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县地图
婺源县相关地区地图:
婺源特产
婺源特产可以用四色概括:绿、红、黑、白。绿:即绿茶,以“颜色碧而天然,回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著称的婺源绿茶,曾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早在1915年就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可惜之后奖牌丢失,又被一好心人拾回。1935年被美国《茶叶全书》赞为“中国绿茶品质的最优者”。1999年又荣获“99昆明世博会”金奖。现有茶园面积13万亩,年产茶叶10万担,其中低农残面积90%以上,经欧盟有机食品论证机构论证的“大鄣山”有机茶面积3万余亩,鄣山茶味浓,可多次泡,却不失口感。目前,全县有机茶面积、产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前列。
红:即中华荷包红鱼。集食用与观赏于一体的中华荷包红鱼,是国内外唯一独特的鱼种,其色彩红艳,形似荷包,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为宴席珍肴。早在1985年就已被列入国宴,受到外国元首的赞赏。目前,婺源的中华荷包红鲤鱼已作为地理标志产品受到保护。:黑:即龙尾砚。享有“砚国明珠”、“石冠群山”等盛誉的龙尾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婺源古隶歙州,故又称“歙砚”。龙尾砚自唐代问世后,历朝被定为贡品,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历代名人都曾为龙尾砚撰文、写诗、填词、赋歌、记铭。香港商报评龙尾砚具有敦煌壁画传统,有六朝造象韵味,多次被选为外交礼品。
白:即江湾雪梨。因产地江湾,且果白如雪而名。据史载:明代婺源人从歙县引进梨苗,与当地野生棠梨嫁接而生。品种有“六月雪”、“西降坞”、“白梨”、“苏梨”等多种。江湾雪梨不仅体大肉厚,皮薄核小,而且松脆香甜,汁多味美,入口消融,属果中珍品。
历史沿革
概述:婺源建县的历史有1200多年,原属歙州、徽州管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之一。1912年直属安徽省,1934年划归江西省,1947年划回安徽,1949年又划归江西,现属江西省上饶市管辖。唐至1911年:据婺源旧县志记载,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洪真谋反,以休宁县回玉乡鸡笼山为营寨,聚众活动于歙、衢、睦边境之遂安、开化、休宁等县。朝廷发兵经三年讨平。为便于统治,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唐玄宗决定,于正月初八设置婺源县,将休宁县的回玉乡和江西乐平县的怀金乡(一说浮梁县的游金乡)划归婺源县管辖,县城设在清华镇,到天复元年(公元901年),县城迁至弦高(今县城紫阳镇)。建县时,婺源隶歙州。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歙州改称徽州,婺源属之。婺源从建县开始,历经宋元明清各代,隶属徽州的管辖一直没有变化。辛亥革命后,废府留县,婺源县直属安徽省管辖。所以婺源自740年建县到1911年推翻帝制,都是归属于徽州(及其前身歙州)管辖的,与徽州历史和徽州文化一脉相承。
民国至1949年:1934年,国民政府为了在江西进行“剿共”的需要,曾把婺源划归江西省第五行政区管辖,到1947年又划回安徽省第七行政区管辖。1949年5月1日,婺源获得解放。解放婺源的是解放军的“二野”,和解放江西的同属一支部队,为了军事管理的方便,当时又把婺源划归江西省赣东北行政区浮梁专区管辖;9月,改属江西省乐平专区;11月重属浮梁专区。
1950年至今:1952年10月,划归江西省上饶专区管辖至今。1984年,设置清华镇建制(赣府厅字[1984]357号)。1985年4月18日,设立珍珠山、武口、晓林、凤洲乡(赣府厅字[1985]230号)。1993年,撤销秋口乡、江湾乡、赋春乡、中云乡,设立秋口镇、江湾镇、赋春镇、中云镇(赣民字[1993]34号批复)。1994年11月25日,撤销许村乡、镇头乡、大畈乡、思口乡,设立许村镇、镇头镇、大畈镇、思口镇(赣民字[1994]238号批复)。1997年8月18日,撤销太白乡,设立太白镇(赣民字[1997]175号批复)。至此,全县辖11个镇、16个乡:紫阳镇、清华镇、大畈镇、江湾镇、思口镇、秋口镇、赋春镇、镇头镇、中云镇、许村镇、太白镇、沱川乡、段莘乡、古坦乡、浙源乡、溪头乡、鄣头乡、甲路乡、晓鳙乡、武口乡、潋溪乡、龙山乡、高砂乡、珍珠山乡、晓林乡、梅林乡、凤洲乡。