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地图
西昌市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经济建设:2010年,预计全市GDP实现213亿元,是2005年的2.5倍。人均GDP达30870元,是2005年的2.3倍。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19.35亿元,是2005年的3.4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32亿元,是2005年的4.3倍。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是2005年的2.6倍。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是2005年的8.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亿元,是2005年的2.5倍。旅游业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是2005年的7.5倍,旅游收入50亿元,是2005年的6倍。西昌市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名列西部第10位、四川省第3位,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范例城市、四川省最具活力的县市。财政金融:200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21.28亿元,同比增长49.88%;一般预算总收入12.11亿元,同比增长25.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5亿元,同比增长53.0%,实现两年翻番;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5.46%。2008年,财政用于化解债务、支付拖欠工程款、解决企业改制遗留问题资金1.78亿元,政府性债务余额由8.17亿元降至5.85亿元。市委、政府跨区域进行大宗矿石价格谈判,解决新钢业原料供应问题;财政担保向新钢业、合力锌业等企业注资7200万元;政府向企业退税让利达到6500万元。全市金融业运行平衡,年末市辖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19.32亿元,增长23.4%,贷款余额109.93亿元,增长25.2%。
农业经济:2008年全市实现农业生产总值37.4亿元,同比增长11.9%;第一产业增加值24.57亿元,同比增长5.4%;农民人均纯收入4899元,同比增长12.9%。粮食产量28.2万吨,增长0.9%;肉类产量8.43万吨,增长13.1%;生猪出栏81.8万头,增长15.81%;家禽出栏815.6万羽,增长24.01%;蔬菜36.79万吨,增长8.2%;产茧2.51万担,增长11.66%;烤烟8.64万担,增长106.75%,实现一年翻番。农业基础得到加强,投入1亿元实施海河整治、太和堤防、山溪河治理、渠系岁修、病险水库整治等水利工程;投入9500万元实施万头生猪标准化生产基地、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黄水现代烟草示范点、烟水配套等农牧业基础工程;投入1.1亿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血吸虫防治、农村沼气、新农村、移动村村通等农村民生工程;以全省农田水利建设现场会为契机,改造西礼渠,修建安宁河堤防,建设西溪千亩标准化蔬菜基地。农业装备水平提升,全市拥有农机具32700台套,农机总动力29万千瓦,农机田间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51%。设施农业面积4000亩,建立农业示范园37个、养殖示范园16个;修建工厂化烤烟育苗点1处、智能化密集烤房900座,实现100%专业化漂浮育苗,智能化集中烘烤达到90%。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全市龙头企业达到52家,订单农业7万亩,重复带动农户30万户;华宁公司成为全省最大蛋鸡养殖企业,三牧乳业成为攀西最大乳制品加工企业,富万利、好医生石榴汁实现出口创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8年争取到上级涉农专项资金及各类补贴1.54亿元;建立优质稻基地25万亩,马铃薯基地7万亩,蔬菜基地11.33万亩,石榴基地3万亩,鲜食水果基地2万亩,烤烟基地2.87万亩,蚕桑基地2.62万亩;产业化专业村30个,专合组织59家,带动农户5万余户;10种农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西昌市被确定为全国十万亩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
