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黑龙江省电子地图 > 绥化市地图 > 肇东市地图 >
四站镇地图
四站镇相关地区地图:

环境交通

四站镇自然环境优越,无霜期139天,活动积温2800℃,降雨量448mm,生育期日照时数为1318小时。土质为碳酸盐黑钙土,有机质含量为2.34%,PH值为7.21,地势北高南低,适宜作物生长。四站镇交通发达。肇四、贺四公路穿镇相接,松花江主航道纵贯全境。地下矿产丰富,石油、天然气、矿泉水等资源正在开采之中。

旅游资源

四站镇历史上就遗有佛教寺院。清王朝道光11年(1831年)该镇的东兴村(当地人称老爷屯),就建立一座最笃寿寺。内有喇嘛1百余人,其中常驻喇嘛30多人。清光绪6年(1880),此寺因火灾被烧毁又在老爷屯西南1华里处重建最笃寿寺。因此庙建在老爷屯偏南方向,故人们习惯称之南庙,也叫喇嘛庙。解放后,僧人孟和于1956年当选为肇东县第二届人大代表,孟和圆寂后、终止了宗教活动。1989年四站镇有些解放前就信仰佛教并曾皈依佛门的老信徒,在70多岁的老居士、老中医大夫宫永祥的发起下,曾多次联名上访市宗教部门,要求批准建立佛教活动场所,四站镇政府也同意他们的意见,经市宗教部门考核后,于1992年5月批准建立四站镇普济寺佛教活动场所,按政策规定进行了依法登记(登记证号11803)。并成立了三自爱国小组,愿兴为普济寺住持、三自爱国小组组长。佛教活动场所成立后,因信教群众增多、原佛堂小,影响宗教活动,1993年4月开始扩建寺院,1994年寺院扩建竣工。后因多种原因该寺住持愿兴出走,又先后换请吉林的玄道、齐齐哈尔大乘寺的中显、七台河的果丰、江苏的子空、江西的法波,2001年11月从林口县兴隆寺请来了净妙法师任住持、三自爱国小组组长,此寺共换了6任住持。这个寺院,自从净妙任住持,三自爱国小组组长之后,彻底改变了原来寺院混乱的状态,开创了宗教活动的新局面,使宗教活动走上了正常、稳定、健康的轨道。他积极带领广大信众,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法律、法规,遵纪宗法,爱国爱教,坚持正信,自觉接受党和政府领导,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扶困济贫、乐善好施,为社会做了很多的好事、实事。自2001年出任该寺住持、三自爱国小组组长到2004年5月末,他为党和政策、为社会、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帮人所需,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共捐献出63万5千5百20元,深受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赞誉。因此,当选为肇东市政协常委、绥化市政协委员、肇东市佛教协会会长。此寺院于2003年8月已经省宗教事务局正式下文批准建立四站镇八里城普济寺。寺内现有落发出家僧人20名、教职人员22名,佛教信徒2千余人,大型法会最多时近万人。寺院占地面积9,9878.40平方米、建设面积3,750平方米。庙宇轩昂、气势宏伟、洁净、幽雅,引人入胜。本寺座落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金人故址八里城北门外200米处,位居我寺重要景点区之首。净妙,原名宋杰,男,汉族,1960年出生,原籍天津市人。1995年在黑龙江省林口县兴隆寺剃度出家,法名净妙。2006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佛学系,研究生文化。现为肇东市四站镇普济寺住持,肇东市佛教协会会长,肇东市政协常委,绥化市政协常委。他爱党、爱国,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一贯坚持佛学的纯正,除了日常诵经、功课外,还能够经常带领全寺僧人参加时事政治学习,始终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在佛教众僧和广大信教群众中大力开展爱国主义和济世行善的思想品德教育,带头发扬佛教扶危济困、止恶扬善、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身体力行,竭力为社会和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广泛参与社会扶贫“献爱心”社会慈善事业和公益活动,捐资助学、助政、助警、修路、扶持贫困户、孤寡老人等,为社会扶贫“献爱心”慈善事业和社会公益活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八里城:位于肇东市四站。该地为金元两代肇州城,是中国东北边疆军事重镇。城呈正方形,周长8里,故名。有四座瓮城,城墙外缘附有马面(亦称土堞)。四隅设角楼。城墙现残高约4.5米,墙基厚约12米,均为版筑,外有护城河。城内出土大量金代铁器,有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刑具以及元、金的货币等。

社会事业

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全面进步。一是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落实义务教育各项政策。加强学生通勤车辆管理,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巩固普九教育。二是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达到村村有卫生所,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提高计生家庭的生活质量。三是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推进有线电视进村入户。以村级活动场所为引带,加快组建文化大院、文化室、图书室等,逐步形成覆盖农村的文化阵地网络。以农民文化广场为主体,建设和完善农村体育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农村人口质量。四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落实好农村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证贫困家庭衣、食、住及生产所需,关爱、关心贫困和弱势群体的生活,提高五保户集中供养比例,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人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围绕新农村建设,启动村屯整治工程,继续开展“五改五清”活动,加大镇村、屯美化、绿化、亮化力度,实现镇村道路畅通、排水设施齐全、饮用水质达标,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状况,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建设一个中心村的文化广场。引导农民栽植经济林木、观赏树木和花草。为实现建设田园风光乡村打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