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街满族镇地图
乌拉街满族镇相关地区地图:
乡镇荣誉
乌拉街镇是国务院命名的“民族团结进步乡镇”、国家建设部命名的“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的单位”,国家科技部命名的“全国34家星火小城镇示范镇”、吉林省政府命名的“吉林省十强镇”、“吉林省乡镇工贸小区”、“省级民俗旅游区”以及“吉林市蔬菜基地”等。基础设施
乌拉街镇基础设施完备。镇内有农电所、变电所、邮电局各1个,移动通讯站4个,自来水站1个,2条主干路具有排污工程,拥有有线电视网络。全镇具有教育、文化、卫生、娱乐等配套完整的社会服务体系。有农业银行、信用社、社会保险等金融保险机构,可为各类企业提供全方面的服务。乌拉街镇交通便利,距长春—珲春高速公路出口20公里,距离吉林民航机场7公里。吉哈铁路、瑗大公路(一级公里)从南到北纵贯全境,同时乌拉街镇还是规划的吉林市至哈尔滨水上航运线的重要节点。镇内现有1个铁路车站、1个客运站。满族风俗
1、服饰:清朝满族官员的服饰是戴红缨帽,身穿浦挂,足蹬皂靴,从缨帽的顶子颜色分别品级。一般满族人着长袍、马褂、旗袍、坎肩,腰系丝绦,佩带搭包或烟荷包,脚穿长靴、绣花鞋,或毡疙瘩、靰鞡(短靿的靰鞡叫蹚头牛,高靿的牛皮靰鞡叫蹚头马)、旗鞋(寸子鞋),还有满族装饰品,发式(疙瘩鬓、匝架)等。建国前,满族吸烟人喜欢用长杆烟袋(关东三大怪之一——大姑娘叼烟袋)。2、民居:有满族的“三合院”“四合院”,满族祖先早期居住的“马架子”(窝棚)、“地窨子”。“口袋房,万字炕,烟囱长在地面上”,“草坯房子篱笆寨”,“黄土打墙墙不倒”,“幔杆”,“祖宗板”,“窗户纸糊在外”(关东三大怪之一),“养活孩子吊起来”(关东三大怪之一),“铜顶锡碗索罗竿”。
3、饮食:从传统的野味烧烤、满族火锅,到满汉全席、八大碗、三套碗、白肉血肠,以及特色食品“萨其玛”、粘豆包、馇子粥、小米粥、小米饭、煎饼、烤糕、玉米面馍、发糕、饺子、水团子、锅烙、米饭锅巴,还有山野菜、水豆腐、甜粘玉米、西瓜、香瓜、农家水果、应季蔬菜、野生江鱼、特禽(飞龙、珍珠鸡、丝光鸡、无声鸭、鹌鹑)等美味佳肴。
4、宗教:满族祖先信仰萨满教。萨满教是中国北方阿尔泰语系各民族信仰的一种比较原始的宗教,这种宗教没有庙宇和神祠、没有专职的教徒,信仰萨满教的各民族间所崇拜的神灵也不尽相同。萨满教在乌拉街镇农村还有较完好保存。“萨满”是通古斯语,即“巫”的意思。萨满教的祭司人是“察玛”,察玛经过考验、学习后才可以参加祭祖活动。满族人烧香祭祖形式隆重,察玛就是“烧香”的神匠。烧香分为满族烧香和汉族烧香,仪式各不相同,但都有察玛主持,察玛穿上神衣,戴上神帽,扎上腰铃,手执抓鼓,一边唱满语神歌,一边打鼓,一边舞蹈,一边摆动腰铃,旁边的人打起“萨拉器”,随着神歌拍板应和,仪式严肃,场面热烈。萨满教被省市的关部门拍成录像片发往32个国家作为研究资料,美国、芬兰等国家也派人来此做学术研究,2001年国际萨满教研究会在吉林市召开,与会学者专程到乌拉街研究。萨满祭祀仪式可作为一种表演节目,供游客欣赏。
5、礼仪:满族人从前经常出入林海、打猎、撑船涉江捕鱼,养成了骁勇刚毅热情好客,重视礼仪,讲究文明,长幼有序的良好民族性格,家长有绝对的权威,族长称为“穆昆达”。满族行“打千儿礼”、“半蹲礼”、“抱见礼”、“顶头礼”等。
6、婚嫁:清朝统治者为了保持民族旧俗曾采取许多措施,但满汉文化交融是历史的潮流,在汉族纳亲、问名、纳吉、纳微、请期、亲迎等婚娶六礼的影响下,满族形成了一套新婚俗;大致可分通媒:小定、拜女家、下茶、开剪、坐帐、合氶、分大小、回门、住对月等程序。满族在婚嫁习俗方面主要有“合婚”、“过礼”、给“装袋钱”、“抱轿”、“插车”、“避煞神”、蒙“红盖头”、“憋性”、“抱如意”、“拜北斗”、“雕弓射箭”、“跨马鞍”、“交杯酒”、拿“离娘酒、离娘肉、长命粉”、吃“子孙饺子”、“回门”等仪式和活动。
7、生产活动:游客可以参观或直接参与农业生产、树木种植、动物饲养以及捕鱼、采珠、碾米等生产活动。
8、交通:夏季可以乘轱辘车、威呼船、木排、马;冬季可以乘马拉爬犁、穿冰鞋。
9、民族体育娱乐:可以参观或参与珍珠球比赛、赛威呼、满族秧歌、满族布库、“狩猎”比赛、射箭、抓嘎拉哈等活动。
10、节庆: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走百病: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十六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清明节:上坟祭祖时不像汉族纸钱后在坟顶上压钱,而是在坟上插“佛朵”。“佛朵”是满语,译为汉语为“柳”或“柳枝”。根据满族的信仰,柳是人的始祖,人是柳的子孙,为表明后继有人,要在坟上插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