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市地图
文登市相关地区地图:
文登农业
文登市地处北温带,光照充足,无霜期短,雨水丰沛,气候温和,且境内丘陵起伏,海岸蜿蜒,适宜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解放前,兵患匪祸与自然灾害交织,生产力极其低下。正常年份,粮食亩产百斤左右。1936年是农业收成较好的一年,全县农业总产值仅为3642万元,人均53.9元。1940年6月,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领导贫苦农民开展减租减息、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1956年,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县政府相继设立农业、畜牧业、林业、水利、渔业、农机、蚕业等机构,对农业实施管理,农业生产条件得以改善。据统计,1949~1978年间,全县修整旱涝保收田3.7万公顷,修建水库、塘坝、机电井、扬水站等水利设施2887处,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3.8万千瓦。但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加之忽视多种经营,农业发展曲折缓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拨乱反正,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培植“农”字号龙头企业,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创汇农业,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振兴。具体表现在:一是农业生产条件根本改善。全市主要河流----母猪河、青龙河、昌阳河等均得到大规模综合治理。到2003年底,全市总灌溉面积达到4.83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4.2万公顷,其中机电灌溉面积3.32万公顷,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田3.38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2.09万公顷,全市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65%以上。拥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20座,小(二)型水库58座,塘坝937座,机电井2430眼,扬水站723处,排灌机械1.12万台,装机容量9.26万千瓦。文登市1954年始有农用拖拉机,到2003年,全市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58110台,农用汽车838辆,农用运输车28670辆,机引田间作业机械82968台(套),排灌机械23906台(套),场间作业机械8016台(套),小麦联合收割机664台。农机总动力达到94.1万千瓦,农业机械原值达到41760万元,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占农业劳动总量的90%以上。二是农村经济全面发展。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耕作制度改革,全市农业已形成以粮食生产为主体,山、水、林、田、滩综合开发,农、林、牧、果、桑、渔、药全面发展和多层次、立体化格局。1979~1990年,文登被国务院农牧渔业部定为粮食、花生、奶山羊、港养虾生产基地县(市),被山东省政府定为果品生产、蚕茧生产、淡水鱼养殖基地县(市),先后开发推广农业科技200余项,其中120多项获部、省和地级奖励。先后荣获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渔业百强县(市)、全国畜牧百强县(市)和山东省农业科技推广、农田基本建设、水土保持先进单位等称号。200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475亿元,比上年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4719元,比上年增加339元,增长7.7%;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2亿元,比上年增长2.