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自贡市地图 > 沿滩区地图 >
永安镇地图
永安镇相关地区地图: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9732男15474女14258家庭户户数8618家庭户总人口(总)28319家庭户男14644家庭户女136750-14岁(总)53580-14岁男27740-14岁女258415-64岁(总)2177115-64岁男1135615-64岁女1041565岁及以上(总)260365岁及以上男134465岁及以上女1259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8690

产业结构

万亩花椒——种出永安“双赢之花”:花椒是永安镇党委、政府经过充分调研后选择的产业发展项目,是“十二五”时期实施的主要产业之一。2011年全镇8村种植花椒11000余亩,按照永安镇花椒产业发展思路,通过三年时间,每年新增花椒10000亩,到2013年实现种植花椒30000亩以上,形成“全镇发展花椒、干部重视花椒、户户种植花椒、群众家家受益”的发展氛围。在产业发展中,坚持走“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实现公司与农户的“双羸”。由公司出苗出技术,农户出地出劳力,销售生花椒时,公司入户收购,按“二八”分成,即公司占20%,农户占80%,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联结机制,以降低花椒种植户的风险,保障种植户的经济利益。“政府花椒产业发展的路子就是好,不仅让咱老百姓赚钱有了保障,而且还带动了产业的发展。”天桥村中山组村民陈明祥高兴地说。其中山组组长汪自海算了一笔账:在这些贫瘠的山坡里种花椒一年,相当于种3年的小麦或青稞!实实在在的效益调动了农民种花椒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永安花椒种植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此外,永安镇目前森林覆盖率仅为18%,根据林业部门测算,种植10000亩花椒能提高森林覆盖率6%,到2013年,全镇森林覆盖率将达到36%。党政领导大力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经营、合作种植等形式种植花椒,鼓励农户大力开垦荒山荒坡种植花椒,真正让荒山荒坡变“金山银坡”,既改善生态,又增加农民收入。
有机红粮——红动永安“特色品牌”:“水稻一公斤大概卖到两元钱,亩产一般1000斤,红粮一公斤可以卖到6.2元钱,亩产至少有500斤,这样算下来,一斤红粮可以买到接近一斤半水稻,还不包括国家相关的红粮惠农政策补助。今年我家种植了5亩多红粮,纯收入可以达到7000多元。”粮农邓世勇笑呵呵地对镇上的干部说道。2011年,永安镇8个村全部建设了有机红粮示范园,形成了连片示范的红粮基地。据统计,全镇红粮种植面积达到8000亩,产量突破350万斤,产值达到1000多万元,永安的“半边天”也因为红粮的生产而“红”起来。产业结构的调整,过去的鸡肋变成了现在的香饽饽,农民种植的积极性高涨,为扩大红粮种植面积,促进农民增收,永安镇因地制宜,决定实施“保八争十”政策,即在保持8000亩红粮种植面积基础上,继续扩大全镇红粮面积,争取2012年全镇面积突破1万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提高红粮种植效益,确保红粮丰产丰收,永安镇还加大对红粮种植户的技术培训力度,采取四定(定点、定人、定田、定任务)的措施来搞好技术指导。同时准备成立有机红粮生产合作社,使永安的红粮产业形成“公司+协会+农户”的生产模式,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实现村村寨寨、家家户户种植红粮的良好局面。
油厚朴、核桃——栽出发展“后期之秀”:据《药性论》记载:主疗积年沉气,宿食不消,去结水,消化水谷,止痛之功效。可见油厚朴药用价值极高,市场前景广阔。自2007年起,永安镇就将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与油厚朴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整合项目资源,使油厚朴产业的发展有了稳定的扶持政策。目前,小岗村、天桥村建设成3000余亩油厚朴示范基地,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现在的“金山”,农民收入明显增加。“核栽庭前众人知”,长久以来,农村庭院前后土地由于疏于管理,导致大量土地闲置。永安镇政府立足镇情,以“发展庭院经济,建设核桃品牌”发展思路,在楠木、白鹿、大坪等村栽种5万余株“8158”优质核桃,5年后即可挂果,可以实现产值100万元。“庭院前后栽核桃,山土田地种红粮”成了本地村民一条种植定律。随着对镇情的不断深化认识,永安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农民改变种植观念,逐步把核桃由庭院向山区拓展,建成白鹿、小岗500亩核桃示范基地,亩产值可达到6000元。目前,天桥村、小岗村广袤的崇山峻岭,荒山荒坡均有婆娑的核桃树,核桃栽种规模已由零星种植向规模化发展,管理由粗放向规范化基地发展,永安发展核桃产业在观念、方式、数量、质量上实现质的飞跃。
红苕粉丝——产品加工“天时地利”:广大农村具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但缺少深加工。以小岗村为例,一户平均种植3-4亩红薯,全村一共种植有1000多亩红薯,但现实的状况是,村民种植的红苕大部分被当成初级饲料喂养牲畜了。没有对其进行深加工。而把红苕加工成苕粉丝,可以大大提高红苕经济附加值。据了解,红苕在本地只能卖2-3毛钱一斤,而苕粉则能卖2-3元钱一斤,另外,加工粉丝过程中留下的红苕渣可以喂养牲畜,从而可以形成一条特色农业产业链。为实现这一目标,镇政府紧紧抓住“三个接近”,即接近原材料地、接近遵赤高速公路、接近兴隆煤矿市场的区位优势,按照“谁承包,谁组建、谁受益”的原则,建立了白鹿粉丝专业合作社,使永安的农产品加工走上了“基地+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提升了红薯的经济附加值,使农民充分受益。
生猪养殖——养鼓农民“钱袋子”:白鹿村向家山组生猪养殖大户向天权,利用镇出台的产业结构调整优惠政策,2007年投资2万元,在村南建起占地2亩的生猪养殖场,建猪舍8间,并从外地引进优良生猪3头,进行繁育饲养。遇到疑难问题,他就邀请畜牧兽医技术员上门进行技术指导。并订阅了《种养新技术》、《中国畜牧兽医报》等多种报刊,使养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现存栏母猪4头,仔猪30头,年出栏生猪20余头,年纯收入达到2万余元。在他的示范带动下,目前向家山组20户均50头以上的畜牧养殖小区2个,人均纯收入超过2500元,生猪养殖是畜牧发展的主导产业。2010年全镇生猪存栏已达到13561头,户均产值3000元。同时,镇党委、政府积极帮助养殖户贴息贷款近50万元,建立了20户人均50头畜牧养殖小区5个,年产外三元仔猪500头以上仔猪场3个。目前,以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猪养殖模式已初见成效,同时,在相关部门技术人员的辅导下,永安镇充分发挥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全镇生猪养殖正朝着“猪—沼—粮”特色农业方向蓬勃发展。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9381男4907女4474家庭户户数2737家庭户总人口(总)9040家庭户男4684家庭户女43560-14岁(总)25400-14岁男13220-14岁女121815-64岁(总)627615-64岁男330915-64岁女296765岁及以上(总)56565岁及以上男27665岁及以上女289户口本地住在本地8668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58842男30483女28359家庭户户数15240家庭户总人口(总)54115家庭户男27844家庭户女262710-14岁(总)112920-14岁男60110-14岁女528115-64岁(总)4215615-64岁男2188515-64岁女2027165岁及以上(总)539465岁及以上男258765岁及以上女2807户口本地住在本地57227

