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陕西省电子地图 > 咸阳市地图 >
杨凌区地图
杨凌区相关地区地图:

投资

截至2006年底,示范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亿元,其中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约30亿元,企业和社会投资约38亿元。建成了40多公里的市政路网和水电气热通讯等配套管网、天然气热电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和城市供热中心,建设了30多万平方米的安居工程、100多万平方米的商品房,功能齐全的创业中心,四星级的国际会展中心,设施先进的标准高中、小学和幼儿园,水上运动中心,高标准的医院等等。形成了以生态型田园风光为特色的小城市雏形,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国际、国内认证,现已成为全国旅游示范区和国家卫生区。推进产学研结合,以农牧良种、环保农资、绿色食品、生物工程(制药)为主导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既是实现产业化,增强示范带动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通过加强招商引资,实现产学研结合,推动成果产业化。目前,累计入区注册的企业超过850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22家。初步形成了农牧良种、环保农资、绿色食品和生物工程(制药)四大特色产业。农牧良种业是杨凌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农牧良种推广示范及其产业化,扩大对外科技示范效应的重要途径。引进和培育形成了秦丰、科元、正大等一批从事农牧良种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拥有肉牛品种改良和奶(肉)牛繁育、杂交小麦、“双低”杂交油菜等先进的技术成果和优良品种,市场辐射西北五省区,年交易总额约6亿元。杨凌已成为西北地区最重要的农牧良种集散地。随着农牧良种产业规模的扩大,对外科技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明显。杨凌环保农资产业的集聚效应正在形成,已成为西北最主要的环保农资生产基地。以巨川富万钾、秦川节水、博迪森农化、秦丰农化、鼎天济农等为代表的环保农资企业超过60家,拥有生物钾肥、无公害农药等一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产品。环保农资企业通过在各地建立农资产品应用示范基地、示范点,既扩大了产品宣传效果和销售规模,又促进了农民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的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带动了农民增收。绿色食品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通过在各地建立农产品加工基地、原料基地,促进当地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现有食品加工企业38家,年销售收入约8亿元。以果汁、乳品、蜂产品、肉制品、葡萄酒及蔬菜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形成一定规模。李华葡萄酒、当代蜂业、圣桑饮料已成为区域性知名品牌。年产18万吨的陕西恒兴果汁公司、年出口蜂蜜4000余吨的陕西当代蜂业公司等一批绿色食品企业的发展壮大,使示范区的农副产品深加工和食品工业逐步向规模化迈进。杨凌生物工程(制药)产业从无到有,聚集度位列全省第二。同时,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在陕南等地建立中药材基地,带动了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现有医药企业16家,其中11家通过GMP认证。成长起了绿方疫苗、郝其军制药、麦迪森制药、赛德生物、亨通光华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导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生物和医药高科技企业。例如,郝其军制药公司的主导产品复方皂矾丸,获得“国家保密发明专利证书”,被科技部、国家保密局评定为“国家秘密技术项目”。麦迪森公司自主开发的黄龙咳喘胶囊等药品,在市场上获得了良好的声誉,也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产业发展使杨凌的自我发展能力得到一定增强。2006年示范区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和成立时的1997年相比:工业总产值从1.2亿元增加到20亿元,年均增长36.7%;国内生产总值从3.09亿元增加到20.65亿元,年均增长23.5%;固定资产投资从每年3000-4000万元增加到每年8-10亿元;技工贸收入从数百万元增加到68亿元,年均增长40%-60%;外贸出口从零起步,达到9322万美元;财政收入从1369万元增加到2.23亿元,年均增长36.4%。实施科教体制改革,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初步形成,教学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杨凌10家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校,实现了我国教育与科研单位的首例实质性合并。经过8年的发展,杨凌的科教实力明显增强,走出了农科教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新路。在校学生由合并前的1万名增加到了3.5万名,研究生从700名增加到了5000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先后进入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行列,新增17个国家和省部级实验室、研究基地,3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由3个增加到了1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由15个增加到了71个,硕士点由39个增加到了105个。2005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优等评估,2006年又顺利通过了研究生院的正式评估,教学质量迅速提高。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也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之一,进入了国家重点高职院校建设行列。新体制和新机制激发的活力,推动了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跨越式发展。人才工作出现历史性转机。近年来,引进硕士以上人才300多名,2006年至今引进海外人才10多名。在职教师已有200多人出国进修。通过引进和培养,一批优秀学科带头人队伍正在形成。目前,以面向旱区农业发展为主导,在动植物遗传育种、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植物保护、动物重大疫病防治、农业水土工程等学科领域已形成明显的特色和优势,产生了一批重要成果。先后获得120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其中有14项获得国家级奖励,取得了一批如体细胞克隆山羊、生物农药创制、胚胎干细胞研究、杂交小麦育种及节水农业和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等重要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由32%提高到了47%。尤为可喜和倍受鼓舞的是,在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学家李振声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李振声院士在杨凌工作生活31年,他最主要的三大科技成就中,有两项是在杨凌完成的,其中以小偃6号为代表的系列品种,开创了我国小麦远缘杂交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先例,其衍生品种达79个,推广面积达3亿多亩,这是陕西的骄傲,更是杨凌的骄傲。