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0.9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全年化肥使用量(实物)127639吨,柴油使用量37608吨,农用塑料膜使用量398吨,其中地膜使用量92吨;地膜覆盖面积3582公顷,农药使用量3364吨,农村用电量2.23亿千瓦时,占全市用电量的29.3%。种植业、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3.44万吨,同比增长7.4%;完成农业产值10亿元,占总产值的24.4%。造林绿化取得显著成就,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渔业生产结构有所调整,全市完成水产品产量43万吨,比上年增长2.4%;完成渔业产值21.7亿元,占总产值的53.1%。畜牧业发展良好,随着居民对畜牧产品需求的增加,个体饲养业发展不断加快,肉畜蛋奶等畜产品较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牧业产值完成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2%。自然环境
地质,文登市位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的东部,文、荣凸起的中心部位。由于长期隆起,缺失中元古──中生界侏罗纪地层。总的特点是:地质简单,岩浆岩分布广泛,构造不太发育。地层以下元古界胶东岩群第二岩组变质岩系为主,第四纪堆积物遍布全境,有冲积、洪积、残坡积和海积等类型。褶皱简单,北部汪疃地区为一倒转复背斜,属乳山至环翠区倒转复背斜中段,轴向45°左右,轴面倾向南东。由于昆嵛山岩体的影响,向斜轴发生弯曲,中部向北西凸出。南部高村、侯家一带为单斜构造。由于伟德山、紫金山等岩体侵入,不仅与北部的地层断开,而且产状也不协调,形成一向南倾斜并凸出的宽缓单斜构造。境内断裂不多,较大的有4条:母猪河断裂,南北向展布,长40公里,宽50~100米;小洛至花岛断裂,长10公里,宽10~20米;泽库断裂,与小洛至花岛断裂平行,长4.5公里,宽数米;西字城至章子山断裂,延入荣成市境,全长14公里,宽数米。历史上破坏性地震的震中都不在文登境。地形:境内地形复杂,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平原沿河谷两岸及滨海地区呈带状展布。山地占总面积的19%,丘陵占58.4%,平原占22.6%。西部昆嵛山脉是胶东屋脊,为西部南北向分水岭,主峰泰礴顶高923米;东部有凤台顶、老驴山、邹山、老青山等丘陵,为东界分水岭。全境两侧高,中间低,北部高,南部低,像一簸箕,口向南,伸向黄海。
气候:文登市地处北温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1.5℃,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极端最高气温36.4℃,极端最低气温-25.5℃。多年平均降水量762.2毫米,降水分布不均,夏季较为集中,6~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70%;春秋季降水偏少,常发生干旱。年均日照时数2390.2小时,无霜期194天。冬季漫长,盛行从大陆北部吹来的干冷冬季风,气温偏低,为半岛地区低温点;夏季最短,盛行从海洋吹来的暖湿夏季风;春秋两季属冬夏季风转换期。
水文:文登市境内有西、北、东三条分水岭,成为单独的水系。第一大河为母猪河,全长65公里,流域面积127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深297.4毫米。青龙河,全长31公里,流域面积235.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深273毫米。昌阳河,全长23.5公里,流域面积119.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深284毫米。黄垒河,有17公里为文登与乳山的界河,多年平均径流深283毫米。已开发利用的温泉4处:城区的七里汤、城南13公里的汤村汤、城东南16公里的呼雷汤、城西南22公里的大英汤,水温39~77℃。大型水库米山水库,总库容2.8亿立方米,最大坝高21.1米,是威海市最大的淡水水源。全市有浅海面积3万公顷,淡水水面3067公顷。
