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淄博市地图 > 桓台县地图 >
新城镇地图
新城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1、大力调整种植结构,为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2002年,全镇共落实农作物播种面积23756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4806亩,比上年减少3227亩,经济作物面积18950亩,比上年增加3227亩,结构调整后粮经比达到20∶80。农牧业发展上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五大优势产业:制种产业,洋葱产业,西甜瓜产业,蔬菜产业,养殖产业。2、积极改善生态环境和镇村面貌,努力完成植树造林绿化任务。2002年,镇党委、镇政府严格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标准,严把造林质量关,全力以赴,积极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环境。全镇共调进11个品种的乔灌木树苗53.4万余株(包括柽柳基地20.4万株),主要品种有新疆杨23.5万株,二白杨2万株,其它品种共7.5万余株,调进的苗木数量是上年的2.5倍多。为了使树苗随到随种、确保成活,镇党委、镇政府努力做到领导到位、资金到位和工作到位,实行责任承包制,制定了在指定地段规定“谁种,谁管,谁受益”的政策,上下形成“镇有人管、村有人负责、树有人栽种管护”的制度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确保了全镇绿化任务的顺利完成。共动用机械台站3500个,开挖土方1.5万立方米,平整土地1000亩,回填树沟土方1.2万立方米,总投入折合资金50多万元,完成造林面积2450亩,育苗72亩,其中新植防护林2374.2亩,林带12公里,公路补栽折合面积54.8亩,经济林21亩。同时,镇村两级投资3万多元,在公路沿线的横沟、野麻湾、长城三个村委会所在地新建了三个花坛,并调进观赏树苗进行绿化、美化改造,使原有的脏、乱、差面貌得以改善。3、积极行动,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税费改革工作,根据“三个确保”的目标要求和“减轻、规范、稳定”的原则顺利开展。镇党委、镇政府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专题联席会议,认真系统地学习省、市有关税费改革的方针政策,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在吃透政策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大力宣传动员,精心安排部署,不断制定新的办法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好工作。从6月1日开始,入户核查计税面积,续签了最后96户二轮土地承包合同,共核实2099户农户的计税面积21136.22亩。同时还清理出各类欠款1189736.3元,清理核定各村债权款项1816214.21元,清理核定各村债务款项1514280.6元。到8月6日,定产、定税全部到户并张榜公布,农民承担义务明白卡发放完毕。经过审定和核算,全镇农业税计税常年产量为每亩383公斤,农业税及附加总额为707186元,其中正税589322元,附加117864元。按新的税收政策,全镇财政税收任务目标完成,镇财政收入达到240万元。4、继续改善水利基础设施,进行渠道建设。以“U”型渠道衬砌为主的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改善全镇生产条件的利民工程。通过这几年的建设,全镇干部群众都认识到建设“U”型渠道,降低水费成本,提高灌溉速度的重要性。2002年,全镇建设“U”型渠道40.2公里,同时,在市农林局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筹集资金,多方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对泥沟村渠道进行改造。该工程5月4日正式开工建设,投资53万元,改造了6公里灌溉总渠。5、通过示范带动,大力发展畜禽养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002年,将农业结构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调整,把养殖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加大种草力度,配合畜牧业发展。在已经引种美国苣菊草、鲁梅克斯草、松香串叶草等饲草品种的基础上,又新引进大叶紫花苜蓿等新品种,新种植饲草300亩,饲草面积累计达到500亩。二是摸清畜牧业发展现状,加大防疫、免疫力度。从3月份开始,对全镇畜禽存栏数、规模养殖户及畜牧业生产状况做了摸底调查。如期完成了全镇境内的猪、牛、羊进行五号病防治及打耳标工作。三是建立肉牛、肉羊养殖示范基地。引导农户以家庭养殖为主要形式,以示范基地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基地+农户的模式,走养殖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发展畜禽养殖。镇政府制定并落实优惠政策,按养殖规模分别达到5头牛、30只羊、10头猪以上的标准,给养殖户1.5万元的一年贴息贷款,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横沟村落实示范养殖农户14户,中沟村计划用两年时间实现“万羊村”目标,八、九月份村干部自己拿钱,先后两次组织农民到山东引进小尾寒羊260只,发展农户30多户,部分农户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6、营造“三个环境”,大力发展镇镇企业。镇镇企业工作通过明确目标、制定措施、克服困难、狠抓落实。一是抓好工业企业集约生产经营,炭黑厂、造纸厂和几家面粉厂经营状况良好。二是加强农业开发项目建设。静海生态养殖厂投资25万元完善了基地建设,为今后发展打好了基础。三是积极招商引资。2002年引进新项目3个,其中一是长城绿色农业示范区项目;二是中沟村脱水蔬菜厂项目;三是龙腾酿造有限公司项目。全年完成镇镇企业产值8077万元。7、基础建设。全年完成居民点改造54户,占任务的108%,累计完成2006户。完成农户装电话320户,总装话户数达到1350户,占全镇总户数的64.3%。完成农户装闭路电视86户,累计达到1414户,占全镇总户数的67.4%。