区内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灯下黑”问题得到较好解决,解决区内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灯下黑”问题,既是杨凌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为走出去示范积累经验、探索模式。通过实施“校村共建”,使农业新技术、新产品首先在杨凌推广应用。引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协会,推行“公司+科教人员+农户”、“科技+专业协会+农户”模式,逐步建立以龙头企业带动为主,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畜牧业等主导产业,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农村全面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良好局面。2003年,杨凌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7年的1396元增加到2847元,实现了岚清同志提出的“翻番”目标。之后继续以较快速度增加,2006年达到3820元。对外科技示范的良好机制初步形成,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10年来,示范区逐步探索形成了科技示范和产业化带动的多种有效形式。管委会与两所大学在全国16个省区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150个,引进、推广国内外良种1700多种,培训农民400多万人次,推广农业实用技术1000余项,推广农林作物良种2亿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多平方公里,受益农民5000多万人,每年科技示范推广产生的效益超过60亿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宝鸡合作建立的“专家大院”,采取“科研+基地+农户”的形式,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的科技含量;以企业为龙头的“公司+专家+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在全国10多个省区建立示范点和原料基地1200多个;杨凌乾兴公司的“动态专家+公司+客户(农户、企业和政府)”的“乾兴模式”,实现了“农民不出门,专家请到家”;杨凌电视台开展的“百县联播送科技”活动,直接受益群众达500万人;《农业科技报》在全国发行,已成为广大农民了解科技和市场信息的主要载体,成为最受农民欢迎的媒体之一,推广实施的“媒体推广模式”受到农民的赞扬;农村中小学开展的以循环经济为特点的“生态校园”建设,也取得多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探索建立的“政府推动下、以大学为依托、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已与省内外20多个地市政府、企业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建立的35个科技示范基地共推广农牧新品种40多个、农业先进实用技术100多项,成果转化率达到47%,产生社会经济效益240多亿元。近年来,先后举办农民技术职称考试和认定8次,为940名农民技术员颁发了技术职称证书,涉及陕西、甘肃、山西、山东等4省、58个县区。在甘肃、宁夏等7个省、自治区,建立培训基地、站点近千个,开展农技培训5万期,培训农民400万人次,受益人数100多万。每年一度的杨凌农高会成为国际知名的科技展会品牌和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载体,从1994年开始至今,杨凌农高会已成功举办了十三届,农高会的规模、效果、水平和影响逐年提高。累计吸引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万家国内外涉农单位,1085万客商和群众参展、参会,项目投资、实用技术、产品交易额累计1255亿元。特别是近五届,每届参会人数都超过130万,其中90%以上是农民、农村基层干部和农业企业。组织开展的(中外)农民创业论坛、农业实用技术讲座和专家咨询活动,咨询培训人数超过50万人次。成功举办了2005“一村一品”国际研讨会、2006中加农业科技创新周等国际农业科技交流活动。农高会为农业高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广示范搭建了交易的大平台、大市场,成为有效吸纳、转化农业科技成果,进行科技推广示范的重要平台,真正成为农业的盛会、农民的节日。建立了精干、高效的服务管理机构,创造了杨凌良好的发展环境。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原则,建立的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只设了六局两办、65名公务员编制,工作人员录用全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干部任用主要依据绩效考核,“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管委会立足于服务抓改革,在全国率先实行会计代理制;率先实行了“自购公助”的公务用车改革;对外服务实行首问责任制和服务承诺制等。连续几年,入区企业对投资环境的满意度都在96%以上,社会各界对政府服务的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公众对治安环境的满意率近两年名列全省前列。2006年2月22日,在参选的283个地方政府中,示范区管委会被中国新闻周刊和地方政府创新奖组委会评为全国唯一最具责任感的地方政府。评委会认为,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在公众要求的反应效率和响应程度、重大决策和政策对公众利益的体现程度、社会管理的公众参与程度、公众对行政行为的约束和监督程度、政府过失的责任追究程度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十年来的开发建设给杨凌带来的变化可以概括为:一是形成了一个有绿色、生态特色的小城市的雏型;二是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三是人才流失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四是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并形成了有一定吸引力和聚集度的投资发展环境;五是通过科技示范和产业发展,对周边地区和更大区域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初步显现;六是人们的思想意识、思维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七是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并为下一步更快、更好地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杨陵街道,代码:610403001辖:康乐路、西农路、邰城路、神果路4个社区居委会。----------------------,五泉镇,代码:610403100辖:五泉、斜上、汤家、高家、郭管、毕公、绛中、绛南、王上、桶张、崔家、帅家、上湾、茂陵、椒生、夹道、曹沟、曹堡、朱家19个村委会。----------------------,李台乡,代码:610403200辖:杜家坡、胡家底、北崖、南崖、东桥、西桥、陈小寨、李台、淡家堡、徐东湾、徐西湾、穆家寨、永安、五星15个村委会。----------------------,杨村乡,代码:610403201辖:上代、下代、付家庄、彭家窑、姚南、姚北、姚东、董家庄、半个城、上川口、下川口、南庄、柴家咀、乔家底、南杨、北杨、夏家沟、曹新庄、马家底、崔东沟、元树、崔西沟、张家岗、刘黄堡24个村委会。----------------------,大寨乡,代码:610403202辖:寨东、寨西、西小寨、孟家寨、蒋家寨、周家、官村、陈沟、黎沟、杜寨、东卜、西卜、南卜、梁氏窑14个村委会。

