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县地图
铅山县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
河口镇面积:75.5k㎡人口:58855人,辖狮江、黄岗山、城东、城南等4个居委会,清湖、韩家、虞家、七里、洋田、汭口、柴家、玉石、高岭等9个村委会。镇政府驻新街。永平镇面积:126.4k㎡人口:53102人邮编:334505代码:361124101,辖西门、东门、北门、五都街等4个居委会,花亭子、北门、杨家桥、安洲、永平、文家桥、陈家寨、卢家、八水源、排上、下畈、港洲、河背、林家、五都等15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幸福路。石塘镇面积:55.2k㎡人口:15972人邮编:334512代码:361124102,辖石塘街居委会,石塘、十一都、十都、港背、尤田、彭村等6个村委会。鹅湖镇面积:122.4k㎡人口:55144人邮编:334500代码:361124103,辖石溪街居委会,江村、双合、鹅湖、长港、凤来、洋洲、公果、前进、罗溪、傍罗、上古埠、下古埠、青洲、月塘、石桥、塘尾、蔡家、石溪、后田、银村、孔家、后洲等22个村委会。镇政府驻江村。湖坊镇面积:120.3k㎡人口:24243人邮编:334503代码:361124105,位于铅山县西部。辖湖坊街居委会,中李、安兰、桥北、吴家、西山、枧山、上港、沙溪、横塘、河西等10个村委会。镇政府驻河西。武夷山镇面积:453k㎡人口:23090人邮编:334515代码:361124106,辖车盘、沙畈、下渠、岑源、乌石、石垄、篁村、薛家等8个村委会。镇政府驻车盘。汪二镇面积:146.7k㎡人口:31866人邮编:334502代码:361124108,辖汪二街居委会,汪二、下程、艾家、荷田、港沿、徐家、洲上、横林、杨箭、东湖、下四、走马、彭桥、石垄等14个村委会。镇政府驻汪二渡。陈坊乡面积:109.4k㎡人口:11840人邮编:334504代码:361124200,辖陈坊街居委会,陈坊、福田、荆林、翁溪、万年、长寿畲族、沽溪等7个村委会。虹桥乡面积:72.9k㎡人口:17952人邮编:334500代码:361124201,辖虹桥、飞蛾、莲塘、森源、江家、王畈、窑山、桥亭等8个村委会。新滩乡面积:98.6k㎡人口:29929人邮编:334500代码:361124202,辖下徐、杨家、麻车、詹村、湖塘、后畈、西畈、李叶、莲花、清流、蒋家、江家、庙湾、九狮等14个村委会。乡政府驻夏家。葛仙山乡面积:201.4k㎡人口:31226人邮编:334508代码:361124203,辖杨村街居委会,杨村、中洲、长岭、长生、局里、斜岭、大田、项源、尤源、高磜、港东、南耕、管源、朱村、茅排、余源、石涵、南湖等18个村委会。乡政府驻杨村。稼轩乡面积:79.9k㎡人口:18550人邮编:334505代码:361124205,辖八都、湖村畈、雄田、岩前、西洋、轸源、山头等7个村委会。乡政府驻詹家。英将乡面积:94.2k㎡人口:11097人邮编:334513代码:361124206,辖英将、汉阳、留桥、大横、垄西等5个村委会。紫溪乡面积:75.2k㎡人口:17325人邮编:334514代码:361124207,辖紫溪街居委会,紫溪、火星、坑口、柏畈、铺前、汪源、文山等7个村委会。太源畲族乡面积:78.5k㎡人口:1986人邮编:334511代码:361124208,辖畲族村、太源、西坑、马鞍等4个村委会。天柱山乡面积:187.2k㎡人口:7342人邮编:334509代码:361124209,辖高泉、紫源、浆源、叠石等4个村委会。乡政府驻高泉。篁碧畲族乡面积:80.9k㎡人口:3752人邮编:334511代码:361124210,辖篁碧畲族、东山、中村、大岩等4个村委会。稼轩乡八都湖村坊山头岩前杨家墩轸原西洋马鞍山历史起源
