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乡地图
天宝乡相关地区地图:
- 岳阳镇地图
- 鸳大镇地图
- 石桥铺镇地图
- 通贤镇地图
- 龙台镇地图
- 姚市镇地图
- 林凤镇地图
- 毛家镇地图
- 永清镇地图
- 永顺镇地图
- 石羊镇地图
- 两板桥镇地图
- 护龙镇地图
- 李家镇地图
- 元坝镇地图
- 兴隆镇地图
- 天林镇地图
- 镇子镇地图
- 文化镇地图
- 周礼镇地图
- 驯龙镇地图
- 华严镇地图
- 城北乡地图
- 城西乡地图
- 思贤乡地图
- 石鼓乡地图
- 八庙乡地图
- 来凤乡地图
- 天马乡地图
- 人和乡地图
- 长河乡地图
- 团结乡地图
- 悦来乡地图
- 白水乡地图
- 云峰乡地图
- 岳新乡地图
- 偏岩乡地图
- 东胜乡地图
- 坪河乡地图
- 乾龙乡地图
- 高升乡地图
- 横庙乡地图
- 瑞云乡地图
- 白塔寺乡地图
- 双龙街乡地图
- 顶新乡地图
- 和平乡地图
- 高屋乡地图
- 忠义乡地图
- 合义乡地图
- 努力乡地图
- 护建乡地图
- 清流乡地图
- 共和乡地图
- 天宝乡地图
- 协和乡地图
- 鱼龙乡地图
- 建华乡地图
- 九龙乡地图
- 岳源乡地图
- 龙桥乡地图
- 千佛乡地图
- 拱桥乡地图
- 宝华乡地图
- 南熏乡地图
- 自治乡地图
- 大埝乡地图
- 朝阳乡地图
- 太平乡地图
经济状况
天宝工业当以鸦溪等处的冶铜为开端,至少在汉以前就出现。明清时期,传统手工业如土纸生产,名闻省内外,清代,土纸出口占全县的60%,苏东坡曾慕名访天宝龙洞,亲自深入纸棚与工人定纸张规格,后龙洞土纸称“撕百纸”闽笋生产出现于明末清初,也有数百年历史,由客籍人由福建迁入天宝传入技术。天宝罗酒更是蜚声省内,也有数百年的生产历史。1955年手工业生产成产了合作社,境内工业开始形成规模,但以后的近20年间,没有大的发展,仍只是几个小厂加手工作坊式的生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乡镇企业开始兴起,并逐步形成了以乡企为骨干,村办、户办、联户办为重点的“四轮驱动”全面发展局面。利用天宝丰富的水资源兴建的黄沙、龙洞两座电站,及若干个体办电站,为境内工业生产提供强劲动力。1983年成立的天宝木雕厂,产品远走欧美;1985年成立的“宜丰县侨丰木材有限公司”,是当时全县唯一的乡办合资企业。此后,非金属和金属产品制作、矿产品开发、竹木加工、电力开发出现了齐头并进局面,尤其是2000年底引资建设的特种钢钉厂,年产值可达到500万元,成为全乡重点和骨干企业。全乡已呈现乡村和私营个体企业一起上的兴旺局面,2000年底,全县有各类企业342个,实现工业产值4352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0.6%。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天宝乡的经济增厚了实力。至2000年底,全乡财政收入实现387.7万元,比1990年79万元增4.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2511元,是199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31元的3.02倍。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天宝乡各项社会事业也日渐进步。2000年底,全乡实现了程控电话和电视光缆传输工程;全乡投资500万元,扩建了二公里多的天宝大道、康复大楼及住院部。集镇建设的美化、亮化、绿化及自来水工程、消防道工程也全面得到完善,集镇的城市功能逐步体现;宜潭公路国家二级油路即将竣工,全乡实现了“三通”(村村通公路、程控电话、闭路电视)。天宝素以重文尚教著称,清之尚友山房、民国时期的培根职业学校,全县闻名。