1999年5月31日,撤销武口乡,并将梅林乡的上梅洲村委会、潋溪乡的东岭坞村委会划归紫阳镇(赣民字[1999]125号批复)。2001年12月3日,撤销潋溪乡,西坑村委会划归紫阳镇;杨溪、善坑村委会划归梅林乡;撤销晓林乡,划归中云镇;撤销晓鳙乡,划归江湾镇。2003年8月19日,鄣山乡更名为大鄣山乡(赣民字[2003]190号批复)。2003年9月28日,撤销高砂乡,成建制划归紫阳镇管辖。2003年10月21日,撤销梅林乡,成建制划归紫阳镇管辖;撤销大畈镇,成建制划归江湾镇管辖。2005年3月17日,江西省民政厅《关于同意婺源县撤并乡镇的批复》同意撤销婺源县龙山乡,成建制划归中云镇管辖;撤销凤洲乡,成建制划归许村镇管辖。2006年1月20日,撤销甲路乡,成建制划归赋春镇管辖;撤销古坦乡,成建制划归大鄣山乡管辖。
大事年表:○唐开元二十八年(740),朝廷为便于统治,析休宁县之回玉乡和乐平县之怀金乡,于农历正月初八日建婺源县。县治设清华,隶歙州。○乾符四年(877),黄巢起义军攻入县城。次年又至。○天复元年(901),县治由清华迁弦高。○宋绍兴元年(1131),岳飞征讨李成经过婺源。○元至正十二年(1352),红巾军两次攻占婺源州城。○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兵攻占州城,婺源归顺朱元璋部。○明嘉靖十七年(1538),虎群至境,死伤200余人。○清咸丰五年(1856),太平天国起义军攻至县境,二月二十八日占领县城。○咸丰十一年(1861),闽浙总督左宗棠领兵征剿太平天国起义军,于六月八日到婺源,坐镇指挥近两个月。○民国四年(1915),婺源绿茶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成国和平博览会”上展出,获金牌奖。○十一年(1922)六月,国民革命军粤军司令方振武率部千余人经过婺源。○二十二年(1933)十一月,县政府征壮丁数千人兴筑婺源至白沙关公路,次年六月草率完工。○二十三年(1934)九月四日,国民政府决定,婺源划隶江西。○九月三十日,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率部进入婺源,与国民革命军发生激战。○二十五年(1936),“甲路纸伞”被选为国际博览会展品。○二十六年(1937)一月,县政府征民工数千人,兴筑婺源至景德镇公路。次年七月六日试通车。○三十五年(1946)一月,婺源县参议会成立。此后,参议会以婺源贯隶安徽为由,上下串连,发起“回皖运动”,通过上层关系促使国民政府内政部派员来婺勘察。○三十六年(1947)八月十六日,婺源划回安徽。○1949年5月1日,婺源宣告解放。同月将婺源划隶江西浮梁专区。○1952年10月,浮梁专区撤消,婺源改隶上饶专区。○1967年6月,突击修建婺源至休宁公路,12月23日竣工通车。○1982年,婺源“茗眉”绿茶,参加全国名茶评选会评选,名列第六位。○1986年8月,在婺源参加国家文物鉴定会的专家,称赞婺源博物馆为“全国最好的县级博物馆”。○1988年5月25日,林业部批复设立国家级森林公园——江西省婺源县灵岩森林公园。○同年,婺源绿茶的“特珍特级”、“特珍一级”和“雨茶一级”3个产品,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同年,婺源产龙尾砚获中国工世美术“百花奖”。○1989年,婺源绿茶“灵岩剑峰”,在全国名茶评比中获“国家级名茶”称号。○1999年,“AA级大鄣山茶”获99昆明世博会金奖。“天佑有机茶”荣获诺贝尔世界发明成果金奖。○2001年,举办首届“婺源‘五.一’民俗风情展示周”,旅游人次近六万。○2009年,婺源举办中国乡村文化旅游节.对弘扬乡村文化,促进民间民俗文化交流,扎实推进“中国最美乡村和世界最大生态文化公园”建设进程,打造国内著名、世界知名的乡村风情旅游经典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婺源住宿
婺源的旅游住宿接待能力较为完备,目前,全县有宾馆147余家,县城标准间床位近10000多个,其中挂牌五星级酒店有婺源国际大酒店,四星级酒店:清华婺国际酒店。三星级酒店有江湾大酒店、明珠大酒店、天马大酒店、星江湾假日宾馆四家,二星级酒店有15余家,还有一家连锁酒店:婺源速8酒店开业!二家三星级酒店正在建设之中。另外,各景区还有许多价格低廉,别有特色的农家旅馆有几千个床位。行政区划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北部,现辖10个镇、6个乡:紫阳镇、清华镇、秋口镇、江湾镇、思口镇、中云镇、赋春镇、镇头镇、许村镇、太白镇、溪头乡、段莘乡、浙源乡、沱川乡、大鄣山乡、珍珠山乡。共有19个居委会、171个村委会。县人民政府驻紫阳镇。紫阳镇:面积:352.5k㎡人口:81023人邮编:333200代码:361130100,辖花园域、涵春、文愽、儒学前、蚺城、文公、武口、天佑等8个居委会,城关、香田、杨坑、汤村、东岭坞、西坑、上梅洲、向阳、岭下、湖林、齐村、王家墩、考水、高砂、戴家、马家、雍溪、一都、梅林、杨溪、善坑、坑口等22个村委会。