土壤:根据全市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全市土壤有6个土类,10个亚类,14个土属,97个土种,179个变种。棕壤是在一定的生物气候条件下,由非钙质岩类,发育形成的一种地带性土壤,以棕色或棕褐色为主,淋溶淀积作用明显,心土层较粘重,无石灰反应,土壤呈微酸——酸性反应,PH值6左右,是全市主要土壤类型,分布于全市各地。可利用面积13.15万公顷,占可利用总面积的83.59%。棕壤按其剖面发育性态和潜水状况,可分为棕壤性土(俗称石碴土、岭砂土等)、棕壤亚类(俗称黄土、黄堰土)、白浆化棕壤(俗称白浆土、包浆土)和潮棕壤(俗称潮黄土、黑黄土、黑土)四个亚类。其分布与地形地貌关系密切,山丘中上部为棕壤性土,土体厚度一般小于60厘米,土壤疏松,结构较差;中下部为棕壤亚类,土体厚度在1米以上,心土层(即淀积层)较粘重,持水力强,生产能力中等;白浆化棕壤主要分布在缓坡地带,泽库北部和泽头上泊子等地较多,表土下有一含大量铁锰结构的白色土层,底部粘重紧实,极难透水,汛期易泡浆,滞水解涝,理化性能差;潮棕壤分布在地势较平坦的泊区,潜水位2~3米,土层深厚,水分状况较好,生产性能在棕壤土类中居首位。潮土是发育在河流冲积及海相沉积物上,是受潜水作用形成的一类土壤。分布在沿河两岸及近海地带,土层深厚,质地层次明显,地下水位1~2米,土壤反应近中性。全市可利用面积2.19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3.9%。按潜水水质等状况可分为潮土(俗称河淤土、淤土)和盐化潮土(俗称盐化土)2个亚类。潮土亚类分布在河流两岸和近沿海处,除部分质地适中外,大部分属砂性土,易耕作,通透性强,漏水漏肥严重。盐化潮土亚类,主要分布在小观、泽头、宋村、侯家、泽库等沿海地带,表层为砂壤或壤质土,潜水位1米左右,地表有不同程度的返盐现象,影响作物的出苗和生长发育。水稻土是盐化潮土经人为淹水耕作形成的,主要分布在昌阳农场和侯家西廒西部、南部。土层深厚,有返盐现象,呈中性至碱性反应,PH值7.5左右,可利用面积980公顷,占可利用总面积的0.62%。盐土由海相沉积而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土壤层全盐含量1.19~4.67%,土壤含盐量大,农作物难以生长,多生长芦苇、碱蓬、海角菜、盐蒿等耐盐植物,有的则为光板地或人工盐田。全市总面积4233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1673公顷,占可利用总面积的1.07%。风砂土是河流冲积和风积共同作用形成的。主要分布在母猪河东岸,呈沙丘状,通体松砂,现多营造林木,春季仍有不同程度的风蚀现象,为半固定风砂土,可利用面积420公顷,占可利用总面积的0.27%。山地草甸型土分布在昆嵛山海拔700米左右的山体上,可利用面积866.7公顷,占可利用总面积的0.55%。因海拔高、气温低、湿度大、风力强,乔木树种稀少,草本植物生长茂盛,土壤积累较厚的腐殖质、有机质含量达6%以上。
海域,文登市位于山东半岛东部,北纬36°52′~37°23′、东经121°43′~122°19′之间。西接牟平区和乳山市,北接环翠区,东接荣成市,南临黄海,总面积1645平方公里。海岸线东起靳家店村南的蔡官屯河口(37°02′00″N,122°12′00″E),曲折西去,止于黄垒河口(36°54′48″N,121°51′20″E)与乳山市相接,全长155.88公里。15米等深线以内浅海海域面积292.7平方公里,滩涂1.26万公顷。沿海有埠口湾、靖海湾、五垒岛湾3处海湾。近海中有二岛(面积0.03平方公里)、牛心岛(面积0.01平方公里)、里岛(面积0.006平方公里)3个小岛屿。有明礁1处、暗礁5处、低潮露出礁4处,最大者面积不足0.01平方公里。
文登学
文登历史悠久,自古就有“文登学”的美誉。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曾在此召集文人墨客登山吟诗作赋、歌功颂德,留下“文人登山”的传说,“文登”也因此得名。汉代大儒郑玄曾在文登城西15里的长学山阳开院讲课,邑人读书求学由此蔚然成风。最能彰显文登学儒学特点的地方是学宫,最初于北宋庆历年间建,在城南。金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年),迁建学宫于县治东,规模宏大,冠于诸县,其主体建筑是大成殿(孔庙),周围建有儒学署、训导署、明伦堂、庠科、名宦祠、乡贤祠等。此外,文山脚下有文山书院,是当时城中的最高学府;明清两代还先后有万卷楼、听雨楼两座藏书阁,相当于今天的图书馆。