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辽宁省电子地图 > 盘锦市地图 > 大洼县地图 >
田庄台镇地图
田庄台镇相关地区地图:

民族

田庄台主要居住民族是汉族回族朝鲜族满族

文化建设

深入挖掘辽河地域文化,叫响古镇名片。镇党委、政府围绕辽河口文化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充分利用辽河带状绿化带,打造辽河岸边古镇风情文化。投资30万元在辽河带状公园安装太阳能路灯26盏,新植绿树500株,河沿边绿树掩映的古城墙和烽火台,勾画了一幅“岸边垂杨柳,河水泛轻舟”的美丽景象。出台了辽河广场古镇风情大型广场文化活动实施方案,通过广场文化加大宣传、保护文化古迹、挖掘内涵,打响田庄台古镇的“古”牌,使古镇田庄台声名远扬。彰显人文地域特色,弘扬新风正气。把加快文化事业的发展列为先进文化建设工作重点。一是各社区都统一建成了100平方米的室内活动室和200平方米的室外活动场所。娱乐设施齐全,藏书都在3500册以上,社区都组建有文艺团体。镇内投资近10万元,建两处室外健身场所,供居民休闲娱乐。二是镇内自建有线电视站,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三是落实了“2131”工程,实现了农村社区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四是统一为各社区制作了文化长廊12平方米,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五是各社区实施了“一社区一室一广场”工程。围绕新时期田庄台地域精神,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已形成天天有演出,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的文化氛围。高家社区的“风光歌友团”、胜利社区的“文化大院”、北大社区的“盘锦市辽河秧歌艺术团”等文艺团体,多次代表市、县参加各类演出。高家“风光歌友团”、胜利“文化大院”被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录制成专题片,在“百姓生活”栏目中播出。“风光歌友团”被评为省农村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和大洼县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宗教

田庄台镇自古便是宗教重镇.现在镇内还留有九庙一寺,其中包括佛,道,伊斯兰教庙宇.多为明末清初古建筑.现在仍有大量道教徒,佛教徒,回教徒聚居于田庄台镇。关帝庙至今香火鼎盛药王庙与清真古寺也较为有名

饮食文化

大力弘扬传统饮食文化,优化第三产业经济环境。田庄,台镇聚居了大量回族人口,回族饮食最具特色。老胡家烧鸡、哈家粘糕、王家切糕、尹家饺子、水煎包等各具优势。镇党委、政府把弘扬地域特色饮食文化作为开发旅游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环节。注重发展文化与美食结合的旅游,从而树立古镇旅游新品牌。把吃、住、行、游、娱串联成“古镇一日游”,其中吃排首位。通过饮食文化经济带动全镇商、饮、服、修、运等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全面拓宽了镇域经济发展空间,年接待饮食游客达2万人次,三产领域新增就业350人,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名人

【黄晶波】(1916—1947),原名宝山,大洼县平安乡新屯村人。家境贫寒。1933年,到营口新乐纺织厂当徒工。1934年,随父亲黄润琛迁居田庄台镇。1945年抗战胜利后,报名参加东北民主联军,在老十旅二十八团三营八连当战士,后为爆破组长。曾参加过著名的沙岭战役和鞍山战役。在历次战斗中英勇顽强,多次负伤,屡立战功。1946年,在火线上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秋,在解放大石桥的战斗中,为扫除部队前进障碍,黄晶波一跃而起,奋勇当先,抱起炸药包奔向火力强大的暗堡,将敌堡炸毁,壮烈牺牲。时年31岁。【姚景远】(1956—至今)中国著名运动健将,奥运会金牌得主。盘锦市大洼县田庄台镇人。1979年,进入国家举重队。在国内外比赛中,先后14次刷新67.5公斤挺举、抓举成绩的亚洲纪录。1984年,在第23届奥运会上荣获男子67.5公斤举重金牌,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丛飞】(1969—2006)1969年10月,丛飞(原名张崇)出生在田庄台镇。1994年10月,丛飞来到深圳,很快成为知名演员。1997年,丛飞加入深圳义工联。十多年来,他为社会公益演出300多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从2005年开始,丛飞先后当选深圳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全国青少年“身边最让我感动的人”。2006年2月9日夜晚,白衣白裤的丛飞登上央视“感动中国”的领奖台。2006年4月20日20时40分,丛飞因患晚期胃癌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病逝,年仅37岁。

民俗活动

镇龙舞活动具有民间自发、自娱自乐性质。民国年间,龙舞一般由当地乡绅或乡村族长出面组织,进行摊派,春节期间形成各支队伍,以给百姓拜年和慰问的形式进行表演。由于龙舞一度与求雨、祭祀等民俗活动结合在一起,所以在文革期间被视为封建迷信活动,而被禁止。文革结束后,龙舞又由群众自发恢复、焕发了生机,每年重大节日和庙会,龙舞都会受到邀请进行表演。田庄台镇龙舞队应邀参加市、县、镇等各类重大庆典活动40余场,特别是2007年5月16日,盘锦船舶工业园区万吨巨轮下水庆典,田庄台镇龙舞队应邀参加庆典表演,受到在场观众的热烈欢迎。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龙舞作为古老的民族艺术,早已在人民群众的心中根深蒂固。龙舞表演火爆、热烈,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得到精神的愉悦和艺术的享受。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古镇龙舞的传承人年龄偏大,而年轻人对传统艺术不感兴趣,龙舞相对其他工作而言比较辛苦,报酬不高又不稳定,所以龙舞面临濒危状态,一度几近失传。然而,在勤劳的古镇人民的传承下,龙舞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又恢复了活动。这支龙舞队伍更加活跃,每逢重大节日、庙会和大集,古镇的龙舞都会受到邀请进行表演,营口、海城、牛庄、台安等附近市县都留下了他们矫健的身姿。我们相信,随着田庄台镇龙舞的活动区域不断扩大,不仅会促进古镇的经济发展,提高盘锦的知名度,也会为盘锦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