乡镇概况

永安镇位于浏阳市西北、长沙市东郊,距长沙、浏阳市区各30km,黄花机场8km,长永高速穿境而过,镇辖13个行政村(社区),全镇98.2平方公里,5.9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7万人,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湖南省交通对口扶持重点镇、浏阳市北区中心镇、浏阳工业新区现代制造产业基地所在地,1996年国家农业部定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2004年3月被国家六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经济发展

2005年全镇完成GDP8.29亿元,五年间年均增幅为44.2%。实现财政税收8052万元,年均增长64.9%。实现工业总产值10.2亿元,年均增长48.2%。规模企业达到33家,较“十五”初增加了20家。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2亿元,较“十五”初增加8亿元。实现农业总产值2.9亿元,年均增长20%,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30:50:20调整为2005年的20:60: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44元,年均增长14%。发展养殖大户是永安镇养殖业的一大亮点。全镇有种养大户30户,其中新五丰公司是全国唯一一家以生猪生产上市的公司,已有5年发展历史,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养猪,每年有四万头生猪出口到亚欧地区。永安农业科技发达。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示范项目和国家粮食丰收科技工程项目落户永安,其中超级杂交水稻高产示范及超级稻新品种展示区110亩,展示品种达25种;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湖南水稻永安专项实验区4450亩,内有核心试验区200亩;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高产制种示范基地50亩;烤烟+超级杂交水稻栽培基地100亩。袁隆平院士曾多次亲临永安指导超级杂交水稻栽培技术,对永安的示范试验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该镇切合实际地提出实施“工业优先、产业带动、科技创新、统筹跨越”的发展战略,把永安建设成为开放的创业乐土、富裕的工业强镇、秀丽的现代乡村、和谐的生活家园。

简介

永安镇位于凤冈县西北部,距县城35公里,面积119.3平方公里,人口2.6万人,城镇人口4000人,辖四村一居,46个村民组,与湄潭县马山镇、西河乡、复兴镇,正安县谢坝乡接壤。全镇平均海拔900多米,境内多山地、丘陵,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全年日照时数1140小时,年平均气温14.2℃,年无霜期280天,年平均降雨量1380毫米,森林覆盖率达48%,其中,茶区覆盖率超过80%。耕地面积1875公顷,人均耕地面积1.1亩,农民人均收入2100元。永安镇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发展战略和“四绿”战略措施,即以营造绿色环境、建立绿色基地、实施绿色加工、打造绿色品牌为突破口,提出:“稳粮增油、突破烟猪、壮大茶叶、发展药椒”的十六字工作思路,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扩大基地规模,提高产品内在质量,形成了粮、油、烟、猪、茶等支柱产业和辣椒、中药材等后续产业,促进了全镇两个增收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