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店镇地图
颜店镇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本镇解放初期为滋阳县第六区。1949年称嵫山区;1950年称颜店区;1956年撤区,划分为颜店、袁庄、郗村3个大乡;1962年元月与曲阜分县后新建颜店公社;1966年5月,改颜店公社为颜店区;1968年底又撤区恢复颜店公社;1972年初,分出翟村、屯头、袁庄3管区归属新成立“红星人民公社”;1984年5月,行政区划改革时称颜店区;1986年12月撤区改建颜店镇;1999年行政区划变更与前海乡合并,辖区扩大,称为颜店镇。本镇驻地颜店村,据传三国时曹操屯兵兖州,此处称魏阳镇,管七乡;唐朝时村镇东延,称延村店,“延”与“颜”同音,后讹为颜村店,简称颜店。党建工作
一是坚持开展思想建设,不断提高政事理论水平。成立了党委成员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周五下午组织理论学习,并深入各管区村、各企业事业单位检查政治理论学习情况,促进了全镇党的思想建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和全面树立落实科研发展观,加快发展干事创业,开展思想大讨论,凝聚了党层干部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齐心协力奔小康的思想合力。二是坚持开展作风建设,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扎实开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学习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领导干部、班子成员联系制度,包管区村制度和调研制度,每月在基层工作时间不少于10天。重大决策出台前一律先进行调查研究、试点论证,征求群众和广大党员的意见。进一步改善了机关工作作风,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解决了党员思想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党群干部关系,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是坚持开展廉洁勤政建设,廉洁自律勤政为民。党委成员严格按照《党内政治居准则》、《济宁市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规定》要求自己,做到公平、公正,依法行政,廉洁办事,树立了良好的公仆形象,完善了《机关管理制度》,《党委建设十项制度》,严格按制度规定开展工作,确保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城镇建设
2005年,小城镇规划与建设按照“规划提档次、建设出精品、管理上水平,经营求突破”的思路,以镇驻地为中心,以基础设施、镇容村貌、文明小康村为主要内容,加快城镇化进程,(一)开发建设工程,总计建楼490栋,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颜村至南阁路北段开发动工。(二)绿化、美化、硬化工程,栽草坪1.8万平方米,栽冬青1.6万株,栽雪松300棵,紫叶梨、大叶女贞1000多棵,清运垃圾3万方,埋设地下排水管道2000米,安装路沿石1800米,府前路商贸街竣工。(三)重点道路拓宽工程,济阳路拓宽、高速公路连接线、国债硬化路面项目完工。(四)城镇环境卫生整治工程,注册成立了洁美环卫服务公司和城镇环境卫生综合执法中队,加强环境卫生治理。“小粪堆”、“小垃圾堆”、“小柴草堆”全部清理完毕,沿路市场、户外经营整治规范。农业发展
农业:农业特色为“肉鸭、苗木、辣椒”三大种养业和“一麦一棒”常季互补型农业种植业。2005年上半年,全镇肉鸭养殖量为260个标准棚,1000万只规模,形成了以国家级农业结构调整重点龙头企业绿源公司为带动的肉鸭产业链,年带动肉鸭养殖700户左右,户均增收1.2万元。苗木面积3.8万亩,沿兖颜公路,济阳公路城市绿化苗木基地建成,苗木品种达150多个,带动了周边市场。现已申报“山东省十佳苗木乡镇”称号。农民增收:①实行了“一减三补”即全部减免农业税,规范济农收费,减轻农民负担,粮食直补、良种直补、农杨补贴落实到位。②围绕出口创汇农业,特色生态农业的发展,狠抓农业结构调整,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强农民组织化、市场化程度。④加速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民变“职工”、“民工”、“居民”三变战略。2005年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4067元,比去年增收2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