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街道地图
太平街道相关地区地图:
简介
太平街道位于潮州市区中心,东临韩江与桥东街道办事处隔江相望,西至环城西路上段,与西新街道办事处为邻,南至韩江大桥头,与南春街道办事处接壤,北以下水门、开元路为线,与湘桥街道办事处为界,西北面以下西平路和开元路西段中心为界,与西湖街道办事处相连。区域面积约0.75平方公里,设置6个社区居委会,共有居民住户7493户,人口29102人。
经济发展
近几年,太平街道针对地处老城区的实际,调整工作思路,因地制宜,采取积极措施,开拓创新,突出抓好引导扶持、招商引资、科技创新等三项重点工作,围绕做好“三个引导”和“一个加强”这条主线,即:引导企业走内涵式增长的发展道路、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引导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和加强招商引资和扶优扶强力度,做活“总部经济”,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综合实力,促进街道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全年完成工业产值13297万元。外贸出口是首个突破一千万美元的老市区街道。街道现有8家规模上企业分别是:潮州市向明鞋业有限公司、潮州市华玉陶瓷有限公司、潮州市丞鸿塑胶有限公司、潮州市新之星工艺绣品有限公司、潮州市瑞桦工艺品有限公司、潮州市鑫泓塑胶有限公司、潮州市新恒安有限公司、潮州市宝涛制衣有限公司。初步形成了以“塑料、服装、陶瓷”为三大支柱的街道经济。其中,潮州市华玉陶瓷有限公司已成功获得“广东省著名商标”和“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经济发展
太平街道素有“河东粮仓”、“菜篮子”之称,是远近闻名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冬暖式高温大棚5600亩。“沂平”牌蕃茄、“同德”牌蔬菜分别通过国家无公害产品和有机蔬菜认证,“老庄户”、“善禾”牌粳米通过QS食品认证,蒙花米业为2008奥运会青岛赛区奥帆食品供应商之一。依托华和食品有限公司、久利食品有限公司、万德福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培育发展日本香葱基地2500余亩,欧洲韭葱500余亩,全街道75%的农户纳入产业化体系。太平街道民营经济迅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目前拥有148家企业,逐步形成了以脱水蔬菜、食品加工、服装生产、板材生产、机械铸造、建筑型材、五金工具生产为主的七大产业,产品畅销国内外。太平街道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保存完好的沿河万亩古板栗园、白塔“雹泉殿”、“三月三”庙会及江北唯一集影视拍摄、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临沂国际影视城”坐落在境内,每年可接待游客100万人次,极大的提升了当地人的文化品位,促进了旅游服务业的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太平街道对206国道太平段进行绿化、亮化、美化,打造成一条绿色长廊式的景观大道,同时高标准、高起点的完成了城区驻地规划、社区规划和太平宗教民俗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将全街道规划9大居住社区,“白塔苑”社区一期工程四栋居民楼已竣工入住。先后投资624万元,完成了村村通自来水;投资1506万元修村村通硬化路50.26公里;投资3000万元,引进“西气东输”燃气。
名胜古迹
本街道历史悠久,特别是南宋以来,随着政治中心南移,商业市区不断扩展,本街道遂成仕宦之家、豪商巨贾定居之地,至今仍保持不少明清建筑,包括黄宅庭园、吴家宅院、城南书院、叩齿庵等14处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的园林名胜、历史遗迹。随着市政府旅游旺市战略的实施,辖区内重新修复了甲第巷的古民居,新增了滨江长廊等旅游景点。
历史沿革
该街道行政体制几经变革,清末称“里正”,1912年(民国六年)以后叫“地保”,1927年(民国十六年)分置仁贤、长养、生融、聚英四坊,并开始推行保甲制度,后几经分合,至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合称长仁镇,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又分属潮安县在城镇第十九保至第二十九保。1949年10月23日潮安县城解放,次年7月潮安县在城镇人民政府在本辖区设立太平路办事处,后随着体制改革,先后称潮州镇人民公社太平管理区、潮州镇人民公社太平分社、潮州镇第四街道办事处、潮州市第四街道办事处、潮州市太平街道办事处,1992年随着我市升格扩大区域,更名为潮州市湘桥区太平街道办事处,沿用至今。
历史沿革
1993年11月16日,温岭县城关镇更名为太平镇。1994年2月18日,撤销温岭县,设立温岭市(县级)。2001年1月21日,温岭市撤销太平镇设立太平街道。从城关镇到太平镇,再到太平街道,它一直都是温岭的行政中心。当年之所以在城关镇更名时选用“太平”,是因为温岭原名太平。明成化五年(1469)十二月,分黄岩县南部置太平县,以其境内有太平山而得名。1914年,北洋政府内务部因太平县与别的省存在重复县名,所以用太平县以县西温峤岭别称温岭改名温岭县。同时太平两字寓意美好,所以在城关镇更名时,将其改为太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