清华镇面积:134k㎡人口:16274人邮编:333202代码:361130101,辖横街、长林、新街等3个居委会,清华、双河、东园、花园、浮溪、诗春、里村、洪村等8个村委会。
秋口镇面积:219k㎡人口:22135人邮编:333212代码:361130102,辖沙城居委会,秋口、秋溪、词坑、白石、王村、渔潭、李坑、占才、言坑、岭溪、黄源、官桥、里源、洙西、梓槎等15个村委会。
江湾镇面积:293k㎡人口:30350人邮编:333213代码:361130103,辖江湾、莲花芯、梨园等3个居委会,江湾、占坑、钟吕、汪口、洪坦、荷田、晓起、栗木坑、晓鳙、前段、大潋、东头、龙潭、浯村、古蜀地、济溪、低源、大畈等18个村委会。
思口镇面积:122k㎡人口:13746人邮编:333201代码:361130104,辖思口、思溪、高枧、西源、长滩、前坦、西冲、河山坦等8个村委会。
赋春镇面积:303k㎡人口:29126人邮编:333204代码:361130106,辖赋春、冲田、新田、排前、虎溪、游汀、盘坑、洪家、林塘、岩前、长溪、臧坑、湖山、胡家、对坞、严田、甲路等17个村委会。
镇头镇面积:86k㎡人口:11245人邮编:333205代码:361130107,辖镇头、梅田、游山、张村、冷亭等5个村委会。镇政府驻镇头店。
太白镇面积:177k㎡人口:14500人邮编:333211代码:361130109,辖大山头居委会,太白、玉坦、曹门、薛村、潘村、杨村、程家湾、新屋等8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太白司。
中云镇面积:233k㎡人口:23805人邮编:333209代码:361130110,辖晓林居委会,中云、下港、横槎、方村、晓林、桃溪、长尧、龙山等8个村委会。
许村镇面积:221k㎡人口:18325人邮编:333208代码:361130111,辖中洲林场居委会,许村、汾水、仁洪、盘山、朗湖、周溪、董家、小港、项家埠、水埠头、汪村、曹村、洙坑等13个村委会。
溪头乡面积:122k㎡人口:11895人邮编:333214代码:361130200,辖下溪、上溪、青石、砚山、城口、龙尾、西岸、桐木土太等8个村委会。乡政府驻下溪头。
段莘乡面积:171k㎡人口:15567人邮编:333215代码:361130201,辖段莘、中村、阆山、西垣、裔村、金坑、东石、槎口、大汜、汪槎、庆源、官坑等12个村委会。乡政府驻中村。
浙源乡面积:98k㎡人口:13420人邮编:333203代码:361130204,辖周家山、凤山、岭脚、虹关、沱口、庐坑、庐坑岭等7个村委会。乡政府驻凤山。
沱川乡面积:91k㎡人口:6645人邮编:333202代码:361130205,辖河东、河西、理坑、小沱等4个村委会。乡政府驻鄣村。
大鄣山乡面积:199k㎡人口:18852人邮编:333202代码:361130206,辖车田、鄣山、洪源上村、洪源下村、白石源、古坦、黄村、菊径、程村、戴村、西山、水岚、和村、通元等14个村委会。乡政府驻车田。
珍珠山乡面积:126k㎡人口:10147人邮编:333206代码:361130208,辖珍珠山居委会,吴源、黄砂、虹冲、秀水等4个村委会。
婺源美食
婺源饮食承袭了徽菜的传统,以婺源本土菜系粉蒸、清蒸和糊菜为专长,主要名菜有:粉蒸肉、糊豆腐、清蒸荷包红鱼、糖醋鹅颈!此外婺源民间小吃还有清明粿、气糕、糯米子糕等特色,县城内以紫阳镇政府大门旁的小店“紫阳小吃”中的本土小吃最具传统风味,其糯米子糕更是“婺源第一”。特别提示:在婺源吃东西很方便,如果住在当地人家里的话,每人每天多加十元钱,就可以让主人包饭了。在婺源一定要品尝荷包红鲤鱼,一般清蒸,也可红烧,10元一斤。糊豆腐和粉蒸肉也很有特色。野兔、麂子、田鸡、野猪等野味不可不尝。当地人喜辣。能吃到农家菜也算是有口福了。糊豆腐,味道鲜而且清,是当地代表菜。豆腐切成豆粒大小,倒进放有高汤的热锅里,加上调料焖几分钟,再浇上熟猪油,放上虾仁、肉蓉、香菇丁和笋尖,一手搅拌,一手撒米粉,再放入碎香菜、湿淀粉和猪油,舀到盘里,浇上麻油,撒些胡椒粉和葱花即成。
蒸汽糕:以米粉加发粉在类似锅盖的圆面板上抹成薄薄的一层,再撒上香菇沫、虾米、豆芽沫、干笋、干豆角、辣椒、葱、豆腐干沫,蒸熟起锅,约1厘米厚,在上面撒上葱花,浇上熟油,再用刀划成棱形,蘸上辣酱。
木心果,用籼米、糯米混合,无馅,掺红、白糖,用木板刻的果印模印成。有的染上一点红色,称“寿桃果”、“花果”等,作为庆贺生日寿辰的礼物分送亲朋,也作点心。
灰汁果,在新谷登场或农历七月半盛行,用籼米磨浆加上碱汁熟揉成圆筒,再用线拉成片或用板模印成。也有将米浆放在蒸笼里一层一层蒸熟的,俗称“千层馃”,吃时用线拉成小块,再一层层撕下来吃。
粉蒸肉,把闷好的大米和腌过的肉一起拌匀,腌约半小时,然后将肉皮朝下,放入大碗内(排列成鱼鳞形),把剩余的的米和汤汁浇在肉上面,上笼蒸约2小时(肉已料),取出扣入盘中即成。此菜肉烂香醇,肥而不腻。
酒糟鱼,是婺源民间流传已久的传统食品,选用鸳鸯湖中的淡水活鱼为主要原料,并配以糯米酒、植物油、辣椒、精盐、香料、中药材腌制而成。以“老妪”牌的最为有名。
