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省电子地图 > 三明市地图 > 清流县地图 >
嵩口镇地图
嵩口镇相关地区地图:

清流县的嵩口镇


概述:嵩口镇是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下辖的一个镇。嵩口镇位于福建省西部,武夷山南侧,清流县中部,中心四面环山,一条九龙溪穿镇而过。嵩口镇是清流县最大的城镇,素有“企业重镇”、“鱼米之乡”的美誉。交通便捷,商业服务活跃,是清流县东部物质主要集散地和商业贸易中心。中文名称:嵩口镇邮政编码:365307外文名称:Songkouzhen地理位置:清流县中部行政区类别:镇级面积:227平方公里所属地区:福建省三明市人口:1.8万人下辖区域:嵩口村、高赖村、围埔村等方言:客家话政府驻地:福建省清流县嵩口镇解放街气候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气侯电话区号:0598特色旅游:温泉

嵩口镇卫生工作

嵩口镇是“福建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示范镇”。2005年来,嵩口镇团委按照上级团委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以“青年行动风·家园清洁情”为主题的农村“家园清洁青年行动”。组织机关干部、学校教师、医务人员、青年农民、进城务工返乡青年等三百多名青年志愿者参加了统一行动,大家以大樟溪沿岸、公路沿线、集贸市场和房前屋后垃圾污染治理为重点,通过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治脏、治乱、治污,净化了村容村貌;在道路两旁闲置地种植降香黄檀、南方红豆杉、芒果等苗木1000多棵,启动村庄绿化工程,美化了共同家园;引导青年农民建立沼气池,率先进行改厨、改厕、改圈试点,优化了人居环境;宣传标语、墙报、宣传单等形式,向村民宣传有关环保常识;调查问卷、座谈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开展畜禽污染、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资源节约等环保课题的调研;成立“家园清洁青年突击队”和“红领巾家园清洁劝导队”,探索建立团队与村居之间互动的工作机制。活动,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认识,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垃圾污染治理和污水沟渠不畅问题,改善了农村卫生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也充分展现了青少年一代的青春风采,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当地群众的好评。在2007年4月3日召开的福建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上,嵩口镇被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领导小组授予“福建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示范镇”荣誉称号。

基本介绍

邮编:365307代码:350423102区号:0598,嵩口镇位于福建省西部,清流县中部,北纬26.1441°,东经116.8919°。东邻余朋乡,西接龙津镇,南连田源乡,北与温郊乡接壤。面积227平方千米,总人口1.8万人(截至2009年),通行闽客方言清宁话。全镇辖嵩口、高赖、高坑、邱礿、和元、立新、马排、大元、围埔、范源、梓材、沧龙12个村委会和九龙居委会。镇政府驻嵩口村,距清流县城15.7千米,距三明市126千米。嵩口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7.9℃,年降雨量1738mm。

嵩口镇历史人文

古老的嵩口镇,凝结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张元干、名扬海内外的闾山派道教神人张圣君均出生于嵩口镇月洲村。月洲村至今留有许多古迹,近年来吸引一批批专家、学者纷至沓来,嵩口镇的人文历史特别是古民居建筑、多样化的木雕,让专家们赞叹不已。作为永泰西南部重镇的嵩口,地理位置十分突出,处尤溪、仙游、德化、闽清4县结合部,周边与7个乡镇毗邻,省道永德203线和县道永梅103线交汇于镇区,交通十分便利。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这里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航运业非常发达,山里的木材、土特产从这里运往福州,航行在大樟溪上的木帆船被人们称为南港船。因为大樟溪是闽江下游最大的支流,处于南向,而被称为南港。所以说,在这个远离海洋的山区集镇,建有一座妈祖庙一点都不奇怪,海神妈祖保佑着航行在大海江河上的船只,在水上讨生活的人们都信仰她,何况嵩口有许多人长年在大樟溪上行船、放木排,嵩口又与仙游交界,莆仙人在嵩口经商者颇多,兴安会馆(同时也是妈祖庙)便是见证,妈祖信仰就一直在嵩口古镇绵延着。历史悠久的嵩口镇,早在南宋时期就已形成小集市。直至元代置镇,逐渐成为人口密集、百货随船入市、商埠兴隆的永泰西南部重镇。明朝设巡检司驻地,在明万历年间,商业活动已进入初级集市阶段,每逢农历初一、十五的赶圩习俗沿续至今。周边4县以及本县5乡群众汇集嵩街,交易农副产品,最多时日赶圩人数达万人以上。在当地,称赶圩为“交流”,即为货物流通的生动地方语言。尽管现代的建筑充塞着古镇,所幸的是嵩口仍然还保留有直街、横街、米粉街等古街数百米长,仍有古铺前店后宅的建筑格局,让人寻思昔时的风情。千年古镇嵩口,是永泰县最早的两个建制镇之一,目前保留完好的古民居多达100余座,用坦厝、用金厝、述善堂、下车碓厝、协和厝、协庆厝、端公坂厝、万安堡、芦洋寨等等,成为一个民间古民居博物馆。当你流连在一座座建筑精美、构架宏大的古民居中,观赏布满了木雕、石雕、泥塑、壁画的大院厅堂,你会被昔时工匠们的精湛技艺所折服。星罗棋布的古民居,一座座各具特色,大部分保护完好。其中用坦厝内的木雕、泥塑、石雕、彩饰、壁画精美绝伦,特别是十二条屏风,分布在每一个条屏上的镏金透空木雕,经历了近200年岁月,镏金依然如初,闪耀着熠熠光芒。一个个柱础上的石雕、屋宇上的泥塑,还有彩绘,都在讲述着遥远的故事。那座恢宏的万安堡,高大的土墙历经百年风雨,依然矗立在大樟溪畔;端公坂厝里的一扇扇精美镂空窗花,一幅幅花鸟鱼虫、人物故事木雕,惟妙惟肖,呼之欲出;门楼上的彩绘装饰,100多年了其颜色不褪,隐藏着昔时匠人的智慧。一座座古民居,飞檐、挂瓦、屋宇中的木雕,展示着前辈工匠精湛的技艺,特别是木门窗上的榫头,紧紧相接,天衣无缝,令人叫绝。

自然条件

嵩口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7.9℃,年降雨量1738mm。境内平均海拔345m,北纬26.1441°,东经116.8919°。土壤以红壤分布最广,其为粗骨性红壤、黄红壤、酸性紫色土、暗红壤等,土地较为肥沃。境内森林面积25万亩,森林资源丰富,树种繁多。矿产资源,温泉资源充足。主要山峰有牛牯旗812.9米,跃子山806.5米。

历史沿革

嵩口坪村因村庄建于龙津河、嵩溪溪交口处的坪地故称。宋属折桂乡仓盈团。明洪武间属仓盈乡。清道光间属仓盈里。嵩口镇于:1990年发现唐相魏征后裔四修五修魏氏族谱。围埔廊桥位于村水口,建筑古朴庄重,始建于明朝,重修于民国。具有很高的文物观赏价值。民国21年6、7月间设立嵩口区苏维埃政府,民国34年改称复兴乡。1950年为第一区,1952~1958年为第一区驻地。1958年撤区并乡,称卫星公社。1959年改称嵩口公社。1984年,经福建省政府批准设镇。1990年辖12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227平方千米,人口17012人。1997年,面积227平方千米,人口1.8万,辖嵩口、高赖、高坑、邱礿、和元、立新、马排、大元、围埔、范源、梓材、沧龙12个村委会和九龙居委会。2009年末总户数4898户,总人口1.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