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溪镇地图
温溪镇相关地区地图:
学校环境
温溪第一中学创办于1958年8月,原址坐落在温溪镇温中街44号,始称青田县第三中学。后来校名依次更替为青田县农业技术学校、温溪区五·七中学、温溪区中学,1992年9月改为温溪镇第一中学。学校经过50年的岁月沧桑和几度扩建,现在发展到30个教学班,1500多名在校生和100多位教职员工。2005年9月,根据青田县教育的整体布局,学校整体搬迁至处州街西山脚下,此处风景秀丽,环境清幽,素有温溪绿谷之称,是理想的教学和科研基地,为今后学校更快更好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学校拥有崭新的教学大楼和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是县直属初级中学,县文明单位和教学先进单位,是市级示范性学校和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学校有一支任劳任怨、为人师表、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学历达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占五分之四,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占半数以上。建校50年来,学校轮换了18任校长和450多位教职员工,孕育了255个教学班(其中52个高中班)、15000多学子,是温溪人才培养的摇篮,是温溪经济腾飞的智力源头。温溪一中地灵人杰、才俊辈出:历届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级各项竞赛成绩在县市久享盛名;继续深造的校友获取博士后、博士、硕士数以百计;历届校友在政坛、商界等各行业中均有较大成就。学校凭借瓯潮灵气,传承50年积淀的文化底蕴,感召于“崇德、勤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坚持“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良好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德育为首,教学为主,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坚持走“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之路。一中人力争在五年内打造省级示范性学校,与有识之士一道谱写温溪教育新篇章。移民工作篇
温溪镇城中花园移民安置点:滩坑水电站从规划到实施历经四十多年,电站的上马建设倾注全县人民的心血。装机容量60万千瓦,静态投资48.3亿元的滩坑水电站,不仅仅具有发电、灌溉、导洪、航运、旅游等等功能,更有利改善青田的经济结构,实现青田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在这样一个大项目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显得尤为关键。滩坑水电站的建设,关键在移民,难点在移民,而温溪就共需安置自谋职业移民3800人左右,对于这样一个数字,温溪镇党委政府的压力可想而知,但面对这一压力,温溪镇党委政府并没有退缩,而是变压力为动力,视挑战为机遇,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真抓实干,稳步推进温溪镇的移民建房工作。成立移民工作领导小组:为了做好这一工作,促进温溪的全面发展,温溪镇成立了移民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凌侃任组长、镇委副书记季六一、镇人大副主席邹培道任副组长,统一领导全镇移民工作。为了更好地做好工作,该镇舆论先行,利用多种宣传载体,大张旗鼓宣传,大造移民声势,让“服务滩坑有责、接纳移民光荣、建设温溪有利”的新观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同时,温溪镇大力加强服务力度,如在移民建房中,努力做到贴心服务,由移民自选施工队伍,为移民备足建房用水,设立专门的意见本等等,切实为移民朋友解决实际困难,保证移民房按时保质完工。艰辛的付出,得到的是上级的肯定和移民的赞赏。但该镇工作人员并不满足于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该镇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办公无休日制度,保证双休日至少有4名以上移民工作人员在岗,为移民提供各种服务;首问责任制度,保证移民反映的问题有专人负责,专人处理;移民建房激励机制,按完成时间先后给予不同的奖励,保证按时按质完工;移民建房管理服务领导责任制,实行责任包干制度,防止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各项制度的实施,有效减少了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加快了施工进度,树立了镇领导干部形象,拉近了干部和移民朋友之间的距离。移民工作虽然难且无经验可寻,但该镇干部用自己独到的工作方式和艰辛的付出,使移民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2003年6月开始征地,11月份开始做基础,2004年2月份正式启动建房,经全镇干部的共同努力,山根移民点共安排地基28幢324.5间,江岱小区共兴建移民房2幢120套,都已全部按时完成移民建房任务,1074名移民顺利入住,坝址及施工影响区移民温溪部分的安置工作圆满完成。
文明建设篇
介绍:温溪,素有人们居住的乐园之称,在外人羡慕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的同时,温溪人民自己也在这块乐土上尽情燃放着自己的激情,用激情点燃了温溪精神文明建设之花!木兰协会:在温溪,说起木兰协会,人们都会数出个一二来,什么木兰扇、木兰剑,说话间,大多数老年朋友还能舞上一段。老人们告诉我们,这虽说是一个小小的协会,但让他们得到的远不止几句简单的话所能概括。它至少有以下几大好处:一能强健身体;二能陶冶情操;三能奉献社会;四能让人越活越年轻;五能排遣各种压力……老人们扳着指头慢慢数着,那种满足与自豪,从言语中、从举手投足间、从眉宇神情间流露出来,不知不觉地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群众。我想,或许这就是各地百姓都喜欢温溪木兰协会到家门口表演的原因了。