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王重阳自陕西东来,据“海上仙山之祖”昆嵛山创建了道教全真派。此间,王重阳收马丹阳、丘处机、谭处端、王处一、刘处玄、郝大通、孙不二七人为徒,世称“北七真人”或“海上七真人”。明朝文登籍尚书丛兰曾在此辟出学堂,教授族中子弟读书,并取“书中自有万石(音担)粟”之意题写山名“万石山”勒于石上。科举取士起,文登就榜上有名,明清两朝最为可观,有进士61名,是全国每县平均数的两倍,并且走出了一代名人徐士林。其中清朝顺治乙未年科场上,文登有7人同时高中进士,并出现于鹏翰、于涟父子同榜,刘欣、刘辉兄弟连镳的盛况,传为美谈,“文登学”名震朝野。历史沿革
文登,唐虞为嵎夷地。夏、商为青州地,春秋先后为齐国莱地、牟子国地,战国为齐地。秦罢诸侯,置郡县,文登为齐郡腄县地。西汉,文登属青州东莱郡东牟、不夜、昌阳三县。东汉省不夜入昌阳,文登为昌阳县地。三国时,属魏国青州长广郡昌阳县地。晋及刘宋时,分属青州长广郡、东莱国牟平二县。后魏,分属光州东牟郡观阳、牟平二县。北齐天统四年(568),析牟平、观阳地置文登县,因文登山而得名,属光州长广郡。周因之。隋时,属青州东莱郡。唐时,属河南道。武德元年(618),境内置登州,文登县为其属;贞观元年(627),废登州,属莱州;如意元年(692),于牟平置登州,神龙三年(707),移登州治于蓬莱,文登均为其属。五代因之。宋,文登属京东东路登州。金,属山东东路宁海州。元初,属益都路宁海州;至元九年(1272),直隶都省山东宁海州。明,属山东省登州府宁海州。清,属山东省登莱青道登州府。中华民国三年(1914)5月,属山东省胶东道,1925年改属东海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1934年1月,属山东省鲁东区。1936年1月,属山东省第七行政区。1940年6月,中共领导的文登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胶东区东海专区。1941年12月,文登析为文登(东)、文西两县。1945年春,文西县改为昆嵛县。1950年6月1日,胶东行政区撤销,东海专区改为文登专区,文、昆二县为其属。1956年3月,文、昆两县合并仍称文登县,属莱阳专区。1958年11月,文登改属烟台专区。1967年2月,改属烟台地区。1983年8月,改属烟台市。1987年6月,改属威海市。1988年10月24日,国务院批准文登县改为省辖县级市,仍由威海市代管。元代至民国十二年以前,为都里制。清雍正十二年(1734)析置荣成县前,文登县辖7都69里;析置荣成县之后,辖6都50里1318村。光绪二十四年(1898),英国强租威海卫345村,文登县仅辖5都973村。1924年改都为区。1930年,设5区28镇123乡1047村。1936年,全县分5区27镇17乡。1940年6月,抗日民主政府析第四区东部置第六区,全县6区41乡,同年12月取消乡级建置。1941年2月,全县8区61乡,同年12月,再次取消乡建置,文登县领1镇12区321个行政村;文西县领13区253个行政村。1952年初,文登县领15区158乡镇;昆嵛县领15区137乡镇。1956年12月,合并后的文登县设10区64乡镇。1958年9月,全县成立21处人民公社。1959年7月,取消乡建置。几经变动,1966年4月后,全县辖23处人民公社941个生产大队4380个生产队。1982年,文城人民公社改为城关镇。1984年3月,原23处公社改建为9镇14乡,共952个村。1988年10月24日,撤销文登县,以其行政区域设立文登市。1989年12月18日,撤销草庙子乡,设立草庙子镇;撤销侯家乡,设立侯家镇;撤销小观乡,设立小观镇;撤销界石乡,设立界石镇;撤销晒字乡,设立晒字镇;撤销苘山乡,设立苘山镇;撤销铺集乡,设立铺集镇;撤销米山乡,设立米山镇。全市17镇6乡952村。1992年5月23日,撤销泽库乡、张家产乡、天福山乡、口子乡,分别设立泽库镇、张家产镇、天福山镇、口子镇。8月成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年10月19日,撤销文登营乡,设立文登营镇;撤销黄岚乡,以原黄岚乡的行政区域设立北郊镇,镇人民政府驻西床村。全市共23镇1区952村。1994年6月23日,将初村,草庙子镇2镇整建制划归威海市环翠区,文登辖21镇1区872村。8月16日,设立双龙街道办事处,将文城镇的梁家沟、九里水头、毕家疃、林家岭4个村和文登营镇的崖东头、峰北、杜家泊、营西、林家泊、杨家产、于家产、赵家产、崖子头9个村划归双龙街道办事处管辖,街道办事处机关驻龙山路。9月,经济技术开发区属13村改为居民委员会,全市辖21镇1区859个村民委员会和13个居民委员会。