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省电子地图 > 遵义市地图 > 湄潭县地图 >
西河乡地图
西河乡相关地区地图:

3、贵州省湄潭县西河乡

西河乡位于湄潭县城最北端,驻地距县城约55公里,东与风冈县交界,西邻绥阳县,北接正安县,辖9个行政村52个村民组,居住676余户2.68万人。西河乡总面积149多平方公里,由于山地较多,耕地面积仅2.78万亩,其中田1.65万亩,土1.13万亩,人均耕地只有1.04亩。西河乡多“雷区”、“雹区”,雷、雹灾害时有发生,自然环境较差,气候条件恶劣,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较频,除红星水库和仁合水库的灌区生产条件较好外,其余大多数地方均属“靠天吃饭”,这给该乡的农业生产和安全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农业产业化的调整也因此受到制约。西河乡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3间,在校学生4900多人。由于受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力量的制约,再加上居住较为分散,严重制约了该乡文化的发展和提高,影响了全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西河乡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县属较差之列,全乡境内无油路、水泥路,通村公路共约7公里,其余全是坑坑洼洼的泥石路,交通较为落后;总之,西河乡由于农业生产较为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相对落后,属省级一类贫困乡镇,各方面的建设都急需提高。

2、四川省南部县西河乡

西河乡位于南部县西北边陲,距县城130余公里,海拔826米,北与剑阁县接壤,南连太霞乡、东接双峰乡、西靠店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乡幅员面积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00亩,辖7个村,37个村民小组,1390户,总人口5190人,人均耕地近0.7亩。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实施“大兴水利、重抓交通、猛攻产业、发展山羊”战略,营造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和谐西河,用心解决“三农”问题,以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核心,实现道路油化、村庄绿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生态优化的标准;壮大运输、建筑、商贸、餐饮服务业;大力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业,积极打造“西河山羊”品牌,以3650亩桑园区为依托,抓住机遇、促进发展、构建和谐西河”。西河乡被授予全县蚕桑生产基地乡、基层党组织先进单位、西河山羊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等称号。
产业结构调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1060万元,比上年增长7%,全年粮食总产量2250.3吨,蔬菜总产量1776吨,水产总值420.5万元,生猪出栏3200头,存栏3700头,实现财政收入74.13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入库税金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30元,增长10%。粮食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以花生、油菜为主,其中花生是大坪区两大花生市场之一,粮经比例为4:6;畜牧业以山羊、生猪为主,尤其是“西河山羊”,是全县第一个活动物注册商标,脂肪低、蛋白高,营养价值极为丰富,是真正的绿色食品,现畅销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世界各地且供不应求,是市县山羊重点基地乡,年销山羊10万余只,现已初具“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科学运行机制。水产业以网箱养鱼为主,水域面积达5平方公里,现有网箱250余箱。2004年全乡有1800余人外出务工,创收1200万元,为乡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基础设施建设: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全乡的干部群众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大力气,花大功夫,改扩建公珞20余公里,并以招商引资的形式对西河码头至西河场的乡道公路进行了铺油改造,并于7月底铺油改造结束并投入使用。西河至保城、双峰和西河至剑阁、阆中段已全面启动,并建成了大坪区第一条通村油路、洪湖、勤俭二村公路硬化工程正式竣工通车,场镇街道实现了硬化,中街危房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场镇区域正逐渐扩大,现有场镇居民2500余人;全乡7个村均完成了农网改造,并全部实现了抄表到户。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西河乡教育事业取得显著进步。进一步巩固了“普九”成果,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投资近10万元对学校进行了路面硬化及危房改造。全乡计划生育率、综合节育率、人口出生率均在控制范围内,计生“三结合”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光纤电视已于12月开通,能收看30余个中央和地方的电视节目。全乡社会治安形势良好,未发生一起重大伤亡事故。
精神文明建设:2004年深入扎实开展了“争做人民满意的乡村干部”和“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提高了全乡干群的素质;全乡现有县级文明单位2个。乡各级干部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及实用科学技术。积极开展“四五”普法宣传,乡村干部普法率达100%。增加了干部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加强了人民调解工作,及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了一方稳定。党员发展、培训和管理工作进展顺利,全乡下设9个支部,党员总数218人,其中农民党员189名,占全体党员的82.9%,共发展新党员8名,培训入党分子21名,12月底前对全乡全体党员进行了冬训,提高了全体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2004年,精诚团结、勤政务实的西河乡党政一班人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围绕“面向市场调结构、立足乡情抓特色、依靠科技增效益、减负增收保稳定”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在争中干、干中争,使全乡的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4年被县委、县府评为武装工作先进单位和小集镇建设二等奖等,是县27个A级乡镇之一。
下辖村:西河乡下辖村:兴隆村圆柏村铁炉村高峰村高山村洪湖村勤俭村
西河乡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606男2382女2224家庭户户数1389家庭户总人口(总)4606家庭户男2382家庭户女22240-14岁(总)10140-14岁男4990-14岁女51515-64岁(总)325715-64岁男173715-64岁女152065岁及以上(总)33565岁及以上男14665岁及以上女189户口本地住在本地4479

