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乡地图
新湖乡相关地区地图:
招商引资
泰安中林科技示范园,位于新湖乡腹地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始建于1973年、占地1080亩,其中水面占480亩,台面占460亩,办公场所占140亩,台面水面相间,是全县历史最早、标准最高的示范园区。该园区集体所有,便于外商投资洽谈。该园区背依东平湖,园区周围是一条2米宽3米深的环区河道,与周围村落隔离,是一个典型的封闭式园区。区内空气清新,气候宜人,中间有一条东西向穿心河,河宽5米深3米,与环区河道相通,并向东西延伸到园区外与全乡的排灌干渠相接,干渠与东平湖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园区内水网自成一体而又与外部相衔接,远接黄河与汶水,是一个动态的流水系。水位稳定,水源充沛,水质肥沃,无污染。园区内有池面34个,总面积340亩,大的池面面积14亩,小的7亩,分布均匀合理。池内养殖鲤鱼、中华螯蟹、鲢鱼、鲫鱼等。园区内有台面38个,按区域布局有葡萄园、大樱桃、凯特杏园、桑园、速生场、金丝柳苗圃。台面上有畜牧小区,养殖有小尾寒羊、波尔山羊、蛋鸡、鸵鸟、麻鸭等。园区内土质肥沃,水源充沛。夏季穿心河与围区河内荷花盛开,水草依依,与野生的甲鱼、鳝鱼、青虾、鲤鱼、鲫鱼和十几种野生的鸟类相映成趣,与台面上串串的葡萄、樱桃、凯特杏融为一体,是休闲避暑的好地方。园内基础设施齐全,水、电、电讯、道路通达园内的各个角落。现有办公场所1126平方米,仓储场所1065平方米。园区内封闭式管理,生产生活安全、方便。是外商投资开发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的好去处。
农业发展
该乡紧抓国家实施黄淮海平原开发和省委省政府实施东平湖开发建设的机遇,大搞库区农业综合开发,优化农业种养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先后开发建成了六个总面积为3万亩的省、市级“涝改示范样板项目区”、六个库区农业科技开发示范园。种植业:突出发展优质小麦、大豆、玉米、花生等粮油作物,全乡年粮食总产达1亿公斤;水产业:规划建设了中华绒螯蟹、万亩建鲤、万亩莲藕“三个万亩”生产基地;规划形成了四个以甲鱼、青虾等为主的名特优水产品生产区。并实验推行池塘人工模拟生态小生境混养虾蟹等模式的生产。湖业生产:规划实施了湖上“三网”工程,建成了大湖10华里网箱带,年投放网箱6000架、围网养蟹年总产就达1240吨,鲤鱼总产1.2万吨;畜牧业:以小尾寒羊、鲁西黄牛为重点,现全乡规模养殖牛羊存栏量达40万头(只),其中,小尾寒羊存栏10万只,是山东省小尾寒羊的重点养殖基地和调拨产区。同时,新崛起了一批波尔山羊、黑花奶牛3000头。农、渔、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
名优特产
新湖乡范洼村莲藕生产材料,新湖乡范洼村充分利用涝洼地改造成果,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名特优生产,把浅池藕种植作为水产发展的主导产业来培植。通过与武汉淡水植物研究所协作,建成范洼莲藕生产示范基地,并经授权正式挂牌。到目前全村共发展优质浅池藕400多亩,已获得图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带动大排河两岸12个村发展2000亩,形成千亩荷花带。为加快莲藕生产,该村成立了浅池藕生产协会,从品种引进、种植、管理、销售实行一条龙服务。同时,对莲藕生产、运销大户进行重点扶持,及时协调信用社贷款,帮助他们开拓外地市场,从而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促进了莲藕生产的快速发展。池藕产业成为了该村农民增收的新亮点。新湖乡东王洼灵芝生产材料,湖乡东王洼村在充分研究分析市场形式的基础上,组织科技带头户引导群众发展大棚灵芝栽培。该村将全村1600亩涝洼地全部深度开发后,统一沿臧马路利用台面集中建设灵芝大棚200个,形成了高标准设施农业园。农业园建成后棚产灵芝1500斤,纯收入达l0000多元,实现人均增收2000多元。产品远销韩国、东南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同时,辐射带动了范洼、姜口、轩场、堤子等周遍村。灵芝产业成为该村集体增收、农民增收的又一增长点。
水利建设
一是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移民综合开发等机遇,高标准、高起点在全乡实施了涝改工程。全乡计划改造涝洼地6400亩,项目涉及姜口、冯范洼、西王洼、杨岗三大涝改项目区。目前,全乡共实施完成涝洼地改造1.4万亩,形成高标准渔池6800亩,台田7600亩,并严格按照上级的统一规划和技术要求,达到了“三防”(防旱、防涝、防渍)、“三通”(路通、沟渠通、电通)、“八配套”(沟、渠、路、电、涵、闸、房全部配套)、“一适应”(适应南水北调、东平湖高位蓄水的标准要求)。二是针对去年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的现实,今年以来,该乡把排涝体系建设和刘口灌渠、大闸灌渠疏竣加固工程作为工作的重点,对原农田水利设施进行了全面维护、检修,对部分设施进行了配套完善。本着“重点规划、注重实效”的原则,共投资135万元对全乡渠系进行了疏浚,打通了竹节沟,在主要路口埋设涵管280余处,有效解决了排水支渠淤积、竹节沟多、渠系不畅通的问题;同时,结合涝洼地改造,投资70万元,扩建桥涵52座;特别是针对部分村庄地势低洼、内涝易造成围困村庄的实际,组织机械对沟渠进行疏挖,对路面进行抬高,共疏挖沟渠5千米,动土26万方,埋设了排水管;投资30万元,动土3万方,完成了大排渠道段1800米的清淤任务,并对两处排涝站进行了全面维修。
资源产业
新湖乡以生产各种鱼类和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桑蚕等多种粮经作物而著称,历史上素有“收一秋吃九州”的“鱼米之乡”之美名。近几年来,该乡紧抓国家实施黄淮海平原开发和省委省政府实施东平湖开发建设的机遇,大搞库区农业综合开发,优化农业种养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先后开发建成了六个总面积为3万亩的省、市级“涝改示范样板项目区”、六个库区农业科技开发示范园。种植业:突出发展优质小麦、大豆、玉米、花生等粮油作物,全乡年粮食总产达1亿公斤;水产业:规划建设了中华绒螯蟹、万亩建鲤、万亩莲藕“三个万亩”生产基地;规划形成了四个以甲鱼、青虾等为主的名特优水产品生产区。并实验推行池塘人工模拟生态小生境混养虾蟹等模式的生产。湖业生产:规划实施了湖上“三网”工程,建成了大湖10华里网箱带,年投放网箱6000架、围网养蟹年总产就达1240吨,鲤鱼总产1.2万吨;畜牧业:以小尾寒羊、鲁西黄牛为重点,现全乡规模养殖牛羊存栏量达40万头(只),其中,小尾寒羊存栏10万只,是山东省小尾寒羊的重点养殖基地和调拨产区。同时,新崛起了一批波尔山羊、黑花奶牛3000头。农、渔、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8461男24420女24041家庭户户数12723家庭户总人口(总)47751家庭户男23807家庭户女239440-14岁(总)106190-14岁男55360-14岁女508315-64岁(总)3353415-64岁男1701015-64岁女1652465岁及以上(总)430865岁及以上男187465岁及以上女2434户口本地住在本地47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