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流街道地图
勒流街道相关地区地图:
农业
三高农业是我镇农业基本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农林牧副渔多元发展的方向,市场的调节引导作用促成了今日农业的兴旺局面。作为水产养殖业和经济作物生产历史悠久的勒流,正探索着农业产业现代化的出路。交通运输
从顺德区中心的大良区出发,经勒流街道的南北纵向主干道路有3条,其中龙洲路与105国道、325国道相连,从勒流镇中心穿过;南国路途经勒流镇5个村;由原对开两车道扩宽为4车道的勒良路也经过该镇8个村(居民区)。而从镇中心至各村(居民区)也都建成了宽敞的水泥路,使镇内路网四通八达。水路交通也十分方便,作为国家二类口岸的勒流港于2002年1月正式开港营运,并以其技术装备先进超前以及就地有集装箱制造厂提供新箱配货的优势,为镇内外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物流服务。邮电
勒流于清代已是邮驿的通道。当代,不断扩建了镇村两级的邮政设施,合理配置资源,能够高效率的、畅快捷的处理现代邮务。电信事业通过近十年革命性的改革建设,加速了现代化步伐。电话程控交换机容量48788门,程控电话到达数23364户;移动电话现有用户36104户,移动电话用户约5万多户,新推出的网络通、ADSL、来电显示等业务发展迅速。环境保护
近年镇委、镇政府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一直将环境保护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近几年为改善城市环境,全镇各级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和环保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强化管理,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力推进“青山、碧水、蓝天”环保工程。通过清理乱葬山坟、绿化山林、内河涌整治、饮食行业“油改气”及油烟净化、落实“一控双达标”任务、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沙石场、餐船以及拆船行业、柴油机市场的搬迁等一系列的工作措施,使我镇实施的“青山、碧水、蓝天”环保工程成效显著。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8%,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环境质量逐年提高,全镇的环境质量并没有因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严重恶化。另外,镇委、镇政府为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根据顺德区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方案,制定了本镇的“创模”工作方案,为今后一段时期的环保工作提出了目标任务。为全面完成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试点任务奠定环境基础。工业
改革开放二十年多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勒流镇工业经济发展迅猛。2001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73.5亿元,比1991年的7.37亿元增长8.97倍,工业销售总额达70亿元,比1991午的7.03亿元增长8.96倍,其中:出口创汇4.5亿美元,比1991年的1.33亿美元增长2.38倍;工业利润16800万元,比1991午的3439万元增长3.88倍。全街道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3.8亿元,比去年增长19.05%;工农业总产值324.45亿元,增长41.9%;规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120.74亿元人民币;入库税金10.12亿元,增长6.71%;工业用电9.49亿度,增长14.75%;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4亿元,增长5.39%。工业主要由交通机械、金属制品、家用电器、塑料制品、针织服装等行业构成。全镇现已形成以"重、台、小"(即重型机械加工业、台商企业、小五金家电行业)为支柱,塑料、印刷、制药等行业并驾齐驱的工业格局。重型机械加工业由集装箱、挂车及其车轴总成等生产厂家组成,形成系列化配套发展阵势;台商投资企业有现已发展成为世界自行车自制率最高、出口量最大的"自行车王国"——天任车料有限公司、天地橡胶有限公司、屏荣食品有限公司、全兴水产饲料有限公司等。小五金家电企业是我镇的传统优势产业,全镇共有397家小五金家电企业,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均设有销售网点,生产规模较大、产品配套齐全并远销国内外市场,从而成为全国著名的小五金家电生产基地和产品、原材料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