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省电子地图 > 十堰市地图 > 张湾区地图 >
西沟乡地图
西沟乡相关地区地图:

三、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西沟乡

乡政府驻相公岭,人口5400人,面积111平方千米。辖9个村委会:相公、黄土、东沟、沙洲、过风、西沟、长坪、白石、岳竹。西沟乡[XiGou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25公里。人口1.1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9.5%。面积72.5平方公里。辖南垣、官地、马家河、三方、腰岘、凉坪、大滩7个村委会。建县前为碾伯县辖西沟堡,建县后设西沟乡,1949年沿旧制仍设西沟乡,1958年并入巴州公社,1961年分设西沟公社,1984年复设西沟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饮食、运输、建筑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境内有国营西沟林场,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多种野生动植物,野花山为县境内主要自然景观之一。

五、新疆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西沟乡

西沟乡代码:650107201辖5个行政村:水磨村、雷家沟村、泉泉湖村、陈麻子村、沙梁子村。
(1)基本情况:西沟乡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博格达峰南麓。乡政府距市政府100余公里,位于达坂城区北部13公里处,地势呈坡降,植被呈半荒漠状。全乡行政辖区总面积578平方公里,总人口4148人,由回、汉、哈三个民族组成,其中回族3617人,占总人口的87%,汉族456人,占总人口的11%,哈族85人,占总人口的2%。全乡现辖陈麻子村、水磨村、沙梁子村、泉泉湖村、雷家沟村5个行政村,下设15个自然队。2007年全乡经济总收入达4480万元,较2006年增长15%;农牧民人均经济纯收入4620元,较2006年人均增收338.5元,较2006年增长8%。西沟乡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乡,农区牧业是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途径。近年来,西沟乡乡党委、政府将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把西沟建设成特色农业乡、生态旅游乡。
(2)经济建设方面:近年来,西沟乡以建设特色农业乡、生态旅游乡为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1、传统种植业得到突破。一是狠抓了农业结构调整。继续和金牛公司、乐活果品公司、生命红公司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订单农业的发展。其中,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白皮洋葱种植面积达到300亩,红黄萝卜种植面积达到1600亩。2007年,由于今年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订单农业进一步发展、部分优良品种推广等原因,西沟乡种植业总收入达到1300万元,较2006年增加32%,成为促进农牧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二是抓好设施农业建设,推动高效农业的发展。2007年,西沟乡共建成小拱棚烤盖95座,完成目标任务的158%,完成青贮池建设25个,完成目标任务的250%,基本满足农户的需要。三是依托科技入户工程,不断增强科技对农村经济的贡献率。2007年,西沟乡以扩大科技应用为出发点,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突破口,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途径,以发展经济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为目的,共完成大叶菠菜、花豆、荷兰豆等十余种新产品推广工作、配方施肥面积达到4000亩、完成复播蔬菜任务303亩,“科技之冬”培训人数达到2200人次,科技入户率达到100%。特别是在农产品安全检测工作中,乡党委、政府从乡农业技术推广站抽调骨干力量用小摩托做大文章,为农民增收保驾护航。用上级配发的农产品农药残留速测仪从生产和流通环节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行监测,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2、养殖业发展得到发展。一是依托品种改良推动精品牧业的发展。乡政府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大力度,对畜群品种进行了改良,完成土种公牛去势53头,黄牛改良226头,绒山羊改良2000只。品种改良的逐年成功,为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效和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养殖规模有所增加。由于今年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等原因,农牧民育肥养殖的积极性空前高涨。2007年西沟乡牲畜出栏达到33000头(只),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存栏数略有降低,年末存栏数为19008头(只),养殖业产值达到1266万元,较2006年增加10%。。三是动物防疫体系进一步加强。西沟乡依托兽医站和村委会,建立健全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网络,制定了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有效地保障了重大动物疫情的防治工作。2007年,全乡各类动物防疫率达到100%,没有一起或一户发生任何疫情,真正地做到了把疫情堵在了乡门之外。3、加快旅游开发步伐,实现旅游开发的新突破。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培育,为旅游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加强现有“农家乐”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山乡休闲游,进一步提高旅游接待规模和档次。2007年,西沟乡在全面启动“拙西园”生态休闲游的基础上,围绕自然资源大做西沟乡生态休闲游的文章。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加强对红坑子水库、南天池景区及其他旅游资源的宣传,进一步加大旅游招商力度,力争实现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新突破。