历史沿革

示范区成立的前几年,平均每年要流失近百名科教骨干。为了稳定这里的人才,发挥这里的农科教优势,推进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国务院于1997年7月13日决定设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并实行“省部共建”的领导和管理体制,由国家19个部委与陕西省共同领导和建设。国家交给杨凌的任务是:通过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把科技优势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依靠科技示范和产业化带动,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带动这一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并最终为我国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做出贡献,并要在“农业改革发展思路”,“培养、吸引、发挥人才作用”,“农科教结合”,“产学研结合”,“科教体制改革”,“干旱农业研究和开发”,“对外交流与合作”,“省部共建”,“农业产业链延伸”以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十个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19个部委和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九年多的艰苦创业,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进展。加快城市化进程,为稳定科教队伍和吸引人才,加快产业发展创造了重要的保障条件10年来,按照“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的原则,城市标准的建成区从3.6平方公里扩展到1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从3万多人增加到了8万多人,初步建成了设施较为配套、功能比较齐全、能够较好地支撑科研教育和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2000年,杨陵区辖1个街道、1个镇、3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37941人,其中:杨陵街道51298人、五泉镇22252人、李台乡23616人、杨村乡23436人、大寨乡17339人,揉谷乡。

区领导

姚引良: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姚引良,男,陕西户县人,1977年3月参加工作,197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教授,现任陕西省政府副省长。历任铜川市城区区委副书记、副区长,西安高新区管委会人事部部长兼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社会保险事业部部长、机关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助理兼企管部部长、技术贸易中心主任,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西安高科(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西安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西安市副市长、市对外开放办公室主任,宝鸡市委副书记、市长,宝鸡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08年1月任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中共十七大代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中共陕西省十一届委员会委员,省十一届人大代表。领导示范区全面工作。
梁桂: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梁桂,男,安徽合肥人。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9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上海复旦大学理学博士。现任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委员、书记。1984年7月至1988年7月,在安徽阜阳师范学院数学系任教;1988年7月至1993年7月,在上海复旦大学学习(硕士、博士研究生);1993年7月至1996年9月,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后。历任上海浦东房地产集团副总经理,浦东新区管委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浦东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浦东新区经济贸易局副局长,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局副局长,浦东新区科协副主席,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局局长、党组书记。2004年2月任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副主任兼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2005年8月任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任兼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管理中心主任;2010年11月任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委员、书记。主持示范区全面工作。
郭社荣: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郭社荣,男,陕西勉县人,198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8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农学学士。现任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1979年9月至1983年8月在西北农学院农学专业学习;1983年8月至1985年1月为石泉县委组织部干事;1985年1月至2003年5月,历任宝鸡市渭滨区石坝河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渭滨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区委常委、区委副书记、区长、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党组书记;2003年5月至2005年11月兼任宝鸡市政府党组成员、市长助理;2005年11月至2006年11月任宝鸡市委常委、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2006年11月至2008年8月任宝鸡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2008年8月至2011年2月任宝鸡市委副书记;2011年2月任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正厅级)。负责示范区日常工作,协助主持示范区全面工作,分管财政局。
周耀生: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周耀生,男,陕西武功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75年4月参加工作,198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2月至1982年1月在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学习;1982年1月至1984年3月在扶风县团委工作;1984年3月至1984年7月在杨陵区委办公室工作;1984年7月至1999年1月在共青团陕西省委工作,任研究室副主任、省国际青年交流中心主任;1999年1月至2000年3月任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发展计划局局长;2000年3月至2002年5月任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宣传部部长;期间,2001年6月任杨凌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助理;2002年5月任杨凌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助理兼任杨陵区委书记。2002年8月至2004年1月任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主任助理,兼杨陵区委书记、人大主任;2004年1月至2006年7月任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兼杨陵区委书记、人大主任。2006年7月任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2010年1月至今任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负责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宣传、组织、统战、政法、政策研究、法制、应急管理、工会、妇联、共青团、人事、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方面的工作。分管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组织部(人事劳动局)、宣传部(外宣办、新闻办、广播电视局、新闻出版局)、政法委、公安局、政策研究室(法制办、司法局)、科技信息中心、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农业科技报社、杨凌电视台。联系杨凌广电网络公司。
