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镇地图
兴隆镇相关地区地图:
概况
兴隆镇于1984年建制,是襄阳市(原襄樊市)和枣阳市的“东大门”,地处枣阳市东南18公里处,东与随州石伏接壤,西连枣阳城区。汉丹铁路、汉十高速公路和316国道穿境而过。全镇版图面积187平方公里,现辖33个行政村,170个村民小组,1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5.8万人,其中农业户数11052户,农业人口数50178人。辖区内设有四条国家专用铁路,建有五二O国家储备库、二七O武警支队、粮食中转站、兴隆火车站、中盐集团枣阳盐硝厂、华阳河水库管理处等8个国家、省、市级企事业单位,拥有年产三万吨可供开采100年以上的地下盐硝矿,储藏量达5000万立方的国家一级铁道道轨石,2500万立方的特1级优质花岗岩大理石,库容总量达1亿立方米的华阳河水库等自然资源。中文名称兴隆俗称枣阳市东大门外文名称Xinglong面积187平方公里行政区类别乡(镇)人口5.8万所属地区湖北省枣阳市邮编441218下辖地区现辖33个行政村,170个村民小组,1个街道居委会车牌代号鄂F政府驻地枣阳市兴隆镇孟汉街(316国道)
工业
兴隆镇有辽宁万兴达集团、辽宁冷弯型钢有限公司、辽宁通达建材实业有限公司、辽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辽阳县北方钢铁有限公司和辽阳腾龙冷轧有限公司等6家重点企业并均设有科研场所,部分企业已成为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美国卡特彼勒公司、CRP公司及BMD公司的合作伙伴。万兴达集团是其中最大规模的企业,所生产的漆包线已通过美国UL安全标准认证,通过ISO9001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产品在东北市场占有50%的份额,为兴隆镇工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商机。小轧钢企业通过滚雪团的方法从小到大,逐步走向了联合办企业的途径,开始创办大型钢铁集团。
历史沿革
兴隆原名高窑寺,因村东山上建有佛寺得名。清朝同治年间,迁徙陕西回民来此地定居,因多数村民从事商贸活动,希望生意兴隆,故弃旧地名,更名兴隆,并设立集市。1949年9月设兴山区,属隆德县,辖兴隆、公易、张程、杨茂、杨河等乡;1953年12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将隆德县兴山区划归西吉县管辖,改设兴隆区(第九区),辖兴隆、新店、公易、高城、王河、四合、北台、张程、杨茂、杨河10个乡,同时将静宁县属单民区划归西吉,改为第十区,辖单民、河东、河西3个乡;1956年9月,西吉县所属区、乡进行了一次较大调整,单民区被撤消,兴隆、新店乡合并为兴隆乡,杨河、王河合并为杨河乡,单民、杨茂合并为单民乡,河东、河西、高城合并改名为团结乡,调整之后的兴隆区辖兴隆、杨河、公易、单民、张程、团结6个乡;1958年3月,什字区被撤后,所辖什字、官堡、北台3个乡划归隆德县,同时设立兴隆公社;1961年5月析置公易公社,1962年5月析置玉桥公社,1963年3月至1969年设立兴隆区,辖兴隆、玉桥、公易、什字、将台、马莲、王民7个公社;1983年12月由公社改为乡,1985年12月撤乡建镇。2003年,乡(镇)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公易、玉桥两乡并入兴隆镇管辖。兴隆镇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35年8月至1935年10月,长征红军三过这里,伟大领袖毛主席夜宿单家集,敬爱的周总理驻扎原公易乡,并在单家集建立了中共静宁县委员会,静宁县苏维埃政府,还在这一带建立了10个区级苏维埃政府和农民组织,35个乡级苏维埃政府。单家集陕义堂清真寺先后被列为西吉县文物保护单位、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农业发展
兴隆镇有耕地面积8.1万亩,素有“临邑粮仓”之说。该镇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做“农字号”文章,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作为核心,进一步加大科技兴农力度,以“新、奇、特、优”为目标实施良种工程,加快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实施绿色证书工程,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素质,形成了粮棉、蔬菜、畜牧、水产、林果五大主导产业。2006年,全镇农业生产总值达到2.78亿元,农民现金收入达到4109元。粮棉生产在提高单产、稳定总产的基础上,普及种植优质小麦和优良玉米4.2万亩,种植棉花1.8万亩。全镇发展7000个高标准冬暖蔬菜大棚,发展5000亩露地菜,以史家、汪家为中心,建立600亩大棚黄瓜生产基地,以王家、坊子为中心,建立1000亩小拱棚盖韭生产基地;依托德盛源食品有限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发展5000亩大蒜生产基地。同时,发展传统农业,在西袁联村建立3000亩花生种植基地,发展特色农业,以车芦徐村为中心,建立1500亩玉米良种繁育基地。全镇把发展畜牧产业做为富民强镇的重要工程来抓,充分开发利用闲置废弃地大搞畜牧养殖,同时鼓励农民利用闲置庭院搞养殖,强力建设畜牧强镇、养猪大镇,猪、牛、羊、禽全面发展,规模养猪遍地开花,2006年,生猪存栏量9.5万头,大牲蓄存栏量9.8万头,发展存栏200头以上的养猪专业户200多户,发展存栏10头以上的养牛专业户65户。全镇针对农村闲置坑塘水面和废弃涝洼地多的特点,发展水产养殖、促进农民增收,已有37个村发展了水产养殖,养殖户达到420户,已开发利用的养殖水面6430亩,其中养渔面积3428亩、渔鸭混养面积450亩、养藕面积1706亩、养苇面积846亩,仅此项年收入可达1270万元,人均340元。全镇林业发达,实施了沿河、沿路“绿色通道”、新建“村村通”、围村林、经济林、林粮间作、农田林网为重点的林业生产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35.8%,近三年,抓住政策机遇,规划宜林地4万多亩,组织植树200万株,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优化了生态环境,创造了客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气候
兴隆镇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2℃,平均降水量706.5毫米。本地及周边地区物产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工农业生产。
概况
兴隆镇地处松嫩平原腹地,位于巴彦县北部,南距哈市市区(高速公路距离)62公里,北邻绥化18公里。兴隆镇是巴彦县北部经济、文化、交通、信息、金融、服务、物资集散中心城镇,城镇辐射功能较强。兴隆镇面积201.3平方公里,农业可耕地面积21.7万亩,城区面积11.7平方公。以滨北铁路为中轴线,分东西两个区域,东区为兴隆林业局,西区为老城区。兴隆工业园区20.02平方公里。兴隆镇总户数28918户96628人,城区辖1个街道办事处,10个社区居民委,分别是:花园、得权、振兴、繁荣、文化、胜利、铁东、铁西、育才、育德居民委,总户数17666户50751人,其中,社区12196户34196人,林业局常住总户数是5470户16555人。农区辖8个行政村,106个自然屯,耕地面积201896亩,农村总户数10551户,人口44491人,其中:民主村拥有耕地27730亩,人口5656人;福合村拥有耕地25319亩,人口3535人;庆隆村拥有耕地24584亩,人口5073人;民权村拥有耕地28175亩,人口4554人;隆青村拥有耕地24171亩,人口7467人;建华村拥有耕地28374亩,人口6163人;兴乐村拥有耕地19046亩,人口5412人;中兴村拥有耕地24497亩,人口6631人。居民包括汉族、满族、回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锡伯族、蒙古族等7个民族。图示为:兴隆镇党委、政府办公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