90年代初,全乡普遍投入巨资用于中、小学教育事来建设,1999年,投资20万元兴建的山背小学成为一流设施学校,同年又投资十多万元重建了河思小学。2000年底,全乡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及村完全小学11所、教育点2个,总在校学生135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近年来,全乡人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上下同心,干群同力,左右同拍,各方同向,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到2007年,全乡实现工农业产值15067万元,完成财政收入3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00元。到2007年底,全乡完成了村小教育网点的重新布局,形成了三所完小和14个教学网点的格局,教学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2007年,全乡在校小学生1047人,中学生539人。在2007年中考中,共有52人考取高中或中专,升学率达52.3%,位居全县农村中学的3名。天宝中心卫生院自1996年新建搬迁到集镇新街后,以创建一级甲等医院为动力,不断更新医疗设备,提升医技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为全乡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007年业务收入达115万元。天宝乡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不断夯实工业基础,目前已有木竹加工、小水电、塑料编织袋、钢钉铸造、矿泉水、铁锅铸造、木竹加工机械等多家企业。生姜、蜂蜜、橙片、青豆、冬笋、闽笋、香菇、木耳等为天宝土特产品,尤以松溪罗酒名誉周边县市。近年来,花卉苗木、山羊又逐步成了天宝的一大特色产业。特色产品
天宝罗酒:宜丰天宝特有传统名酒,具有色呈浅黄,酒清见底,昧香爽口,富有后劲等特点。被誉为“三碗倒”。以农历八、九月间制作最宜。罗酒这来历据传源于锣声,锣声“哐哐”。谐音“响响叫”,故又名“锣。天宝罗酒又以松溪所产为佳。目前,宜丰天宝集镇能熟练掌握罗酒酿造技术的只有少数几个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可喜的是,宜丰天宝罗酒已入选“宜春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宜丰县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传统食品,正面临着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橙片、青豆:民间自制点心。橙片以小柚切片,经加铜煮沸和漂晒拌以冰糖而成,脆甜可口,且能止咳清凉解毒。青豆即以天宝青豆加料以炭火烘干而成,分外爽口,有回味。宜丰青豆在古代就以天宝为佳。此二宗点心因不能批量生产,故仍为待客珍贵点心。
冬笋、闽笋:天宝为林区,乡境自古盛产冬笋,历年产量在百万斤以上,主要销江浙一带。天宝闽笋具有透明、不变质、不变味、耐贮藏等特点,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始由客家人从福建移天宝时传入,今茅坪、黄沙、辛会、辛联为主要产地,年产量可达10万斤。
香茹:天宝香菇美味可口,营养丰富,是宴席上的上等佳品。境内大部分村庄出产香菇,有花菇、平菇、两种,原来是老法生产,有近400年的历史,但产量较低。80年代后采用袋装香菇,产量大大提高,年产量达4万公斤。
