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电子地图 > 蚌埠市地图 > 五河县地图 >
武桥镇地图
武桥镇相关地区地图:

气候特色

武桥镇位于淮北冲击平原南端,属温暖半湿润型气候,有耕地6.1万亩,种植小麦、玉米、水稻、花生、山芋、薄荷、芝麻、大豆等农作物20于种,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武桥镇境内的天井湖水质优良,水草茂盛,是最佳的水禽和水产品养殖基地;天井湖银鱼、螃蟹、黑鱼、龙虾等闻名内外,畅销大江南北;日处理300吨小麦的双丰面粉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双丰”面粉、“春笛”挂面(已申报绿色食品)等18个系列产品,畅销苏、浙、沪、闽、吉等省市;武桥镇养鸡协会的罗素蛋鸡(已申报绿色食品)基地日产鲜蛋15万枚;界沟村的“土家狗”、“土家羊”、“土家驴”、“土家鸡”等畅销周遍几十个县市;龙岗村山石同属灵壁山脉,奇石无数,独具灵性,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武桥是革命老区,曾是新四军四师的根据地之一,弥陀寺中学留下了一批老革命家的战斗足迹,文化、旅游底蕴浓厚,极具开发价值。

经济概况

该镇主要种植种植小麦、玉米、水稻、花生、山芋、薄荷、芝麻、大豆等农作物近20种,成立养殖专业协会3个,养殖鸡、猪、牛、羊、狗等家畜家禽10余种,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以双丰面粉有限责任公司和康乐挂面厂为代表的多种不同规模的私营企业正不断涌现,特别是畜牧养殖业,规模大、品种多、质量佳,具有悠久的养殖历史,市场十分繁荣。镇辖天井湖水面,资源丰足,水草茂盛,蟹美鱼肥,白帆点点,菱藕飘香,是绝佳的水产养殖基地。其中天井湖银鱼和螃蟹名闻内外。
财政、税收工作:2008年上半年该镇财政收支情况开局良好,共收入384.07万元。第一、财税收入98万元,于2007年同期相比增收55.6%,其中地税收入38万元(全年任务17万元),于2007年同期相比增收59.2%,财政组织征收60万元,耕地占用税和契税超额征收12.4万元;第二、土地出让金收入279.37万元,第三、国税完成7.7万元(全年任务25万元),于去年同期相比增收1.4万元。财政部门惠农资金发放工作:该镇在县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率先进行了惠农资金“一线实”改革试点工作,对惠农资金补贴对象的审核和对农户基础信息材料的进行了全面核对,清理了违规补贴卡652户,更正了1755户的农户基础资料,按时打卡发放了17批次496.4万元的惠农资金。经管部门加强村级资金管理,建立健全了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和审批程序,2008年上半年审核出不合理支出930元,票据七张,并及时做出处理。农民负担方面,能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办事,无加重农民负担现象发生。
招商引资方面:1、入园项目工作:2008年上半年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二次前往江浙等地招商引资。上海杨浦日用品有限公司拟投资2000万元入园办厂。浙江慈溪纺织加工厂慈溪贝贝儿童日用品有限公司正在洽谈考察中。2、引资数额:(1)2007年该镇引进的蚌埠豪德彩印包装有限公司已在沫合口园区投资600万元建厂。(2)界沟商贸城二期工程开发110套正在建设中资金1000万元。(3)天井利达禽业第二条生产线已投资100万元。(4)美林服装厂投资100万元,已进行生产。
农业经济:农业经济稳步协调发展,1、动物防疫:2008年的春季畜禽强制免疫工作顺利结束,该镇在全县名列第一,共免疫家畜6280头,家禽21万羽,免疫证发放率100%,防疫率100%,耳标打卦率100%;能繁母猪参保469头。2、农业生产:三夏工作顺利开展,全镇6.5万亩优良品种小麦喜获丰收,单产达425公斤每亩,单产效益较去年有较大提高,夏种工作共推广优质水稻良种7500公斤,优质玉米良种20000公斤,顺利完成了县委、县政府的水稻提升行动和玉米振兴计划。3、林业生产:2008年上半年,全镇新增造林面积150亩,线路绿化7千米,农田林网补建2万亩,四旁植树16万株,义务植树7万株,乡道、村道、沿湖两岸部分地方得到了绿化。今春针对杨树草履蚧发生危害的严峻形势,该镇采取果断措施,由政府牵头、技术部门指导、林农防治,在一个礼拜内将草履蚧危害的林木防治一遍。4、农田水利:2008年上半年该镇新建桥梁2座,修理桥梁3座,总投资30万元。开挖山塘一面,完成土方6万方。完成朱圩新街路面土方1.5万方。

