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省电子地图 > 金华市地图 > 武义县地图 >
西联乡地图
西联乡相关地区地图:

3、浙江省武义县西联乡

乡情概况:西联乡位于武义西南部,东南与柳城镇相连,西濒遂昌县,北接金华汤溪;乡政府驻地马口,距县城50千米,面积122.3平方千米,辖19个行政村,人口0.64万人。
区划沿革:1950年原河西乡和西原乡合并称西联乡,1958年为柳城(卫星)人民公社西联管理区,1961年建西联公社,1983年复称西联乡。系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武义县第一个革命老区乡。
自然环境:西北部地势高峻、崇山重叠、峙耸蜿蜒,海拔千米以上山峰9座,境内与遂昌县为界的牛头山,海拔1560.2米,为金华市最高点。东部多丘陵,溪涧纵横,主要溪流有西溪(午溪),源于牛头山北岭,经内庵水库至大溪口,有章溪汇入续东流并入宣平溪。
自然资源:
水力资源:建有内庵、青岭两座中型水库,总库容3799万立方米;有宣平溪二级电站和5座小水电站,总装机1.37万千瓦。
矿产资源:有金矿体60余个、银矿脉10条,总储藏量银11吨、金50公斤;有省级中型萤石矿区,贮藏量50万吨以上,系出口创汇产品。
森林资源:有山林地7133.3公顷,其中牛头山麓有9000多亩原始森林。
野生动物资源:130多种珍贵树种和虎、豹、猴等珍稀野生动物,2002年11月市环保局批准该乡为市级生态乡,2005年3月省林业厅批准牛头山区域为省级森林公园(正在开发)。
农产品资源:农业以稻谷、玉米为主;经济特产有板栗、茶叶、宣莲、香菇、蚕桑、药材、猕猴桃、笋干、箬叶等,现有特产基地1.1万亩,人均1.6亩;建有武义县第一个食用菌示范基地——香菇园区,工业有小水电、采矿、竹木加工、制茶等。
基础建设:该乡马口区域是武义县搬迁时间最早、搬迁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的下山脱贫点。至今,已有17个行政村的29个自然村1399户、4133人搬迁下山,其中珑坑等4个村迁柳城、三笋坑迁桃溪,四百田等4零点村迁王宅,其他8个行政村891户、2601人迁居马口区域,饮水、用电、道路、通讯、排污等配套设施基本完成,初步形成小集镇规模。

2、黑龙江省克山县西联乡

乡情概况:西联乡地处克山县最西部,东与本县西河镇西城镇相连,西与讷河市通南镇接壤,南与依安县上游乡为邻,北面是克山县发展乡。境内有一条小溪,名为泰西河,经东合村,六合村,合兴村流入依安县上游水库。全乡总面积250197亩,其中耕地面积177,930亩。自1992年以来,西联乡通过实行土地连片种植、大机械作业,加速了劳动力转移,实现了土地,农业机械、劳动力等诸生产要素的规模重组,从而走出一条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条件下,调整农村经济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特色之路。几年来,西联曾荣获国家农业部授予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全省农业先进乡”,省委授予的“六个好建设先进党委”,省政府授予的“人民满意公务员”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区划人口:西联乡有8个行政村,42个自然屯,8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412户,其中:农业户数6211户;总人口数24415人,其中:农业人口23765人,劳动力总数13835人,其中:男劳动力7888人,女劳动力5947人。
区划沿革:中华民国初期,隶属克山县第一自治区。1929年划归克山县第五区管辖。东北沦陷后,实行街村制,1938年设何公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设置何公区,1949年改为西联区,后改为第十一区。1956年4月,撤区划乡,设置西大乡。1958年8月,西大乡与宽沟子乡合并,同年9月改称西大人民公社。1959年3月,改为西联公社。1984年4月,政社分开,改称西联乡。
自然环境:
地形:西联乡地处丘陵漫岗地带,属于世界三大黑土地带之一。
气候:全年有效积温2200---2300℃,无霜期在115天左右,为第三和第四积温带之间,具有生产绿色食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自然资源:
农产品资源:盛产小麦、大豆、马铃薯、玉米、亚麻、甜菜等。
矿产资源:距乡政府西南5公里,有一石英砂矿,储量为200多万立方米。
机构设置:乡编制为39人,其中行政18人,事业21人,工勤1人。2004年西联乡党政机构调整为“三办”,即平安办、经济办、服务办。该乡有乡级卫生院一所,一所乡办中学,九所农村小学。
组织建设:乡党委下设15个基层党支部,其中村党支部9个,机关企事业党支部6个;有62个党小组;561名党员,其中男党员506名,女党员55名;有后备干部47名,其中:村级后备干部38名;入党积极分子138名,其中:35岁以下,高中学历以上的25名;有五好支部6个;四好党员259名;有电教播放点159个,其中:村级9个,屯级40个,户级110个;大喇叭入屯42个,覆盖率100%;已建立种、养、加各业党员服务区联合体27个,加入联合体农户2213个。
经济发展:
乡镇企业:各类企业共517家,其中,工业企业169户,运输186户,商饮服务共162户,从业人员2118人,占已转移劳动力总数的24%。该乡有油坊32家,每年加工大豆4000吨,生产大豆食用油700多吨,豆饼3000吨。
种植业:西联乡作为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种植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凭借土地连片种植的模式、雄厚的机械力量以及全乡各级干部的全方位的服务,为发展订单农业和绿色食品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2002年,西联乡被定为“东北农业大学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同年,西联乡生产的绿色大豆和马铃薯,获得国家A级“帅哥牌”大豆、“全面牌”马铃薯绿色标识。2004年共播种小麦0.5万亩;大豆14.5万亩;玉米0.5万亩;杂粮0.2万亩;薯类1.2万亩;亚麻0.3万亩;甜菜0.15万亩;水稻0.16万亩;其它0.2万亩。
养殖业:2003年,该乡黄牛存栏6020头,山绵羊15600只,生猪存栏11500头,养禽30万只。养殖大户106户,其中养猪的14户、养牛16户、养羊48户、养鸡28户。西联乡有扩大养殖规模、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巨大潜力。全乡有扩大养殖、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巨大潜力。全乡土地资源丰富,如果需要,每年可以拿出5万亩耕地种植饲料,可饲养奶牛1万头,出栏肉牛1万头。2001年,西联乡作为齐齐哈尔市山鹰牧业公司的肉鸡生产基地,一年出栏肉鸡30万只。繁育站点有乡中心站,合富、合发、大众4个,全年改良黄牛2780头。
农机化:该乡有6个集体机耕队,3个股份制农机作业公司,46台大型拖拉机,7台联合收割机,345台(件)配套农机具,农机场、库、棚面积8.6万平方米,农机固定资产总额1300万元。
收入:2003年该乡总收入7370万元,其中种植业因遭受历史罕见的旱涝灾害,产量仅为常年的40%,实现收入2880万元,畜牧业收入1576万元,劳动力转移收入29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1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