黄莲麻糍:天宝传统米馃,黄莲麻糍由当地特产黄莲糯米及黄莲树灰做原料。其米粒粗而短,粘性介于糯米和梗米之间。黄莲麻糍具有软而不粘、味香色好、煎煮皆宜、饱食不腻等特点。先将糯米碾白、洗净,浸一天一晚,滤干蒸熟,倒入竹盘内拌适量碱水,米饭成金黄色后,用甑蒸第二次,上大气后倒入石臼内,用竹(木)杆舂至不见米粒,表面光滑时,取出搓条,切成长8寸、宽1寸半、厚1寸左右的长条,或填入有花纹的模具内压成圆形饼状,冷却后漂入碱水内。吃时切成片,放如鲜汤内煮熟,加大蒜、辣椒、酱油、味精等调料,或水煮、油炒后,拌白糖或加食盐皆可。
香菇松肉:天宝特有名菜。盛传200余年。具有色泽金黄、质地酥烂、柔滑适口、食而不腻、入胃消融、香味浓郁、四季皆宜等特点。用猪前胛心肉500克,鸡蛋2个,蕨粉或优质薯粉75克,香菇20克(没有香菇称松肉,用海参称海参松肉),食盐、酱油、味精、姜、葱为原辅材料。将肉切成9~12公分宽的长条,用食盐、酱油腌15分钟左右,再与鸡蛋、蕨(薯)粉拌匀,然后逐条放入七成热的油锅中,炸成金黄色起锅,再切成2.5公分的小块。香菇去蒂洗净用油炒一下。平放碗中,将松肉放入,按紧齐实,不留空隙,酌加调料,再上蒸笼,旺火蒸2小时,反扣入盘中,撒上姜葱即成。
八扎,:八扎又叫炒八扎,天宝特有传统名菜。具有汤汁油润,质地香醇,清爽可口,食味鲜浓等特点。用猪精肉100克,猪肝、猪腰、猪肚子、猪心各50克,猪脑花1副,鸡蛋1个,冬笋50克,香菇15克,大蒜、姜、葱、盐、料酒、酱油、味精、鲜汤、香油为原辅材料。先制好“野鸡卷”,即将肉剁细,放盐少许,腌浸片刻,将猪网油摊开,置料于其上,卷成直径2公分圆型长条,用湿薯粉粘口,再切成4公分长1块,下锅油炸,呈金黄色时捞起。另将猪脑花、面粉25克和鸡蛋拌匀,下锅油炸,起锅后与“野鸡卷”同放碗内,加上汤、盐、味精,蒸半小时,倒入大盘。再将猪肝、猪腰、猪心、猪肚子、香菇、冬笋等在旺火上用熟猪油稍炒,放入料酒、酱油、鲜汤,熟后浇入“野鸡卷”、脑花块垫底的盘中,撒上姜葱即可。
狮子头:天宝特有传统名菜,盛传100余年,具有色泽雪白,肉质鲜嫩、清香味醇,四季皆宜等特点。用猪前胛心肉500克,上等糯米400克,香菇10克,荸荠50克,鸡蛋1个,薯粉25克,以及盐、味精、生姜等为原辅材料。将肉剁细,加入鸡蛋、薯粉、食盐、味精、生姜拌匀。另把削皮后的荸荠与香菇剁细,把糯米放在沸水中,泡至半熟时捞起,用冷水洗,用一半与肉、荸荠、香菇等做成25克重的丸子,另一半放入盘内,将丸子粘上糯米,上蒸笼以旺火蒸熟。
五香鸡:天宝特有传统名菜,具有色泽灰黄、肉质酥烂,清香味美,造型美观等特点。选用周年土鸡1只,重约1000克,干大头菜50克,料酒25克,酱油15克,鲜汤200克、生姜l0克,葱1根,八角1只,味精少许为原辅材料,将杀好洗净的鸡,放到热水锅内煮到五六成烂时捞起,斩下头、足、翅、尾,将鸡骨慢慢拆出。大头菜切碎,姜拍松,葱打结。将鸡平放碗内,加上大头菜,鸡的头、足、翅、尾、八角、姜块、葱结,用另一只碗盛入好汤,放入料酒、酱油、味精搅匀,倒入盛鸡的碗内,上笼蒸1小时,拣出鸡的头、足、翅、尾和生姜、八角,翻入盘内,摆成鸡形。
腐虾:天宝特有传统名菜,流传普遍,具有制作精巧,清醇多味,滑润爽口,易于消化等特点。用,猪精肉50克,虾米5克,鸡蛋1个、生粉50克,香菇5克,猪油5克,以适量盐、白糖、酸醋、辣椒粉、味精、姜、葱为原辅材料。将猪精肉、香菇、冬笋切成小丁、加上虾米,先放入鲜汤内煮沸,把搅散的鸡蛋和酱油倒入,再把冷水拌匀的生粉、味精、盐倒入锅内,煮成糊状起锅,最后撒上生姜。
米豆腐:天宝传统米点,具有制作简易,细嫩爽口,清醇芳香,去腻消食,四季皆宜等特点。用大米、石灰水、猪油、味精、生姜、辣椒粉为原辅材料。将米洗净滤干,加入适量沉淀后的石灰水,浸3~4小时,磨成米浆,倒入锅中,升火搅拌,熟后盛入盆内冷却,凝固后划成大方块,用清水浸漂。吃用时将米豆腐切成蚕豆大小的方形小块,置锅内煮沸,捞起盛入汤碗内,再加入熟猪油,辣椒粉和姜葱等调料。
特色农业