工业经济:2008年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市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5.19亿元,增长23.5%;实现工业增加值54.39亿元,增长2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25亿元,同比增长17.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83亿元。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8.64%,全面完成州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固定资产投资75.61亿元,同比增长71.9%;当年投资1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59个,总投资456亿元,2008年完成投资57.25亿元。“一体三翼”格局初步形成,新增规模以上企业9户,达到57户,规模以上企业成为新型工业化主体,三大工业园区成为工业主导龙头,启动重点项目24个。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全年招商引进项目15个,到位国内资金14.5亿元,利用外资350万美元;西部最大的动漫主题公园——航天动漫乐园、总投资10亿元的东河水库等项目成功签约;全球五百强企业沃尔玛、百盛集团、中冶实久、中国水电八局制造基地纷纷落户西昌。
文化
西昌自古便是祖国西南边陲的一个重镇,自秦汉始,历代政权均在此建立过郡、州、司府、委派过官吏。如汉元鼎6年(公元111年),武帝遣司马相如为使,建邛都(今西昌),设越西郡,辖15县,属益州。以后辖也虽不断发生变化,担郡、州、司府的治所依然在西昌。因此,西昌迄今已是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已被四川省列为省级文化名城)。同时,由于海拔、气温、日照、经纬度等条件好,加之大气中悬浮物质少,空气透明度大,所以月亮光亮圆大,故西昌又有“月城”之美誉。历史名人:历史上,司马相如、司马迁、诸葛亮、忽必烈、马可﹒波罗、杨升庵、石达开、蒋介石、宋美龄等名人都在西昌居住过。迄今,孔明寨、蒋介石“特宅”等历史遗迹依然存在,可供游人观瞻。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朱德、彭德怀、贺龙、李富春、郭沫若、胡耀邦、赵紫阳、胡启立、乔石、李鹏、江泽民、温家宝等先后来过西昌视察,均留下诸多墨宝。
考古:西昌的古迹主要有西汉土城遗址、无名汉阙、唐代白塔、南诏景庄王庙、罗罗宣慰司、清真寺、大通门等。建昌古城文物分布多达2400余处,古遗址、古墓群、古石刻、岩画、古建筑遍及全市。西昌的古遗址主要有聚落遗址、城址、窑址和矿冶遗址四类。其时代有新石器、殷商、春秋战国、秦汉、两晋、唐宋和明清,其中新石器遗址十七处,殷商遗址二处,汉代遗址三处,古城址十一处,窑址二处,矿冶遗址二处。建昌古城是西昌各民族人民五百年历史的一个缩影,五百多年来,各种重大历史事件无不在古城上留下痕迹。“大顺”纪年砖在古城上出现,证实了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于公元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后,其部将刘文秀(抚南将军)确在西昌举“大顺”旗号据城数月,进行反清斗争。同时主持培修了建昌古城。这一事件赋予了建昌古城的特殊意义。“大顺”城砖为四川首见。城内曾发现记载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过境情况的碑刻,这对研究太平天国运动具有重要意义。建昌古城,文人墨客多汇于此,明代文学家杨慎、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清诗郎查俭堂以及近现代教育家黄炎培等都留下他们的墨迹。此外,在建昌古城以东2公里外的姜坡顶上,迄今还遗存着当地人称的“月鲁城古堡”。现场鉴定:此古堡是元末明初的军事城堡、至今古堡上仍保存着战时的工事、石炮等遗迹、遗物。
城市特色
