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北省电子地图 > 邯郸市地图 > 肥乡县地图 >
屯庄营乡地图
屯庄营乡相关地区地图:

代码

130428204:~201屯庄营村~202北屯庄村~203房庄村~204东杨庄村~205南屯庄村~206东吾吉村~207程寨村~208南河马村~209西吕营村~210田寨村~211刘寨营村~212邓庄村~213孔仓堡村~214贺营村~215申营村~216小西高村~217大西高村~218东赵庄村~219柴庄村~220周寨村~221后营村~222西吾吉村

发展思想

一、大力推进全乡经济又快又好发展:1、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丰硕成果。2008年,特别是开展全民创业活动以来,乡政府充分发挥广大干部群众的创业热情,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民营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截至目前,全乡共新增企业13家,在建项目10个,正在洽谈项目8个,新增个体工商户38户。全乡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000万元,实现上缴税金600万元,累计增加值2300万元,民营经济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2、农民增收工程效果显著。在稳定粮棉产业的基础上,全乡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2008年,全乡发展高效棉花种植1.65万亩,种植早熟薄皮核桃200亩,种植黄连木350亩,新增蔬菜大棚50个,成立了以周寨村为龙头的蔬菜种植协会,目前发展会员100多家,有力的带动了蔬菜大棚特色产业迅速发展。以田寨村为依托的林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辐射带动周边各村,扩大了林果种植规模,提高了果品质量,为把我乡打造成“林果之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劳务经济取得显著进步。今年以来,乡政府积极采取多种形式,认真搞好就业前技能培训,努力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全乡共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6900余人,劳动经济收入3500万元。4、圆满完成财税工作任务。2008年,乡党委、政府积极抓好财政收入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县政府下达的12.4万元耕地占用税和58万元的社会抚养费征收任务。
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生态水网建设迈出新步伐。2008年,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全乡新开挖河渠3000米。全乡22个村中已有杨庄、屯庄营、田寨、南河马等10个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15000亩,极大地降低了农民灌溉成本,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2、“村村通”工程取得新突破。今年3月份,我乡杨庄村新修油路1.4公里,标志着全乡22各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积极推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目前,全乡已有南屯庄、北屯庄、房庄、程寨等15个村居民用上了安全方便的自来水。3、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稳步推进。2008年,全乡新建沼气池200余个,实现一建四改130户,建成沼气示范村5个,全乡沼气池保有量达到700个,基本消除了农户厕所脏、街院卫生差的状况,改善群众生活质量。
三、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努力构建和谐社会,1、积极推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屯庄营乡党委、政府在全乡积极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2008年全乡参合率达到87.49%,2009年全乡参合率达到92.5%,比去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努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屯庄营乡政府高度关注农村困难家庭和困难群众,按照“应保尽保,分类施保,重点救助”的原则,认真落实低保政策,完善低保制度,确保了困难农户纳入低保范围。全乡五保户供养资金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投资36万元的屯庄营敬老院已经顺利建成,正在购买桌椅等日常生活用品,启用后,可供养30多名五保户。3、农村文化教育水平发展加快。2008年,全乡大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全乡适龄儿童入学、入园率达到95%。加大了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引进优秀人才充实到我乡教师队伍当中,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改善。4、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台阶。2008年,全乡计划生育工作开展顺利,全乡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4‰,计生率达到85%。另外,还免费为全乡育龄妇女进行了两次健康服务体检,为广大育龄妇女提供了更加优质的生殖健康服务。同时,加强乡计生站正规划建设,认真执行计生服务管理制度,做到了政策公开,操作透明,实行“阳光”操作,优化改进了各种服务措施,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今年以来,屯庄营乡虽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经济发展还比较滞后,群众还不富裕,新农村建设步伐还不够快等。在今后的工作中,屯庄营乡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乡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拼搏,锐意进取,为实现全乡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而努力奋斗。

所辖村庄

屯庄营:位于县城东9.35千米309国道南边,为屯庄营乡政府驻地,人口650户、2618人。传为宋代建村,明为县军垦营地之一,“十集”之一。
北屯庄:位于乡政府驻地1.75千米处,人口471户、1895人。宋代建村,与南屯庄对称。
房庄:位于乡政府驻地南偏西2.25千米处,人口185户、763人。明初以姓建村。
东杨庄: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3.25千米处,人口220户、857人。明代建村。
南屯庄:位于乡政府驻地南偏西3.35千米处,人口410户、1564人。宋代建村,明清为县四堡之一,称村名为“南屯庄堡”。
西吾吉:位于乡政府驻地南2.25千米处,人口210户、857人。据传,元代建村。“吾”、“吉”均为姓氏,该村或以姓氏命名,又传因村有五街而讹为“五吉”云。
东吾吉:位于乡政府驻地东南2.4千米处,人口205户、791人。建村同西吾吉。与西吾吉同一自然村。
程寨:位于乡政府驻地东南稍北4.7千米处,人口330户、1411人。据传唐代建村。自古通称为“程儿寨”。
南河马:位于乡政府驻地东偏南3千米处,人口470户、1608人。明初建村,据传原名为“南河洼”,后因讹音书写而成为今名。
西吕营:位于乡政府驻地东4.2千米处,人口181户、746户。传为宋代建村。
大西高:原为大西高乡政府驻地,位于乡政府驻地北3.25千米处,人口210户、777人,耕2144亩。据传,明初山西移民王姓迁来建村,仍为其故乡村名命名。
小西高:位于乡政府驻地北略东3.75千米处,人口196户、671人。据传,明初建村,因地近大西高而村小,故名小西高。
东赵庄:位于乡政府驻地北略东5.7千米处,人口190户、743人。明代以姓建村。1982年,定名“东赵庄”以区别于县城西南之赵庄。
柴庄:位于乡政府驻地北偏西8.25千米处,人口240户、941人。明初以姓建村。
周寨: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北6千米处,人口381户、1553人。传为宋代以姓建村。
后营: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北3.7千米处,人口360户、1266人。宋代建村,初称“仓坊堡营”,后简称“仓堡营”至今称“后营”。明代为县八处军垦营地之一。
孔仓堡: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北2.75千米处,人口145户、548人。宋代建村,初名“仓坊堡”,后简称“仓堡”,也称“前仓堡”。民国间,该村增辊“孔家庄”聚落,今称孔仓堡。
田寨: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偏北3.25千米处,人口420户、1556人。传为宋代以田、牛二姓建村,因田姓为旺族而名田寨。
刘寨营: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北2.25千米处,人口200户、775人。宋代建村,明代为县军垦营地之一。
邓庄:位于乡政府驻地北1.3千米处,人口180户、652人。明代建村。
申营:位于乡政府驻地北偏东2.25千米处,人口233户、648人。与贺营为同一自然村,建村于宋代,较贺营建村早。
贺营:位于乡政府驻地北偏东2.25千米处,人口173户、648人。建村情况见申营,当地民众通将二村联称为“申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