铅山县隶属江西省上饶市南临福建,北近皖浙,陆路畅通,水运便捷,自古便是闽浙赣三省交通要冲,兵、商家必争之地,被誉为“八省通衢”。铅山县因历史上产铅而得名。建县始于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铅山地名读YANSHAN。早在明朝中叶,铅山已发展成为江南地区五大手工业区域之一,以手工造纸业与松江的棉纺、苏杭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景德镇的制瓷业齐名。河口以纸张、茶叶之大宗集散,带来了百业之繁盛,而成为与景德镇、樟树镇、吴城镇齐名的江西四大名镇之一。各路商贾,远至山陕之晋帮,近至皖南之徽帮,纷纷涌至此间开号设庄,进行商业之竞逐。抗日战争时期,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曾驻扎铅山,带来了一大批学校、银行、工厂、外埠商店的相继迁入,铅山成为战时南方重镇,工商业再度呈现出一派繁华景象。交通通信
横南铁路纵贯境内,311高速公路横穿县境北部,闽赣、浙赣二条主干公路纵横相交,国防公路上分线纵穿境内。320国道挂线河横公路已按国家二级公路标准拓宽改造。县内公路四通八达。河口镇距毗邻的武夷山机场98公里,距省城南昌市250公里,鹰潭龙虎山95公里,三清山80公里。光缆通讯线路和微波通讯线路横穿县境,通讯设施完备,程控电话通达国际、国内和全县各地,已实现了乡乡通电话,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县。实现了电话程控化、传输数字化。邮电业务种类齐全,可办理国内、国际各种邮政业务。自然资源
铅山,风光美丽,资源充足,物产丰富。山区,林海茫茫,古木苍天,是一座绿色的宝库;沃野,青山绿水,良田万顷,盛产稻、茶叶、柑橘、猕猴桃、甘蔗、西瓜等,使铅山享有茶乡、竹艺之乡、鱼米之乡美誉;地下,蕴藏着金、银、铜、铅、锌、煤、石灰石等矿藏。土地资源:全县土地327万亩,其中水稻土52.7万亩,红壤土223万亩,耕地34万亩。全县共有水田30万亩,旱地3万亩。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年产粮食3亿斤,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经济作物有:油茶、蔬菜、茶叶、大豆、柑桔、芝麻、蚕桑、白莲、甘蔗、荸荠、西瓜、板栗等,生猪饲养量达38万头。
林业资源:全县山林面积250万亩,其中用材林82万亩,毛竹林4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80%,县内毛竹颇丰,共有5000余万根,是江西省重点木竹县之一,主要分布在境南、境中偏南地区。
水电资源:境内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河流众多,干流信江自东向西,横跨县境北部,支流有铅山河、陈坊河、石塘河,年地表径流总量17.24亿立方米,人平拥有水资源8788立方米,高于全国人均水量200%,高于全省50%,河流水能蕴藏量14亿千瓦,可开发电量6.7亿千瓦时,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可开发电能53万千瓦时。铅山县是全国第二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电力蕴藏量达24.29万千瓦。现有装机容量万千瓦,年发电量5100万度。架10千伏输电线1084公里,35千伏输电线1200公里,35千伏变电所4个,发电容量3.86万千伏安。所有电站自行联网,并与华中大电网联网运行。
矿产资源:铅山县现已探明矿产资源有:铜、铁、铅、锌、金、银、铝、钨、硫、煤、石灰石、黄岗岩、大理石、红柱石、硅灰石、膨润土、焦宝石、瓷土等,铜的储量达115万吨,品位高达0.6%,为国家重点产铜地之一。此外,煤储量达5000万吨,铅、锌矿储量550万吨,金50吨,银200吨,石灰石8000万吨,花岗岩2亿立方米、硅灰石150万吨、大理石100万立方米、红柱石80万吨、铁70万吨、耐火粘土100万吨。
