颁授的“中国木工机械重镇”及“中国玻璃机械重镇”称号常住人口7.6万。
勒流街道:【勒流街道】:以重型机械加工业、小五金小家电行业等为主,勒流本土企业东菱凯琴集团为全球厨房小家电重要的生产基地;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授予勒流街道“中国滑轨产业基地”及“中国铰链产业基地”称号,户籍人口11.4万。
陈村镇:【陈村镇】:有中国最大的花卉交易基地,有中国“花卉第一镇”之称,也有较大规模的机械交易市场和物流中心。
北滘镇:【北滘镇】:家电企业闻名,如美的、惠而浦、蚬华等,另外房地产也比较著名,如碧桂园等,城市化程度及绿化等方面都走在广东省前列;2006年10月,由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顺德区北滘镇为“中国家电制造业重镇”称号。
乐从镇:【乐从镇】:有规模极大的家具、钢材及塑料交易市场,并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啤酒招纸生产基地和全省最大的烟包及滤咀纸生产基地,人均储蓄全顺德最高,大佛山合并后又成为房地产热点市场;2004年3月10日,乐从镇荣获中国唯一的商贸流通特色区域荣誉称号:“中国家具商贸之都”,2006年10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又将“中国塑料商贸之都”的牌匾授予乐从镇户籍人口10万人,流动人口约13万人。
龙江镇:【龙江镇】:家具交易市场可跟乐从媲美,主要发展塑料,家具,纺织制衣,小电器,啤酒饮料(如龙啤、生力)等行业;中国轻工联合会和中国家具协会于2005年6月授予龙江镇“中国家具制造重镇”和“中国家具材料之都”称号;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2008年将“中国塑料建材产业之都”授予龙江;常住人口9.1万人,外来人口7万人。
杏坛镇:【杏坛镇】:顺德面积最大的一个镇,有广东著名水乡——逢简,工业以塑料,家电,饲料,食品,纺织印染等为主。全镇总面积121平方公里,辖下24个村委会,6个居委会,2004年常住人口约12.4万,流动人口约3万人,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5万多人。
均安镇:【均安镇】:主要发展服装,化工涂料,生态旅游等。总面积为81.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0.9万人,流动人口约5万人。顺德均安镇已成为“中国牛仔服装名镇”和全国最大的牛仔服装OEM生产基地,享有“牛仔之城”的美誉。均安又是著名的侨乡,旅居港澳台的乡亲和海外华侨达4万多人,国际武打巨星李小龙的故乡就在均安镇。均安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名镇,素有“中国曲艺之乡”和“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的称誉。
顺德名片
英文名称:Shuntak(威式拼法)、Shunde(汉语拼音拼法)特产:家电、家具、花卉、李禧记蹦砂、大良双皮奶、顺德鱼头、凤城鱼皮角、陈村粉、伦教糕、均安鱼饼、薯莨布、金榜牛乳、大良野鸡卷、大良炒牛奶、煎酿鲮鱼、顺德菊花鱼生、中心沟鲩鱼、香云纱、龙江煎堆
主要旅游点:清晖园、西山庙、宝林寺、逢简水乡、陈村花卉世界、广东状元博物馆、顺德展览中心、乐从国际家具城、龙江国际家具城、李小龙乐园、奎福古寺、新世纪农业园、甘竹滩、长鹿农庄、南国丝都、容桂树生桥.容山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