天宝位于赣西北离县城仅20公里的农业乡,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长江中下游中低丘地貌。境内群山环抱,土壤肥沃,盛产木竹、优质大米。人均耕地1.9亩、人均林地12亩。种养业加工业构建农业产业链,种植业以水稻、兰花为大宗作物,养殖业以养猪、养鸭、养蜂为主体,加工业是大米加工及作坊式米粉加工,年产百吨有机(蔬菜)食品竹笋,俗称“鱼米之乡”。水稻:年种植面积3万亩,种植制度,稻—稻—肥“三熟制”,稻一肥“二熟制”。年产粮食12000吨,年销售达国标1-2级绿色大米2千吨,国标3级大米3千吨,商品率达60%。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基地6000亩。兰花:全乡有兼职花农300余人,占全乡10%左右,种植面积2000多亩,品有春兰、寒兰、建兰、蕙兰、墨兰、台兰等六大类1万多个品种。尤其是寒兰种类丰富多彩。出自天宝的兰花“水胭”,及叶花艺的边、爪、纹、斑,应有尽有,花艺更为优良,花形硕大,色彩艳丽,素心、蝶花、硬捧、色花、多瓣,无奇不有。在2005年度江西省兰花会展获金奖。养猪:丘陵山坡,依山傍水,是养猪的好地方。全乡共有专业户80多户,良种母猪达800多头,自繁自养率达70%,年出栏生猪1.5万头,远销港、澳及沿海地区。养蜂:全乡有专业户100余户,养蜂达2000多箱,充分利用天然林木花源,年产蜂蜜40吨,商品天然蜜糖20吨,有壮身健体,清凉解暑之功效。是夏季滋补品。养鸭:地域辽阔,养鸭得天独厚。全乡有育雏孵化场两个,年育雏鸭(鸡)25万羽,有专业户100多户,饲养各类鸭苗达3万羽,门类齐全,品种繁多。农业机械:“农业的出路在于机械化。”在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出台后,农民购机、用机热情日益高涨,农田作业机械发展迅速,农机总动力迅速增长,到2006年5月全乡农机总动力达4800千瓦。有联合收割机13台,耕整机、机耕船598台,变型机、拖拉机50台,机动脱粒机610台,农用运输车20台,年机耕机收面积分别达2.5万亩和2.1万亩。机耕机收:天宝是一个农业机械普及率较高的乡,2006年成立了“天宝乡农业机械协会”,有会员500多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0多名,组建机耕、机收服务队15个,从业人员达300多人,开展机耕、机收“一条龙”服务,服务面积达1万余亩,占机耕、机收面积的50%。供求信息:可供优质绿色大米数量不限,每吨2300-3000元。季节性有机食品(蔬菜)冬笋,供货时间当年11月至翌年2月份每吨5000-10000元。兰花:品种至多,从普草到精品数量不限,价格面议。蜜糖8-12元/公斤,杉木400-480元/立方米,毛竹7-9寸8元/支,10寸15元/支,生猪7元/公斤,鸭蛋10元/公斤,肉鸭20元/公斤。天宝概括
天宝乡位于宜丰县北部。西同双峰林场、潭山镇相连,东与同安乡、澄塘镇毗邻,南与新昌镇、桥西乡接壤,北和奉新县甘坊乡交界,地处东经114°46′,北纬28°30′,东西长18.9公里,南北宽16.3公里,总面积141平方公里。乡政府所在地天宝集镇距县城18公里,天宝集镇距省会南昌165公里,西隔宜春市120公里,南靠火车站(上高)46公里,宜潭公路由南向北,已修成国家二级公路,棠潭公路由东向西穿越而过,320国道从县内经过。武吉高速公路贯穿天宝集镇,并开设天宝互通立交,交通便利。天宝乡境内山峦环抱,中间是平坦良田,地形呈盆地状,天宝乡地处九岭山脉中段之东南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四周青山环抱,绿水潆绕,中为盆地,一马平川,广袤开阔。境内主要山峰有增背岭、三千岭、黄沙坳、尖峰岭、黄竹尖、吉样山等。最高点为曾背岭,海拔高度958米,最低为点鸦溪村,海拔70米。境内主要河流有藤江、石溪、黄沙港。这里处处小桥流水人家,天然的船形地貌勾勒出“东西南北门,前后两条街,四十八条巷,四十八口井,四周竹城墙,四季马蹄香”的轮廓,这就是对天宝古村的真实写照。