糖醋鹅颈,精肉剁成蓉状,与豆粉一起搅匀,用豆腐皮包裹成条状,入油锅炸,出锅后切成小段装盘,蒸熟。另一个锅中烧少许汤,加入白糖、醋,生粉勾芡,淋在盘中即可。此菜菜色金黄,酸甜可口,常被用来做婚礼宴席上的传统菜肴。
李坑撰肉:巴掌大小的肉用竹器串好,抹上调料,放在刚燃烧过的糠灰上面烤,烤出来的油滴到灰里又会增加灰的热量。外脆内松特别香。
野艾果,将籼米、糯米加野艾用水浸泡半天,用石磨磨成浆,再放在锅内熬成干糊,然后在里边包上豆腐、萝卜、酸菜、肥肠馅等,做成各种形状,最后放在蒸笼上蒸熟,笼盖打开后,别先急着夹来吃,用蒲扇在面上扇几扇,野艾果顿时油光发亮,且不易粘连。
婺源茶道
中国是茶的故乡,婺源是中国绿茶之乡,婺源曾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茶在唐代已成“举国之饮”,茶道也随之大兴。婺源山川灵秀,史产名茶,因此,茶道,茶礼,茶俗也蔚成风气。南唐宣歙兵马观察使查文徵,弃官后隐居于婺源蚺城(今县城)西郊。此地林壑幽美,更有一泉清沏甘冽,常与县令廖平临泉烹茗论道,后人遂称此泉为廖公泉。南宋以来,特别是明代,婺源因是朱熹故里,儒学盛行,文风鼎盛,在文人的推动下,婺源茶道不断发展丰富,而且溶进了更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由于主体、地域、文化、条件的不同,茶道在实际生活中也是多层次的,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审美意识。婺源茶道,是近年从民间整理出来的,尽管程序规范繁简有异,但追求的道德精神是一致的,这就是“敬、和、俭、静”。今天,这种精神又注入了新的含义。大凡茶文化发达的地方,产茶是无疑的。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的婺源,历史上曾称为‘吴头楚尾’,就是块出名茶的灵秀之地。婺源产茶.唐代陆羽《茶经》中便见记载。宋时,婺源的谢源茶已被誉为全国六大绝品茶之一。明末清初,其四大名家——溪头梨园茶、砚山桂花树底茶、大畈灵山茶和济溪上坦源茶均为贡品,一时名重天下。茶在唐已成“举国之饮”,茶道也随之大兴,婺源当不例外。史载:南唐宣歙兵马观察使查文徵,弃官后曾隐居于婺源蚺城(今县城)西郊。此地林壑幽美,更有一泉清彻甘冽。查常与县令廖平临泉烹茗论道,后人遂称此来为“廖公泉”。南宋以来,特别是明代,婺源因是朱熹故里,儒学盛行,文风鼎盛,茶礼、茶俗就蔚然成风,在文人的推动下,茶道也不断发展丰富,溶进了更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由于主体、地域文化条件的不同,茶道在实际生活中也是多层次的。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审美意识。婺源茶道中的“农家茶’、“富室茶”和“文士茶”,正是从民间整理而成的,反映出不同层次的文化形态。比如,在婺源乡村,不仅家家会种茶,而且人人善做茶、饮茶。他们不论是上山伐木,还是下田耕作,都要带上用竹子做成的茶筒。为了路人方便,村间道路还设有茶亭。家里待客,更是非茶不可,铜壶烧水,瓷壶冲泡,然后再分茶敬客,盛茶则用“汤瓯”,一种类似小碗的茶具。这就是“农家茶”,形式比较简朴,贵在真诚亲切。而“富室茶”,则迥然相异。富裕人家,房子高大宽敞,会客常在堂前或花厅,窗棂明灿,桌椅红亮,有些还在墙上挂几轴书画,颇具气派。客人无论是围八仙桌或分列两旁,坐位均有大小之分,因此,敬茶时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不能有些许差池。茶具,亦更讲究,一般用锡制的通气壶烧水,有的还用银壶。饮茶则是粉彩、古彩或青花的“滗盂”,大多是瓷托,亦有用锡、银托的,真可谓器尽奢华。最讲究的当推“文士茶”。婺源历史上属新安文化,儒雅风流。因此,文人学士品茶,一讲“境雅”,或竹坞流泉,或幽院明轩。二要“器雅”,泥炉鄣炭,瓦罐竹勺,茶碗也以古朴为上。三就是“人雅”了。人是品茶的主体,当然是最重要的。至于泉之高下,火之文武,水之三沸,泡之疾徐,更是无以穷尽,追求的是一种“汤清、气清、心清”的神妙境界。论茶道,当不仅仅是如何煮水,如何冲彻等等等,否则,那只是泡饮的方法而已。所以称之为“道”,更重要的是在茶的泡饮过程中,寄寓了一定的哲学思想和道德精神,正因为此,茶才可以立德,可以养俭,可以陶情。婺源茶道倡导的“敬、和、俭、静”,便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当然,在今天,这四个字又注入了时代的新意。敬--以茶敬客。不仅表达对客人的尊敬,而且也显示了主人真诚、纯朴的传统美德。和--茶味清和。世间万物,和谐相生;人之间平等相待,和谐相处,建立美好的人际关系。茶性俭。精行俭德可以养廉,君子上交以茶当酒,倡行清廉节俭之风。静--茶之功可消除心灵杂念。