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沟乡地图
寺沟乡相关地区地图:
主导企业
寺沟乡食用菌协会始建于2004年下半年,现有会员60多人,其中党员10人,村组干部8人,致富带头人4人,专职农技干部2人。有32座食用菌专用大棚。协会采取“公司+协会+农户”“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运作模式,从产前的菌袋生产、大棚设计、技术培训、消毒,产中技术指导,产后产品回收,销售全方位服务,农户只负责按技术要求生产管理。2005年协会引进新技术试种三棚双孢菇获得成功,产量高达42斤/米2,在国内是一个重大突破(国内一般高产在20斤/米2)。2008年和兰州国华风光食用菌公司合作生产金针菇10万袋。5月份首批在寺沟村投放7个棚4.2万袋,现在正在出菇。第二批5.8万袋在八步川大棚清理完毕之后马上投放,并在朱麻滩筹备好原料按计划生产双孢菇菌袋,在金针菇生产结束后马上投放。2007年下半年,协会将按照《2005—2007年寺沟乡食用菌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在寺沟乡食用菌产业开发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对扎地村蔬菜大棚进行改造,争取年底专用大棚发展到80座,以金针菇、双孢菇、白灵菇、杏鲍菇为重点进行一年三茬周年化反季节生产,预计全年可投放菌袋120万袋,获利80万元以上,带动80户群众致富。并计划在3年内发展到沿川11个村300座大棚,形成一条沿公路食用菌产业带,使之真正成为富民富乡的一项特色支柱产业。
历史沿革
解放后由南川区辖,1955年区内普遍成立初级社,1956年成立高级社,公社化时属南川公社,1961年公社划小成立寺沟、巴仁两个公社,1969年合并为寺沟公社,1982年12月更名为寺沟乡沿用至今。寺沟乡以驻地沟口有座寺庙而得名。寺沟乡辖16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106个合作社,2005年底总户数4661户,总人口21045人,少数民族占6.6%。2005年寺沟乡人均纯收入1514元。
附设机构
乡现有中学1所,在校学生751人,小学8所,在校学生2555人。卫生院1所,各村都有自己的医疗站。
行政区划
寺沟乡以驻地沟口有座寺庙而得名。现辖16个村委会,90个村民小组。全乡总户数4750户,其中农业户4661户,总人口21193人,农业人口21035人。总人口中汉族人口19815人,占总人口的93.5%,其余为藏族有1378人,占总人口的6.5%。
自然环境
全乡地势东南高,西北平缓,立林村海拔2560米,全乡平均海拔2500米。年平均气温5℃,年无霜期108天,年降雨量582毫米。土地肥沃,草原面积宽广,适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岷山种畜场本直寺分场、马烨林场均在境内。
交通产业
国道甘川公路,省道岷岱公路横穿全乡,交通便利。电力、通讯设施较好,水力、草场、砖土、砂料、劳动力等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很大,当归、黄芪中药材、洋芋、蚕豆等农作物和畜牧业为传统产业。小尾寒羊、大棚蔬菜、优质牧草红三叶、食用玫瑰、食用菌及制砖为新兴特色产业。文化十分活跃,是岷县南部连接迭部县、宕昌县的重要商贸集散和文化活动中心。寺沟乡在“一二三四”(即:以围绕一个中心(经济建设)、确保二项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财政收入)、依靠三大产业(洋芋、草畜和食用菌)、走好四条路子(结构调整、劳务输出、旅游开发、经商办厂)基本思路的指引下,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整个社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