1998年8月13日文政发49号文件决定在市建成区撤销香水庵等31个村委会,以原村为基础改为31个居委会,仍以文城镇政府管理为主,业务受城市居民管理委员会指导。全市辖21镇1区(经济技术开发区)828个村委会和44个居民委员会。2000年,文登市辖1个街道、21个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675061人,其中:双龙街道16890人、文城镇162689人、文登营镇16513人、天福山镇14892人、大水泊镇24161人、口子镇15964人、张家产镇20250人、高村镇32112人、埠口镇17303人、泽库镇27035人、侯家镇26786人、宋村镇43695人、泽头镇39453人、小观镇37700人、铺集镇22747人、葛家镇33924人、晒字镇9917人、米山镇26009人、界石镇23273人、汪疃镇28896人、北郊镇17061人、蔄山镇17791人。2001年5月,撤销文城镇和双龙街道办事处,所属区域分设为天福路、环山路、龙山路3个街道办事处;撤销口子镇,所属区域并入大水泊镇;撤销天福山镇,所属区域并入文登营镇;撤销北郊镇,所属区域并入苘山镇;撤销晒字镇,所属区域并入界石镇;撤销铺集镇,所属区域并入葛家镇;撤销埠口镇,所属区域并入张家产镇。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属双龙街道办事处更名为经济技术开发区街道办事处。原44个居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并增加凤凰台、横山、大观园、五龙、西濠、双桥、北山、德贤、香山、学府、峰山、棋山、桃园、温泉、文星、爬山、秀山、豹山、南山等19个社区居委会。文登市辖1区14镇3个街道办事处,828个村委会、63个社区居委会。2002年7月,设立双龙社区居委会。2003年2月,撤销经济开发区街道办事处,双龙等14个社区居委会隶属经济开发区管辖;4月,撤销凤凰台社区居委会,设立西凤凰台社区居委会,隶属龙山路街道办事处管辖;设立东凤凰台社区居委会,漩夼村改为漩夼社区居委会,隶属经济开发区管辖。7月9日,将苘山镇的北徒埠村和王埠庄村划归龙山路街道办事处管辖。至此,文登市辖1区14镇3个街道办事处,827个村委会、65个社区居委会。2004年12月31日,文登市辖3个街道(龙山路、环山路、天福路)、14个镇(文登营、大水泊、张家产、高村、泽库、侯家、宋村、泽头、小观、葛家、米山、界石、汪疃、蔄山、埠口港管委会),共有72个社区居委会、827个村委会。截止2008年8月,文登市辖3个街道(龙山路、环山路、天福路)、14个镇(文登营、大水泊、张家产、高村、泽库、侯家、宋村、泽头、小观、葛家、米山、界石、汪疃、蔄山、埠口港管委会),共有88个居委会、810个行政村,65万人口。文士登山
在祖国版图上,胶东半岛如入海蛟龙,文登似镶嵌在“龙头”上的璀璨明珠。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至此,召文人学士登城东山吟诗作赋,歌功颂德。公元568年设县,取“文人登山”之意命名“文登”,至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史记·秦始皇本记》载“二十八年,东行郡县,上邹峄山,并渤海以东,过黄陲,穷成山。登芝罘,立石颂秦德而去”。“三十七年,始皇出游,自琅琊北至荣成山”。始皇两幸成山,文山是必经之路。文山之上,修竹茂林,景色秀丽,庙宇殿堂,龙脊栉比。南门有召文台,气势恢宏。“台之东南隅,有文星石,高三尺,广尺五寸。石之前,刻魁星像,奇古有神”。万历四十二年,知县禁令谓:“文山乃文邑祖龙民命文运悠关,如有在此取土者,罚土千担,树千株。”足见此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文登人心目中的地位。交通通讯
一、交通:(一)公路建设,1.概况:文登境内公路建设始于1924年,至1936年,有9条县道通车。建国后,干线公路建设纳入国家计划,县级公路建设贯彻“民办公助”方针,进展迅速。1970年,县乡公路通达各乡镇驻地,1975年实现村村通公路。尽管如此,仍然存在干线公路少、通车里程短、公路等级差等问题,铁路、航空运输业更无从谈起。经济要振兴,交通必先行。为尽快改变交通落后状况,撤县设市后,尤其是“八五”末以来,文登市委、市政府把加快交通建设作为国民经济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基础条件来抓。