通过品茶,启发思维,修身养性,静以致远,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这就是婺源茶道的内在精神。通过这种精神的传递和感悟,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由己及人,那么,茶道就必然会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文化层次和思想境界。新娘茶:婺源人的生活中,无处不与茶相关,新娘茶,作为古俗,可谓代代相袭,流传不衰。当地风俗,新娘在拜堂后的第二天,第一件事就是亲手泡制香茶敬献公婆及男家亲眷。婺源茶道,厅堂里红烛闪烁,长辈们依序而坐,新娘在小姑引导下,莲步轻移,登堂向四周长辈施礼。献上娘家带来的新人果子,里面有红枣、花生、桂圆、瓜子,预兆新娘早生贵子。然后是煮水泡茶。新娘泡制的是冰糖桂花茶,是取甜蜜之意,赐于亲人以吉祥如意的祝福。新娘敬茶讲究的是规矩,有序重礼。敬的第一杯茶,当然是上方的公婆,然后按下左、下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顺序相继敬茶,如果客人分列而席,那自然也是先左后右,先上后下了,这种重礼之风,婺源民间至今还保存着。有道是“品饮新娘茶”,一生福无涯”。让我们随着新娘敬献的那杯甜甜的香茶,细细的品味那份亲近的情和天然的香。
文仕茶:婺源,历史上属新安文化,儒雅风流,书斋庭院,竹坞流星泥炉鄣炭,瓦罐竹勺,茶重形质,水选名泉,追求的是汤清、气清、心清、境雅、器雅、人雅的境界。堪称为中国儒家茶之代表。茶品:婺绿茗眉,婺绿剑峰,水品:廖公泉、廉泉,茶具:青花梧桐三笔盂、泥壶,茶道姑娘穿着婺源妇女的传统服装——罗裙。裙子是整幅的,二片交叠,前后围系。虽然简朴,但端庄高雅,颇有大家风范。婺源茶道,文仕茶程序如下:第一道程序:焚香,一敬茶圣,二表示对宾客的欢迎。第二道程序:涤器,茶具宜燥洁,因此须用热水将杯盏洗涤干净,方法是:先将杯轻荡三下,再淋盖,最后涮杯托。第三道程序:置茶,先将锡罐里的茶叶取出放在“茶则”中,然后再用竹勺分别投入杯。“茶则”,是茶叶的一种量具,现在是散茶泡饮,用茶则置茶,则更便于均匀布茶,做到杯杯浓淡一致。这道程序称“洗茶”。就是用少量的沸水先浸润茶叶,稍顷,又将水滗去。主要是为了祛荡寒气,促其张发。第四道程序:冲泡。冲泡时要做到心神专注,壶高水急,手法细腻,茶汤均匀。茶道姑娘在表演的冲泡技法叫“凤凰三点头”,壶嘴三上三下,水柱银珠成练,这样不仅使杯中的茶叶上下翻滚,受热均匀,而且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文仕茶所用茶品为:婺绿茗眉,婺绿剑峰。清明之前,茶树新发,嫩芽初展,用它加工而成的茗眉,外形挺秀,白毫披露,香气清高浓郁,回味醇厚甘水,多次被评为全国名茶。水在茶的泡饮中是十分重要的。茶为水之神,水为茶之体。陆羽在《茶经》中说:“水以山泉为上,江河中,井水为下。”在婺源,当取廖公泉、廉泉之水。此乃唐宋名泉,古人常临泉煮水,品茗谝道。煮水烹汤,在古时更是十分讲究的:火有文武之分,汤有三沸之法,候火辨汤,历来为茶人所乐道。
农家茶:婺源乡村,家家种茶,人人饮茶。不仅上山伐木,下田耕作要带上茶筒,而且村间道路还设有茶亭。家里待客,常用壶泡茶分饮。茶重内质,情贵真诚,乡土气息,纯朴亲切。茶品:婺绿特级茶,水品:溪涧山泉,茶具:青花瓷壶、汤瓯、铜水壶,茶道姑娘头系蜡染头巾,身穿青花小褂,外围绣花围裙,简朴大方、明快素雅,散发出浓郁的乡村气息。婺源茶道,农家茶的茶具是一种青花小碗,婺源叫汤瓯,在乡村,一般用来饮茶,既简朴,又方便。投茶之前,先用热水将瓷壶和汤瓯荡洗一遍。泡茶使用“壶泡法”,就是将茶泡在壶里,然后再分饮。泡饮所用的茶品是AA级绿色食品——婺绿茶特级。婺绿茶基地平均海拔500—1500米,主峰高达1630米,特定的气候与土壤条件,使婺绿茶具有香高、汤碧、味厚、汁浓的独特品味,深受人们的喜爱。茶泡好后,一般要等三分钟,这样茶的香气和汁味才能充分溢出。分茶时,八个汤瓯,依次点洒,均匀布水。然后,又从最后一个开始,倒过来点洒一遍。这样,茶汤才能前后一色,浓淡相宜。人们特此雅称为“韩信点兵”。
绿茶酒:酒是刺激性饮料,茶属温和性饮料,两者属性不同。采用茶叶酿酒既有酒的风格,又有茶的清香和保健功能。茶酒富含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质、咖啡碱等物质,具有养颜和延缓衰老等功效。绿茶酒,优选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婺源绿茶为主要原料,天然发酵,色泽鲜明透亮,入口柔滑,幽雅清新。绿茶酒构筑丰富的味觉之旅。与雪碧等其它各类饮料搭配饮用,满足不同的偏好,让你遵循自己钟爱的风格,赋予你另一番风味,享受变化多端的口感。绿茶酒分为11度低度果酒型与38度白酒型,婺源县浙源乡的茶酒最为优良,浙源茶酒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成分,起到兴奋神经,促进血液循环作用。