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镇地图
兴隆镇相关地区地图:
交通
兴隆镇交通便利。长大铁路、沈大高速公路、本辽高速公路、辽鞍公路、兰唐公路等交通干线都从境内穿过,距沈阳桃仙机场和营口港分别为65公里和100公里。
景点
九连墩古墓群,①九连墩古墓群,九连墩古墓群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枣阳城区东南约21公里处吴店镇与兴隆镇交界处的一条南北向土冈上。南起唐家祠堂,北达刘家湾,绵延3公里,共有土冢9个,呈南北向排列,当地俗称“九连墩”。据分析,墓群的时代可能为东周时期。九连墩战国楚墓有四个突出特点:一是首次发现了楚墓有十一个古墓的陵园遗址;二是青铜四中鼎是科学发掘出的最大的鼎;各类乐器齐全,尤其是如此规模的成套木制乐器还是第一次;三是发现了1000多支竹简,数量之多是少见的;四是车马坑的规模为全国同类型之最,由此震惊国内外。现该处建设走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路子,已建景区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在一号车马坑的原址上建成九连墩博物馆,具体分古墓坑、车马坑展室、文物陈列室、古乐演奏厅、楚文化图片展览厅,形成集放映、演示、真车马现场表演、仿真文物出售等于一体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二是对其他8个古墓群实施封闭管理,进行整体性保护,景区以柏树为主,在适当的地方规划建设楚文化风情园、楚园民居、楚园农耕、楚国古战场、楚国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复原等。按照国家三A级旅游风景区的标准完善旅游设施功能,形成吃、游、购、娱、行为一体的旅游体系。
农业
枣阳市兴隆镇是一个农业大镇,有着枣阳粮袋子之称,有耕地总面积6350公顷,其中水田3446公顷,旱地2904公顷。农业现已形成传统粮食作物外的瓜、果、菜、养殖两大主体产业并行发展之势。瓜果产业形成了以沿316国道的优良村、白土村、红花村、杨楼村为主体的优质桃生产基地和西瓜生产基地,已发展优质桃5000亩,西瓜常年面积约3000亩。近两年,镇政府扶持畜牧业的大力发展,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并确立了养殖优质商品猪和优质鸭两个养殖生猪主导品种。目前,全镇已发展养殖专业村3个,专业组12个,养殖100头以上大户35户,规模生猪养殖场3个,养鸭专业组15个,养鸭2000-10000只以上的大户20户,累计投资达到5000多万元。全镇年可出栏生猪2万头以上,出售成品鸭20万只以上,出售鲜蛋38万公斤,实现畜牧产值0.8亿元。2004年全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7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70元。2005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24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00元。
概况
兴隆镇地处松嫩平原腹地,位于巴彦县北部,南距哈市市区(高速公路距离)62公里,北邻绥化18公里。兴隆镇是巴彦县北部经济、文化、交通、信息、金融、服务、物资集散中心城镇,城镇辐射功能较强。兴隆镇面积201.3平方公里,农业可耕地面积21.7万亩,城区面积11.7平方公。以滨北铁路为中轴线,分东西两个区域,东区为兴隆林业局,西区为老城区。兴隆工业园区20.02平方公里。兴隆镇总户数28918户96628人,城区辖1个街道办事处,10个社区居民委,分别是:花园、得权、振兴、繁荣、文化、胜利、铁东、铁西、育才、育德居民委,总户数17666户50751人,其中,社区12196户34196人,林业局常住总户数是5470户16555人。农区辖8个行政村,106个自然屯,耕地面积201896亩,农村总户数10551户,人口44491人,其中:民主村拥有耕地27730亩,人口5656人;福合村拥有耕地25319亩,人口3535人;庆隆村拥有耕地24584亩,人口5073人;民权村拥有耕地28175亩,人口4554人;隆青村拥有耕地24171亩,人口7467人;建华村拥有耕地28374亩,人口6163人;兴乐村拥有耕地19046亩,人口5412人;中兴村拥有耕地24497亩,人口6631人。居民包括汉族、满族、回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锡伯族、蒙古族等7个民族。图示为:兴隆镇党委、政府办公大楼
资源分布
全镇耕地为59.1平方米园地为1.08平方米,林地为57.07平方米,牧草地11.14平方米,南北长15.1千米,东西宽18.6千米,周长为89.5千米,最高海拔为1334米,最低海拔为750米,地形地貌分坝地、丘陵、峡谷三大类。其中坝地29.35%、丘陵占61.5%,峡谷占9.65。森林覆盖率达46.7%,地下矿产资源石墨矿(氢质酸钙石灰石,黔北四大储量之一)、高岭土、天然煤等;有罗猴溪洞群、白花山洞群和云贵山茶园;有彭溪沟、白花山、东华溪等八大水库。
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全镇耕地面积10728公顷,地质肥沃,其中水田面积2147公顷。70%地块为黑土,30%地块为草甸土。全镇是饮马河流域的平原镇,主要生产玉米、水田、大豆、高粱等作物。由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粮食年产量均在65000吨左右,其中水稻产量为18000吨左右。年产稻草18000吨,玉米芯28000吨左右。饮马河水灌溉生产的饮马河大米驰名全国,联合国投资项目WFR-2814所建的千亩养鱼池建在兴隆镇。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2)气候资源,全镇基本气象要素条件较好,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际、月际间变化较大。因此,对农作物生长比较有利。首先,热量资源条件较好,历年平均气温最高为23.2℃。全年无霜期141天左右,年积温平均为2880.7℃,最高年份可达3200℃,因此,适应中晚熟品种的种植。其次,降雨量也比较适度。年平均降雨量为573.2毫米,最高年份可达650——700毫米,并有雨热同季特点。
环境条件
(1)交通便捷畅通。九德公路贯穿南北,兴哈公路西接102国道,全镇已经实现村村通水泥路,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2)通讯设施先进。全镇20个村共安装了2000余门程控电话,可以供国内外电话的直接通讯。移动、联通公司均在该镇设立了通讯塔,手机通讯信号良好。(3)劳动力资源丰富。全镇现有劳动力16122名,其中男劳动力9172名,女劳动力6950名。剩余劳动力达6000名左右,70%为初、高中毕业生。这为兴办企业,搞好各种经营生产提供了保证。(4)电力资源充沛。全镇设有供变电站一座,电力总容量1950伏安,尚有1800伏安待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