十年来,坚持高起点、高投入、高速度、高质量的发展要求,累计投资10多亿元,展开了气势恢宏、规模空前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沟通各镇、村,连结相邻城市,并向周边辐射的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相继实施了以建设“三纵三横”高等级公路为主要内容的“奋战三年,改变全市公路状况”规划,和以改造硬化连村路为主要内容的“奋战三年,改变全市农村交通状况”规划,先后改造建设了青威汽车专用线、初张路、309国道文登段、上泽线、俚李线、文朱线、道呼线、寺五线等国道和县乡路,新建改建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4条共223公里。309国道文登段的竣工通车,结束了文登没有一级公路的历史;“三纵三横”高等级公路网络的形成,实现了镇与镇之间二级路相连的目标。到2003年底,全市县乡以上公路养护里程达607.6公里(其中国道56.5公里,省道281.3公里,县道211.8公里,乡道58公里),干线公路铺装率达100%,公路密度达到44.3公里/百平方公里。
2、主要道路:309国道又名荣兰线,东起荣成市,西至兰州市,文登境内全长58.1公里,途经大水泊、文登营、天福、环山、龙山、米山、葛家等镇(办事处),是境内最长的干线公路。1992年对文城以东24.1公里按二级公路标准进行拓宽改造。1994年10月对文城以西26.7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进行拓宽改造,1995年11月竣工通车。1999年对城区过境段8.6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进行改线扩建,2000年9月竣工。青威汽车专用路北起威海市,南至青岛市,为全封闭二级汽车专用线,文登境内长54.16公里,途经苘山、文登营、文城、宋村、泽头、小观6个镇。1988年3月开工,1991年11月竣工通车。初张公路北起威海市环翠区初村镇,南至文登市张家埠港,全长53.8公里,文登境内长46.6公里,途经汪疃、苘山(注;汪疃、苘山现归威海市)、文城、张家产等镇。1995年10月动工改造,1997年10月全线竣工通车。威石公路北起威海市汪疃镇郝家庄,途经环翠区江家寨立交桥、文登市文登营和大水泊镇,南至荣成市上庄镇,全长63.7公里,文登境内27.5公里,是威海市“三纵一横一环”公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施工。1998年1月开工,2000年9月全线竣工通车。上泽公路北起烟台市牟平区上庄,南至文登市泽头镇,文登境内全长31.6公里,按二级公路标准改造扩建,1997年10月动工,1999年7月竣工。
(二)旅客运输
1、线路客运:文登市线路客运始于1928年,后因战争等影响几度中断。1948年10月,华东运输公司胶东分公司东海转运公司开通石岛至潍坊和文城至徐家店客运线。至此,文登境内线路客运方步入正轨。至1949年底,年客运量达到1.6万人次。1970年,文登汽车站日发客运班次增至14个,年客运量增到29.31万人次。文登的社会客运起步于1984年,当年,山东省第一家个体客运站----文登振兴客运站成立,开辟了文登至济南、文登至临沂、文登至东营3条长途客运线路。1990年3月,由文城镇生产村出资成立文登市社会客运服务站,同时兼并振兴客运站,社会车辆全部进站经营。1992年,文登市第一家集体性质的专业客运企业-----文登市汔车客运出租公司成立。1996年11月,文登市交通局在加力商贸城内成立了公用型社会客运站,国有、集体、个体车辆均可进站经营,平等竞争,从而结束了社会客运“马路车站”的历史。1997年4月,全市个体和社会兼营客运车辆全部挂靠文登市汽车客运出租公司代理经营。同年9月,跨区、跨省运输的客运车辆全部进文登汽车站经营,文登市交通局在站内设立了“客运管理办公室”,负责南、北两站客运车辆的现场管理。到2003年底,全市线路客运车辆达到324辆,拥有长、短途客运线路185条,遍布全国7个省、直辖市。年客运量337万人次。全市实现村村通客车。
2、出租客运:文登市出租客运始于70年代末,当时的出租车以简易机动三轮车为主。1985年,轿车进入出租客运市场。到1990年,全市共有出租轿车3辆,“面的”9辆,出租三轮车31辆,年客运量4万人次。1994年取缔三轮车,1997年3月开始,新上客运出租车辆全为轿车,“面的”自行淘汰。到2003年底,共拥有出租轿车271辆,出租车已成市民代步工具。
3、公交客运:文登市公交客运起步于1994年,到2003年底,城市公交车已发展到80辆,公交线路8条,站点173个,覆盖整个市区。
(三)港口建设与海上运输
