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观镇地图
小观镇相关地区地图:
著名特产
“天下第一鲜”小观贝。小观镇12公里海岸线盛产花蛤、杂色蛤、西施舌、毛蚶等40多种贝类,人们统称为“小观贝”。民间有“品尝小观贝,不思外海蛤”之说。其中,小汪子海域捕捞的“文蛤”素以个大小观贝养殖肥鲜、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久负盛名。相传秦始皇东游文登,在品尝文蛤后拍案叫绝,赞为“天下第一鲜”。唐代,文蛤被定为朝廷贡品。目前全镇日产鲜贝40多吨,是威海市重要的海产品供应基地。“当地一绝”北黄韭菜。北黄韭菜以茎粗、叶宽、口味鲜、营养丰富、无公害而闻名遐迩。当地菜农选用抗病虫、抗寒、耐热、分株力强,外观和内在品质优秀的品种,施用农家肥,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施用量进行栽培,使韭菜外观与口感堪称当地一绝,全村种植面积达500多亩。2007年,北黄韭菜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北黄”牌商标。经济建设
经济概况:小观镇耕地3912公顷,海岸线长25.58公里。2003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2.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6亿元,农业总产值6.7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2.3亿元,财政收入11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71元,比上年增加272元。境内交通发达,青威汽车专用线横穿全境,环海公路顺海环绕,有金滩旅游度假区和天然优质海水浴场。水产资源丰富,各种鱼虾贝类达400多种,特产有牛舌(鳎目鱼)、虾蛄、桃花虾、虎头蟹、西施舌等。其中尤以“小观贝”久负盛名。水产养殖成为支柱产业,养殖总面积1372公顷,其中梭子蟹养殖面积800公顷,是全省最大的梭子蟹养殖基地。工厂化养殖形成产业,建养殖大棚12万平方米,存养大鲮鲆、河豚鱼、牙鲆等名贵鱼种120万尾。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光威渔具、三角轮胎、长虹冲压件公司和群大家纺等14个厂家来园区投资办厂。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府前商贸小区商贸楼交付使用,光威生活区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住宅楼全部落成。全镇机织、机绣、电脑刺绣厂20多个,放货点30多个,从业人员6000多人,总收入达2000多万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全镇新上日本梨和各类优质水果253.3公顷,蔬菜大棚200公顷。有中学1所,小学5所,在校生4119人。计划生育率98.3%,人口自然增长率-5.67%。2003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村民自治模范镇称号。“三业”调整:镇党委、政府围绕农民增收的主题,重点抓好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三业”结构调整。种植业调整抓住山东省绿色食品综合开发基地镇的有利条件,引导群众按照产地环境质量、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产品质量“三达标”的要求发展标准化农业生产,形成优质果品、绿色蔬菜和苗木生产三大优势产业。全镇新上日本梨、苹果、大枣等优质水果253.3公顷,套袋苹果3000万个,蔬菜大棚200公顷,育苗面积27.9公顷。畜牧业调整抓住朗利乳品公司落户小观镇这一有利条件,重点发展奶畜养殖,作为畜牧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镇党委、政府首先召开由朗利乳品公司、兽医站、信用社等单位参加的专题会议,就乳品公司的诚信承诺和及时发放奶款、兽医站提供优质服务、信用社发放贷款等事宜,进行全方位的协调与沟通。其次,召开全镇畜牧生产经验交流会,邀请“养牛状元”“养羊能手”交流养殖经验和体会,开阔养殖户的视野,调动发展奶业生产的积极性。全镇奶牛存栏量达到2000头,奶山羊3600只,年产鲜奶380万公斤。水产业调整把因地制宜发展名优高效水产品养殖作为增收和调整的突破口。镇党委、政府结合虾池租赁承包,确定在重点推广名优高效品种养殖的前提下,根据滩涂的地理位置、地质结构、水质状况和各类鱼虾生长特点、生活习性及生态需要,本着“宜虾则虾、宜参则参,合理布局,科学调整”的原则,调整养殖品种,改变传统的对虾养殖模式,大力发展海参、大鲮鲆、河豚鱼等适宜品种养殖,其中养殖梭子蟹面积800公顷、海参面积226.6公顷、河豚鱼面积153.3公顷,虾、蟹、鱼、参、贝养殖品种结构达到3:3:1:2:1的比例,全镇渔业总收入4.3亿元,比上年增长8%。
工业生产: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镇村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开拓国内外市场,工业生产呈现良好势头。安全玻璃厂投资2000万元。扩建厂房和技术改造,新上一条轿车玻璃生产线,为上海通用公司赛欧汽车配套生产高级汽车安全玻璃,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元。加大镇属企业改革步伐,将原镇养殖场、海水养殖场、养虾三场、五金建材厂、渔业公司、育苗场等12家企业成功地进行资产重组,各企业实现高速、高效、正常运转。盘活闲置资产,镇冷藏厂被私营业主买断后,投入200万元整修厂房,维修设备,从事水产品加工,当年投入生产。朗利乳品有限公司购买镇饲料加工厂厂房,年生产加工鲜奶700吨,成为带动全镇奶畜业发展的龙头。2003年,有镇属工业企业13家、村办工业企业2家、私营工业企业22家,镇村工业实现产值16亿元,销售收入19亿元,利税1.46亿元。镇村工业用电量达到340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6%。
海洋渔业:小观镇小观镇拥有24公里长的海岸线,2万亩虾池、1.7万亩滩涂,鱼、虾、蟹、贝及海珍品50多种,年产海产品3万多吨,并且形成了海参、牙鲆、大菱鲆等高档水产品养殖区。拥有大型养殖企业6家,个体养殖户300多户,小观镇有着发展海水养殖业优厚的条件,渔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2004年全镇水产品产量82200万吨,总产值42162万元,渔业总收入4.56亿元。小观镇渔业形成以对虾、贝类养殖为基础,工厂化高效养殖为龙头,海水捕捞为带动,水产品保鲜加工、高值鱼类为主的格局。工厂化养殖大菱鲆稳定在10万平方米左右,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达到1.5万平方米;签订海参经营合同60余份,合同经营面积3000余亩,共投入参池改造资金1000余万元;河豚鱼养殖面积达到1000亩;贝类丰产期日产量达50吨;海蛰养殖达到1000亩。拥有海参育苗企业3家,年可育苗5000万头,为海产养殖提供了可靠的种苗供应保障。
高效农业:蛋鸡小观镇位于文登市西南部,镇政府驻小观村,辖47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人。镇域面积1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017.2公顷。该镇北部为丘陵,中部为平原,南部靠海,海岸线全长21.58公里,属典型的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800左右,已形成粮、菜、果、畜牧、桑蚕、水产6大农业生产基地。2002年,被山东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确定为绿色食品综合开发基地镇,绿色食品种植面积700多公顷。2004年全镇粮油总产量3974吨,果品5320吨,水产品73601吨,蚕茧184吨。养殖业种类繁多,规模较大,2004年奶牛存栏量1600头,奶山羊3600只,荣获威海市“畜牧生产先进镇”称号,并获得奶业专项奖励基金,貂、貉存栏量达到10万只,蛋鸡、肉食鸡存栏量70万只。为加快高效农业的发展,小观镇党委、政府近年来,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和中低产田的改造工程。2004建立了3个二级种子和47个三级种子繁育基地,对培育的良种实行专库“五统一”(统一引进、繁育、收购、储藏、供种)管理,2005年统一供种达75%以上,将会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截止到2005年8月份,共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400公顷,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水平,增加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