社会事业

该镇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综合治理取得新成效。2008年上半年镇矛盾排查调处中心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05起,调处105起,其中民事纠纷85起,调处85起,调处率100%,成功率100%.由于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采取的措施有力,半年来无集体上访,无群众性械斗和闹事事件的发生。为该镇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教育工作,武桥中心小学整体搬迁250万元项目工程、弥陀寺中学征地改扩建工程90万元项目以进入招投标阶段;完成了龙岗小学10万元围墙工程项目;武桥中学食堂、宿舍、多媒体教室50万元工程已经开工。

自然资源

武桥镇天井湖地处皖东北五河县北部,中心位于东经117.59度,北纬33.17度,属于亚热带向温暖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湖泊总面积5.2万亩,湿地面积约2.8万亩。天井湖常年水深1—3米,水质清澈,无污染,湖岸弯曲,湖底平坦,淤泥深厚,水草繁茂,有利于浮游生物繁衍及,武桥镇,鱼、虾、蟹生长,天井湖已知有鱼类61种,蟹类2种、虾类8种,水产资源丰富,沿湖滩涂洼地开阔,芦苇丛生,野草遍地,野生动物多达21目46科99种,其鸟类13目8科68种,是许多珍稀鸟类重要的越冬或迁栖地,主要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白枕鹤、黑鹤、大鸨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鸳鸯等。天井湖是五河县水产品重点养殖基地,年产水产品400万斤,天井湖银鱼更因天下独有的金眼圈而驰名,据县志记载:宋代曾作为贡品进贡朝廷,同时也一直是五河人馈赠亲友的珍贵礼品,武桥镇在发展水产养殖的同时,科学规划、生态养殖、严禁滥捕滥捞,认真执行“禁鱼期”、“禁鱼区”制度,营造环湖绿化带,控制水土流失,从而使天然资源得到较好的保护,有效地维护了天井湖的生态平衡。天井湖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武桥镇人民热忱欢迎各界朋友前来投资开发。

新农村建设

1、以朱圩、界沟、武桥三个集镇建设为中心,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工作。2008年上半年投资35万元修建了朱圩市场外连水泥路6000平方米,桥梁一座。界沟市场水泥路面6000平方米,路灯24盏。武桥市场新建水泥路面4000平方米,下水道800米。投资15万元修建水冲式厕所3座。2、结合新农村建设,以“三清四改”为目标,结合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共清理垃圾22吨,对全镇范围内的公厕定期消毒,动员全镇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截止2008年,界沟村、郑庄村、龙岗村已建沼气池102个,并进行配套的改水改厕工作。4、发挥利达禽业有限公司、双丰面粉有限公司市级龙头企业优势,走“公司+农户”的路子,提高种植、养殖效益。5、认真开展科技培训,镇团委、妇联在界沟、路西村积极组织农民参加农业部举办的科技培训活动,深抓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以实现外出务工人员的稳就业和高收入。

经济建设

为推动种植、养殖业顺利发展,武桥镇先后成立了蛋鸡养殖协会、种植业协会、水产养殖协会。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扶持下,负责地方科技能人充分发挥“土专家”的作用,在科技兴农中大显身手。界沟村蛋鸡养殖协会,扎实开展“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协会中的党员,每人至少帮扶2名缺少致富能力的党员和15名村民,传授蛋鸡养殖技术,通过手把手地教,心对心地带,迅速培植了一批致富能手和致富户,农民收入大幅提高,有效地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武桥镇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始终以“盘活土地,发展产业”为根本目的,集中和节约每一寸土地,将腾出的土地用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位于江苏省泗洪县交界处的朱圩村是全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该村引进外资对原朱圩集贸市场进行改造,一座标准化的农贸市场及住房在朱圩村拔地而起,这充分说明武桥镇在新农村建设中又迈出坚实的一步,该村农贸市场建成后,武桥镇引进外资对原有二个集贸市场进行改造,目前界沟村商贸城正在建设中,武桥集贸水产品批发市场已经立项正在筹建中。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新农村建设也就无从谈起。为促进社会稳定,武桥镇全面开展“平安武桥”活动,制定了一系列信访接待和责任追究制度,对企业改制,土地征用,镇村拆迁等工作中存在的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和民事调解,积极化解矛盾,同时建立健全了维护社会稳定的预警机制,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各村组织夜间巡逻队,在重要交通路口堵截,对重点单位和部位,推行安全守控“一把手”责任制,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防止重大案件的发生。通过优化环境抓稳定,不仅确保了社会的安定团结,而且使全镇人民群众能够安居乐业。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打造“文化的武桥,旅游的武桥”,是武桥镇以文促商,以商带文的一形新举措。武桥新农村乐队具有艺术魅力,一直丰富群众的生产生活,该镇有座弥陀寺庙,在省内外有较高声誉,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改建为“泗五灵凤县中学”,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黄辛白同志曾在这里执教过,为国家和军队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该镇将搜集的相关历史资料,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对外开放,打造旅游之乡,建成传统农业,特种经济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富裕和谐的新武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