(3)社会公共事业方面:西沟乡以路、水、学、医为重点,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搭建发展的新平台。1、加快互连贯通的农村道路网络建设。2007年,西沟乡按照高起点高规划高标准的“三高”原则,在完成五个行政村的新农村规划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完成全长963米的集镇道路改造工程。同时随着雷家沟村至乡政府村级道路工程的竣工和雷家沟村至达坂城区道路的立项建设,西沟乡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的目标。2、把握政策机遇,逐步解决人畜吃水难和农业用水难的问题。在农业用水方面,近三年来,通过国家土地整理项目和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实施,西沟乡节水灌溉率得到明显提高。在人畜安全饮水方面,乡党委、政府协调推进人畜安全饮水项目建设。目前水磨村五队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已经完成立项工作,水源地检测工作已经全面展开,预计今年可以顺利开工建设;泉泉湖村牧业队人畜安全饮水工程乡政府拟在年内自筹资金建设。3、加快公益事业建设,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一是以建设寄宿制学校为抓手,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投资90万元的西沟乡中心校学生宿舍楼项目已全面竣工。并完成3处小学及教学点的撤并,完成学校布局调整任务。二是以卫生院扩建、村卫生室新建为契机,切实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水平。2007年,乡卫生院扩建和沙梁子村卫生室建设已经全面启动,预计今年即可投入使用,有效的改善了西沟乡的卫生医疗条件。在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西沟乡农牧民参保率达到97.4%,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4)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方面:近年来,西沟乡按照“依托项目发展经济”的工作思路,紧紧在围绕推动农业发展抓好基础型建设项目、围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抓好龙头型项目、围绕旅游发展抓好生态型项目三个方面扎实抓好落实,不断拓展项目实施领域,项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西沟乡近年来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情况介绍如下:1、红坑子水库。为加快西沟乡闲置土地开发,彻底解决雷家沟村、泉泉湖村的春旱问题,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加速防护林、经济林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西沟乡党委、政府在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自筹资金95万余元用于红坑子水库建设的前期设计费用,终于促成主坝最高25.5米、坝顶长165米、设计库容300万立方红坑子水库的建设竣工。红坑子水库的竣工,最终促成8000亩土地置换项目和5万亩文冠果基地项目的落户,成为西沟乡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2、集镇新农村建设项目。西沟乡2007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达西路)改造工程是乡集镇的一条主干道,设计全长963米,规划宽度24米,包括一条8米的车行道、两条4米的人行道、四条2米的绿化带、路灯以及给排水管线。该工程由乌鲁木齐荣福筑路有限公司以366.3万元中标,于11月8日全线竣工。3、阳光板大棚工程。陈麻子村一队阳光板大棚工程是新疆胜武永顺公司投资135万元兴建的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其中占地5亩的阳光板大棚投资45万元。目前,苗窖中储藏由葡萄、杏树、桃树等树苗,大棚内正在进行蔬菜等的育苗试验,大棚外土地已经平整完毕,待天气转暖后即可移栽。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必将为西沟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全新的思路,必将为西沟乡农业科技进步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必将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4、沼气池建设项目。为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生活燃料,进一步保护西沟乡脆弱的生态资源,西沟乡在上级职能部门的帮助下开展了以沼气池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家园建设。在上级资金补助不足,水泥价格上涨,物资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乡党委、政府出面协调各有关单位,通过各种渠道和办法发动群众集资和争取社会帮扶资金,顺利地解决了沼气池建设所需的资金和物资。由于采取措施得力,办法得当,我2007年全面按时、按质、超额完成区政府下达沼气池建设任务,共新建沼气池27座,完成目标任务的180%;并且建池质量好,建池农户档案齐全,大多已能正常运转。