使人振奋精神,消除疲劳、减缓压力、思维清晰、提高工作效率。长期饮用,对降血脂、降血糖、降血糖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婺源县浙源的绿茶酒是婺源特色,也是中国绿茶酒的特色。绿茶酒因为材料的品质与工艺不同可以卖从几十到几百甚至上千的价格。在当地有这样说法,秋分冬至茶为旧,春分夏至茶为鲜,清明谷雨最为佳。讲的就是茶叶因季节的不同而产出的茶叶的品质不同,其中谷雨清明前的茶最好,是最新的茶,茶香厚重。同样不同的时节,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水质,甚至不同的工艺都可以造就不同的绿茶酒。中国产茶地有婺源,也有杭州,各地绿茶酒各有各秋,各有特色,不可足一而是。相传茶圣陆羽研制的茶叶让八仙之一的铁拐李都喜欢不已,一次陆羽将新研制的茶叶放置于密闭于空瓷坛中,而后外出游历,铁拐李趁其走开,拿走部分品尝,但又觉得拿人东西有失仙家身份,于是取出葫中仙水倒于装有余下茶叶的瓷坛中,陆羽数月而归打开坛子取茶叶,打开坛子的瞬间整个房间都充满浓蕴的茶香,还有清晰的酒香,使人欲馋不已,陆羽惊诧,看着色泽鲜明透亮的坛中物,喝下一口,清丽的茶香,淡淡的酒香令人心旷神怡,一坛喝下,大醉。醒来后陆羽看着空坛懊脑不已,瞑思许久,不能解释,只能叹是仙品。顾自取名为茶酒。传说当然只是传说,但婺源绿茶酒却实是鲜泽透亮,入口柔滑。实则婺源茶道一大特色。
旅游开发
婺源自古即为徽饶古道必经之地。周边有著名旅游景区庐山、黄山、九华山、武夷山、三清山、龙虎山,鄱阳湖、千岛湖等,涵盖了“名山、名水、名镇、名村”四大看点,景婺黄(常)两条高速公路2006年11月已建成通车,婺源周边1个小时内有三个机场(黄山-景德镇-衢州),1个半小时可以到达周边名山、名水、名镇,5个小时内可达武汉、上海、杭州等周边所有名城,武汉至婺源的公路交通已实现全程高速,婺源被旅游界称为“中国旅游精品线路上的明珠”,是江西对外开放与发达地区对接的前沿和精品花园。2001年以来,婺源围绕“文化与生态”主题,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先后开发了10多个景区,其中江湾景区大鄣山卧龙谷景区文公山景区鸳鸯湖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旅游景区,婺源作为一个文化与生态旅游区被评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区。并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和ISO14000环境质量论证,经过五年的发展,年接待游客量由最初的12.5万人次飚升至2006年的283万人次,门票收入4836万元,综合收入4.7亿元。去年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41.6%,旅游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此外,婺源还被众多媒体评选为“人一生中必到的五十个地方”,“中国十大踏青好去处”。婺源旅游已形成东、西、北三条精品线路,以下是简单的介绍:东线景区:东线景点由于开发比较早,都有了一些商业化了。主要景区有江湾、李坑、汪口、晓起、江岭、庆源。钟灵毓秀的千年古镇江湾,是江泽民同志的祖籍地。江湾始建于隋末唐初,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萧江第八世祖江敌始迁江湾,子孙逐渐繁衍成为巨族。这里山水环绕、风水极佳是古徽州风水文化的典范,历代文风鼎盛、群贤辈出,孕育了明代隆庆年间户部侍郎江一麟,清代著名经学家江永,清代户部主事江桂高,清末著名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等一大批学士名流,村人著述多达88种,任七品以上仕宦者25人,是当之无愧的婺源“书乡”代表。村中至今还保存着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滕家老屋等一大批徽派古建筑和萧江宗祠、江永纪念馆、南关亭、北斗七星井等景点,极具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是婺源首个4A级景区。李坑景区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青石板道纵横交错,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精品线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画里乡村--晓起景区被誉为天人合一的生态家园,“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曲折宁静的街巷,青石铺就的驿道,野碧风清的自然环境,遮天蔽地的古树,千年古商埠--汪口景区中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俞氏宗祠,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建筑为清代中轴歇山式,气势雄伟,布局严谨,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被古建筑专家誉为“艺术宝库”。东线还有油菜花观赏胜地江岭梯田和电影《暖》的拍摄地庆源村。
