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洼镇地图
王洼镇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彭阳县得名于彭阳城。秦代置朝那县,属北地郡。汉代属安定郡。北魏神龟元年(518年)废朝那县,在阳晋川(今红河川)置黄石县(今沟口乡境内),为长城郡治。正光五年(524年)在茹河川置白池县(今城阳乡境内),大业二年(60年)改长城县为百泉县,属平凉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平凉郡为原州。武德八年(625年)百泉县驻地由阳晋川迁至茹河川(今白阳镇境内)。宋咸平六年(1033年)在今县城置彭阳城(相当于县级军事设置),属镇戎军。彭阳之名由此始。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置东山县(今古城乡境内),属镇戎州。元代至元十年(1273年),改东山县为广安县。五年后升广安县为广安州,属开城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广安州并入开城县,属陕西布政司平凉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广安州并入开城县,属陕西布政司平凉府。成化十年(1474年)在今古城乡置广安州。弘治十五年(1502年)广安州并入固原州。民国二年(1913年),改固原州为固原县,属甘肃省泾源道,后又改属甘肃省平凉专区。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固原,在今县境北部置固北县,1938年撤销。1949年8月解放后至1983年10月,境内隶属于固原县。1983年设立彭阳县,以固原县东部地区的彭阳、王洼两个区的15个公社为其行政区域。1983年10月,划固原县的彭阳、王洼2区共15个公社设置彭阳县。当时彭阳区辖彭阳、城阳、红河、沟口、新集、古城、川口等7个公社;王洼区辖王洼、草庙、孟塬、冯庄、小岔、罗洼、交岔、石岔等8个公社。不久,公社体制改革,各公社改称乡。1985年1月,由草庙乡的何沟、米塬、牛湾、刘塬、王岔5个村组建为刘塬乡;由彭阳乡的崾岘、李岔、阳洼、中庄、丰台5个村组建为崾岘乡。1987年1月,由王洼乡的北洼、路寨、李寨和城镇2个居民委员会组建为王洼镇;将彭阳乡的彭阳、海巴2村改为姚河村和城镇的2个居民委员会组建为白阳镇。全县辖白阳、王洼2镇和彭阳、城阳、红河、沟口、新集、古城、川口、王洼、草庙、孟塬、冯庄、小岔、罗洼、交岔、石岔、刘塬、崾岘等17乡。(*资料出处:《宁夏现代政区变迁沿革》,冯茂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银川)。2000年,彭阳县辖3个镇、16个乡。总人口230981人,各乡镇人口:白阳镇13821王洼镇4829古城镇23049新集乡17273沟口乡14714彭阳乡14460崾岘乡9694城阳乡20183红河乡21856川口乡7930王洼乡11097冯庄乡9874小岔乡6950石岔乡10351孟塬乡17173罗洼乡6824交岔乡5987草庙乡10300刘塬乡4616(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五日,彭阳县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光荣称号。历史文物
彭阳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人文荟萃,文物蕴藏丰富,风景名胜众多,早在新石器时期已有人类居住,秦长城,汉城郭,唐宋城堡、明清古塔寺院,故址优存。北魏、两宋的石造像和无量山石窟、璎珞宝塔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收藏文物中有20多种选调各国展出,其中北魏石造像、骆驼纹铜牌和白羚羊纹铜牌、三国“大泉两千”、北宋“至和重宝”等为国家一级文物,全国罕见。发展动向
2009年,王洼镇紧密结合本镇实际,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双带”发展基金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山庄村作为养牛专业村,村党支部创设养牛党小组,争取农村党员“双带”发展基金30万元,购进96头基础母牛。其中统一购进52头,村民自己购进44头,为全村养殖专业户户均补栏基础母牛1头,使户均牛饲养量达到3头以上。涌现出党员示范户29户,5头以上大户92户,10头以上的大户17户,草畜产业可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上,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截止2009年4月,全镇培育提升养殖示范村2个,专业村2个,3月份补栏基础母牛310头,全镇畜禽饲养量达到20万个羊单位,广大党员群众竟相发展草畜产业,从而掀起新一轮的养牛热。环境治理
2006年“环境优美乡镇”活动以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在着力加强生态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坚持发展与建设、环境治理与保护并重,使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整治环境秩序: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动员会后,王洼镇立即着手整顿环境秩序,共查处乱停乱放等违章行为156人(次),取缔马路市场6处,清理占道经营、店外堆放物42户,划定集中停车泊位3处,固定经营摊位5处,确保了交通畅通。
环境卫生治理:2006年到2008年,王洼镇先后出动人力3000余人(次),动用铲车及运输车辆40辆(次),清理平整主干道3条32公里,整顿街巷8条、市场6个,清理卫生死角15处、排污渠道7.2公里,新建公厕4个,修建垃圾集中堆放点6处,铲运垃圾3100吨,在李寨沟头垃圾点围栏410米,净化了人居环境。
违章建筑治理:以王洼、石岔、李寨三个街道和309国道、203省道、彭石公路三条主干线为重点,共拆除各类违章建筑86处5250平方米,土坯围墙43处1932米;翻拆改造房屋41处810平方米,围墙23处1321米;强行拆除各类违章修理厂12家,取缔主干线路旁销煤点17家,清理煤炭10万余吨,为主干线路开展了“大整容”。
基础设施建设:以街道和公路沿线为重点,王洼镇全方位开展绿化、硬化、美化、净化。组织造林队对203省道和309国道进行集中整治,新挖高标准网状漏斗坑12公里,栽植绿化树种2万多棵;平整、拓宽李寨、王洼街道1.5公里,硬化街道4000平方米,移动土方3500方,垫土铺沙1000方,对沿街未开发的地皮进行围栏保护,确保了整洁美观。
门头牌匾治理:王洼镇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共清理各类门头牌匾263家,清理乱贴乱画“牛皮癣”5324处,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1000余份,有效提升了王洼镇环境卫生综合水平。
建立长效机制:王洼镇制定了《王洼镇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加强对市场的监督管理;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逐户签订责任书;为石岔、李寨、王洼三个街道雇用长期清运工8名。定时清扫、定时拉运,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每月组织开展一次机关单位和个体户卫生评比活动,实行张贴标示牌和挂黄牌制度,做到相互督促、相互制约、共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