四张名片:太阳城、月亮城、航天城和小春城八大殊荣: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0年4月,西昌被全国政协、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四川省森林城市,中国最值得去的十座小城市之一,2007年度四川省十大宜居城市,四川省第一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008年末,西昌被评为“中国旅游最令人向往的地方”,2009年,西昌和平遥古城、丽江古城等成为了“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城”之一,西昌旅游有“湖光山色美,民族风情浓,科技含量高”三大特色。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彝族火把节狂欢,将“中国的狂欢节”推向高潮。邮政编码:615000,城市区号:0834,车牌号:川W
住宿
西昌景区住宿条件较好,美客美家酒店、岷山饭店、标准国际酒店、顺华大酒店、罗马假日酒店、电信大酒店、金桥酒店、星光宾馆、第一王朝酒店、名仁大酒店、绿宝石大酒店等均为设施齐全、服务周到的高级宾馆,2011年还将有五星级的美丽阳光假日酒店等酒店开业迎客。邛海宾馆、碧海仙人酒店、醉太平酒店、凯旋酒店、夏威夷假日酒店、邛海同福山庄均位于邛海边,是观赏邛海夜色不可多得的高档酒店。其中邛海宾馆被称为“凉山州国宾馆”,同福山庄也是邛海边唯一的个性化客栈。此外还有大量经济型酒店。美客美家酒店,九点连锁酒店,宜必思等等,房间漂亮、时尚又独特,价格又实在。西昌医院地址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地址:西昌市下顺城街,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地址:西昌市健康路,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地址:西昌市三岔口西路(南桥头,将搬迁),凉山州精神病院地址:西昌市姜坡路(俗称黄泉路),西昌市人民医院地址:西昌市顺河路,西昌口腔医院地址:西昌市胜利南路,西昌现代妇产医院地址:西昌市三岔口南路113号(凉山卫校对门),西昌长宁医院地址:410厂里面,西昌市精神病专科医院地址:河东街胜利大桥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医院地址:航天北路136号,凉山卫校附属医院地址:西昌市三岔口南路卫校旁教育
西昌市教育层次合理,覆盖了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级教学层次。西昌有大量幼儿园、小学和初中、高中,其中西昌一中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西昌二中是西昌的百年老校,始建于1894年,凉山民族中学是国内名列前茅的民族中学。西昌学院是省州共建的二本院校,合并组建于2003年,分别有北、南、东3个校区及西校区(成人学院),校本部设在北校区,教学区以北校区和南校区为主,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目前已经发展为多科性本科院校,正朝着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地区知名的本科院校奋斗。旅游
风景游:1、泸山—邛海——螺髻山旅游风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区。(1)位于西昌城南5公里,濒临邛海、拔地而起的泸山,海拔2317米,以“半壁撑霄汉,宁城列画屏”的气势与邛海构成川西南一大景区之一,被誉为“川南胜境”,亦被誉为"蓬莱遗胜"。在郦道元的《水经注》中,泸山名为"蛙巂山",它从邛海边拔地而起,海拔2238米,远远望去,很像一只昂首朝天的青蛙。沪山山势雄奇,酷似剽悍魁梧的勇士,护卫着俊俏秀丽的邛海姑娘。山上古树参天,松树尢其茂盛,古人曾用“松风水月”来描绘泸山邛海的风光,即泸山的松、安宁河的风、邛海的水、西昌的月。泸山林中小道逶迤蜿蜒,排立路旁的苍松翠柏把游人引向山中,直达山顶。浓荫丛中隐有汉、唐、明、清年代修建的光福寺、蒙段祠、三教庵、祖师殿、观音阁、王母殿、玉皇殿、青羊宫、五祖庵等10多座古刹。这些古刹分别为儒教、道教、佛教所有。尽管他们的教规、哲学思想等不尽相同,但他们却能在一座山中和睦相处上千年,并各传各的教,这在全国也实属罕见,绝无仅有。其中泸山第一殿光福寺是最大的建筑群,它由千佛殿、文武宫、魁星阁、望海楼、飞梁寺、大雄殿组成,设计精巧,规模宏伟。寺内保留着精湛的雕刻艺术,有全国罕见的省级保护文物地震碑陈列室,有历代名流题咏的诗词歌赋,有明代铜铁铸佛像、数千斤重的大铜像、塔式香炉等文物。