北线景区:北线景区以原汁原味的明清古村落和田园自然风光为主。主要景点有思溪延村、长滩摄影地、彩虹桥、灵岩洞、大鄣山卧龙谷。以原生态的山水风光见长,大鄣山卧龙谷景区是一处景观价值独特的高山峡谷景区。这里群山环抱,山峰林立,森林覆盖率高达90.7%,是一处景观价值独特,完全原始风貌的高山峡谷景区,卧龙谷里春季山花烂漫,夏季郁郁葱葱,秋季红枫尽染,冬季冰雕玉砌,景区四季变换不同的色彩,而高山峡谷里更是瀑布成群,飞龙吐玉;彩池连环、相映交辉。灵岩风景区是1993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的“国家森林公园”,1995年又经省政府批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是一个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灵岩洞群由36个溶洞组成。洞内石笋、石花、石柱、石幔琳琅满目,更为称绝的是洞群间保留有岳飞、朱熹等唐代以来的游人题墨2000余处。石林奇景蔚为壮观。彩虹桥风景区坐落于清华镇北侧河上,它是以八百年廊桥彩虹桥为主体的一个风景名胜区,这里有厚重的桥文化、历史古迹、古人留存的生产工具,又有生态较好的自然环境。
西线景区:是婺源良好生态环境的浓缩,鸳鸯湖景区是省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最大的野生鸳鸯栖息地,面积2300亩。湖区环境幽雅甘美,山林青翠欲滴,湖水澄碧如玉。每年秋末冬初,2000多对鸳鸯“携儿带女”,从遥远的北国翩然飞来。文公山风景区是文化与生态并重的江南文化名山,因山腰葬有朱熹(文公)祖墓,故名文公山。山上林木葱翠,周边是十万亩阔叶林海,森林覆盖率达95%,林内有野生动物金猫、鹿、锦鸡等。朱熹的祖墓坐西北朝东南,以石块垒砌墓周有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春,朱熹首次回故乡扫墓时,亲手栽植的24棵杉树,寓意“二十四孝”,历经八百多年风雨,现存16棵。其中最高的38.7米,有“江南古杉王群”之誉。1985年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金山生态茶园是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游客在此可亲手采茶、制茶、品茶,享受在茶乡旅游休闲的愉悦。
旅游景点:博物馆,李坑(理坑),汪口,晓起,思溪,延村,彩虹桥,严田,鸳鸯湖,文公山,灵岩风景区,江湾,庆源,洪村、石城、江岭、大鄣山卧龙谷,百柱宗祠。其中的理坑村、汪口村、延村分别是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最佳旅游时间:婺源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雾日较多。一年四季都可以去玩。但春天是婺源旅游最好的季节,尤其是4月。漫山的红杜鹃,满坡的绿茶,金黄的油菜花,加上白墙黛瓦,五种颜色,和谐搭配,胜过世上一切的图画。
旅游线路:东线:“中国县级第一馆”婺源博物馆——湖中小岛月亮湾——小桥流水人家李坑——古埠名祠汪口俞家宗祠——古文化生态村晓起——伟人故里江湾——萧江大宗祠——萧江源——高山平湖江岭;西线:县城——文公山风景名胜区——古城——金山茶园——亚洲最大的鸳鸯栖息地鸳鸯湖;北线:县城——丛溪漂流——徽商古村落思溪延村——宋代廊桥彩虹桥——仕宦名村埋坑——国家森林公园灵岩洞——盛产有机绿茶的大鄣山。
外地游客经典旅游线路:(1)古城岩坐落在休宁县,以众多的古迹遗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寿山旭日的奇特景观而闻名于世。(2)夹溪河皮筏漂流时而险峰、奇石、蓝天、白云倒映、水浅处清澈见底、水深处如翡翠碧玉,鱼虾嬉戏水中(3)三清山观音听琵琶、天门群峰、天狗望月、众仙迎客;西海岸和东海岸景区:猴王献宝、石人松、观音送子、飞仙谷;南清园景区:巨蟒出山、司春女神、玉京峰,赏蓬莱仙境胜景;花果山、狐狸啃鸡、玉女开怀、童子开泰等;4)祥云山:景区内水秀山青,竹木葱郁。远观古村落,飞檐翘角粉墙黛瓦,近看星江水,蜿蜒曲折玉带缠腰,犹如来到“清幽致极的人间仙镜、画中的山光水色”里!
