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南省电子地图 > 岳阳市地图 > 岳阳楼区地图 >
西塘镇地图
西塘镇相关地区地图:

名人大家

西塘风景秀丽,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据统计,历史上这里曾出过进士十九人,举人三十一人。明代以来,有志书记载的九人,有著作留世的有一百零三人。
杨茂、张成:——元代工艺美术大师
顾锡东:——已故著名剧作家。原浙江省文联主席、浙江越剧院院长
赵宪初:——已故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上海市第一批特级教师,为教育界公认的“一代名师”
倪天增:——已故上海原副市长,深受上海市民爱戴
朱念慈:——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张谢杓:——中国摄影艺术家
周鼎:——与陈舜俞、吴镇并称“嘉善三高士”
韩诗农:——原任外交部派驻印尼大使馆文化参赞
韩古农:——外交家
汤雪华:——女作家
范崇武:——已故清华大学教授,是朱镕基的老师
余十眉、郁佐梅、沈禹钟:——南社社员,当然,打开西塘历史文化这本“线装书”,不能不提到“南社”情结。以提倡民族气节,推翻封建的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政体为志的南社,是在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浪潮汹涌澎湃的激荡下,于1909年11月在苏州秘密成立的。南社的发起人是吴江著名诗人柳亚子,他在西塘发展南社社员18人,较为著名的有余十眉、李钟琪、郁佐梅、沈禹钟、江雪塍等。南社是一个革命团体,它主要是以文字鼓吹反清革命,与同盟会互相呼应,成犄角之势。一时京、沪、苏、浙、湘甚至南洋等地不少报纸,都为南社社员所掌握。“欲凭文字播风雷”(柳亚子语),为反清民族民主革命大造声势。后来,南社在大革命的浪潮中也四分五裂,但西塘的一班诗友,又组织了胥社,宗旨不变,人员不变,成为南社在西塘的延伸组织。胥社成员的诗文绝大多数保留了下来,这些诗和他们的“宗师”柳亚子在西塘留下的90首诗文一起,共同成为西塘的千古绝唱。后弦的《唐宋元明清》也是在古镇西塘时有感而发而写的。

交通指南

自驾车:
上海方向:沪杭高速→申嘉湖高速(S32)→西塘出口处下(总车程40分钟)或沪杭高速嘉善大云出口下→沿善江公路按西塘路标行驶→下高速后开车约十五分钟可到达西塘古镇。(总车程约一个小时)
杭州方向:A:沪杭高速嘉善大云出口下→沿善江公路按西塘路标行驶→下高速后开车约十五分钟可到达西塘古镇(总车程约一小时四十五分);B:320国道行驶→嘉善车城路口左拐→往平黎公路方向约行驶十五分钟即可到达。
苏州方向:苏嘉杭高速平望出口下→318国道往上海方向→过黎里后右转至平黎公路往嘉善方向,按西塘路标约行驶二十分钟左右即可到达(总车程约一小时)。
公路铁路高铁:
嘉善—西塘,嘉善客运中心,换乘售票快客直达西塘(售票窗口5元,首班车6:30,末班车17:30,每15分钟一班,约25分钟到达西塘)。
嘉善汽车总站(嘉善环北路老汽车站),K215或K216城乡公交到西塘(上车买票,票价3元,班次较多,约25分钟到达西塘)。
铁路嘉善站,出站沿左手方向环北路步行5分钟至嘉善汽车总站换乘公交K215,K216到西塘。
高铁嘉善南站,换乘公交111,109,107,K103至嘉善客运中心,换乘售票快客直达西塘(售票窗口5元,首班车6:30,末班车17:30,每15分钟一班,约25分钟到达西塘)。周末节假日建议坐公交111,107至嘉善汽车总站换乘公交K215,K216到西塘,从嘉善打的到西塘,至少约30元。西塘返回嘉善的城乡公交最晚一班是18:00,如错过了末班车也不必着急,一般晚上八、九点以前总能在西塘的嘉善第二人民医院附近找到回嘉善的出租车,且价格便宜(10元/人,有时即使是一个人也走,总比空车开回去的好)。嘉兴—西塘:高铁嘉兴南站下车后,可以乘坐K93路公交车直达嘉兴汽车北站,然后在嘉兴汽车北站换乘城乡公交K152公交车到达古镇西塘。(K93路公交车高铁嘉兴南站首末班车时间为7:00~22:40。K152路公交车嘉兴汽车北站及西塘首末班车时间均为6:30~17:25).
铁路嘉兴站(每日停靠近90趟普通火车。全国大部分大中城市均可到达)下车后,可以乘坐4路、5路、22路、32路、87路、55路夜等公交车直达嘉兴汽车北站,在嘉兴汽车北站换乘城乡公交K152到达西塘。
嘉兴汽车西站(即将在搬迁新址,名为嘉兴高速客运中心)下车后,可在嘉兴汽车西站乘坐城乡公交K151到达嘉善,然后再嘉善乘车前往西塘,亦可在嘉兴汽车西站乘坐15路,15路夜,20路,23路,55路夜等多路公交车前往嘉兴汽车北站换乘K152直达西塘古镇。
嘉兴汽车北站,下车后乘坐K152城乡公交直达西塘古镇,亦可乘坐城乡公交K151到达嘉善后转车去古镇西塘。上海-西塘:上海旅游集散中心(上海八万人体育场12号门五号扶梯下)每天9:15有发往西塘的旅游专线车,当天16:30返回,票价140元/人,带导游服务(含景点套票)。
上海南站至嘉善的火车一天只有两班,南站汽车站至嘉善的长途车末班18:00。在西塘镇农工商超市门口,17:40有车直回上海,停在人民广场附近。车票25元。
上海虹桥站至嘉善南站现在也开通了高铁,从早上7:00到晚上20:20都有相应的班次,票价是32元,时间是20分钟。到达嘉善南站后,乘坐出租车10分钟左右即可到达西塘古镇景区。杭州-西塘:从杭州出发,可从九堡客运中心乘快客到嘉善(约30分钟一班,1个半小时车程,车费35元),再在嘉善客运中心换乘售票快客直达西塘(售票窗口5元),也可从九堡客运中心直接乘快客到西塘(一天四班,约2个小时车程,车费39元)。