寺庙前有汉、唐代时期古柏,银柯如铁、苍龙夭娇、上腾青霄,可称奇古。登上望海楼,邛海景观尽收眼底,明代诗人杨升庵登泸山留下那“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头落人间”的著名诗篇,给游人以丰富的遐想。全国独一无二且具民族特色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坐落在小寺前,它那别具一格的建筑群,给泸山增了色彩,给游人添了浏览的内容。泸山主峰(纱帽项)海拔2317米,与邛海水面相对高差约800米,从山脚登上山顶约八公里。泸山山峦奇秀,古木参天,是西昌的天然绿色屏障,林中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有二千年历史的十大“巴蜀树王”之一的九龙汉柏,形态奇特,世上绝无仅有。这里灵气所钟,又为僧道赞为悟道佳山。密林深处高低错落地露出梵宇、佛宫十余座,古刹殿宇因地就势,各据幽境,巍峨壮观,雕梁画栋,令人神往。素有“观音阁曲折迂回,瑶池宫高敞向阳,玉皇殿势险雄伟,五祖庵僻静幽深”之谓。佛教、道教、儒教共建庙宇于山中一条道上,山上有寺庙五座,道观四座,共九座古刹,体现了唐代武后“三教合一”的宗教懿旨。峨眉皆佛,青城纯道,惟西昌泸山别开生面,佛、道、儒三教并存,构成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齐集的旅游胜地。泸山的第一座古刹“光福寺”,是泸山最大的建筑群,也是主庙,始建于贞观十五年。光福寺坐西向东,呈阶梯状。远远望云,甚是壮观,整个建筑以中轴线为中心展开,依山势分五级建造,由大雄殿、千佛殿、文武殿、魁星阁组成。寺内有清乾隆二十三年铸铜钟一口,重达一吨多,还有古色古香的碑刻、香炉、铜铸佛像等,反映出了泸山古刹的千年兴衰。泸山各寺庙都建有望海楼,因地势不同而观景各异。光福寺望海楼名“吟云阁”,凭栏远眺,海阔天空,渔舟点点,岸柳、村落历历在目。光福寺前有一巨大照壁,上有明状元杨升庵火把节夜宿泸山,在看到泸山的美景与火把节的盛况后,在此吟出的名句:“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位于泸山的西昌地震碑林与陕西西安碑林,山东曲阜孔庙碑林,台湾高雄南门碑林,并称中国四大碑林,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西昌地处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历史上常有地震发生,西昌地震碑林收集的石刻集中反映了西昌历史上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农历二月二十八日,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农历正月初三和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农历八月七日三次大地震的史实。西昌地震碑林收集的碑刻主要分为记事与墓碑两大类。记事碑,主要记载了地震对寺庙、衙署、会馆、民居、城垣及水利设施等建筑物的损坏程度;墓碑,主要记载了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地震碑林详细地记载了三次大地震发震的具体年月日时,根据地震碑出土地点的分布情况,还可以观察到三次地震的受灾范围,推测出地震的震中。西昌地震碑林是今天我们研究历史地震宝贵的原始资料。2001年,泸山兴建了泸山索道、滑道。泸山客运观光索道全长600米,高差100米,乘上索道可观泸山之秀色,俯揽邛海之美景。泸山有西南地区最长的槽式滑道,俗称“旱地雪撬”,全长1180米,高差100米,有单人车、双人车和母子车,整个滑道随山就势盘旋而下,心跳刺激有惊无险。(2)、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距市中心7公里,卧于泸山东北麓,山光云影,一碧千顷,邛海水质清澈透明,面积约31平方公里。湖畔现有邛海公园、邛海宾馆、月色风情小镇、观海湾—天下第一缸、青龙寺、月亮湾和新沙滩景观、莲池、阳光度假村、萝莎玫瑰园、老海亭遗址、核桃村观赏园和省体委水上运动学校等精品景点,它们组成了全新的邛海景观,构成了邛海文化新的元素。邛海如同我国一些高原湖景一样,以恬静著称,景色四季各异,春日天光水钯,上下一碧,一片浩翰波光闪耀在苍山碧野之中,“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岸边柳眉桃腮,燕语呢喃。夏日湖水盈盈,彩霞耀眼,山寺渔村,相映生辉。秋日天高气爽,落霞孤鹜,秋水天长,使人留连忘返。冬季天净水明,红枫翠柏,倒映湖面。