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枝镇地图
叶枝镇相关地区地图:
文化教育
全镇有初级中学1所,即叶枝中学,占地面积10亩,有教室10间,教师宿舍1幢,学生宿舍4间,操场1个,学生食堂1个,校内设有实验室、图书室,在校学生428人,毛入学率95.9%,在职教师19人。全镇有小学35所(其中完全小学4所)。小学阶段入学率为99.8%,残疾儿童入学率为62.5%。学年内辍学10人,辍学率1.19%。有小学教师82人,在校学生987人。全镇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文化广场1个。
资源环境
叶枝地处德钦县维西县的中心驿站,文化、经济等辐射面广,程度深,对三江上游地,区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动和辐射作用,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兵家必争之地,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有色金属矿物质资源,珍稀动物有羚羊、滇金丝猴、金钱豹、黑熊、马鹿、麂子、麝等,珍禽有黄鹅、白腹锦鸡、灰鹅等,珍稀植物树种有珙桐、榧木、水青树、红豆彬等,其中以储量位居全省第二的楚格咱铁矿较为有名,澜沧江由北向南纵贯叶枝全镇,西有梅里雪山的延绵带碧罗雪山,东有白茫雪山,形成了两山夹一江的“V”字型地势,高原立体气候明显,有森林面积390.22平方公里,其中属白茫雪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面积有130多万平方公里,西与贡山县(怒江)的直线距离为35.7公里,东与霞若(金沙江)的直线距离为25.9公里,叶枝与贡山和霞若人民群众经常翻山做牛马、山货、药材等交易或通婚,互利互惠增强了民族团结。较好的地理区域环境给叶枝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特色产业
叶枝是一个农业镇,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全镇实现小康目标至关重要。叶枝气候条件好,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利用以上有利条件,我镇在改善传统农业生产的同时,面向市场积极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引导广大群众发展“两高一优”农业。面对大部分群众由于商品观念淡薄,科技意识落后,参与积极性不高。镇党委、政府针对群众商品观念淡薄、科技意识落后等问题,采取三条措施:一是加大科技投入强化宣传普及,利用各种会议,广泛进行农业科普的宣传培训,提高群众科技意识,选定点示范户;二是以点带面促进发展,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成果。从2003年到2006年,全镇完成杂交玉米制种3620亩,完成青稞种植7621亩;三是指导农户将产品转化为商品进入市场,深入市场调查,为农民提供市场销售信息及价格信息。年平均气温14.3℃,年降水量947.7毫米,境内资源丰富,风景秀丽,气候适宜,适合种植玉米、水稻、小麦、黄豆等农作物。
历史
古衙署文化与叶枝古镇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叶枝境内存在过王氏、李氏、祁氏、禾氏等几个显赫一时的封建家族,现今仍有众多的古代民居、街道还保存着旧时的容颜,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中,王氏家族最为有名,王氏属纳西族其祖先为木土府所委“木瓜”,即纳西军事首领(美国作家约瑟夫•洛克所著《中国西南部古纳西王国》一书中详细记载),受禾氏大管军节制,并与禾氏家庭有婚姻关系,后被清廷封为“北路土司”。王氏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其房屋建筑完全摆脱了当地的建筑风格,融汉、藏、白族的建筑风格为一体,建成大规模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群,占地面积50余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整个建筑分南北两套二进大院坐东向西,四周有围墙,四角有碉楼,建筑主次分明,自成院落又相互连通,门窗格扇做工精巧,雕镂细密,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经过几十年变迁和风雨剥蚀,“王府”建筑中还有城门,一个碉楼,北四合院及附属建筑尚属完整,城墙、花园、经堂、黑神殿等遗址尚有迹可寻。1998年,叶枝土司衙署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基础设施
继续完善全镇总体规划,加强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抓好田间渠系、高稳农田、防洪减灾、水土保持、人畜引水、节能工程、农村水电、农村医疗卫生和教育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加快交通设施建设步伐,抓好乡村道路规划和建设,充分利用项目资金,实施乡村公路改扩建努力改善乡村交通条件。
社会保障
虽然我镇基本上解决了温饱,但由于恶劣的生存环境和不可预料的因素,大部分群众的生活水平极不稳定,随时都可能会返贫,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增加脱贫人口,降低返贫率作为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完成了全镇农村低保和高龄老人的补助发放入并实施了一系列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的民心工程。特别对自然灾害的严重,贫困程度深的困难群众,加大扶贫济困力度。积极做好抢险救灾、安顿受灾群众的工作,确保受灾群众不挨冻,不受饿。广大贫困农民的生活问题基本得到缓解,各项优惠政策得到落实。