4、黑龙江省克山县西河乡

西河乡隶属克山县管辖。位于县境西部,南与依安县毗邻。乡政府驻地距县城23公里。中华民国初期,隶属克山县第一自治区,1929年划归第四区管辖。东北沦陷后期,实行街村制,1938年设置杨玉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设置杨玉区,1949年改为西河区,后改称第八区。1956年4月,撤区划乡,设置西河乡。1958年8月,将西河乡的一部分划归西城乡,另一部分则与和平乡合并为西河乡。同年9月,改称西河人民公社。1960年西河公社被撤销,1961年3月恢复。1984年4月,改为西河乡。西河乡总面积194.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1万亩,林地3.7万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豆、马铃薯等。乡办工业有粮米加工厂、农机修配厂等,1992年乡企总产值1200万元。全乡共辖和平、平原、仁政、新人、联政、造林、利民、保胜、中和、东升、永安、巨和、爱国、西河、清政、仁里、联民、良种场等18个村。1992年末全乡总人口2.5万人。乡政府驻地西河村。

5、山西省汾阳市西河乡

西河乡辖北门村、西关村、西门村、冯家庄、大向善、小向善6个村,5个社区,人口3.2万人,耕地面积6500亩。近年来,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态势。2007年,完成社会经济总收入22264万元,比上年增长19%,乡镇企业总产值28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农业方面,坚持稳定粮食生产,适度发展林果业,逐步扩大畜牧养殖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方向,产业结构调整迈出了新的步伐。在企业发展上,注重依托城区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发挥了骨干企业的牵动作用,涌现出了西门神驰轮胎股份公司、北门飞龙大市场等一批较大企业。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宾馆饭店、商场超市、集贸市场、交通运输以及各种中介服务蓬勃发展,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上,一方面继续狠抓了环境治理,安居工程和公益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从宏观上将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促进全乡新农村建设一体化发展。乡党委、政府正在组织实施西北环道路建设,预计总投资7000余万元,它的建成将完善全市五纵五横的城建格局,并直接推动西河乡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拉动全乡经济再上新的台阶。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乡党委、政府加大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800余万元完成了西关中学改扩建工程,由8轨扩为16轨,实验小学、西河小学也在走向标准化,教育工作的大力改善为全乡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均衡、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山西阳城西河乡6、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西河乡西河乡位于阳城县城西5公里,全乡总面积38.4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1.5万人,耕地面积15966亩,境内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交通便捷、区位优越,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环境优美乡”和“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乡”,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小康乡”、“和谐乡”和“文明乡”。近年来,西河乡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刀阔斧营造发展环境,与时俱进破解发展命题,科学谋划,狠抓落实,奋力开拓,力促发展,新世纪新西河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煤炭产业在关闭了三个矿井的情况下,生产能力由2000年的40万吨提升至120万吨;投资1.3亿元,创建新天地和金方圆陶瓷有限公司,年产值达2.4亿元。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完成了全乡的整体规划,启动了具有城郊型特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乡14个村及所有企业全部达到了绿化、硬化、净化、美化和亮化;实现了通电、通水泥路、通自来水、通闭路电视、通程控电话;投资2700万元完成了西小河治理工程;投资2500万元完成了西校路建设工程;投资5000万元和2500万元启动了农民休闲公园和敬老院建设工程;投资1500万元,建成了全省首家新能源使用乡。教育事业异军突起。投资2500万元建成了设施全省一流的寄宿制小学,完成了乡中学的改建扩建和多媒体网络建设,实现了全乡教育资源的新整合和上档升级;投资3500万元,完成了阳城一中西校后勤工程建设,加快了全乡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全乡教育教学质量走在全县前列。乡村管理科学规范。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把关、规范管理,政务、村务、企务、党务公开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一直走在全县全市前列,中央、省、市有关部门多次深入该乡调研,并对一些做法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几年来,西河的经济、社会始终保持着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乡、村两级干部的团结奋进和开拓创新,更得益于按照县委、县政府要大力构建农村惩防体系“五大工程”的要求,制定实行了适合该乡乡情的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率先在全县成立了“一室一校五中心”,一室,即: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办公室;一校,即:廉政教育学校;五中心,即:农村会计服务中心、煤炭企业结算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招投标采购中心、矛盾调处中心。为该乡的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全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的和谐局面。清廉的党风带动了务实的政风,促进了文明的乡风,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2007年全乡社会总产值完成5.97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4.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37元,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将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全乡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努力构建阳光政务,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全乡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