婺源乡村靓点:婺源之源,森林水世界---卧龙谷;天上人间,梯田人家---江岭;徽建典范,民间的“金銮殿”---百柱宗祠;伟人故里,风水门庭(江泽民主席的祖籍地)---江湾;天人合一的生态家园---晓起;徽雕艺术宝库—-汪口;小桥流水人家---李坑;儒商第一村—-思溪延村;吉祥美丽的宋代廊桥---彩虹桥;梦里乡村---严田古樟民俗园;国家森林公园---灵岩洞。
古树:婺源境内多有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古樟树。代表的就是严田古樟,这样的樟树在婺源有好多基本上每个村都有!
木板廊桥:木板桥是婺源的一大特色,原汁原味的杉木建造的木板桥宛如金桥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桥下是清纯无比的江水,桥上不时有村姑农夫挑着担子从经过,山光水色与木板桥有机结合为一体,妙不可言。婺源著名的廊桥当数彩虹桥,该桥离清华古镇不远,始建于宋代,桥为全木结构,长达140米,宽为7米,桥上写有“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对联。
民居:婺源的古民居与皖南民居风格近似,比较著名的有理坑的官宅府第、思溪古村、延村以及其它。理坑的“大夫第”和“天官上卿”府都是明朝建筑的精品。
野渡:婺源山区的村落都依山傍水而建,村前多有古渡口。临水而居的村使得渡口几乎与村落的历史相同。古渡口或在翠竹掩映中,或在古树的烘托下,加上石板铺就的码头台阶,远远望去,显然是历经沧桑的模样。
婺源县博物馆:婺源县博物馆始建于1953年,属国家重点博物馆、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反映婺源历史的重要窗口。婺源文化底蕴深厚,是文化之乡,婺源民间素有崇美尚文的生活情趣,以此为源的婺源民俗文化,也就成了诸多地域文化中一朵亮丽的奇葩。自明代中叶以来,江南各地古董鉴藏之风炽热,一些婺源人不惜重金,大批购藏古玩字画。泽被今世,便有了今日的博物馆。婺源博物馆藏文物甚丰,有青铜器、陶瓷器、砚台、书画、工艺品等各类文物达万余件,其中等级文物千余件。1986年8月,国家文物鉴定会议在婺源召开,著名学者王世襄先生专此撰联“数赣皖学问家多出星水,愿区县博物馆皆步婺源”。婺源博物馆被誉为“中国县级第一馆”。其中尤以唐宋名砚、两宋纪年墓瓷器、明清书画和明清历代工艺品为优。馆内精品有东汉元兴元年陶权、两宋名瓷名砚、明代鎏金錾花铜烛台、钿翠座屏、透雕蟒纹玉带等、明代刘世儒《墨梅图》、吕纪《芦雁图》、清代渐江《黄山图》,以及明代祝枝山、文徵明、董其昌、冯梦龙,清代郑板桥等名家书画代表作。此外,汉代番汉兴铜洗、明代翡翠鳌鱼佩、明代松纹犀角杯、清代猫眼等数百件文物也极为珍贵。其中,钿翠座屏是由名贵鸟羽组成的大型牙雕插屏;明代鎏金錾花铜烛台(也称百花金莲炬)是一座铜制烛台,重90公斤,高2米,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图饰由一百支牡丹、芙蓉、金菊花组成;朱熹使用过的宋代陶砚,为海内仅见;大型翡翠画,重300克,也为稀世珍宝。
门票价格:旅游集团景点通票:180元/人/5天,单点票:60元/人/景点,游客可以在120小时(5天)内凭票畅游婺源的景点包含:李坑、汪口、江湾、晓起、思溪延村、彩虹桥、大鄣山卧龙谷、百柱宗祠、灵岩洞风景区、文公山、江岭、石城,非旅游集团景点通票:洪村:20元/人理坑:60元/人严田古樟30元/人清风仙境:30元/人鸳鸯湖:40元/人丛溪漂流:60元/人彩虹桥漂流:50元/人五龙源极限漂流160元/人
婺源乡村旅游自驾车路线:(婺源景点分散,非常适合自驾游,因字数有限,详细交通信息可到旅游互联查看),1、景白公路:二级柏油路面,从景德镇经婺源至浙江,直通衢州,沿途经过赋春、中云、高砂、婺源县城、梅林。从景德镇到婺源县城80多公里,这条路面很好走,限速70公里。2、婺溪路:从婺源可以到安徽的黄山,婺源境内是二级柏油路,安徽段是三级柏油路。沿途经过李坑、汪口、江湾、大畈。从婺源到黄山约110公里。限速70公里,进入安徽境内后,建议60公里以下。3、婺清路:县城到清华,二级新修柏油路,路面状况很好,沿途经过思口到清华,23公里。建议时速80公里以下。4、江湾到晓起、江岭、高山平湖、庆源、官坑:从江湾到晓起、江岭、高山平湖、庆源这一段路程中多为新铺的柏油路,改变了过去到江陵、庆源路况差的现象。
旅游注意事项:夏季婺源草木茂盛,蛇类众多,需要专业的户外技能与急救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