地理位置

似诗如画的自然环境:西塘地势平坦,河流密布,自然环境十分幽静。有9条河道在镇区交汇,把镇区分划成8个板块,而众多的桥梁又把水乡连成一体。古称“九龙捧珠”、“八面来风”。古镇区内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多处,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研究价值,为国内外研究古建筑的专家学者所瞩目。鸟瞰全镇,薄雾似纱,两岸粉墙高耸,瓦屋倒影。傍晚,夕阳斜照,渔舟唱晚,灯火闪耀,酒香飘溢,整座水乡古镇似诗如画,人处其间,恍然桃源琼瑶,不知是人在画中游,还是画在心中移。这是一座千年古镇。古镇西塘,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古镇区9条河道纵横交织,将古镇分为8个区块,在其中有27座古桥将市镇连通。古镇在春夏秋冬、晴阴雨雪的长久年代里,始终呈现着一幅“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桥,桥上行人走,小舟行桥下,桥头立商铺,水中有倒影”的不断变幻的水乡风情画。西塘坐落在水网之中,这里的居民惜土如金,无论是商号或是民居、馆舍,在建造时对面积都寸寸计较,房屋之间的空距压缩到最小范围,由此形成了120多条长长的、深而窄的弄堂,长的超过百米,窄的不到1米,形成了多处“一线天”。与此同时,街道弄堂的名称均形象地体现出古镇商贸的繁荣和弄堂的特色,如米行埭、灯烛街、油车弄、柴炭弄、石皮弄等数十个称号与当年的商贸、建筑等都有直接的联系。到了西塘,临河而建的沿街廊棚最为引人,这里的街道临河而建,商铺的生意就在河边做成。往昔,水乡农家的出行以河为道,以舟代步,许多交易只能在船上岸边进行,为此,一种连接河道与店铺又可遮阳避雨的特殊建筑———廊棚便应运而生,并代代传承,相沿成习。实用的廊棚是水乡特有的建筑,西塘至今保存着1300多米长的廊棚已变成当代人赏古、探幽的休闲一餐。西塘是个平民化的小镇,所有一切都如此朴素,没有周庄的繁华,没有南浔的富甲之态,没有浓厚的商业氛围!但是西塘的独特魅力令留宿旅者陶醉!
2011年中国旅游行业第一份“中国旅游百强景区”名单上,西塘景区以年接待269万人次的成绩位列排行榜第38位。
有关历史:西塘在唐、宋时期就已形成村镇,到了元、明朝时,西塘凭借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经济基础和水道之便,发展成一座繁华、富庶的大集镇,窑业、米市、食品、制陶业等行业日益兴旺。古镇现存的许多古宅大院,都是古镇先人当时致富后的结晶。由于当初西塘的通行以水路为主,外来骚扰较少,故能使西塘较完美地将古镇保留至今,使得祖先的遗产能延续下去。
地理位置:西塘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位于浙江省嘉善县。嘉善位于上海西南方向与上海零距离接壤,距上海市中心80公里,大虹桥商务区60公里,西至杭州110公里,南濒乍浦港35公里,北接苏州85公里,处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交通极其方便,,沪杭铁路,沪杭高速铁路,沪杭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连接线,亭枫高速连接线,320国道,都穿境而过,乘坐汽车,高铁,火车均能到达,乘坐已于2010年10月26日通车的沪杭高铁,从嘉善到上海虹桥枢纽站仅需20分钟左右,,从嘉善至杭州只需35分钟左右。周边有上海虹桥机场、上海浦东机场、杭州萧山机场三大机场。西塘在嘉善市区北10公里处,乘坐公交快客前往20-30分钟就能到达。