郭建树:
陕西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郭建树,男,陕西三原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工商管理硕士。1983年7月至1995年4月,先后在陕西省农科院计财科、情报所、粮作所工作,任出纳员、会计员、办公室副主任;1995年4月至1996年2月,在陕西省农科院纪检监察审计处工作,1996年2月至1997年9月,任纪检监察审计处副处长;1997年9月至2002年5月,任陕西省杨凌示范区财政局局长;2002年5月至2002年8月,任陕西杨凌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助理、杨凌示范区财政局局长;2002年8月至2004年1月,任陕西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主任助理,杨凌示范区财政局局长;2004年1月至2005年3月,任陕西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杨凌示范区财政局局长;2005年3月至今,任陕西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负责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交通、水务、铁路运输、测绘、人防、地震、征地拆迁等方面的工作。分管规划建设局(交通局、水务局)、环境保护局、国土资源局、市政管理局、城市拆迁办公室(城中村改造办公室)、一河两岸开发建设办公室。联系火车站。
王亚杰: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王亚杰,男,内蒙古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82年9月至1985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学习,获学士学位。1985年7月参加工作,在西安交通大学校团委工作,任宣传部长;1991年7月至1993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工作;1993年7月至1997年12月在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有限公司陕西办事处工作,先后担任办公室主任、人事处长、主任助理、副主任;从1997年12月起在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工作,先后任北京联络处主任,发展计划局长,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党工委宣传部部长;2004年1月起任中共杨凌示范区工委委员,2006年9月起任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负责科技、科技示范推广、企业孵化和创业工作,农业和农村、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农高会筹备、省部共建等方面的工作。分管科教发展局(知识产权局)、农业局(林业局)、展览局、创业服务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管理中心。联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气象局。
冷劲松: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冷劲松,男,山东郓城人,1999年10月参加工作,199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全日制教育),管理学博士。1992年9月至1996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机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1996年9月至1999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获管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3月至2003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获管理学博士学位(期间:1999年10月至2000年12月任陕西证券有限公司筹备组组长助理;2001年1月至2001年4月任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副主任;2001年5月至2003年2月任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西安投资银行部总经理;2003年3月至2003年12月任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总部副总经理);2004年1月至2004年5月任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总部总经理;2004年6月至2006年8月任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2006年9月至今任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负责发展改革、产业发展、经贸、安全生产、国资、金融、融资等方面的工作。分管发展改革局、经贸发展局(中小企业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金融工作办公室、特色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开发性金融合作办公室。联系国税局、地税局、质量技术监督局、人民银行、银监办、电力局、电信局、邮政局、烟草专卖局和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各通信公司。

城市导航

2005统计,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立于1997年7月29日,是我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全区面积94平方公里,总人口14.6万,新建区规划面积22.12平方公里,下辖县级杨陵区。示范区由国家科技部等19个部委(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共建,陕西省政府成立了由34个厅局组成的省内共建领导小组。示范区管委会享有地市级行政管理权、省级经济管理权及部分省级行政管理权。享受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国家对农业的倾斜扶持政策及西部大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杨凌位于陕西省关中腹地,东距中国历史名城西安82公里,西邻工业城宝鸡89公里,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及西(西安)宝(宝鸡)高速公路纵贯全区,距咸阳国际机场仅70公里,并有高速公路连接,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赿。杨凌地势北高南低,呈三层台阶结构,最高海拔530.1米,最低海拔403.2米。年平均气温摄氏12.9度,日照2196小时,年平均降水量660多毫米,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示范区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改革和创新,建立了一个管现规范、依法行政的诚信型、服务型管理机构。示范区管委会坚持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示范区的生命线工程,着力建设一个能够充分聚集人才、技术、资金等发展要素,实现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有效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有力支撑产业成长壮大的发展平.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依托杨凌在动植物生物育种、转基因、胚胎遗传、克隆技术、细胞工程、旱作节水农业、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独特的科技优势,重点做大做强农牧良种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现代生物技术(制药)产业,绿色农资(肥料、农药)产业,旱作农业新机具、新材料产业,以绿色农资和绿色农产品为主的现代物流产业。截止目前,入区注册企业达到688家,注册资本39.7亿元,初步形成了以生物工程、环保农资、绿色食(药)品为特色的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