午后起风,海浪奔涌,似白鹅嫱戏于波涛上。诱人的邛海景色,与西昌晚间皎洁的明月,形成“月出邛池”的诗意之境。如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浏览邛海后对其景色大加赞叹,兴奋不已,并在其游记《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碧水秀色,草茂鱼丰,珍珠硕大,美不胜收,其气候与恬静远胜地中海,真是东方之珠啊。”,再如原中央大学教授朱契游邛海后也写道:“我曾泛舟西湖、鼓棹洞庭、横绝太湖、登临鄱阳,觉得洞庭雄阔,鄱阳奇伟,太湖深秀,西子浓妆,邛池淡抹,各有千秋,邛池尤以恬静见胜。”邛海景色由此可见一般。2011年2月18,西昌市政府投入超过1亿元打造了邛海观鸟岛湿地公园二期,命名为“梦里水乡”,经过精心设计和施工,于6月29日向公众开放,至此,邛海沿岸所有公园均免费向公众开放。“梦里水乡”湿地南起观鸟岛湿地保护区一期的小海,北达新海河出口,东临邛海岸线,西至滨海路人行健身步道,占地2600亩,主要景观由生态防护林步行游览带、湿地水上游览观光带、植物园湿地区、白鹭滩水生植物观赏区、自然湿地修复区“二带三区”组团而成,自然湿地恢复区占总面积的80%以上。湿地建设中按照“自然、生态、和谐”理念,坚持植物本地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注重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实施退塘还湖、退田还湖、退房还湖“三退三还”工程,对浅滩清淤疏浚,扩大邛海水域面积,通过邛海一、二期建设,邛海水域面积已从27平方公里增加至29平方公里。实施生物多样性恢复工程,构建自然生态立体景观和天然生态屏障,形成了省内独有的千亩湿地景观。实施湿地景观工程,形成了1500米独具特色的湿地水上航线以及融湿地科普、环境保护和游览观光为一体的文化长廊。民间传说:邛海不仅景色秀美,还有许多美妙的民间传说,更烘托出它的神秘和美丽,如李膺《盖州记》和《太平御览》等著述中均有记载。邛海湖内有40多种鱼类,其中有特有的白鱼、鲤鱼、大虾、螃蟹等,秋末冬初有19种候鸟携家眷来此过冬。每到秋末冬初,便会有成群的候鸟飞临邛海——白鹭、鹭鸶、凫雁、苍鹭、鸳鸯、池鹭、天鹅和绿头鸭、赤麻鸭、沙秋鸭等约50余种,可以说这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和独特的旅游资源,西昌市民热切盼望有个“鸟节”。西昌旅游还没有发现“人鸟相戏”这一独特的资源,认识还稍显不够。在官方提供的有关西昌旅游资源简介文字中,无论是“四张名片”、“六大殊荣”还是2009年西昌市24个旅游节庆活动一览表中,我们都没有看到邛海水鸟的只言片语。旅游部门还没有把标识、体现西昌和谐、关爱、共融、幸福城市风情的“人鸟情”从泛泛的“西昌山川秀丽、景色迷人”、“西昌是著名的太阳城”等简单的表述中剥离出来,并把它作为充满文化特色、贴近市民的品牌性节庆活动加以打造。未能充分认识到通过创立、延续、发展鸟节品牌,不断提高西昌的知名度、吸引力和影响力,提升城市的文化精神及品质,让属于西昌独特的“幸福感”延续,成为西昌市民一个重要的幸福标记。(3)、螺髻山距西昌城30公里,地跨西昌、德昌、普格二县一市,主峰海拔4359米,南北绵延100公里,因山形似螺髻而得名。螺髻山奇峰如林,湖海棋布,最著名的高山景观有七十二峰、五彩海子、杜鹃花林、温泉瀑布和古冰川遗迹,被称为螺髻山“七绝”。七十二峰中,狮子峰、九里峰、双驼峰、玉笋峰和达达觉古峭壁以雄浑险峻取胜;书童石、苍鹰石、武士石等以形态多姿称奇;而玉峰岩、青宝山等处则以云海最为壮观。螺髻山有大小不同、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的海子30余个。它们像颗颗明珠镶嵌在海拔3700—4000米的深山密林中。这些海子因土地、水质、岩质的不同而呈现种种颜色,或灿若金、或绿如墨、或翠如玉……不少海子背靠奇峰、峭壁,山水交融、景观奇绝。螺髻山的杜鹃花,一般多生长在3100———4100米的高山冷杉林中,有30多个品种。花期从4月开始,相继开放至深秋,花色繁多,千姿百态,争奇斗艳,其中以大叶杜鹃和黄花杜鹃最为珍贵。此外还有山茶花、草灵芝、红木耳和十分珍贵的雪茶。“大螺髻山,穹窿崔嵬,拔地千霄。其水绵绵遥逦如虹。亘一百七十余里,山中冰化源泉,烟靡林箐,露零芳草,水糜奇石,百鸟飞鸣,群兽啸舞,阳蒸荫郁,烟烟云云,静而成岚,动而成风.升而出云,降而作雨”。西昌县志的这段文字记载,概括了螺髻山雄奇、秀丽的美景。明代万历年间的进士马中良在倾暑山记)中曾写下“螺髻山开,峨眉山闭”古籍中将螺髻山名胜归结为;“十二佛洞,十八顶,二十五坪,三十二天池,一百单八景”。