简介

西塘镇地处岳阳县东境,紧邻岳阳市区。北与临湘市横铺乡交界,南与筻口镇接壤,东与临湘市长塘镇相望,西与康王乡毗邻。镇域建国前属3区中和乡,1949年为1区中和乡,1958年建为西塘公社,1984年社改乡,1990年隶康王区,1995年撤乡建为西塘镇。

建筑特色

马头墙:清代中期,徽商东进,把建筑文化也带到太湖流域,带有封火墙的建筑很快在民间流行。不同的是,当地老百姓将原来徽派建筑中平直的墙体改造成马头型,人称马头墙。古时候民间防火意识相当强,尤其是寒冬腊月,空气干燥,容易失火。安了马头墙可以削减风力,就算邻家失火,也可以避免殃及自家的房屋和财产。西塘的马头墙,有一层两层三层,甚至更多,这完全随房屋开间深浅的需要而增减马头墙层数,与主人的地位,财富并无关系。
美人靠:俗话说“美人靠靠美人,美人不靠靠不美。”据说最早的美人靠是吴王为了讨好美女西施而建的,大家看此靠的形状象不象“鹅项”?西塘方言中“鹅项靠”与“吴王靠”是谐音,有人称之为“吴王靠”,后来此样式在江南一带的临河建筑中广为运用,现在的美人靠也是“每人靠”,每个人都能靠!
河埠:河埠不但是人们停泊船只、交易商品的场所,也是人们日常取水、洗涤物品的所在。主妇们在这里浣衣洗米,在这里张长李短。即便是现在家家都有自来水,依然有镇民们尤其是年长者,喜欢并习惯使用河水。比如洗床单,用木槌重重地捶上一阵后,投在河里大力甩动漂洗,又快又节省。以前买东西极为便利,只要听到河道中货船上的叫卖声,走下河埠,上船讨价还价,成交后提着东西回屋去。还有更省力的,有些主妇在小楼上用绳系着个篮筐,把钱放在里面吊下去,成交后再把菜果和油盐酱醋吊上来。这种足不出户的采购方式,只有水乡临河的人家才有。
船鼻子:河埠与船只的关系密不可分,稍加留意您就可以发现河埠旁的岸壁上,砌有系船缆绳的孔眼石,用于固定船只。这就像绳子穿在牛鼻子上一样,所以孔眼石就被称作:“船鼻子”。最初船鼻子只讲究实用,久而久之也开始讲究美观,往往被雕琢成如意、花瓶、暗八仙等纹样,极富传统文化情趣。
系缆石:系缆石状似石莲花,埋入土中,形似莲花桩,这是供过路舟船停泊系缆,一个缆石上可同时拴几根缆绳,这也是古代镇上为数不多的几种公用设施之一。
花墙:它是用普通的瓦片组搭而成的。一般位于天井或院子的围墙墙体的上部,用来通风,既美观又实用。
高阶沿:明清时期的大户人家特别临河的人家讲究财不外露,有“小小蟹洞里能摸出个大螃蟹来”所比喻的建筑特点。但如果稍加留意,人们往往在大门口就能观察到主人身分或身价的特征。在明代,建筑用石一般用青石,但到清代,由于“青石”的“青”与“清朝”的“清”同音,改用毛石。西塘镇内有的人家门前阶沿有一尺多高,就是因为明代时的门前用青石铺地到清代再用整条毛石盖上去形成的。
观音兜:西塘全镇几乎找不到屋顶上张扬的飞檐翘角,处处显示出平民文化元素。大多房屋的顶都是最简单的呈人字形的硬山顶。在清代,新造房屋要交税,纳税的标准是正梁,几根正梁交几份税。要是想扩大面积又不交税就只有想办法,西塘人很聪明,建房就用硬山顶,只需一根正梁,然后东西厢房一般是单屋面落水,没有正梁。一些考究的人家把边墙建得很高,甚至高出屋面与屋顶。把这部分高出的墙顶端做成漂亮的圆弧状,犹如观音像兜的头巾,很具风韵,人称观音兜。
花窗:花窗的结构有多种,常见的为各种格子图案,也有格子上再雕另外花样或吉祥图案的。这是当地人思想上保守与开放的矛盾体现,在人们刚开始用玻璃的时候,总觉得家里的东西和全家的生活全部暴露在别人面前不妥当,但又非常想赶时髦,所以出现了在玻璃窗上再用木格子作掩饰。
瓦当:瓦当位于檐口,在底瓦和面瓦终端都设有瓦当,下瓦端叫滴水,上瓦端叫“猫头”。瓦当俗称“筒瓦头”或“瓦头”。西塘的明清建筑很多,现存民居建筑上的瓦当最早的约在明末清初,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瓦当图纹十分丰富。西塘所在的嘉善,粘土质地细腻而粘韧,制成砖瓦后呈黛青色,相互叩击,声音悦耳,其砖瓦在明清时期就有名声。多少年来,许多建筑物都消失了,而瓦当—中国传统建筑物上一个极小的构件,却留了下来,成为社会历史和地方风情习俗变迁的记载。瓦当是在瓦片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屋面瓦垅下端的兼有装饰和护椽功能的特殊瓦片就称为瓦当,其花形图纹最初出现的是万年青,承袭了老瓦当的“延年”、“万岁未央”的文化内涵,后来出现了莲花、芙蓉等。莲花瓦当多用于寺庙和坟屋,芙蓉多用于一般民居。西塘的民居瓦当典型的有以下几种:四梅花檐头瓦当、蜘蛛结网檐头瓦当、民国开国纪念币瓦当等等。瓦当虽然不起眼,但不同的图案、纹花、形状、材质都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是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的浓缩和积淀。

