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河源市地图 > 龙川县地图 >
佗城镇地图
佗城镇相关地区地图:

佗城姓氏之谜

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龙川首任县令赵佗设县治于佗城,其中赵佗设县治驻地的佗城村,在该镇去年冬季未作细致调查前,当时估计该村至少也有130多个姓氏,而真正的“中华姓氏第一村”,给“佗城”冠名应该当之无愧。为此,佗城镇政府于去年11月份开始,派出多个工作组着手调查当地18个行政村姓氏史料,经过为期一个多月的上门挨家挨户的专项调查,结果显示:佗城镇竟然会聚了179个姓氏,其中该镇佗城村目前就包容了140个姓氏!,对于中华姓氏文化的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姓氏文化研究专家袁义达认为,中国人的姓氏和姓氏分布是中国一项特有的国情,它涉及到中华民族的起源、祖宗遗留下来的基因资源分布、当今海内外的寻根,以及今后人口发展趋势等诸多问题。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目前我国汉族人口常用姓氏有3000个,《百家姓》则收集了438个姓氏,而佗城镇调查统计出来的179个姓氏就几乎占了《百家姓》的三分之一。据查证,佗城姓氏的这一发现,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是一种独特的和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据悉,龙川县佗城镇目前正准备申报中华姓氏吉尼斯世界纪录,并将该镇佗城村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中华姓氏第一村”。曾有记者就此事电话采访了广东省政府参事、中山大学教授、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黄伟宗。当黄伟宗教授从记者口中获知佗城镇发现179个姓氏的消息后,显得非常兴奋。黄教授说,早在2002年他在考察珠江水系文化源头时,曾在龙川县佗城镇发现了37座秦朝大军民间化重要标志的姓氏宗祠遗址,这对确定50万秦军下落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但是,当时调查考察时,当地政府并没有提供当地姓氏的准确数据,因此还不能完全证实50万秦军的下落。而此次179个姓氏的发现,“完全解开了这一历史谜团”。黄教授肯定地说,这179个姓氏和37座姓氏宗祠遗址的发现,就是当年南下秦军在此驻扎、杂处、生息、繁衍乃至散行到岭南和世界各地的历史见证,并从而使佗城成为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结合的发轫之地,其文史价值和政治意义十分重要。

历史

佗城历史悠久,古迹颇多,现存赵佗故居、越王庙、越王井、考棚、正相塔、孔庙、姓氏祠堂、坑子里文化遗址等历史文物,境内风景优美,旅游景点多,“龙川八景”中有五景在佗城,特别是孔庙(龙川学宫)修缮开放以及合溪温泉服务区建成以来,佗城旅游业不断发展,第三产业经济收入不断提高。佗城农业主要以发展“水产、水果、蔬菜”三大支柱产业为主。特别是镇内龙眼种植已成规模,种植面积达8144亩,被称为“龙眼之乡”。

资源

佗城自然资源较丰富,主要有土地、森林、水力、矿泉(含地热)等四类。有土地资源26万亩,可耕地2千万亩;有林地23万亩,植物品种100多种,森林覆盖率达71.8%;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2180千瓦;矿产资源有石灰石、煤矿、钨矿、铁钴矿、稀土矿、陶土、大理石、朱砂石、水晶石、莹矿石、麻石等10余种,量多且质优。合溪温泉,闻名遐迩。各村盛产粮糖、油作物及水产品、畜禽、果、茶、蔬菜、竹木等。

文物

佗城,原名叫龙川故城、尉佗城、龙川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龙川县建制,第一县令赵佗设县治于此筑土砖城。自秦汉以后,佗城向为粤东重镇,为历代县治所。抗日战争时期,广州沦陷后,国民党广东省政府部分机关曾一度搬迁于此办公。至1949年5月16日龙川解放之前,佗城一直是龙川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为历史悠久,古城人文荟萃,古迹文物众多,底蕴十分丰厚。现存有百家祠堂39个,姓氏统计有179个。现已确认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2处(坑子里遗址、正相塔),市文物保护单位4处(学宫、大成殿、越王井、越王庙),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1991年,佗城为广东省人民政府首批公布的全省12座历史文化名城、名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