天宝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万物宜生。年无霜期270多天,年平均气温17.1℃,年降雨量1697毫米,相对湿度83%,日照数1634.8小时。天宝乡土地肥沃,自古就是宜丰有名的粮仓。俗谚云:“水清米白,粥饮发拆”、“人到天宝舍不得回,牛到天宝要剥皮”即谓天宝之富庶。自明代起刘氏子孙便在此世代繁衍,留下140多栋古建筑及大量的牌匾楹联文物古树。古村一直有重教之风,历史上曾孕育出22名进士,139名举人,秀才则不胜枚举,古村还保留有江西最早的现代职业学校—培根职业学校。文物古迹
《江西通志》《瑞州府志》载:”宜丰县故城,《明一统志》在新昌县北三十里。孙吴建,唐省入高安。“《新昌县志》载:”宜丰县故城在天宝乡,吴大帝自上蔡分置,唐省入高安有古城在。“自三国吴大帝黄武年间(222—229)年置宜丰县始,天宝建城迄今有1800年之久。天宝古城称辛会市(今辛会、辛联两村范围)也称会市,习称下天宝,地处上辛山南麓,东有小溪,西有河,东西长而狭,形似船,其地形故曰船形。又因墟市繁荣,地名称“会市”。古城有三街六市、六座城门、十三第宅,黛峦作衬,翠竹为屏,内外八景,牌坊宝塔、亭台楼阁点缀城内外,自古就有小南京之谓。建国前,在天宝乡辛会村有一石碑,上刻“古宜丰治”,此碑已毁。天宝乡辛会村,有古城遗址,原有东西南北四门,现仅存西、东两门。城墙基以块石叠砌,城门大石料砌筑,城址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城址东附近山丘1985年3月12日出土商代铜铙1具,还发现有石斧、甑形器陶片、青铜剑、戈、矛及炼铜渣块、汉墓、模印县正堂砖等。[左山文化遗存]左山,位于天宝乡平溪村西150米处油茶山上,为一长条形山丘,前有溪港(松溪河上游段),天宝古人类曾生活于此。1982年7月16日全县文物普查时,初探为春秋文化遗址。遗址长400米,宽百米左右,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出土有鼎足、石族、石斧及各类有饰纹软硬陶片、历石等百余件。后随着进一步的发掘考证,初步推断为商周文化遗址,距今约4000—5000年,是为天宝境内已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址。2001年5月初,县史志办、县博物馆、天宝乡领导、专家在平溪采风时,再次对遗址进行了考察,发现遗址地表下约一米处,分布有成片的矿物凝结物,呈砂粒状结块,以乌黑矿物为主,间布闪光之金色结晶体。询之村民,不能详答,疑为古代冶铜残渣。另为山坡缓处,发掘一残墓,出土酱黑色楔形魂瓶一对、北宋古钱若干,断为北宋古墓。[中国文物精华-天宝商代铜铙]商代铜铙1件,通高56厘米,柄长17厘米,铙面宽45。5厘米,重40公斤。有明显的含范铸痕和砂眼。铙身饰兽面纹,古朴庄重,柄作圆筒状,与器身内腔相通,有凸出的干带。1985年3月12日,天宝乡辛会村洋牛形山出土,为江西省首次发现的商代乐器,已列入《中国文物精华辞典》。今藏县博物馆。[革命文物]位于黄沙村,东有龙形山,西有西古岭,北有紫阳坛,南有一小坑,整个地形似撮斗,易守难攻。1934年2月3日,萧克将军指挥红军在黄沙龙形山与敌大战。这些战斗,是红军第十七师北上湘赣苏区的第一个大胜仗,红军以不足三个团的兵力,打垮了敌军4个团,消灭了2个旅部和1个师部,俘敌300多人,打死打伤敌人600多人,缴获步枪400多支,轻重机枪40余挺及大量的弹药、军用品等,创下了红军早期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为纪念黄沙大捷,1994年2月在黄沙大战原址建立英雄纪念碑,由萧克将军亲自题碑文:“黄沙大捷革命英雄永垂朽”。资源状况