部分街道介绍

西街:西街是西塘东西走向的主要街道,分上下两段,古时候以东为上,西为下,所以有上西街和下西街之分。西街有着水乡极为典型的街道格局,它的最小宽度仅供农民挑担换肩,即一根扁担的宽度。由于临街房屋二楼以上常常还有屋檐延伸,两两相对的楼屋近在咫尺,搁起竹竿就可以晾衣晒被,打开窗户就可以倚窗谈心,构成一道别致的小镇风景。西街上景点较多自西向东的景点有:石皮弄、种福堂(王宅)、西园、中国钮扣博物馆、江南瓦当陈列馆。
塘东街:塘东街是民国至解放时期西塘最为繁华的街道之一,塘东街上还有好多酒楼,以前有“借问酒家何处有,胥塘河边处处楼”的说法。说起这条商业街不得不说说西塘的商人。有位来西塘的作者说:西塘是儒商文化与平民文化的交会点。是有一定根据的。这里的读书人很多,但做官的道路毕竟太窄,多数读书人做不了官,只好回来经商。这些人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其经商的思想也与一般的商人不同。塘东街上有一家百年老字号的药铺钟介福药店,大门上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宁药架满尘,愿天下无病。也就是说店家情愿药卖不出去,也不希望百姓受病痛之苦。充分反映儒家的“仁”、“和”思想。塘东街上还有源源绸布庄的旧址,1927年秋陈云同志在“枫泾暴动”时期被国民党追捕转移到西塘,在布庄伙计高廷梁处住了几日,后由高廷梁安排小船由水路去往安全的地方。
烧香港:烧香港不是要把香港烧了的意思,而是以前河道两岸庙宇众多,善男信女们乘着小船来此烧香,故名烧香港。烧香港的景点有倪天增祖居纪念馆、五福桥、圣堂、明清木雕馆等。
塔湾街:塔湾街因西面原有一寺庙名雁塔禅院,又地处市河转弯处而得名。七老爷最后就是投身于塔湾街的雁塔湾自尽的。这一带在明时酒楼云集,明代有一诗人周鼎写了一首《西塘晓市》来描写这里的繁华:旭日满晴川,翩翩贾客船。千金呈百货,跬步塞齐肩。布褐解市语,童乌识伪钱。参差鱼网集,华屋竟烹鲜。塔湾街上的景点有醉园、七老爷庙等。

人口概况

该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5816男8371女7445家庭户户数4009家庭户总人口(总)15611家庭户男8216家庭户女73950-14岁(总)42030-14岁男23560-14岁女184715-64岁(总)1071515-64岁男558915-64岁女512665岁及以上(总)89865岁及以上男42665岁及以上女472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