2、距西昌市68公里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位于四川省冕宁县境内。西昌市出发有13公里长的专用油路与国道108线在冕宁县漫水湾镇连接,成昆铁路也有一条支线从漫水湾火车站直通基地。海拔1600米,占地2平方千米。始建于1970年,到1983年全部建成,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于1984年11月1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名义对外开放;于1996年,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2001年10月,被评为国家首批3A级旅游景区。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是亚洲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新型多功能综合航天靶场,也是中国目前唯一能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发射基地。基地上耸立的发射塔架高达76米,由11层工作平台和相对应的电缆提杆组成。还有与之配套高达300米的避雷塔和上万台指挥、控制、测试和供电、供气、供水的先进设备以及融科技、艺术为一体的航天雕塑模型。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有两个发射工位,即:誉为“亚洲第一塔”的2号发射工位和为确保我国登月计划顺利实施而新建的新3号发射工位。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从1984年12月24日开始发射第一颗通讯卫星至今,先后用中国自己制造的“长征二号”、“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了四十颗国内外不同型号的卫星,做到了连续成功发射“十七连胜”,创造了中国航天业的辉煌!中国载人飞月的“嫦娥飞船”已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发射升空。从1988年9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以来,累计接待中外游客上百万人,被誉为“中国休斯顿”,西昌还有“航天城”之美称。
3、距西昌市城30余公里,位于西昌市黄联关镇的黄联土林也是西昌市重要的旅游资源。:黄联关镇因山坡上黄连树多而得名。在遥远的过去,这里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要隘。多少商旅、马驮,曾留下通住南亚的足迹。穿镇而过,沿沙沟上行.首先见到的是明镜般的金鸭塘。快至尽头一个急转弯.眼前豁然开朗。土林--黄色世界.呈现在马蹄形的山凹里。这里东高西低,面积约1平方公里。背靠苍茫的螺髻山,面向自北而南的安宁河和川滇公路、成昆铁路。两道蚊龙般的山梁,隔出了三条蜿蜒的深沟。由于土林高低错落.沟谷纵横.洞穴不少。穿行其间既神秘惊险.毛骨谏然.又引人入胜,妙趣横生。土林质地系黄色沙砾岩。大自然的神工鬼斧、精雕细刻成千姿百态的艺术奇珍。土林之奇,还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情而异。童稚眼里.这儿是动物园,奔马仰天长啸,熊猫憨态可掬.群猴攀援嬉戏,狮虎据力相争.意到形随.应有尽有、土林最妙是黄昏,当景色朦胧,声息渐止,奇幻之中人们会听到各种奇音,一切在这凝固,您需要放飞想象。地质专家称.土林的形成.最远可追溯到8000万年到一亿年的冰河时期。在冰水沉积期.冰水流动带来杂物,形成沙粒砾层。沙粒砾层成岩硬化后.受新地壳运动影响,出现裂口或裂缝(地质学上称龟裂)。地表水(主要是雨水)沿着裂缝向下渗漏、渗透。日积月累裂口因冲刷而渐渐扩大加深,最后分裂成一个个土墩、土柱成为今天的土林。土林项部的沙粒岩,系胶质钙结,不易被风化、冲刷,所以多呈蘑菇状。
4、距西昌市258公里,位于四川省盐源县的泸沽湖风景区是国家旅游“97中国旅游年十大旅游线之一”和四川省著名旅游线路。:它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尤其是以摩梭族独特的文化和民族风俗使其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内涵,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是不可替代的世界文化遗产。那醉人湖光山色,古老原始而又神秘的的民族风情,原始的宗教文化,如痴如醉的歌舞之乡,是旅游者的天堂。被摩梭人称为“母亲湖”的泸沽湖,是泸沽湖风景名胜区重要的组成部分,湖的水域面积达50平方公里,海拔2688米,平均水深45米,最深处90余米,透明度高达11米。