老年体育:除了木兰协会,温溪的老年体育也是颇具特色。起源较早的温溪镇农村体育事业,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近两年来,设施建设突飞猛进,镇村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大力发展体育设施。目前,全镇面上已有文体休闲广场1个,篮球场8个,村级文体活动中心6个,乒乓球室12个,棋牌室5个,台球室4个,综合性活动舞台2个。2003年,温溪镇党委政府提出创建“浙江省体育特色镇”的目标,根据这一目标,温溪将体育阵地建设作为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并十分注重体育活动的开展,体育协会年初就制订工作计划,排出一年的活动,镇一级每年都组织3至5次各类活动,如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木兰扇比赛、柔力球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赛事,村一级也广泛开展小型多样的竞赛活动,特别是文化村创建单位,每年举办活动都在3次左右。学校的体育活动也丰富多彩,该镇结合群众的晨练爱好,在棋盘滩等处修建了健身基地,极大地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活动需求。今年10月份,温溪将举行首届老年人运动会,届时,又将为这朵文明之花带来一次新的灌溉,灌溉之后的花朵也必将展示自己新的精彩。2003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9.73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7.7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7.61亿元,实现税收收入541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848元。2004年,温溪镇完成工业总产值37.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9家,实现产值29.9亿元,占总产值的80%,超亿元企业达到8家,年产值23.6亿元,占总产值的63%,工业企业税收达到9600万元“意尔康”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全县工业经济总成绩排名全市第二。
(一)工业:(一)工业民国时期,温溪镇的工业非常薄弱。当地群众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猪屎满街撒,住房破又烂,吃水瓯江担,种田保三餐,用钱全靠滩。”解放后较长一段时间,经济发展缓慢,至1978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仅106.5万元。温溪有县办水泥厂、陶瓷厂、造纸厂,镇办企业有71家,主要经营砂石料、画帘、花边、农机、猪、运输,现已基本改制。1984年温溪镇被定为丽水地区经济改革开放试验区以来,至1988年4年间,温溪乡镇企业和商业贸易迅速发展,经济状况有了改观。此后,温溪先后从上海、杭州、温州、宁波引进企业人才,产品也初步形成机械阀门、五金电器、建筑材料、工艺美术、食品加工、丝绸服装、塑料皮革、竹木加工、化工产品、塑料制品等10大类。其中青田皮鞋厂、青田面砖厂、青田陶瓷厂等企业,也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他们充分利用地域优势,生产有关产品,深受群众喜爱,在全国很多城市都颇有影响。历史上,温溪是丽水地区的重要物资集散地之一。1984年以来,先后投资兴建10多处专业市场,总面积达6600多平方米,有木材毛竹、粮食油料等多种专业市场,其中木材市场是最大是专业市场,4年平均成交量2-3万立方米。1993年11月丽水市第一个省级工业园区青田县经济开发区在温溪镇建立。随着经济园区的建立,党委政府也把一个个“绣球”抛向了周边地区,或许这块神奇的土地沉睡得太久,也许是这一个个“绣球”确实吸引人,绣球的抛出,迎回了一批又一批的企业:意尔康、格瑞斯、兽霸、大事利、宝兔、东南管桩、新丽、亚泰、新青山特钢等等等,这些企业中,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4家,国家免检产品企业5家,省级著名商标企业5家。其他诸如利益五金、特种设备等企业也是各自领域都具有响当当的名声。到目前为止,在该镇落户的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已达38家,今年1-8实现产值15.9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5.04%。温溪工业经济已经成为丽水经济的一朵奇葩。中国·意尔康鞋业集团有限公司:是由原青田意尔康鞋业集团责任有限公司整体改组,集团下设上海意尔康鞋业有限公司、青田登士康鞋业有限公司、青田鸿翔包装制品有限公司等六家子公司。公司现有员工3800人,其中专业设计师15名,技术人员300名。拥有固定资产1亿多元。引进国际先进生产流水线15条,年产男女皮鞋可达600万双。在全国建有35个省级总代理,2800多个专卖店及销售终端。导入CIS系统并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产品经中国皮革工业协会批准,“意尔康”系列皮鞋荣获“中国真皮标志”,“意尔康”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浙江省著名商标,意尔康皮鞋荣获国家免检产品。中国·格瑞斯鞋业有限公司:坐落于浙江省青田经济开发区,占地及建筑面积均2万余平方米,拥有资产8000余万元,员工1100余人。公司引进国际先进的生产流水线,专业生产各种中高档男、女军警皮靴年产量200余万双,产值2.1亿元,是一个集技研、开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中型区域名称自营出口企业。导入CIS系统并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产品经中国皮革工业协会批准,佩挂“中国真皮标志”,“格瑞斯”商标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格瑞斯皮鞋荣获国家免检产品。
(二)农业:(二)农业温溪土肥水美,宜粮宜牧宜林。有耕地亩,草地亩,林业用地亩。主要种植水稻,兼多种经营,产小麦、桑叶、水竹、茶叶、蜂蜜、柑桔、杨梅等,饲养鸡、猪、奶牛、田鱼。温溪处于瓯江与东海潮尾汇合口,所产毛蟹、香鱼、国师鱼、田鱼远近闻名。“西风起、蟹脚痒”,每年农历十月,瓯江蟹汛进入高潮;瓯江鱼鲜,首推香鱼,每年春分到七月溯水而上,至瓯江下游产卵,仔鱼随流入海,幼鱼在大海越冬,长到60毫米左右,复溯流而上,入瓯江淡水清溪生息,肉质鲜美、鱼脂丰富、为席上佳肴,历来有“淡水鱼之最”美誉;每年农历五月至九月,国师鱼成群出现于温溪到石门洞数十里的瓯江水域,日出而游,日落而歇,鱼群结成一尺多宽的长龙,逆水游弋,似水中白龙飞腾;田鱼是浙南地方鱼种,青田温溪、山口、方山一带农民饲养田鱼历史悠久。由于集镇建设和工业发展,土地的减少,农业从业人员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占国民经济比例低,基础薄弱、规模小。
(三)商业:(三)商业民国时期,镇上仅有新合兴、单昌记、程仁记、太喜欢几家简单的杂货店,市井萧条,人民生活贫困。解放后,温溪商业经济得到了发展,私营商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工业品批发零售、农村产品集散、旅馆、饮食、理发以及文化娱乐等服务业进一步繁荣。超市、酒吧、茶座等行业迅速发展,现有大型超市4家,酒吧、茶座3家,网吧数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