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市电子地图 > 北碚区地图 >
歇马镇地图
歇马镇相关地区地图:

气候

属山区热带季风气候,因地势高低不同,气温差异较大,有“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得多”之说。全年平均无霜期在11月中旬;平均日照为1801小时,占可照数41%。

基础设施

狠抓基建促发展。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着力解决了一批“老大难”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得到有效解决。一是铺筑了两条关键路。利用冬建、小闲大突等有利时机,举全镇之力,采取民工建勤和政府出资相结合的办法,对歇马至百峰17公里的路面全面硬化,使长期困扰两地人民交通问题得到缓解;镇政府出资100万元,硬化了长达0.6公里的集镇过境路,改变了以往“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二是启动了程控电话村村通、移动机站建设工程,解决了全镇的通讯信息难的问题,截止目前,全镇的通讯覆盖率达到100%。三是解决了一批村的人畜饮水困难,在镇党委、政府及各村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对后园、沮源、长岭、九路寨等20多个村的人畜饮水配套工程的实施,使群众吃水难问题得到了较好缓解。四是电网工程的启动使全镇27个村的用电环境大为改观。五是投资100万元兴建了政府办公楼,绿化、亮化、净化了院内环境,彻底改善了政府办公条件和环境。六是大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建了东瓜山、冷水沟两个拦水坝,维修了龙潭、三堰、茅坪三条主干渠道,解决了所辖3000多亩的农田灌溉问题。七是启动了一批土地整理开发工程,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全镇劳力,在油山、横河、后园等地开发整理土地800亩,缓解了全镇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八是开辟了歇马电视台,让集镇广大居民均能收看到自办的节目。

乡镇企业

歇马镇作为一个工业老镇,走的是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第三产业和商品农业、生态农业为两翼的成郊型经济发展路子,其中主要是以摩托车配件、纺织、建筑为支柱产业。全镇共有规模企业23个,其中工业企业22个、建筑企业1个。乡镇企业总计272个,其中工业企业259个,民营企业乡镇企业个数为236个。民营企业中工业企业有223个,规模以上工业有19个。中小企业总计272个,其中工业259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23家。据2004年的统计数据,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总额104016万元,净利润总额1667万元,实现税金总额4450万元。全镇50%左右的农村劳动力已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就业,乡镇企业发展前景蕴藏着无穷的潜力。多年来,歇马镇社会经济发展名列北碚区各镇前列,2001年、2002年被重庆市政府评为“发展乡镇企业明星乡镇30强”。2003年被纳入重庆市“百个经济强镇工程”。

旅游景点

①永兴洞,永兴洞位于保康县歇马镇张家村,1985年才被发现。洞内大厅深500余米,宽100米,厅后洞穴莫测。洞内呈台阶式,非过水溶洞,分上下两层,又有前、中、后3厅,洞洞连环。洞内岩壁胜似敦煌壁画,气象万千;钟乳石光怪陆离,千姿百态。有的若玉树琼枝,水晶宫灯;有的如珊瑚簇拥,笋竹林立;有的似天王托塔、童子拜观音。后厅“月亮滩”,形若满月,潭水晶莹,若隐若现似两条卧龙蟠曲其间。天然洞穴,宛若一个气势恢宏、富丽堂皇的大厦,又胜似龙宫仙境,被誉为“荆南洞天”。千百万年来,大自然以鬼斧神工,千雕万塑,创造了这奇丽的地下宫殿,人们不得不赞叹这自然的伟力。②关山(荆山),保康县荆山主脉自西北向东横贯中部,绵亘全县。境内最低点过渡湾枫桥口,海拔194米;最高点主峰关山,海拔2000米,位于保康县欧店千家坪村,因为三国关云长在山上设关隘故名。关山与神龙架大巴山山脉衔接,属原始森林。多生松、杉、桦、槲、青岗栋,尤槲树和青岗栎树,树形奇特,像一把撑开的伞,主干不高于1米,上生支干五六根,或十余根,旁逸开来,密密麻麻的枝叶可以遮盖好几平方米的地面。山上还有珍稀黄果冷杉20余株,为省内首次发现。古人称荆山,古籍《山海经》、《水经注校》等称此山为“群山竞举,而荆山独秀”。

特色产业

歇马镇现有人口48126人,其中农业人口44827人,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乡镇。多年来,历届党委政府都能紧扣时代脉搏,张扬自身优势、直面严峻挑战,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解放思想、创新方法、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克难勇进,使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了蓬勃生机与活力。
烟叶产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围绕土地集约化、烟区生态化、烟农职业化、种植标准化、管理企业化的发展目标,烟叶年种植面积23000亩,年产量600万斤,产值25000万元,年创税600万元,形成了官斗、九里、简槽万亩烟叶连片走廊,被誉为全市烟叶明星镇。
林果产业大力实施“取椴改袋”战略,坚持走小型大规模发展之路,年发展袋料500万袋,产值2200万元,形成了以羊五、刘家岭村为主的专业村和张继武等一批专业户。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发展核桃5000亩,三年内将培植10000亩核桃基地。板栗、油茶等具有相当规模,分布集中,品质优良。畜牧产业坚持政府引导、大户带动、市场运作、政策激励的方针,实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建设、规模化经营,年出栏生猪6万头,实现收入5000万元。兴建“150”猪场50个,形成了以盘龙、欧店为主的沮河畜牧养殖带。

历史

歇马有历史记载距今已有900多年,早在南宋时期,兵马往来常驻于此,是一兵亭邮站,成为送军邮、民信之驿站,故名歇马场。民国时期建制为乡,1950年调整到北碚。1954年改为乡人民委员会。1956年歇马、磨滩、回龙3乡合并为歇马乡,1958年歇马建立巨龙人民公社,设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恢复乡建制,更名为乡人民政府。1986年撤消歇马乡人民政府、磨滩乡人民政府和歇马街道办事处,成立歇马镇筹备组,同年4月,歇马镇政府成立。2003年村级行政区划调整后,全镇由原来的26个村合为现在的10个行政村,209个社,4个居委会。2004年末乡镇总人口57447人(其中农业人口34705人)。

历史

歇马镇古名野猫洞(洞在今庙坪村),相传三国时期,有苗人分居此地,后迁入云贵地区。东汉末蜀将关羽驻守荆洲,进川谒见刘备时,兵卫在此宿营歇马数日,“歇马”即以此得名。据镇志版载,歇马集镇于明弘治年间置永安镇于窑岭处(今供销收购门市部处),当时此处只有一条十余居民铺店的小街,到清顺治年间(公元1644—1656年),外籍人口入山寄居者日益增多,建数十间瓦房至窑岭街,人满拥挤,于是自相聚议,集资筹划,逐渐建成今天的东西正街、大小两巷。全县解放后,1949年曾在此建立保康县人民政府,1950年县政府迁址城关,后为第七区和歇马人民政府驻地,1958年改为“八一”公社管委会驻地,1975年为歇马人民公社管委会驻地,1987年撤区建歇马、欧店、百峰三个乡镇,2001年3月,行政区划调整后,又将歇马、欧店、百峰三镇合一为歇马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