1、张家埠港务有限公司:文登市张家埠港位于黄海靖海湾内,地处文登市张家产镇南端,占地面积6.8万平方米,是天然避风良港。2003年1月,文登市张家埠港务局改为股份制,更名为张家埠港务有限公司。主营进出港口货物装卸、搬运、储运、船舶代理及客运代理、制冰、五金、日用百货销售、冷冻冷藏保存水产品、禽肉类加工销售等。有千吨泊位3个,码头岸线总长220米。2千吨级船舶可乘潮进出港,有仓库1500平方米,装卸机械20多台,千吨冷藏库1座,制冰厂1座,年吞吐量6.7万吨。
2、海洋运输:专业运输2003年底,海运公司共有职工213人,船舶7艘,总运力8700吨。全年共完成运量35万吨,周转量4.9亿吨公里,总收入2855万元。社会运输文登市海上社会运输企业主要集中在泽库镇,拥有船舶33艘,总吨位10万吨,开辟直达韩国、日本、新加坡、东南亚等10余条国际航线。2003年创汇4000多万美元。
(四)铁路运输:1991年8月,成立文登市桃威铁路修建指挥部,负责境内段工程,1993年12月竣工。1994年10月18日16时,首列装载圆木的火车到达文登西郊火车站。1994年首次开通青岛至威海假日旅游列车。1998年,开通至济南、青岛、淄博、滩坊4条客运线路。文登火车站为客货业务二等站,拥有占地1000平方米、容量600吨的封闭仓库一座,6000平方米的货物高站台一座,600米长的低货位货物线2条,辖管长江集团、文城2条专用线。铁路货运文登火车站办理直通全国各地的整车货物运输及危险货物中的农药、化肥运输业务,办理全国各地10吨、20英尺集装箱的到发业务。2003年,共完成货运量33.25万吨,连续实现1938天无责任事故。铁路客运客运业务办理威海---北京、威海---济南、威海---汉口的旅客运输任务,同时办理全国各地行李、包裹运输到发业务。2003年完成客运量6.33万人次,运输行包2.13万件。
(五)民用航空:境内威海机场(位于大水泊镇)于1988年2月由原大水泊军用机场改为民用航空机场。有一条长2000米、宽60米的水泥跑道和相应的滑行道、联络道、备降道,并有双向导航、归航助航、通讯雷达、航行调度、气象保障等设施,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供电、供水、排水和进场道路等辅助设施。候机室728平方米,装有安检设备。2003年共保障各类飞行2650架次,其中运输飞行938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5.2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75.2吨。获民航总局“蓝天振兴”计划评比优胜奖。
二、通讯:文登邮政始于清末,电信起于民初。百余年间,几度变迁、分合,现已形成邮政、移动、联通三分天下之势。
(一)邮政: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文登设邮政总铺,主营信函、包裹传递业务。其时,仅设3条步行邮路,5~7名投递员。民国元年(1912年),改文登邮政总铺为中华邮政文登局。1930年,始办汇兑业务,报刊征订则由报馆征订、邮局送递,同年委办汽车邮路。1942年战时邮局成立,主要为中共地方党政机关传递信件、报刊和其他宣传品,1946年起对社会开展服务。1955年干线邮路实行委办汽车邮路,1965年干线邮路改为自办汽车邮路至今。1981年和1984年,先后取消自行车、摩托车邮路。1998年,市局到镇均为自办汽车邮路,长274公里;农村投递邮路66条、长2376公里,全市村村通邮。历史上,文登邮政、电信一体经营。1969年12月,邮、电分立,析文登县邮电局为文登县邮政局和文登县邮电局。1973年复并,仍称文登县邮电局。1988年撤县设市,改称文登市邮电局。1998年9月11日,邮、电再次分立,文登市邮政局独立运营。现设5个职能部室,下辖20处农村支局、5处城市支局、13个生产经营单位,干部职工121人。自办邮路2条,长284公里,投递段道55条,总里程2211.8公里。服务范围遍及城乡,目前开办的主要业务有:邮政储蓄、特快专递、报刊发行、集邮、邮资、信封、商业信函、邮资明信片、包裹、电子汇兑、中邮专递广告、户外广告、鲜花礼仪、快递包裹、邮政寻呼,以及代理保险、代发工资、代发养老金、代收各类电信资费、代办电信业务等。2003年11月28日,全市26个邮政储蓄网点顺利注册,成功登录省邮政储蓄处理中心系统,所有储蓄网点并入省邮政储蓄中心和电子汇兑工程大网。邮政储蓄、电子汇兑实现了与全国联网,并增加了在所有公用POS机上刷卡消费功能。2003年,函件业务完成135.75万件,完成包件业务6.51万件,报纸累计期发份数完成748.94万份,杂志累计期发份数完成30.4万份,全年累计开发汇票10.98万张,销售集邮邮票10.52万枚,邮政业务总量完成3402.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