社会事业

全镇学校4所,其中完小2所,适龄入学儿童83人,小学学生876人,教职工52人。青壮年脱盲率100%。中心医院1所,村级医疗站8个。闭路电视转插台2台(新城、曲石)。调频广播台1台。移动通讯转插台1台,通讯电话机安装473部。综合农贸市场3000平方米,农贸一条街街道长1公里。福利院1所。金融、邮电、税务、医院、粮所、公安、工商等单位建设设施完备。

镇情概况

新城镇(XinchengZhen)位于市境中部。镇政府驻新城村。面积52.37平方千米,人口3.36万人(2002年)。辖21个行政村。

历史沿革

1950年设新城区,1958年改公社,1985年改镇。面积53.4平方千米,人口3.3万,辖北掌村、南掌村、侯庄村、东冯村、西冯村、北冯村、前升村、东郝庄村、西许庄村、后河村、三王村、胜利村、西王庄村、新城村、小屯桥村、白错村、河头村、店上村、新章村、西石岭村、台上村等21个行政村。

经济社会发展

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54亿元,工农业总收入为1.54亿元,农业总收入9890万元,粮食总产量12万吨,工商税收87万元,集体、民营股份制和个体私营等工商贸服企业232户,其中80%集中在镇区内,形成了以冶金、仓储、机械、建材、农产品加工,流通和服务业为主的企业群体。2005年工商贸易总产值1.5亿元。教育布局调整后,全镇现有初级中学两所,完全小学5所,校园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共有教师265人,中小学生3150人,初中升学率17.6%,目前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镇现有乡镇卫生院两所,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邮电局两所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农贸市场500平方米,集贸市场3000平方米,轻工市场2000平方米,形成了繁华的商贸一条街。

历史沿革

新城镇历史悠久,至今在古城村东还留存金代老古城遗址。新城镇解放前属富锦县管辖,1947年为第四区政府,1956年为集贤县新城乡,1958年为桦川县新城人民公社,1960年划归佳木斯郊区,1984年为桦川县新城镇。镇政府机关位于镇区内玉丰村。2001年原中伏乡并入新城镇,新城镇管辖24个行政村;2002年并村后,新城镇管辖19个行政村,24个自然村。全镇共有8800户,28356人;其中镇区1860户,7890人。全镇耕地面积29.8万亩,其中水田12.1万亩。

历史沿革

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滹沱河水淹没旧县城,束鹿县治逐迁于此,将新圈头、河此集、小西天等村圈入寨内,定名新城,取新县城之意。1944年县治(日伪)迁往辛集,新城仍保留原名。抗日战争初期,属束鹿县。1940年将新城划属束冀县.1942年路过、圈头、白龙丘、兴隆庄划属深束县.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属束鹿县。1949年建国后,属束鹿县6区。这里1951年办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社,1957年建高级社。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时,属新城金光人民公社新城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缩小,将新城管理区划为新城公社,1982年改称管理委员会,1984年5月复置乡。1984年8月改镇。1996年12月,合并大李庄乡仍称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