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甘肃省电子地图 > 定西市地图 > 漳县地图 >
四族乡地图
四族乡相关地区地图:

农业发展

为了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意识,改善生活生产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县农村综合发展项目办在乡实施蚕豆示范点建设,使该项目得到顺利实施。四族乡位于漳县南部,海拔2000-2800米,年降雨量在400-460毫米之间,属阴寒山区,主产蚕豆。蚕豆示范点建设分布在四族村和牙里两村实施,四族村300亩,涉及农户110户,牙里村100亩,涉及农户138户,严格按照本实施方案进行,选准地块,做好面积落实,集中连片,籽种的发放和技术等各方面的指导培训工作。四族乡在县项目办的正确指导下,使蚕豆示范点建设工作得到顺利实施,项目实施选择确定在四族、牙里两村组织实施,项目参与和受益农户共148户。首先动员和组织农户进行地块的选择和确定,采取集中连片、善于管理和指导。落实面积400亩,发放种子斤,每亩发放补助资金180元,共投放资金72000元。该项目的实施改善了该村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经济收入,为今后实施项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好的转变了农户单一种植观念,农民得到了科学种田的好处,为打造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四族乡辖区内有得天独厚的天然草场,由于长期得不到很的管理和利用,天然草场破坏严重,因此,县项目办在该乡实施草场恢复项目,对1240受益人进行种草技术和草场管理知识的培训。四族乡辖区西北部北崖梁有优越的天然草场,对退化的草场采用禁牧、轮牧、围栏和人工管护。乡项目办组织受益人培训,培训时间另行通知,项目由8个村组织实施,四族村200人,包能岸村150人,马连滩村200人,曾家河村160人,周家门村200人,韩家山村125人,草川坪村270人,牙里村200人,合计1240人。对项目受益人每人补助5元,共需8000元。通过对受益人进行培训,使广大受益人了解种草技术和草场管理知识,掌握实施项目的意义,合理利用天然草场,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技术培训

四族乡的这两个村重点村进行了农作物种植的技术培训,并通过粘贴宣传资料和农发项目的图画,更进一步的进行入户访谈。这项工作不仅使农户对农发项目有了深刻的了解,并全面掌握了农作物种植的技术,更得到了农发年检团在10月23日抽查中的好评。尤其是对小额信贷、人饮管网、农作物试验、示范、小动物饲养及农民实用技术等工作给予了更高的评价。

地理位置

四族乡东临马泉、南靠石川、西接殪虎桥、大草滩、岷县文斗、北连盐井。乡政府所在地四族村距县城38公里,为漳县四大集镇之一,全乡占地167.3平方公里,境内群山环抱,沟壑纵横,可谓“山清水秀”,地势西高东低,海拔在1960—286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6.5℃,无霜期140天,年正常降水量为550—650毫米。全乡共辖8个行政村,58个社,总人口11941人。

经济发展

2008年以来,漳县四族乡针对该乡被县上“黄牌警告”的实际,认真分析形势,理清工作思路,集中力量,严格落实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狠抓农村“四术”任务和各项奖励扶助政策的全面落实,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不断提高环孕情服务水平,大打计划生育翻身仗。全乡已落实结扎37例(其中二女结扎户12例),计生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全乡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农发项目以土地为基础的活动,在甘肃省定西市漳县四族乡重点开展了两个村的试验、示范工作,分别是马莲滩村、牙里村。2007年在牙里村进行了“瑞奇”高效有机肥对当归产量及构成因素的研究试验5亩,完成蚕豆种植示范300亩。2008年在牙里进行了马铃薯良种引进品比试验及马铃薯晚疫病药剂筛选试验,并在马莲滩村种植了冬小麦品比试验及攸麦品比试验和蚕豆良种示范600亩,马铃薯新品种示范300亩;同时在马莲滩进行了2008-2009年冬小麦品比试验2亩,三个参试品种,长势良好。通过年实施农发项目,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适应本地的农作物品种,特进行农作物引种种植比较试验,不仅解决了当地农民买不起作物新品种,使四族乡农作物品种退化混杂的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为农民依靠粮食生产增加收入奠定了基础。

历史条件

自古以来,由于文化落后,交通闭塞,人民生活困难,经济上十分贫困,改革开放以来,四族人民在富民强国的政策指引下,发扬艰苦勤劳的精神和优良传统,使全乡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3年全乡农、牧、工、商、劳务等总收入达到1280万元,粮食总产量760万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40元。尽管如此,但与较发达地区相比仍很落后,有一半村属全县最贫困地区之列,许多优势及丰富的资源有待开发。四族乡乡党委、乡、政府充分发挥当地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全力大搞农业基础建设,施行科教兴农,加强扫盲力度和综合治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扩大对外宣传,积极招商引资,以推动四族经济、文化等全面发展,全面建设,逐步向小康社会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