珍贵物种:境内植物极其丰富,珍贵稀有树种有:南方铁杉、银杏、鹅掌锹、香果树、连香树、银鹊树、樟木樽,优良树种有:柳杉、红豆杉、乌桕、光皮桦、木荷、木莲、黄山松果;果木有:桃、梨、杏、枣、柿、桔、板栗、杨梅、石榴、枇杷、山楂、榧子、李子、核桃、白果、柚子以及藤本浆果植物葡萄、猕猴桃等;花卉有:玉兰花、水兰、木兰、含笑、腊梅、山茶花、玉兰香、木贯花等;药材有:栀子、积壳、南山楂、陈皮、苏子、如真子等千余种。
名胜古迹
铅山山川秀美,名胜荟萃,在这块217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留下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县城河口,那沿河明清古街,保留了昔日的风貌,江边码头石碑,刻下了当年繁华的景象;书院、瓢泉、亭台、楼榭,印鉴了辛弃疾、朱熹、陆九渊、蒋仕铨等历史名人的倜傥身影;古桥、古刹、古碑、古城墙,无不记载着历史的足迹。铅山旅游景点众多,至今仍保持完好的景观有十余处。武夷山: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作为国家级保护区,黄岗山坐落在县境南缘,海拔2157.8米,素有“华东屋脊”,“珍稀植物王国、奇禽异兽天堂”之称,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许涤新登黄岗山诗云:“百仞劲松茂底涧,绿草如茵美山巅,黄岗山高有几尺,脚下群峰飘云烟”;九狮山位于河口镇信江北岸,九山并立,雄峙江边(最高者115.3)。其山色如生铁,壮如覆釜,为北门户,被称作龙门,其中一山壁立信江大王潭边,上镌“龙门第一关”五字,字大1.2米见方,笔力雄健浑厚,系明万历间河口文人费元禄所书;神仙洞,距县城4公里,洞深1.5公里,面积3万平方米,属喀斯特溶洞,经地下水长期冲蚀,洞内形成石笋、石钟乳、石柱、石球等,似雄鹰挺立,虎豹怒蹲,巨大的石柱拔地而起,高贯岩顶,形如擎天大柱,小的石柱如石笋,纹理密细,色泽晶莹,酷似琼花玉树,景色奇特,气象万千,故名神仙洞。
鹅湖书院:境内人文景观十分丰富。鹅湖书院位于河口镇东偏南10公里鹅湖山北麓,是南宋理学家朱熹、陆九龄、陆九渊、吕祖谦相与讲学之所,是南宋以来,历代统治阶级培养士子之所包括头门、石排坊、泮池、左右碑亭、会元堂、御书楼、月池、文昌阁、关帝庙、东西两廊读书房共96间,有明清二代石碑14块,碑文记录了书院坎坷的历史,1959年被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道教圣地葛仙山为东汉名道人葛玄道成升天处,主峰海拔1096.3米,山峰奇秀峻峭,林木蓊郁,云雾缭绕,有上马石、下马石、息心岩、仙人足迹、飞升台、洗眼仙泉等古迹,明赵椿《飞升台记》称它,与九华山、黄山和仙都雁荡、巫峡诸山同为天下所珍重。山上祠庙,殿宇嵯峨,终年香火鼎盛,游人如织,赣、闽、浙、皖四省来此朝拜的香客近年已达百万众;县城河口镇内的明清古街沿信江伸延,长达5公里,街道宽6米,路面用长青石块铺砌而成,布满车辙。街道两边尚存旧店铺450多家,至今还保持了明、清建筑的特色,小桥流水,木楼深巷,古色古香;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故居--瓢泉及其墓葬,清代著名戏剧家蒋仕铨墓等均是观光、凭吊的好去处。铅山本土人才辈出,素有“隔河二宰相,百里三状元,一门九进士”之称誉。其中佼佼者有北宋状元刘辉、南宋名相陈康伯、明代首辅费宏、清代著名文学家蒋仕铨、近代动物学家陈桢等,曾经居住在这里的杰出人才有南宋大名鼎鼎的词人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