二、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西沟乡

西沟乡位于平顺县城南,乡政府驻地距县城6公里。全乡国土面积94249亩,耕地面积4470.3亩,人均0.56亩。辖14个行政村,2292户,7768口人,分居33个自然庄。党委下设19个支部,59个党小组,544名党员。2006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49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80元;粮食总产量1260吨,人均占有粮162公斤;主要农作物是玉米、谷子、马铃薯和小杂粮;主要林产品有核桃1800亩、花椒35亩、苹果、黄梨、桃树等水果林760亩。有可开发林地面积39560亩,其中现有以油松为主的用材林22848亩。西沟乡涌现出一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著名劳模李顺达、申纪兰、郭玉恩,可谓劳模之乡。特别是全国著名劳模,一至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几十年如一日,忠于党、忠于人民,不离群众、不离劳动,在她老人家身上集中体现了太行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被称为“共和国的见证人”。西沟是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长治市党政干部廉政教育基地,是全国旅游观光农业示范点、山西省森林公园,西沟乡为全省文明乡镇。西沟展览馆、西沟金星塔、西沟“三里湾赵树理创作基地”、西沟陈卿故里,别具特色,使国内外宾客、各级领导、专家学者涌流不断,使西沟呈现出人与社会和谐的无穷魅力。西沟乡境内沟壑纵横、山梁交错、波澜起伏,在生态绿化覆盖的衬托下显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全乡14个行政村由平龙公路贯穿南北,古石公路连接东西。现有西沟铁合金厂、纪兰核桃露饮料有限公司、潞安石业建材、东坡预制厂等乡、村企业;有西沟、川底、南塞、申家坪、赵店5所小学,460名学生。乡级卫生院和14个村级卫生所;乡级党校、乡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设施阵地配套齐全。在新农村建设上,全乡先后完成了墙面白化110万平米,绿化美化83亩,通道绿化14公里,栽植桧柏、国槐6200棵,硬化道路4000米,街巷硬化3000平米,修筑水渠4500米,护栏杆2000米,新建霓虹灯标志牌7个,大型广告牌3处1100平方米。尤其是沿平龙线两侧9村,通过路面硬化、墙面白化、通道绿化、街道亮化、环境美化等工作,整个村容村貌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建成了一个蓝天白云、青山绿地、墙白屋美的新西沟。在基础设施方面,全乡14个村全面实现村村通、庄庄通、街街通、户户通。投资2589万元,对西沟110KVA输变电站进行了扩容,对西沟10千伏输变电路进行了绝缘改造、农网改造和低压整网,共完成14个台区、1887户;打成了西沟深水井,完善配套了韩家深水井,新建了六处饮(供)水工程,石埠头、赵店、下井等六个村实现了自来水入户;全面实施西沟小城镇规划,新建了石埠头、池底、东峪沟、老辉沟、沙地栈、青行头、韩家等移民小区;对西沟程控电话进行了扩容,新增电话300余门,总装机容量达到了600多门。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闭路,户户有电视,全乡14个村实现闭路电视进村入户,现在沿平顺公路两侧各村均可看到40个节目。新建了申家坪剧场,对文化站设施进行了配套,建成了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改革农村办学体制和机制,实行了集中办学,撤并了西沟、申家坪初中、龙家小学等9所中小学,整合了教育资源,提高了教学质量。建成了乡卫生院综合门诊楼,推行了新型农民合作医疗制度,医疗卫生条件彻底改善。二00六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4910万元,比上年增长18%,比2001年增长67.6%;乡村企业总产值6300万元,比上年增长28%,比2001年增长120%;财政收入达到了350万元,比上年增长47%,比2001年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480元,比上年增长10%,比2001年增长25.5%;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总产均保持在250万公斤左右;人口与计划生育全面实行优生优育,奖励优生,处罚超生的政策,五年少生204人,人口出生率8.32‰,人口与计划生育进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

四、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沟乡

西沟乡位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25千米。人口1.1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9.5%。面积72.5平方千米。辖南垣、官地、马家河、三方、腰岘、凉坪、大滩7个村委会。建县前为碾伯县辖西沟堡,建县后设西沟乡,1949年沿旧制仍设西沟乡,1958年并入巴州公社,1961年分设西沟公社,1984年复设西沟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