湖周青山环绕、森林茂密、古树参天、流水潺潺。湖内碧波荡漾、四季清澈、藻花点缀其间。湖中六岛,亭亭玉立、林木葱郁。明代诗人胡墩赋诗云“泸湖秋水间,隐隐浸芙蓉。并峙波间鼎,连排海上峰。应识仙源近,乘搓访赤松。”,泸沽湖随四季的变化各具特色。阳春三月,周围桃树梨花,万话胜开,争妍斗艳,湛蓝色的湖水,明净如镜,青松绿树,连峰映湖中,全然一副世外桃源的景象;炎热的夏天,湖水碧绿,波光粼粼,雨后烟雾缭绕,周围黛色丛林中,间杂着盛开的红白杜鹃花,景色宜人,凉爽无比,好一个避暑胜地;金色的秋天,大地一片黄橙橙,金黄色的秋业,点缀着周围的青山,湖水碧蓝,波光闪烁,彩霞飞渡,高空雁鸣;寒冬时节,翠色苍茫,一日当中,水色多变。泸沽湖因为她那天然、奇妙、幽静的风光,成为人间难得的仙景和旅游胜地,同时又因为、冬暖夏凉,景色宜人,堪称避暑、疗养佳地。泸沽湖的人文景观十分独特而又丰富多彩。它至今仍然保留着古老的“母系”社会,一家之中以“母亲”为首,以“女性”为主,它独特的“走婚”风俗决定了它独特的社会背景。泸沽湖养育的摩梭女儿,个个美丽健壮、勤劳善良、情深似海。她们在属于自己个人所有的花房里编织少女的梦,实现她的情真意挚的爱。她们没有古圣先贤留下的清规戒律,没有孤寂、失落的烦恼、忧伤。她们不奢求不属于自己的一切,她们不会做金钱、物质和权力的奴隶;她们按照自己的质朴本性,遵循自己心的指引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无忧无虑地劳动、生活、恋爱,在母亲湖的山光水色中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纯朴的本色。被世人称为“现代的女儿国”。
风情游: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二三天。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节庆期间,各族男女青年或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摔跤;或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现在,人们还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四川省凉山是我国彝族最大的聚居区。每年的农历6月24日,彝族同胞要穿上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举办声势浩大的选美活动和服饰、赛马、摔交、射箭的比赛,并在夜晚点燃火把在旷野中游行,纪念他们心中的英雄。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特有的传统佳节,自汉唐起,已沿袭一千多年。火把节一般于每年农历二十四日举行,历时三天。有关火把节起源的记载和传说有数十种,内容丰富,优美动人。其中较为普遍的几种说法是:1、相传天上的恩梯古兹(彝族神话中的天神)派喽啰到凡间危害众生和庄稼,人们在支格阿鲁(彝族神话中的英雄)率领下毫不畏惧,在农历6月24日这天用火把焚烧了害虫,战胜了天神,于是彝族人民把这天定为火把节,代代相传。2、书伦撰修《西昌县志》载:……唐开元间,有邓耿诏者,六诏之一也。南诏欲并五诏,因星回节召五诏令饮于松明楼。邓耿妻慈善,惧难止夫勿行,不听,乃以铁钏约夫,背而别。比至南诏,火其楼,诸诏寻夫骸不可识,独慈善以钏故将其骸以归。南诏异其惠,以币聘之,善以夫未葬为辞,既葬乃于樱城自守。南诏以兵围之,三月食尽,善盛服端坐饿以死,南诏寻悔,旌其城曰德源。今滇俗6月24日,比户所松焉。燎长丈余,入夜争先燃之,用以照田祈年,以炬之明暗卜之丰歉。戚友会聚,剁牲饮酒,夷汉同之……。正如《西昌县志.文艺志》(建昌竹枝词)所载:赴宴先知去不回,柴楼烟冷尚余哀,而今火树沿成俗,忍使冰心化作灰;慧心早卜去难回,赠到金杯隐自哀。千古人犹照亮节,吞来六诏已成灰。3、远古的时候,天上的一个大力士和地上的一个大力士摔跤,天上的大力士被地上的大力士战胜,狼狈地逃到天上,在天神面前拔开弄是非,于是天神不分青红皂白,迁怒于人间,遣派大量的害虫到地上糟踏庄稼,危害人民,人们点燃火把到田间驱除虫害,战胜了天神,这天正好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彝族人民把这天定为火把节。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届时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凉山彝族火把节一年一届,火把狂欢夜在西昌市举行,其主会场一般设在西昌市,普格县或布拖县设分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