1、自然资源:天宝乡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80%,盛产毛竹、杉。2007年底,全乡林业用地有10065公顷,森林面积达1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53万立方米,活立竹蓄积量570万根。此外,还生长有红豆杉、楠树、竹柏、檀香、银杏、罗汉松等珍稀树种。矿产资源也较为丰富,主要品种有瓷土、云母、花冈石、钾、铁、磷、钇、铜等森林资源丰富,水力资源可开发发电量5000千瓦,现已建成大小水电站14座,装机总容量达2825千瓦。2、矿产资源: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瓷、云母、花冈石、钾长石、高岭土等矿产资源量大质优,而且还有钾、铁、磷钆、铜等。
3、旅游资源:
天宝古村:●姓名:天宝乡辛会辛联古村(天宝古村)。●地点:宜丰县城往北20多公里。●年龄:815岁,始建于宋光宗元年(公元1190年)。●内涵:古村至今保存有20多座有500年以上历史的古祠堂、120余幢明清古建筑,村子里分布着麻石巷道48条,纵横交错7公里,还有48口古井,古村共出过10名进士、76名举人和解元、11名武举人、139名诸贡、178名恩赐顶戴及417名国学。
黄沙大捷纪念碑:一九九四年,中共宜丰县委、宜丰县人民政府,为纪念黄沙大捷60周年,在当时的战场上建起一座宏伟的纪念碑,萧克上将书写了"黄沙大捷英雄永垂不朽"的碑辞。又作了《贺黄沙大捷纪念碑落成》一诗:
黄沙大捷,战胜强敌。万众一心,三军奋力。冲锋陷阵,斑斑碧血。红军英名,永垂日月。:
紫阳坛:位于黄沙村毛洞自然村后狮子山,为晋著名道人周义山道场,传说坛边有异草、采之可治痼疾。明清时期,紫阳坛名闻湘鄂赣三省边际地区,其建筑物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毁,但遗迹尚存,自然景致依旧,不失为凭吊怀古和避暑佳处;黄沙瀑布。位于黄沙村西面山背上,落差有60多米,数跌而下,气势雄伟,尤以两处90度大迭最为壮观。瀑下水成潭。瀑布四周,终年雾珠蒸腾,气候极为凉爽,人称“小庐山”;狗牙洞。又名观星洞,位于东港之瑶山崖,为天然石洞,因洞壁犬牙交错而得名。深五,六华里,出口达黄沙。通道时宽时窄,窄处仅容一人匍伏而过,宽者如厅堂。据闻洞中有石室数十间。今洞中多编蝠,见人即群飞于洞之深处,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石岭石洞群。位于鸦溪村之老鸦石,岭上石洞多而奇,均为天然而成。
4、文化资源:培根职业学校,于1919年下半年由天宝地区一些激进青年知识分子针对封建文人大兴古学的倒退行径而创办培根农业专门学校,习称培根职业学校,是宜丰最早的现代职业学枝。校门口有“培养自食关吾分,根由来自尔成”的对联,表达着学校的办学宗旨,民国十九年改为普通小学.现为天宝中学教师宿舍。天宝乡有文化户、文化专业户16户,尤以刘荣美文化户而著名,他自1980年创办以来,免费为600多人次借阅图书、报刊、体育用品、讲故事等无偿服务。同时,屋后有花园一块,面积约160平方米,花种树木达150余种,曾接受过省电视台、省广播电台、中央广播电台、南昌大学等记者、领导的采访、观摩。
5、水力资源: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全乡可利用水力资源开发小水电3830千瓦,已建中小电站12座,总装机2825千瓦。其中:龙洞电站装机1100千瓦,年发电量450万度,每度0.35元(指在本站办耗电小企业优惠价);黄沙电站装机800千瓦,年发电量360万度,每度0.35元(指在本站办耗电小企业优惠价)。
6、劳力资源:天宝乡劳力资源十分丰富,目前有剩余劳力约4800人,含周边乡镇(潭山)剩余劳动力,可达6000人。而且薪金低廉,月平均工资400-500元左右人民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